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培优】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专项培优】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培优 名篇名句默写
一.默写(共20小题)
1.(2024秋 大连期末)古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4)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二)》)
(5)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 学而》所言:“   ,   ?”
2.(2024秋 太原期末)下面表格是勤思小组的同学们关于读诗方法的梳理,请你帮助他们填写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方法 诗句 感悟
明背景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1)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黑暗现实,激发理想之光。
抓意象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   。
(4)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不羁山水,寄托少年意气。
善想象 (5)   ,   。(李商隐《夜雨寄北》) 想象团聚,消解分别之苦。
(6)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雨肆虐,幻化报国之梦。
3.(2024秋 洛阳期末)“古诗文部落”开展古诗文积累和鉴赏活动,请你完成相应任务。
【活动一】古诗文积累。
古代诗文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①   ,不亦君子乎”,给予我们修身养性的指引;“②   ,非宁静无以致远”,洗涤我们淫慢险躁的心府;“我寄愁心与明月,③   ”,给予我们真挚友情的滋养;“④   ,⑤   ”(填写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点燃我们对生活真理的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⑥   ”,激发我们顽强奋斗的神;“僵卧孤村不自哀,⑦   ”,给予我们爱国热忱的浸染:“⑧   ,却话巴山夜雨时”,引发我们对至爱亲情的珍视。
4.(2024秋 通道县期末)小文背诵复习完七年级上册教材上的古诗和文言文,发现它们能按主题进行归纳梳理。请你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帮助小文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秋景 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中蕴含着不同的情味,有“(1)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瑟凄凉(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有“晴空一鹤排云上,(2)   ”的明丽豪迈(刘禹锡《<秋词>其一》)。
乡愁 思亲 乡愁、思亲是游子内心最易触发的情感。“(3)   ?   ”北归的大雁,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4)   ,   ”诗人想象自己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更反衬出眼前的孤寂凄苦(李商隐《夜雨寄北》)。
为人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5)   ,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殷切教导儿子“志当存高远”,对应的名句是“(6)   ,   ”。
5.(2024秋 南开区期末)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7)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   ”,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
6.(2024秋 富平县期末)默写。
(1)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述而》)
(6)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   ”。
(9)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   ”。
7.(2024秋 宁津县期末)默写。
古代诗文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1)   ,不亦君子乎”,给予我们修身养性的指引;“(2)   ,非宁静无以致远”,洗涤我们淫慢险躁的心府:“我寄愁心与明月,(3)   ”,给予我们真挚友情的滋养;“(4)   ,(5)   ”(填写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点燃我们对生活真理的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6)   ”,激发我们顽强奋斗的神;“僵卧孤村不自哀,(7)   ”,给予我们爱国热忱的浸染:“(8)   ,却话巴山夜雨时”,引发我们对至爱亲情的珍视。
8.(2024秋 台儿庄区期末)默写填空。
(1)子曰:“三军可以夺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2)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李白飘逸,亦有愁思。“   ,随君直到夜郎西”,以浪漫的奇想,表达对朋友温情的安慰;“夜发清溪向三峡,   ”,以空间的转换,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美景入诗,意趣无限。
面对秋日夕阳,马致远涌出“夕阳西下,断肠人    ”的孤独凄情;遥望晴空鹤群,刘禹锡发出“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豪迈诗情;凝神“家书”,李商隐生出“何当共剪西窗烛,   ”的浪漫柔情;放眼壮美潼关,谭嗣同写出“河流大野犹嫌束,   ”的少年豪情。
(5)家国情怀,悠长深远。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的爱国情怀,寄托于风雨梦境中;“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的爱国情怀,蕴含在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里;“   ,应傍战场开”,岑参的家国情思,远播到故园的菊花。
9.(2024秋 芝罘区期末)默写。
(1)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2)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4)水何澹澹,   。(《观沧海》)
(5)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6)   ,   ,遂成枯落。(《诫子书》)
(7)《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主题而具有独创视角的诗句是“   ,   ”。
(8)当“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当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为代价时,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   ,   ”来警诫自己。
10.(2024秋 于都县期末)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2)   ,俭以养德。
(3)你同学因被他人误解而生气时,《<论语>十二章》中的“   ,   ”可用以宽慰他。
(4)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
11.(2024秋 肥城市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4)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论语 泰伯篇》)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论语 雍也篇》)
12.(2024秋 平桥区期末)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修养 三国时蜀汉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1)   ,(2)   ”劝诫儿子要做到淡泊宁静,这句话从反面概括了仁人志士们的成功经验,成为千古名句。
哲思 《<论语>十二章》中“(3)   ,(4)   ”蕴含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而此文中的“(5)   ,(6)   ”这两句又向我们强调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爱国 南宋诗人陆游爱国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用“(7)   ;(8)   ”直抒胸臆,表达爱国情怀。
13.(2024秋 盂县期末)关于古诗文积累,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主题归纳”的方式。下面是同学们按主题整理的古诗文名句,请你根据提示,帮他们完成积累。
主题归纳 诗文积累
