七上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基础信息 课 题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设计人
教材版本 部编(2024)版七上 课时计划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课标分析 了解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理解其对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知道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认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重要内容,上承秦汉时期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与发展,下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发展。通过讲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展现秦汉时期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在古代史知识体系中起着关键的衔接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历史故事充满兴趣,已初步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复杂历史现象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史料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其深入探究。
目标叙写 1. 结合地图,准确阐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路线和成果,分析其对西域和中原交流的促进作用,培养时空观念。2. 说出丝绸之路(包括陆上和海上)的具体路线,列举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物品和文化成果,分析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提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3. 阐述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对加强西域与中原联系、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评估指标
教学活动
导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估要点
学情前测:展示秦汉时期的疆域图,提问学生对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了解,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位置关系,思考中原与西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学习活动:观察疆域图,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回顾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交流对秦汉对外交往的初步认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估要点:了解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的掌握程度,判断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新知识的兴趣点,以便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情境导课:播放一段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片段(突出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和重要地位),提问学生丝绸之路是如何开通的,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开通及相关历史的探究兴趣。 学习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和自身认知,分组讨论并发表对丝绸之路开通原因和过程的猜想,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习欲望。 评估要点: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对视频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确认学生是否对课程主题产生兴趣,能否从视频中获取关键历史信息用于思考。
任务一(张骞通西域):展示西域地理位置示意图,讲解西域的范围;呈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图,引导学生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路线、成果。 学习活动:准确说出西域的地理位置;阐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为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能结合地图描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归纳出使成果,如了解西域情况、促进双方往来等。
任务二(丝绸之路):展示《丝绸之路线路图》,引导学生指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区和终点;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归纳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发展情况;组织小组讨论,分析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 学习活动:清晰指出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和北非;说出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分析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传播了不同文化。
任务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呈现西汉疆域图,对比秦朝疆域,引导学生思考西域是如何纳入西汉版图的;展示西域都护府相关史料,讲解其设立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介绍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的事迹。 学习活动:理解西汉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西域管理,使西域纳入版图;说出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阐述班超在西域的主要活动及对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的作用。
设计检测题,包括选择题(如“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 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B. 开辟丝绸之路 C.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洛阳 B. 长安 C. 咸阳”)、填空题(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____,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材料分析题(给出关于丝绸之路贸易或文化交流的史料,要求分析其影响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学习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自评后小组内互评,交流答题思路和疑惑;教师总结讲解,统计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汉朝对西域管理等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
从知识回顾(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汉朝对西域管理的史实及意义)和历史感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重要性、古代中国人的开拓精神等)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学习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学习收获,回顾本课重点知识,交流对丝绸之路和汉朝经营西域历史事件的认识和从中得到的启示;相互补充完善,形成对本课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解。 评估要点:通过学生小结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是否掌握重点知识、能否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分层作业:基础作业为绘制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的简易路线图,并标注关键地点;拓展作业为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对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的短文。 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作业,基础作业巩固对丝绸之路路线的记忆,拓展作业锻炼分析和写作能力。 评估要点:分层评价,基础作业看路线图的准确性和标注完整性;拓展作业看观点合理性、论述逻辑性和资料引用恰当性,针对问题反馈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