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鱼意融生活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鱼意融生活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鱼意融生活》教案
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岭南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围绕鱼文化的多重寓意和鱼灯制作展开。通过对鱼文化寓意的讲解及鱼灯制作技艺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但对鱼文化内涵了解不深。他们好奇心强、创造力丰富,但在传统工艺制作上技巧不足。教学中应多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突破对传统文化理解和传统技艺掌握的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感受鱼在岭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体会鱼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欣赏不同形式的鱼纹作品和鱼灯,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1. 学会用鱼纹表达美好祝福,尝试用鱼纹装扮生活。
2. 掌握传统鱼灯和创意鱼灯的制作方法,创作出有特色的鱼灯作品。
创意实践
1. 在鱼灯制作中发挥创意,运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进行创新。
2. 能够将鱼文化寓意融入作品,展现个人创意和风格。
文化理解
1. 了解鱼文化的多重寓意和鱼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 认识到鱼纹和鱼灯是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鱼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多重寓意。
2. 掌握用鱼纹装扮生活的方法。
3. 学会传统鱼灯和创意鱼灯的制作技巧。
难点
1. 深入体会鱼文化寓意并融入到鱼灯创作中。
2. 在鱼灯制作中把握各部位衔接,使鱼灯生动形象。
3. 发挥创意,制作出有个性和文化内涵的鱼灯作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LED灯、竹条、纸张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教师播放一段热闹的鱼灯会视频,视频中五彩斑斓的鱼灯在夜空中闪烁,人们提着鱼灯欢天喜地地庆祝节日,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有没有逛过这样的鱼灯会呀?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接着说:“在岭南文化中,鱼可不简单哦,它不仅象征着富饶和丰收,还寓意着年年有余,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三课《鱼意融生活》。”
(4) 展示课题《鱼意融生活》,并简单介绍本节课将探索鱼文化的寓意以及学习鱼灯制作。
(5) 再次强调鱼在岭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鱼文化的兴趣。
(6) 引导学生思考鱼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8) 总结导入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 1. 观看鱼灯会视频,感受热闹氛围。
2. 分享逛鱼灯会的经历和感受。
3. 倾听教师介绍鱼在岭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 思考鱼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并发言。
评价任务 参与度:☆☆☆
表达清晰:☆☆☆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鱼灯会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介绍鱼在岭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关注鱼文化与生活的联系。
讲授新课 活动一:鱼纹的文化寓意与应用 鱼文化寓意讲解
(1) 教师详细讲解鱼文化中的多重寓意,首先提到鱼象征着富足,因为鱼的谐音“余”,寓意着生活富余,人们希望年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
(2) 强调鱼还代表着吉祥和繁荣,在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中,鱼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
(3) 展示一系列不同风格和时期的美术作品,如古代的陶瓷器皿、玉器雕刻、布料印染等,这些作品中都巧妙地融入了鱼纹。
(4)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分析艺术家是如何将鱼的寓意融入创作中的。例如,在陶瓷器皿上绘制鱼纹,寓意着年年有余,生活富足;在玉器上雕刻鱼纹,象征着吉祥如意和连年有余;在布料上印染鱼纹,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鱼纹在这些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鱼纹文化寓意的理解。
(7) 进一步拓展,介绍鱼纹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居设计、服饰、现代艺术品和装饰品等。
(8) 展示现代鱼纹作品,让学生感受鱼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和发展。 1. 倾听教师讲解鱼文化的多重寓意。
2. 观察美术作品中的鱼纹,分析其寓意。
3.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欣赏现代鱼纹作品,感受其创新。
评价任务 寓意理解:☆☆☆
观察分析:☆☆☆
思维拓展:☆☆☆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鱼文化的寓意和展示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鱼纹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介绍鱼纹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讲授新课 活动二:传统鱼灯制作技艺学习 鱼灯文化介绍
(1) 教师介绍传统鱼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说明鱼灯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艺传承。
(2) 讲述在许多节庆活动中,鱼灯成为重要的装饰品,象征着喜庆和祝福,是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3) 展示不同造型和风格的传统鱼灯图片,让学生欣赏鱼灯的艺术魅力。