草木风雨,触人心扉 (1)“   ,小桥流水人家”里摇曳着马致远浓浓的思乡愁绪;“正是江南好风景,   ”里既有杜甫个人的身世之叹,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   ”(《夜雨寄北》)里流露出李商隐渴望与妻子团聚、共话今宵的愿望;“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里蕴藏着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山川日月,惹人遐想 (2)“   ,   ”(《潼关》)是谭嗣同渴望冲破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自古逢秋悲寂寥,   ”是刘禹锡不为悲秋情结所限而生发的“乐秋”之感;“   ,随君直到夜郎西”里寄寓着李白对友人的惜别之意。
14.(2024秋 长治期末)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诗文触目皆是。七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了“经典诗文我传承”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诵读经典,可以欣赏优美风景。
小宇:“   ,   ”(王湾《次北固山下》),这里江面开阔,波平浪静。
小文:“   ,   ”(李白《峨眉山月歌》),这里秋月高悬,月映清江。
小美:“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这里孤城辽远,秋风猎猎。
主持人:阅读经典,可以领略古人情思。
小德:“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陆游虽已年迈体弱仍志愿为国戍边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感动。
小智:“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征人绵绵不绝的乡愁令我们动容。
小启:“   ,   ”(《<论语>十二章》),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15.(2024秋 垦利区期末)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拓展人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人们从中探索交朋择友的奥秘。班上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交友观,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
【甲】:如果时光倒流,我想与睿智的孔子交朋友,“①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乙】:我想与乐观自信的刘禹锡交朋友,“晴空一鹤排云上,②   ”(《秋词》),爱秋不悲秋,气势不凡。
【丙】:我想与意气风发的谭嗣同交朋友,“③   ,④   ”(《潼关》),冲决罗网,勇往直前;我想与以家国为己任的陆游交朋友,“⑤   ,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雨梦境,忧国忧民。
【丁】:我想与情深义重的李白交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⑧   ”(《峨眉山月歌》),寄情于月,遥致思念。
【戊】:我想与乐观、积极、向上的王湾交友,“⑨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己】:大家发自肺腑而又精辟的交友观,令我深受启发。等到我们初中毕业的那一天,我将借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⑩   ,却话巴山夜雨时”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
16.(2024秋 桓台县期末)默写填空。
(1)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
(2)   ,于我如浮云。(《论语》)
(3)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诫子书》)
(4)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   。
17.(2024秋 新宁县期末)古诗文默写填空。
(1)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既表现节日思乡,又表示对百姓疾苦关切的诗句是:   ,   。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   ”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5)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述了对“静”与“俭”的观点是:   ,   。
18.(2024秋 明水县期末)古诗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4)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独创视角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
(7)《<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句子是:   ,   。
19.(2024秋 伊金霍洛旗期末)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品读诗文,就是品读人生际遇。李白托月传情,以“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送不幸贬谪的友人;陆游僵卧孤村,借“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发为国戍边之志;马致远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一句“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说尽了异乡漂泊之苦。
(2)品读诗文,就是品读生命体验。独宿江上,王湾为“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的时光流逝而感叹;夜上受降城,李益因“不知何处吹芦管,   ”(《夜上受降城闻笛》)唤醒了思乡愁绪;登临碣石,曹操被眼前“   ,洪波涌起”(《观沧海》)的壮阔之景而震撼,心生荡平宇内的宏伟抱负。
(3)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朱自清《春》)
20.(2024秋 扶沟县期末)古诗文默写。
诗歌是文学的精灵。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①   ,②   ”给予后人友情的滋养;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以“③   ,④   ”激发我们拼搏进取的豪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在“⑤   ,⑥   ”的想象中抚慰孤寂愁苦的心灵;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⑦   ⑧   ”一联,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妙绝千古。
期末专项培优 名篇名句默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默写(共20小题)
1.(2024秋 大连期末)古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4)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二)》)
(5)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 学而》所言:“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2)小桥流水人家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晴空一鹤排云上
(5)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重点字:愠)
2.(2024秋 太原期末)下面表格是勤思小组的同学们关于读诗方法的梳理,请你帮助他们填写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方法 诗句 感悟
明背景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1)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黑暗现实,激发理想之光。
抓意象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3) 明丽秋景,引出豪迈诗情 。
(4)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不羁山水,寄托少年意气。
善想象 (5)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想象团聚,消解分别之苦。
(6)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雨肆虐,幻化报国之梦。
【答案】(1)定然是不甚宽广
(2)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3)明丽秋景,引出豪迈诗情
(4)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嫌”的书写)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6)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定然是不甚宽广
(2)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3)明丽秋景,引出豪迈诗情
(4)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嫌”的书写)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6)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
