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新月异通四方》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日新月异通四方》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围绕交通工具展开,介绍了其发展变化和面临的问题,还展示了新型和仿生交通工具设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美术表现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在创新思维和设计表现上可能不足。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突破设计难点。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够感受不同交通工具的造型美和科技美感。2. 体会仿生交通工具设计中生物形态与功能结合的审美特点。艺术表现1. 掌握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的基本绘制方法。2. 能用绘画形式准确表达未来交通工具的创意设计。创意实践1. 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未来交通工具。2. 尝试解决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文化理解1. 了解交通工具发展与科技、文化的关系。2. 认识到交通工具设计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 掌握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创意方法。3. 学会绘制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难点1. 设计出新颖独特且具有实用性的未来交通工具。2. 运用美术语言准确表现交通工具的创意和细节。3. 理解仿生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交通工具设计中。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知导入 引导交流(1) 教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行都离不开交通工具。现在请大家仔细想一想,说说你们身边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呢?”(2) 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当有同学回答后,给予肯定和回应,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得非常棒”。(3) 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回答,将大家提到的交通工具写在黑板上,如汽车、自行车、公交车等。(4) 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总结,说:“大家说了这么多交通工具,它们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那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5) 展示一些常见交通工具的图片,如老式自行车和现代电动车的对比图,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外观和功能差异。(6) 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吗?”(7) 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8)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身边的交通工具。2. 观察图片,对比交通工具的差异。3.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4.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观察仔细:☆☆☆参与讨论:☆☆☆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身边的交通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新知讲解 介绍新型交通工具(1) 教师打开课件,展示高速磁浮列车的图片和视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认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高速磁浮列车。它兼具高速、安全、绿色、智能的特点。”(2) 详细讲解高速磁浮列车的优势,如“它能够填补高铁与民航之间的速度空白,提供1500公里运程范围内最快捷的交通模式,适合中长途出行和城市群通勤”。(3) 展示氢能自行车的图片,介绍其特点:“这是以氢气为动力源的自行车,摒弃了传统电动车的电池或燃料依赖。”(4) 说明氢能自行车的成本和续航能力:“每罐氢气的成本在8至10元之间,能支持行驶100多公里,适合城市内短途出行。”(5) 提到无人驾驶出租车,说:“随着全球科技公司的投入,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在市场上进行测试,这种技术将大大提高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6) 展示无人机搭载乘客的设计图片,告诉同学们:“这种类似于直升机的无人机,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服务,为人们提供新的出行选择。”(7) 组织同学们讨论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优缺点,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8)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科技发展对交通工具变革的重要性。探讨交通拥堵问题及解决办法(1) 教师说:“交通工具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大家想一想,面对日益拥堵的道路交通,我们能想出哪些解决办法呢?”(2) 展示一些交通拥堵的图片,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问题的严重性。(3) 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上的图片,启发他们思考解决办法。(4) 鼓励同学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将一些交通工具进行加装翅膀,让它们能够飞行”。(5) 对同学们的想法进行记录和整理,写在黑板上。(6) 组织同学们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和评价,分析其可行性。(7) 介绍教材上提到的其他解决办法,如制造可收缩交通工具、设立专用轨道、升级交通系统等。(8) 总结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鼓励同学们在设计未来交通工具时考虑这些因素。 1.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新型交通工具。2. 参与讨论新型交通工具的优缺点。3. 思考并提出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4. 对同学的想法进行评价和讨论。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思维活跃:☆☆☆讨论参与:☆☆☆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新型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后续设计实践奠定基础。艺术欣赏 活动一:欣赏新型交通工具设计 展示作品(1) 教师展示ZID电动滑板车的图片,介绍说:“这是一款新型的电动滑板车,它坚持零排放的宗旨,专为拥挤的城市街道设计。”(2) 仔细讲解滑板车的特点,如“造型更灵活且占用空间更少,直立的驾驶位置展示了它的个性,下面的部分还可以兼作储物空间”。(3) 展示智能引导滑板车的图片,说:“这款滑板车利用其独特的结构解决了当前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问题。”(4) 介绍智能引导滑板车的功能,如“它可以折叠也可两腿站立,便于携带,充电效率更高,还拥有摄像头可以检测物体并发出警告,帮助引导用户应对危险情况,防止道路伤亡”。(5) 展示特殊自行车的图片,讲解它的设计目的:“这辆自行车只有一个挡位,电驱动没有刹车,是为了解决丘陵地区使用自行车的问题。”(6) 说明自行车的独特之处:“它提供电力驱动和电池回收。”(7) 组织同学们对这些新型交通工具设计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8) 引导同学们从造型、功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设计思路(1) 教师说:“这些设计师在设计交通工具时,都有自己的思路和理念。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是如何考虑的呢?”(2) 引导同学们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思考,如城市拥堵、环保需求等。(3) 让同学们讨论设计师是如何将科技与设计相结合的。(4) 举例说明,如智能引导滑板车的摄像头应用了科技手段提高安全性。(5) 鼓励同学们在自己的设计中借鉴这些设计思路。(6) 组织同学们再次讨论,分享自己在设计中可以运用的方法。(7) 总结分析结果,强调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8) 对同学们的讨论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1. 观看新型交通工具设计图片,倾听介绍。2. 参与讨论,分享对设计的感受和看法。3. 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路。4. 思考并分享自己在设计中可运用的方法。评价任务 欣赏表达:☆☆☆思路分析:☆☆☆方法借鉴:☆☆☆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新型交通工具设计,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为学生的创意实践提供灵感。