(4) 邀请民间艺人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传统鱼灯的制作方法。
(5) 详细讲解传统鱼灯制作的材料选择,如竹条、纸张、颜料等,以及各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6) 示范骨架制作的步骤,用竹条弯曲成鱼的形状,强调骨架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7) 指导学生进行蒙皮上色的操作,在骨架上蒙上纸张或布料,并进行彩绘装饰,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设计。
(8) 帮助学生添加鱼鳍、鱼尾等细节,使鱼灯更加逼真生动,同时强调在制作过程中要精益求精,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手工艺。 1. 了解传统鱼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欣赏传统鱼灯图片,感受其艺术魅力。
3. 观看民间艺人的制作演示,学习制作方法。
4. 尝试进行传统鱼灯的制作。
评价任务 文化了解:☆☆☆
制作学习:☆☆☆
细节处理:☆☆☆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传统鱼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价值。邀请民间艺人传授制作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正宗的传统技艺。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讲授新课 活动三:创意鱼灯制作方法学习 创意鱼灯制作讲解
(1) 教师播放创意鱼灯制作的微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用环保矿泉水瓶制作鱼灯的全过程。
(2) 总结制作方法,选用环保的矿泉水瓶作为主要材料,精心打造出一个鱼身能动的独特鱼灯。
(3) 详细讲解材料选择的原因,如矿泉水瓶环保、易得,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适合制作鱼灯。
(4) 示范瓶身改造的步骤,将矿泉水瓶剪成鱼的形状,注意各部位的衔接,确保鱼身能够灵活摆动。
(5) 指导学生进行装饰彩绘,根据设计对鱼灯进行彩绘和装饰,可以运用不同的图案和色彩,展现个人创意。
(6) 讲解灯光安装的方法,安装LED灯和小灯泡,创造温馨迷人的光影效果,提醒学生注意用电安全。
(7) 提出创意要求,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新。
(8) 展示一些创意鱼灯作品,为学生提供灵感和参考。 1. 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创意鱼灯的制作方法。
2. 了解材料选择和制作步骤。
3. 进行瓶身改造和装饰彩绘。
4. 发挥创意,尝试制作独特的鱼灯。
评价任务 方法掌握:☆☆☆
创意发挥:☆☆☆
作品制作:☆☆☆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和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创意鱼灯的制作方法。强调材料的环保性和易得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有个性的鱼灯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创作 分组创作指导
(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要求四人合力共做一个鱼灯。
(2) 强调创作要求,不仅要注重鱼的形态和色彩的表现,还可以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3)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将鱼文化寓意融入作品。
(4) 巡回指导每个小组的创作,针对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帮助。
(5) 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使用剪刀、刀具等工具时要小心。
(6) 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度,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 引导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提高创作效率。
(8) 对学生的创意和想法给予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1. 分组并确定小组成员。
2. 讨论创作方案,进行分工合作。
3. 开始制作鱼灯,发挥创意和团队协作精神。
4.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和小组同学请教。
评价任务 团队协作:☆☆☆
创意表现:☆☆☆
进度把握:☆☆☆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强调创作要求和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造力。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创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个完整的鱼灯作品,并在作品上标注自己的创意和鱼文化寓意。
2. 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在鱼灯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收集更多鱼纹和鱼灯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拓展作业
1. 将自己制作的鱼灯带到社区或学校的活动中展示,与他人分享鱼文化的魅力。
2. 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鱼灯,进一步发挥创意。
3. 与家人一起用鱼纹装扮家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板书设计
第13课 鱼意融生活
一、鱼文化寓意
富足、吉祥、繁荣
二、鱼纹应用
古代:陶瓷、玉器、布料
现代:家居、服饰、艺术
三、鱼灯制作
传统:材料、骨架、蒙皮、细节
创意:矿泉水瓶、改造、装饰、灯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播放鱼灯会视频和展示美术作品,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分组创作和展示评价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学生能够积极分享和交流。
不足之处
1. 在传统鱼灯制作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掌握制作技巧。
2. 对学生创意的引导还可以更加深入,部分学生的作品创意不够突出。
3. 在评价环节,评价标准可以更加明确和具体,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