3.(2024秋 洛阳期末)“古诗文部落”开展古诗文积累和鉴赏活动,请你完成相应任务。
【活动一】古诗文积累。
古代诗文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①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给予我们修身养性的指引;“②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洗涤我们淫慢险躁的心府;“我寄愁心与明月,③ 随君直到夜郎西 ”,给予我们真挚友情的滋养;“④ 海日生残夜 ,⑤ 江春入旧年 ”(填写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点燃我们对生活真理的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⑥ 便引诗情到碧霄 ”,激发我们顽强奋斗的神;“僵卧孤村不自哀,⑦ 尚思为国戍轮台 ”,给予我们爱国热忱的浸染:“⑧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引发我们对至爱亲情的珍视。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的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解答】①人不知而不愠(易错字:愠)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③随君直到夜郎西(易错字:郎)
④海日生残夜(易错字:生)
⑤江春入旧年
⑥便引诗情到碧霄(易错字:霄)
⑦尚思为国戍轮台(易错字:戍)
⑧何当共剪西窗烛(易错字:烛)
4.(2024秋 通道县期末)小文背诵复习完七年级上册教材上的古诗和文言文,发现它们能按主题进行归纳梳理。请你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帮助小文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秋景 不同诗人笔下的秋景中蕴含着不同的情味,有“(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瑟凄凉(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有“晴空一鹤排云上,(2) 便引诗情到碧霄 ”的明丽豪迈(刘禹锡《<秋词>其一》)。
乡愁 思亲 乡愁、思亲是游子内心最易触发的情感。“(3)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北归的大雁,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4)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想象自己回家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更反衬出眼前的孤寂凄苦(李商隐《夜雨寄北》)。
为人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5)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殷切教导儿子“志当存高远”,对应的名句是“(6)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根据提示的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默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解答】(1)枯藤老树昏鸦(易错字:藤、鸦)
(2)便引诗情到碧霄(易错字:霄)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易错字:雁)
(4)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易错字:烛)
(5)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易错字:愠)
(6)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易错字:淡、致)
5.(2024秋 南开区期末)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3)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7)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
(2)择其善者而从之(注意“择”的书写)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剪”的书写)
(5)非淡泊无以明志
(6)秋风吹散马蹄声(注意“蹄”的书写)
(7)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6.(2024秋 富平县期末)默写。
(1)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述而》)
(6)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9)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答案】(1)君问归期未有期
(2)强欲登高去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枯藤老树昏鸦(重点字:藤)
(5)曲肱而枕之 (重点字:肱)
(6)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重点字:藤)
(7)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重点字:像)
(8)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9)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重点字: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君问归期未有期
(2)强欲登高去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枯藤老树昏鸦(重点字:藤)
(5)曲肱而枕之 (重点字:肱)
(6)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重点字:藤)
(7)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重点字:像)
(8)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9)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重点字:寥)
7.(2024秋 宁津县期末)默写。
古代诗文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1)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给予我们修身养性的指引;“(2)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洗涤我们淫慢险躁的心府:“我寄愁心与明月,(3) 随君直到夜郎西 ”,给予我们真挚友情的滋养;“(4) 海日生残夜 ,(5) 江春入旧年 ”(填写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点燃我们对生活真理的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6) 便引诗情到碧霄 ”,激发我们顽强奋斗的神;“僵卧孤村不自哀,(7) 尚思为国戍轮台 ”,给予我们爱国热忱的浸染:“(8)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引发我们对至爱亲情的珍视。
【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注意“愠”的书写)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4)海日生残夜(注意“残”的书写)
(5)江春入旧年
(6)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碧霄”的书写)
(7)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
(8)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剪”的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人不知而不愠(注意“愠”的书写)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4)海日生残夜(注意“残”的书写)
(5)江春入旧年
(6)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碧霄”的书写)
(7)尚思为国戍轮台(注意“戍”的书写)
(8)何当共剪西窗烛(注意“剪”的书写)
8.(2024秋 台儿庄区期末)默写填空。
(1)子曰:“三军可以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李白飘逸,亦有愁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以浪漫的奇想,表达对朋友温情的安慰;“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以空间的转换,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美景入诗,意趣无限。
面对秋日夕阳,马致远涌出“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的孤独凄情;遥望晴空鹤群,刘禹锡发出“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豪迈诗情;凝神“家书”,李商隐生出“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的浪漫柔情;放眼壮美潼关,谭嗣同写出“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的少年豪情。
