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创想候车亭》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创想候车亭》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此课聚焦城市候车亭设计。教材介绍了候车亭的构成、类型等知识,还提及设计所需的透视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让学生关注城市公共设施,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好奇心,但对候车亭设计专业知识了解少。他们生活经验有限,在结合环境和文化特色设计上有困难。教学中可多展示案例,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突破设计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感受不同类型候车亭的设计美感,提高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审美能力。2. 体会候车亭设计与城市环境的融合之美。艺术表现1. 掌握候车亭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步骤,能用绘画表现候车亭。2. 运用所学透视方法,绘制候车亭效果图。创意实践1. 结合特定情境和文化特色,创新设计候车亭。2. 与同学合作交流,完善候车亭设计方案。文化理解1. 了解候车亭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2. 认识到设计要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候车亭的构成和常见类型。2. 学会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形透视绘制候车亭草图。3. 能结合环境和文化特色设计候车亭。难点1. 准确运用透视方法表现候车亭的空间感。2. 设计出有创意且符合实际需求的候车亭。3. 将文化特色融入候车亭设计,展现城市文化内涵。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知导入 引导思考(1) 展示城市繁华景象的图片,包括各种公共设施,最后聚焦到候车亭,提问:“城市候车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与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候车亭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呢?”(2) 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未来候车亭的想象。(3)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肯定他们的创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想候车亭。(4) 介绍候车亭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它不仅是交通设施,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5) 展示一些设计独特的候车亭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6)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候车亭的外观、功能等方面的特点。(7) 提问学生对这些候车亭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8) 总结学生的观点,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做铺垫。 1. 观看图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 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未来候车亭的想象。3. 观察展示的候车亭图片,感受其独特之处。4. 表达自己对候车亭的感受和看法。评价任务 发言积极度:☆☆☆想象丰富度:☆☆☆观察细致度:☆☆☆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引发学生对未来候车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自然地导入新课。新知讲解 介绍候车亭定义和构成(1) 讲解:“候车亭(bus shelter),一般是与公交站台互相配套使用的,为方便市民乘客候车时遮阳、防雨等,在车站、道路两旁或绿化带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上建设的交通设施。”(2) 展示候车亭的图片,指出一般候车亭棚体主要由顶棚、立柱、站牌、广告灯箱和坐凳组成,也有用隔板来代替广告灯箱的。(3) 让学生在图片上找出这些组成部分,加深印象。(4) 举例说明不同候车亭在组成部分上的差异,如有的候车亭可能没有坐凳等。(5) 强调候车亭已发展成为城市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精美的候车亭也成为了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6) 引导学生思考候车亭对城市形象的影响。(7) 提问学生身边的候车亭有哪些特点。(8) 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强调候车亭的重要性。介绍候车亭类型(1) 展示不同类型候车亭的图片,如智能候车亭、仿古候车亭、不锈钢候车亭等。(2) 逐一介绍这些候车亭的特点,例如智能候车亭可能具备电子显示、充电等功能;仿古候车亭有传统建筑的风格。(3) 让学生对比不同类型候车亭的差异,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类型。(4)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候车亭适合的城市环境。(5) 举例说明在不同城市中,如何根据城市文化选择合适的候车亭类型。(6) 提问学生所在城市常见的候车亭类型。(7) 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候车亭类型与城市文化的关系。(8)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尝试不同类型的融合。 1. 认真听讲,理解候车亭的定义和构成。2. 在图片上找出候车亭的组成部分。3. 对比不同类型候车亭,表达自己的喜好。4. 思考候车亭类型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度:☆☆☆观察对比力:☆☆☆思考活跃度:☆☆☆设计意图 系统地介绍候车亭的定义、构成和类型,让学生对候车亭有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奠定基础。艺术欣赏 活动一:透视方法讲解与应用 介绍平行透视(1) 讲解知识卡内容:“平行透视指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并且市域范围在60度角之中,视点处在画面平行状态的透视。”(2) 展示运用平行透视绘制的简单图形和候车亭草图,让学生观察消失点的位置。(3)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场景符合平行透视,如笔直的街道等。(4) 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画出简单的平行透视图形。(5) 巡视学生的练习,给予指导和纠正。(6)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点评。(7)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透视在候车亭设计中的作用。(8) 总结平行透视的特点和应用。介绍成角透视(1) 讲解:“成角透视指透视对象物在水平线上存在两个消失点的透视。”(2) 展示成角透视的图形和候车亭设计案例,让学生找出两个消失点。(3) 对比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区别。(4) 让学生用成角透视绘制一个简单的立方体。(5) 观察学生的绘制过程,及时给予帮助。(6)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7) 引导学生思考成角透视能为候车亭设计带来什么效果。(8) 总结成角透视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1. 