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鱼形启巧思》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鱼形启巧思》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它聚焦于鱼形对设计的启发。教材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以及与鱼相关的设计产品,让学生了解仿生设计的概念和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对于仿生设计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然而,在将鱼的特征与设计相结合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践,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学生能够感知鱼的形态美和与之相关设计产品的功能美与造型美。2. 培养学生对仿生设计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敏感度。艺术表现1. 学生学会运用仿生设计的手法,以绘画形式表现与鱼相关的设计作品。2. 能够准确把握设计作品的造型和功能性,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1. 运用仿生学知识,以思维导图呈现产品设计理念,培养创新思维。2. 尝试设计因鱼外形或结构启发的物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文化理解1. 了解仿生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其文化内涵和价值。2. 增强学生对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理解,拓宽文化视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特点及仿生设计的概念。2. 掌握仿生设计的手法,能够运用其进行作品设计。3. 认识生活中与鱼特征及原理有关联的设计物品。难点1. 运用仿生学知识,将鱼的特征与设计理念相结合。2. 设计出兼具造型美和功能性的作品。3. 准确把握设计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知导入 引入课程(1) 教师展示形态各异的鱼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同学们,形态各异的鱼,启发发明家与设计师设计出了许多兼具功能美与造型美的奇特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进入本单元第三节课的学习——鱼形启巧思。”(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大家看这些鱼,它们的外形是不是很独特?你们能想象它们能启发设计出什么样的产品吗?”(3) 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和自由发言,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4)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要点评,肯定他们的想象力,然后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鱼的世界,看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设计灵感。”(5)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6) 强调本节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 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主动参与。(8)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生物相关的设计案例,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1. 观察鱼的图片,感受其形态美。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发言。3.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4. 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设计案例。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度:☆☆☆发言积极性:☆☆☆目标明确度:☆☆☆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鱼的图片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思考交流一 讨论鱼的种类和特点(1)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种类鱼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鱼有哪些种类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右图中的鱼,你认识哪几种?现在大家互相之间交流说说。”(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4 - 5人,给学生5 - 8分钟的讨论时间。(3)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4) 邀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5) 对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详细介绍不同种类鱼的特点,如金鱼的色彩斑斓、形状多样,鲨鱼的体型庞大、游速快等。(6) 展示更多不同种类鱼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了解。(7) 引导学生思考鱼的特点与它们生存环境的关系。(8)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鱼的世界,了解更多关于鱼的知识。 1.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鱼的认识。2. 倾听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3. 学习不同种类鱼的特点。4. 思考鱼的特点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度:☆☆☆发言准确性:☆☆☆思考深度:☆☆☆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师的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新知讲解一 活动一:鱼的种类区分 介绍不同类型鱼的种类区分(1) 教师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讲解不同类型鱼的种类区分,如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按照外形特征可分为纺锤形、侧扁形等。(2) 结合具体的鱼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种类鱼的外形差异。(3) 讲解每种类型鱼的典型代表,如淡水鱼中的草鱼、鲤鱼,海水鱼中的金枪鱼、鳕鱼等。(4) 分析不同种类鱼的身体结构特点,如鱼鳍的作用、鱼鳃的功能等。(5) 对比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如有的鱼喜欢群居,有的鱼喜欢独居。(6) 引导学生思考鱼的种类区分对设计的启示,提问:“不同种类鱼的特点能给我们的设计带来哪些灵感呢?”(7)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总结和点评。(8) 强调了解鱼的种类区分对于后续学习仿生设计的重要性。 1. 认真听讲,学习鱼的种类区分知识。2. 观察图片,认识不同种类鱼的外形差异。3.