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日新月异通四方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日新月异通四方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日新月异通四方》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日新月异通四方》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围绕交通工具展开,介绍了其发展变化和面临的问题,还展示了新型和仿生交通工具设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美术表现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在创新思维和设计表现上可能不足。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突破设计难点。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受不同交通工具的造型美和科技美感。
2. 体会仿生交通工具设计中生物形态与功能结合的审美特点。
艺术表现
1. 掌握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2. 能用绘画形式准确表达未来交通工具的创意设计。
创意实践
1. 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未来交通工具。
2. 尝试解决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
文化理解
1. 了解交通工具发展与科技、文化的关系。
2. 认识到交通工具设计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掌握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创意方法。
3. 学会绘制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
难点
1. 设计出新颖独特且具有实用性的未来交通工具。
2. 运用美术语言准确表现交通工具的创意和细节。
3. 理解仿生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交通工具设计中。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知导入 引导交流
(1) 教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行都离不开交通工具。现在请大家仔细想一想,说说你们身边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2) 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当有同学回答后,给予肯定和回应,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得非常棒”。
(3) 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回答,将大家提到的交通工具写在黑板上,如汽车、自行车、公交车等。
(4) 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说:“大家说了这么多交通工具,它们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那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
(5) 展示一些常见交通工具的图片,如老式自行车和现代电动车的对比图,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外观和功能差异。
(6) 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7) 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8)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身边的交通工具。
2. 观察图片,对比交通工具的差异。
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4.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观察仔细:☆☆☆
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身边的交通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新知讲解 介绍新型交通工具
(1) 教师打开课件,展示高速磁浮列车的图片和视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认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高速磁浮列车。它兼具高速、安全、绿色、智能的特点。”
(2) 详细讲解高速磁浮列车的优势,如“它能够填补高铁与民航之间的速度空白,提供1500公里运程范围内最快捷的交通模式,适合中长途出行和城市群通勤”。
(3) 展示氢能自行车的图片,介绍其特点:“这是以氢气为动力源的自行车,摒弃了传统电动车的电池或燃料依赖。”
(4) 说明氢能自行车的成本和续航能力:“每罐氢气的成本在8至10元之间,能支持行驶100多公里,适合城市内短途出行。”
(5) 提到无人驾驶出租车,说:“随着全球科技公司的投入,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在市场上进行测试,这种技术将大大提高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6) 展示无人机搭载乘客的设计图片,告诉同学们:“这种类似于直升机的无人机,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服务,为人们提供新的出行选择。”
(7) 组织同学们讨论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优缺点,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8)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科技发展对交通工具变革的重要性。
探讨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办法
(1) 教师说:“交通工具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大家想一想,面对日益拥堵的道路交通,我们能想出哪些解决办法呢?”
(2) 展示一些交通拥堵的图片,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问题的严重性。
(3) 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上的图片,启发他们思考解决办法。
(4) 鼓励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将一些交通工具进行加装翅膀,让它们能够飞行”。
(5) 对同学们的想法进行记录和整理,写在黑板上。
(6) 组织同学们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和评价,分析其可行性。
(7) 介绍教材上提到的其他解决办法,如制造可收缩交通工具、设立专用轨道、升级交通系统等。
(8) 总结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鼓励同学们在设计未来交通工具时考虑这些因素。 1.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新型交通工具。
2. 参与讨论新型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3. 思考并提出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
4. 对同学的想法进行评价和讨论。
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
思维活跃:☆☆☆
讨论参与:☆☆☆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新型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后续设计实践奠定基础。
艺术欣赏 活动一:欣赏新型交通工具设计 展示作品
(1) 教师展示ZID电动滑板车的图片,介绍说:“这是一款新型的电动滑板车,它坚持零排放的宗旨,专为拥挤的城市街道设计。”
(2) 仔细讲解滑板车的特点,如“造型更灵活且占用空间更少,直立的驾驶位置展示了它的个性,下面的部分还可以兼作储物空间”。
(3) 展示智能引导滑板车的图片,说:“这款滑板车利用其独特的结构解决了当前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问题。”
(4) 介绍智能引导滑板车的功能,如“它可以折叠也可两腿站立,便于携带,充电效率更高,还拥有摄像头可以检测物体并发出警告,帮助引导用户应对危险情况,防止道路伤亡”。
(5) 展示特殊自行车的图片,讲解它的设计目的:“这辆自行车只有一个挡位,电驱动没有刹车,是为了解决丘陵地区使用自行车的问题。”
(6) 说明自行车的独特之处:“它提供电力驱动和电池回收。”
(7) 组织同学们对这些新型交通工具设计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8) 引导同学们从造型、功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价。
分析设计思路
(1) 教师说:“这些设计师在设计交通工具时,都有自己的思路和理念。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是如何考虑的呢?”