认真听讲,理解平行透视的概念。2. 观察图片,找出消失点。3. 尝试画出简单的平行透视图形。4. 对比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度:☆☆☆图形绘制力:☆☆☆效果思考力:☆☆☆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设计候车亭所需的透视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为准确绘制候车亭效果图提供技术支持。实践练习 活动二:为园林公园设计候车亭 布置任务(1) 提出情境:“市中心新建了一个中国古典园林公园,为它设计一座同主题公共候车亭,绘制效果图,并说明创意思路。注意:候车亭要结合周围环境设计更美观!”(2)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4 - 5人。(3)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候车亭的设计方案,包括风格、功能、造型等。(4) 提醒学生考虑园林公园的主题和环境特点,如古典建筑风格、绿化景观等。(5) 发放绘画工具,让学生开始绘制设计草图。(6) 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7)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8) 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所学的透视方法。完成效果图(1) 指导学生在草图的基础上上色,完成候车亭效果图。(2) 要求学生用文字说明创意思路,包括设计灵感来源、特色功能等。(3) 观察学生的上色过程,提醒他们注意色彩搭配和画面整体效果。(4)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和帮助。(5) 鼓励学生在说明创意思路时尽量详细、清晰。(6)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他们分享设计思路。(7) 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8)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1. 分组讨论,确定候车亭的设计方案。2. 绘制设计草图,运用透视方法表现空间感。3. 上色完成效果图,撰写创意思路。4. 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思路,参与评价。评价任务 方案合理性:☆☆☆绘画表现力:☆☆☆创意独特性:☆☆☆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设计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艺术欣赏 活动三:展示优秀设计案例与启发创新 展示案例(1) 展示宝山区长江南路何家湾路站的候车亭案例,介绍其“造型可变 + 光影交互”的设计理念,将星空、宇宙、天体等年轻人喜爱的元素融入公交候车亭,具备星座可变呼吸灯功能,同时也配置了显示屏及地面投影,候车空间主体采取拼接方式,通过400余块铝板相扣成别致的红色弧面。(2) 让学生观察案例的设计特点,思考其创新之处。(3) 提问学生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类似的创新元素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5) 展示更多不同风格和创意的候车亭设计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6) 分析每个案例的设计亮点和适用场景。(7) 让学生对比自己的设计和这些案例的差异。(8) 鼓励学生在后续设计中大胆尝试新的元素和方法。创新引导(1) 提出创新方向,如在候车亭的墙面上设计一个图书柜,并且加设一些阅读灯,让候车时间较长的乘客阅读图书,提高自己。(2)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创新的功能和设计可以应用到候车亭中。(3)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创新想法。(4)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创新思路。(5) 对学生的创新思路进行点评和鼓励。(6) 引导学生将创新思路融入到之前的设计中,完善作品。(7) 提醒学生在创新的同时要考虑实际可行性。(8) 总结创新设计的要点,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设计中不断探索。 1. 观察优秀案例,思考创新之处。2. 参与讨论,分享从案例中得到的启示。3. 交流创新想法,推选代表发言。4. 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评价任务 观察分析力:☆☆☆创新活跃度:☆☆☆方案完善度:☆☆☆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优秀设计案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设计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候车亭的构成、类型、透视方法、设计步骤等。(2) 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再次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3) 总结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4) 强调候车亭设计要结合环境和文化特色,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5)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公共设施,发现设计之美。(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候车亭设计作品。(7)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表扬和鼓励。(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宣布下课。 1. 跟随老师回顾所学内容。2. 欣赏优秀作品,学习他人长处。3. 听取老师的总结和建议。4.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度:☆☆☆态度积极性:☆☆☆作业完成度:☆☆☆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设计的兴趣。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善课堂上为园林公园设计的候车亭作品,使其更加精美和完善。2. 用文字详细说明候车亭的设计理念和特色功能。3. 整理本节课所学的透视方法,用简单图形进行练习巩固。拓展作业1. 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为城市的另一个区域设计一个特色候车亭。2. 尝试将环保、科技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中。3.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板书设计创想候车亭一、候车亭知识1. 定义与构成2. 类型二、透视方法1. 平行透视2. 成角透视3. 圆形透视三、设计步骤1. 草图2. 效果图3. 创意思路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2. 系统地讲解了候车亭的相关知识和透视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好。3. 实践练习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设计出了不少有创意的作品。不足之处1. 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对个别小组的指导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存在一些问题。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艺术欣赏环节有些仓促,学生交流讨论不够充分。3.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还可以更加深入,部分学生的创新想法不够大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