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发言。4. 理解鱼的种类区分与仿生设计的关系。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度:☆☆☆观察仔细度:☆☆☆思维活跃度:☆☆☆设计意图 系统地讲解鱼的种类区分知识,让学生对鱼有更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其对设计的启示,为后续学习仿生设计奠定基础。思考交流二 活动二:联想与鱼有关的设计物品 讨论与鱼特征及原理有关联的设计物品(1) 教师说:“通过上述对不同种类鱼的身体结构的分析,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启发到你联想到生活当中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与鱼特征及原理有关联?互相之间交流说说。”(2) 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3) 巡视各小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鱼的外形、功能等方面进行联想。(4)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5)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与鱼特征及原理有关联的设计物品,如潜水艇、飞机、船等。(6) 详细介绍这些设计物品与鱼的关联,如潜水艇模仿了鱼的沉浮原理,飞机的机翼设计借鉴了鱼鳍的作用等。(7)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设计物品的图片,分析它们的设计特点。(8) 让学生思考这些设计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仿生设计的价值。 1. 参与小组讨论,积极联想与鱼有关的设计物品。2. 倾听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3. 观察设计物品的图片,分析其设计特点。4. 思考仿生设计的价值。评价任务 联想丰富度:☆☆☆交流活跃度:☆☆☆分析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思维。展示与鱼有关的设计物品,让学生了解仿生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其价值。新知讲解二 活动三:介绍仿生设计 讲解仿生设计的概念和原理(1) 教师说:“结合多种学科,模仿生物的形态、质感、结构、功能等,运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设计,这就是仿生设计。”(2) 以潜水艇、飞机、船等设计物品为例,详细解释仿生设计的概念和原理。(3) 展示更多仿生设计的案例,如仿照荷叶自洁功能设计的建筑材料、仿照蝴蝶翅膀颜色变化设计的防伪标签等。(4) 分析这些仿生设计案例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点,让学生了解仿生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5) 引导学生思考仿生设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提问:“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些,你们觉得仿生设计还能应用在哪些方面呢?”(6) 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和发言,鼓励他们大胆想象。(7)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创新思维。(8) 强调仿生设计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1. 理解仿生设计的概念和原理。2. 观察更多仿生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3. 思考仿生设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4. 体会仿生设计的重要意义。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度:☆☆☆案例分析能力:☆☆☆思维拓展度:☆☆☆设计意图 系统地讲解仿生设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多样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考交流三 分析飞鱼和飞机、鲨鱼和潜水艇的关系(1) 教师说:“请用仿生学的知识分析飞鱼和飞机、鲨鱼和潜水艇的关系,互相之间交流说说彼此的见解。”(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3) 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4)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5)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展示飞鱼和飞机、鲨鱼和潜水艇的对比图片,详细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6) 如飞鱼宽大、三角形的胸鳍、尾鳍,使飞鱼腾空而起,与现代的飞机很相似;鱼鳍对应指挥塔围壳,尾鳍对应方向舵,鱼身对应流线型的身体。(7)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仿生设计的优势和意义。(8)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仿生设计的例子。 1. 参与小组讨论,分析飞鱼和飞机、鲨鱼和潜水艇的关系。2. 倾听其他小组代表的发言。3. 观察对比图片,理解它们的相似之处。4. 思考仿生设计的优势和意义。评价任务 分析准确性:☆☆☆交流逻辑性:☆☆☆思考深度:☆☆☆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仿生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仿生设计的优势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习惯。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一幅以鱼为灵感的仿生设计绘画作品。2. 用文字简要说明作品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来源。3. 收集至少3个生活中仿生设计的案例,制作成手抄报。拓展作业1.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与鱼有关的仿生设计小模型。2. 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与鱼有关的仿生设计方案,并进行简单的展示。3. 写一篇关于仿生设计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仿生设计的理解和感受。板书设计鱼形启巧思一、鱼的种类1. 淡水鱼、海水鱼2. 外形特征分类二、仿生设计1. 概念:模仿生物特征原理设计2. 案例:潜水艇、飞机、船三、设计手法1. 画稿 2. 上色3. 丰富细节 4. 加背景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和讲授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2. 利用丰富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鱼的种类和仿生设计的概念,教学效果较好。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足之处1.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教师的引导还可以更加深入。2. 给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时间有限,部分学生的创意和想法没有得到充分展示。3.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