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赏服饰知礼仪》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礼”行天下的第三课。教材介绍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特点及相关礼仪知识,如冕服、玄端、襦裙等。这些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对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知识了解有限。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在深入理解传统服饰文化内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突破学习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敏锐感知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款式和纹饰之美。2. 体会传统服饰所蕴含的礼仪文化和审美观念。艺术表现1. 能够准确绘制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2. 运用综合材料制作人物服饰,并展现相应礼仪动作。创意实践1. 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传统服饰宣传小手册。2. 尝试将传统服饰与现代元素结合,进行创新实践。文化理解1.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和特点。2. 理解传统服饰所蕴含的礼仪文化内涵。3. 学会运用综合材料制作传统服饰作品。难点1. 深入体会传统服饰文化中礼仪与服饰的紧密联系。2. 准确把握不同传统服饰的细节特征并进行艺术表现。3. 在创意实践中,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自然融合。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综合材料等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诗词引入(1) 教师朗诵“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2) 提问学生,从诗句中能感受到怎样的服饰形象,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兴趣。(3) 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的精美图片,如古装剧截图、博物馆藏品照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服饰的魅力。(4) 介绍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赏服饰知礼仪。(5) 简要说明中国传统服饰与礼仪的紧密关系,强调学习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性。(6)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服饰有哪些。(7)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传统服饰场景,如婚礼、传统节日等。(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1. 认真聆听诗词,想象画面。2.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感受。3. 观看图片,感受传统服饰的美。4. 思考并分享自己知道的传统服饰。评价任务 诗词理解:☆☆☆兴趣激发:☆☆☆问题回答:☆☆☆设计意图 通过诗词和图片导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引入新课内容。知识讲解 传统服饰形制介绍(1) 详细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包括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展示不同形制的服饰图片,对比它们的特点。(2) 以冕服为例,介绍其定义和特点。说明冕服是古代帝王及贵族在重大礼仪场合穿着的礼服,象征尊贵地位。(3) 讲解冕服的等级象征,如多层衣裳、玄衣、纁裳以及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装饰。(4) 介绍冕服的礼仪用途,如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等重要仪式,体现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5) 同样方法介绍玄端,包括定义、形制特点、色彩与纹饰,强调其用于朝会、祭祀等重要场合,体现尊贵与庄重。(6) 讲解襦裙的起源与发展,从汉代的直裾到后来的曲裾演变过程。(7) 分析襦裙的款式特点,如上衣短小紧身,下裙宽大飘逸,展现女性柔美。(8) 总结不同形制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理解。 1. 认真听讲,观看图片,理解传统服饰形制。2. 记录重点知识,如冕服、玄端等的特点。3. 思考不同服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4.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记录情况:☆☆☆讨论参与:☆☆☆设计意图 系统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形制和特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服饰文化,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活动一:交流讨论 活动一:了解传统服饰观念 小组讨论(1) 提出问题:就中国传统服饰所蕴含的观念谈谈看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2) 发放相关资料,如介绍传统服饰文化内涵的文章片段,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3) 巡视各小组,观察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4) 鼓励小组内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5) 提醒小组记录讨论要点,以便后续汇报。(6) 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7) 控制讨论时间,确保讨论有序进行。(8) 对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初步评价,肯定积极参与和有独特见解的小组。 1. 分组后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2. 认真阅读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3. 推选代表,准备汇报。4. 记录讨论要点。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度:☆☆☆观点独特性:☆☆☆记录完整性:☆☆☆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服饰所蕴含的观念。活动二:绘制宣传手册 活动二:绘制宣传小手册 任务布置(1) 介绍活动内容:绘制一份展现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的宣传小手册。(2) 展示一些优秀的宣传手册范例,分析其内容和设计特点,如排版、色彩搭配、图案选择等。(3) 讲解宣传手册的制作要求,包括主题明确、内容准确、设计美观等。(4) 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图书馆的相关书籍、网络资源链接等,让学生获取更多素材。(5) 指导学生确定宣传手册的结构,如封面、目录、正文、封底等。(6) 提醒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协调和图案的准确。(7)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自己的独特元素。(8) 安排学生开始绘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1. 认真听取任务要求和范例分析。2. 确定宣传手册的主题和内容。3. 收集素材,开始绘制。4.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评价任务 任务理解:☆☆☆创意发挥:☆☆☆绘制质量:☆☆☆设计意图 通过绘制宣传手册,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意设计能力,加深对传统服饰和礼仪知识的理解。活动三:制作人物服饰 活动三:运用材料制作服饰 示范操作(1) 展示制作人物服饰所需的综合材料,如布料、彩纸、针线、剪刀等,并介绍其用途。(2) 亲自示范人物服饰的制作过程,包括头部制作、躯干部位及服装样式的完成和服饰装饰。(3) 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裁剪的尺寸、缝合的方法、装饰的搭配等。(4)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5) 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每组选择一种传统服饰进行模仿制作。(6) 鼓励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提高效率。(7) 巡回检查各小组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8) 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传统服饰的特点和礼仪动作。 1. 观看教师示范,学习制作方法。2. 分组选择服饰样式,进行分工。3. 运用材料制作人物服饰。4. 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评价任务 材料运用:☆☆☆合作效果:☆☆☆服饰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服饰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总结 总结评价(1) 请各小组展示制作的人物服饰作品和宣传小手册,并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2) 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从创意、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发表看法。(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服饰的形制、特点、礼仪文化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5) 强调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7)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热情给予表扬和鼓励。(8) 宣布本节课结束。 1. 展示作品,介绍设计思路。2. 认真听取他人评价,学习经验。3. 反思自己的作品,接受教师建议。4.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评价任务 作品展示:☆☆☆评价参与:☆☆☆总结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相互学习和交流。总结本节课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善课堂上绘制的宣传小手册,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设计更加精美。2. 对制作的人物服饰作品进行修饰和改进,提高制作质量。3. 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加深对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知识的理解。拓展作业1. 收集更多中国传统服饰的资料,举办一次小型的班级展览。2. 尝试将传统服饰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一款独特的服装。3. 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板书设计赏服饰知礼仪一、中国传统服饰形制1. 衣裳制2. 深衣制3. 袍服制二、典型服饰介绍1. 冕服2. 玄端3. 襦裙三、实践活动1. 宣传手册2. 人物服饰制作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诗词和图片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2. 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了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3.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客观全面,学生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不足之处1. 在讲解传统服饰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后续可增加更多案例和互动环节。2. 实践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品。3.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