(2) 引导同学们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思考,如城市拥堵、环保需求等。
(3) 让同学们讨论设计师是如何将科技与设计相结合的。
(4) 举例说明,如智能引导滑板车的摄像头应用了科技手段提高安全性。
(5) 鼓励同学们在自己的设计中借鉴这些设计思路。
(6) 组织同学们再次讨论,分享自己在设计中可以运用的方法。
(7) 总结分析结果,强调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8) 对同学们的讨论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1. 观看新型交通工具设计图片,倾听介绍。
2. 参与讨论,分享对设计的感受和看法。
3. 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4. 思考并分享自己在设计中可运用的方法。
评价任务 欣赏表达:☆☆☆
思路分析:☆☆☆
方法借鉴:☆☆☆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新型交通工具设计,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为学生的创意实践提供灵感。
实践练习 活动二:设计未来交通工具 布置任务
(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发挥你们的奇思妙想,绘制一副未来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要考虑到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并且可以运用仿生的概念。”
(2) 强调设计要求,如造型新颖、功能实用、绘画表现准确等。
(3) 展示一些优秀的未来交通工具设计作品,为同学们提供参考。
(4) 提醒同学们注意绘画工具的使用和绘画步骤。
(5) 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不要受到传统交通工具的限制。
(6) 说明设计时间和展示环节,让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
(7) 巡视同学们的设计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8) 对同学们的创意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个别指导
(1)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同学们的设计情况。
(2) 当发现有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上前询问,如“你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3) 针对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在造型设计上提出建议。
(4) 鼓励同学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5) 提醒同学们注意设计的细节,如交通工具的结构、功能部件等。
(6) 对同学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7) 与同学们交流设计思路,了解他们的创意来源。
(8) 引导同学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1.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2. 参考优秀作品,构思自己的设计。
3. 开始绘制未来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
4. 接受教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
绘画技巧:☆☆☆
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创意想法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艺术欣赏 活动三:欣赏仿生交通工具设计 引入仿生概念
(1) 教师说:“在交通工具设计中,还有一种很有趣的设计方法,叫做仿生。大家知道什么是仿生吗?”
(2) 解释仿生的概念,即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并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设计、制造和改善技术和产品。
(3)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仿生设计,如飞机模仿鸟类的翅膀。
(4) 展示Armadillo概念摩托车的图片,说:“这就是一款仿生交通工具设计,设计师将摩托车想象成一个有胳膊、腿、身体和头的角色。”
(5) 引导同学们观察摩托车的造型,分析它模仿了哪种生物的特点。
(6) 组织同学们讨论仿生设计的优点,如更好的性能、独特的造型等。
(7) 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仿生交通工具设计。
(8) 总结仿生设计在交通工具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拓展思维
(1) 教师说:“大家可以从更多的生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出更独特的仿生交通工具。比如,我们可以从昆虫、鱼类等生物身上得到启发。”
(2) 展示一些昆虫和鱼类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
(3) 提问同学们:“从这些生物身上,你们能想到哪些交通工具设计的创意呢?”
(4) 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
(5)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启发和引导。
(6) 鼓励同学们将这些创意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7)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仿生设计能为交通工具带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8) 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创意表现给予肯定。 1. 理解仿生概念,观察仿生交通工具设计。
2. 参与讨论仿生设计的优点。
3. 从生物中寻找灵感,分享创意想法。
4. 思考如何将创意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
创意分享:☆☆☆
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仿生交通工具设计,让学生了解仿生设计方法,拓展他们的设计思维,丰富设计创意。
课堂评价 展示作品
(1) 教师说:“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
(2) 组织同学们按顺序上台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意。
(3) 为同学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如投影仪或展示板。
(4) 鼓励同学们在展示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5) 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作品。
(6) 对同学们的展示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7) 记录同学们的展示情况,为后续评价做准备。
(8) 营造积极的展示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成就感。
评价作品
(1) 教师说:“接下来,我们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创意、造型、功能、绘画表现等方面进行。”
(2) 先让同学们进行自评,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 组织同学们进行互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如“我觉得这幅作品的创意很新颖,但在绘画表现上还可以再提高”。
(4)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5) 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小奖品或荣誉证书。
(6) 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家的学习和进步。
(7) 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交通工具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1. 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设计思路。
2. 进行自评,反思自己作品的优缺点。
3. 参与互评,客观评价他人作品。
4. 倾听教师的总结评价,明确改进方向。
评价任务 展示清晰:☆☆☆
评价客观:☆☆☆
反思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评价作品,让学生分享创意,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从他人评价中学习,促进自身发展。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善课堂上未完成的未来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
2. 用文字描述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的功能和特点。
3. 收集更多新型和仿生交通工具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拓展作业
1. 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未来交通系统方案,包括交通工具和道路规划。
2. 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未来交通工具的模型。
3.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创意设计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
《日新月异通四方》
一、新型交通工具
高速磁浮列车、氢能自行车等
二、交通拥堵问题
解决办法:飞行、收缩、专用轨道等
三、仿生设计
Armadillo摩托车等
四、未来交通工具设计
创意、造型、功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结合了生活实例和科技前沿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3. 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不足之处
1. 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实践练习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作品未完成。
2. 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他们在设计创意和绘画表现上仍存在较大困难。
3. 在引导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时,可提供更多实例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