实践练习 活动二:设计未来交通工具 布置任务(1)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发挥你们的奇思妙想,绘制一副未来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要考虑到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并且可以运用仿生的概念。”(2) 强调设计要求,如造型新颖、功能实用、绘画表现准确等。(3) 展示一些优秀的未来交通工具设计作品,为同学们提供参考。(4) 提醒同学们注意绘画工具的使用和绘画步骤。(5) 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不要受到传统交通工具的限制。(6) 说明设计时间和展示环节,让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7) 巡视同学们的设计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8) 对同学们的创意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个别指导(1)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观察同学们的设计情况。(2) 当发现有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上前询问,如“你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了吗?”(3) 针对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在造型设计上提出建议。(4) 鼓励同学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5) 提醒同学们注意设计的细节,如交通工具的结构、功能部件等。(6) 对同学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7) 与同学们交流设计思路,了解他们的创意来源。(8) 引导同学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1.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 参考优秀作品,构思自己的设计。3. 开始绘制未来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4. 接受教师的指导,完善自己的作品。评价任务 创意表现:☆☆☆绘画技巧:☆☆☆问题解决:☆☆☆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创意想法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艺术欣赏 活动三:欣赏仿生交通工具设计 引入仿生概念(1) 教师说:“在交通工具设计中,还有一种很有趣的设计方法,叫做仿生。大家知道什么是仿生吗?”(2) 解释仿生的概念,即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并将这些原理应用于设计、制造和改善技术和产品。(3)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仿生设计,如飞机模仿鸟类的翅膀。(4) 展示Armadillo概念摩托车的图片,说:“这就是一款仿生交通工具设计,设计师将摩托车想象成一个有胳膊、腿、身体和头的角色。”(5) 引导同学们观察摩托车的造型,分析它模仿了哪种生物的特点。(6) 组织同学们讨论仿生设计的优点,如更好的性能、独特的造型等。(7) 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仿生交通工具设计。(8) 总结仿生设计在交通工具领域的应用和意义。拓展思维(1) 教师说:“大家可以从更多的生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出更独特的仿生交通工具。比如,我们可以从昆虫、鱼类等生物身上得到启发。”(2) 展示一些昆虫和鱼类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3) 提问同学们:“从这些生物身上,你们能想到哪些交通工具设计的创意呢?”(4) 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意想法。(5) 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给予启发和引导。(6) 鼓励同学们将这些创意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7) 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仿生设计能为交通工具带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8) 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创意表现给予肯定。 1. 理解仿生概念,观察仿生交通工具设计。2. 参与讨论仿生设计的优点。3. 从生物中寻找灵感,分享创意想法。4. 思考如何将创意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创意分享:☆☆☆思维拓展:☆☆☆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仿生交通工具设计,让学生了解仿生设计方法,拓展他们的设计思维,丰富设计创意。课堂评价 展示作品(1) 教师说:“现在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2) 组织同学们按顺序上台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意。(3) 为同学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如投影仪或展示板。(4) 鼓励同学们在展示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晰。(5) 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作品。(6) 对同学们的展示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7) 记录同学们的展示情况,为后续评价做准备。(8) 营造积极的展示氛围,让同学们感受到成就感。评价作品(1) 教师说:“接下来,我们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创意、造型、功能、绘画表现等方面进行。”(2) 先让同学们进行自评,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3) 组织同学们进行互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如“我觉得这幅作品的创意很新颖,但在绘画表现上还可以再提高”。(4)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5) 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小奖品或荣誉证书。(6) 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家的学习和进步。(7) 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交通工具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1. 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设计思路。2. 进行自评,反思自己作品的优缺点。3. 参与互评,客观评价他人作品。4. 倾听教师的总结评价,明确改进方向。评价任务 展示清晰:☆☆☆评价客观:☆☆☆反思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评价作品,让学生分享创意,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从他人评价中学习,促进自身发展。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善课堂上未完成的未来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2. 用文字描述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的功能和特点。3. 收集更多新型和仿生交通工具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拓展作业1. 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未来交通系统方案,包括交通工具和道路规划。2. 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未来交通工具的模型。3.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创意设计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板书设计《日新月异通四方》一、新型交通工具高速磁浮列车、氢能自行车等二、交通拥堵问题解决办法:飞行、收缩、专用轨道等三、仿生设计Armadillo摩托车等四、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创意、造型、功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结合了生活实例和科技前沿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3. 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之处1. 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实践练习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作品未完成。2. 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他们在设计创意和绘画表现上仍存在较大困难。3. 在引导学生理解仿生概念时,可提供更多实例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