(5)家国情怀,悠长深远。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爱国情怀,寄托于风雨梦境中;“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的爱国情怀,蕴含在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里;“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岑参的家国情思,远播到故园的菊花。
【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 其不善者而改之
(2)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思君不见下渝州
(4)在天涯 我言秋日胜春朝 却话巴山夜雨时 山入潼关不解平
(5)铁马冰河入梦来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重点字:怜)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匹夫不可夺志也 其不善者而改之
(2)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思君不见下渝州
(4)在天涯 我言秋日胜春朝 却话巴山夜雨时 山入潼关不解平
(5)铁马冰河入梦来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重点字:怜)
9.(2024秋 芝罘区期末)默写。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2)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4)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观沧海》)
(5)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6) 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诫子书》)
(7)《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主题而具有独创视角的诗句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8)当“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当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为代价时,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来警诫自己。
【答案】(1)思君不见下渝州 (重点字:渝)
(2)尚思为国戍轮台 (重点字:戍)
(3)君问归期未有期
(4)山岛竦峙 (重点字:竦峙)
(5)河流大野犹嫌束 (重点字:嫌)
(6)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重点字:寂寥)
(8)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解答】答案:
(1)思君不见下渝州 (重点字:渝)
(2)尚思为国戍轮台 (重点字:戍)
(3)君问归期未有期
(4)山岛竦峙 (重点字:竦峙)
(5)河流大野犹嫌束 (重点字:嫌)
(6)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重点字:寂寥)
(8)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0.(2024秋 于都县期末)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2)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你同学因被他人误解而生气时,《<论语>十二章》中的“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可用以宽慰他。
(4)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答案】(1)随君直到夜郎西
(2)静以修身
(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注意“愠”的书写)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随君直到夜郎西
(2)静以修身
(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注意“愠”的书写)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11.(2024秋 肥城市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4)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5)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论语 泰伯篇》)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篇》)
【答案】(1)博学而笃志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淫慢则不能励精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5)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嫌”的书写)
(6)其言也善
(7)己欲达而达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博学而笃志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淫慢则不能励精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5)河流大野犹嫌束(注意“嫌”的书写)
(6)其言也善
(7)己欲达而达人
12.(2024秋 平桥区期末)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修养 三国时蜀汉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1) 非淡泊无以明志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劝诫儿子要做到淡泊宁静,这句话从反面概括了仁人志士们的成功经验,成为千古名句。
哲思 《<论语>十二章》中“(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蕴含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而此文中的“(5) 学而不思则罔 ,(6) 思而不学则殆 ”这两句又向我们强调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爱国 南宋诗人陆游爱国达到忘我的境界,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用“(7) 僵卧孤村不自哀 ;(8) 尚思为国戍轮台 ”直抒胸臆,表达爱国情怀。
【答案】(1)非淡泊无以明志 (重点字:泊)
(2)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点字:致)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学而不思则罔 (重点字:罔)
(6)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殆)
(7)僵卧孤村不自哀 (重点字:僵)
(8)尚思为国戍轮台(重点字:戍)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解答】答案:
(1)非淡泊无以明志 (重点字:泊)
(2)非宁静无以致远 (重点字:致)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学而不思则罔 (重点字:罔)
(6)思而不学则殆 (重点字:殆)
(7)僵卧孤村不自哀 (重点字:僵)
(8)尚思为国戍轮台(重点字:戍)
13.(2024秋 盂县期末)关于古诗文积累,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主题归纳”的方式。下面是同学们按主题整理的古诗文名句,请你根据提示,帮他们完成积累。
主题归纳 诗文积累
草木风雨,触人心扉 (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里摇曳着马致远浓浓的思乡愁绪;“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里既有杜甫个人的身世之叹,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里流露出李商隐渴望与妻子团聚、共话今宵的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里蕴藏着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山川日月,惹人遐想 (2)“ 河流大野犹嫌束 ,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是谭嗣同渴望冲破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是刘禹锡不为悲秋情结所限而生发的“乐秋”之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里寄寓着李白对友人的惜别之意。
【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 落花时节又逢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潼”的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枯藤老树昏鸦 落花时节又逢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潼”的书写)
14.(2024秋 长治期末)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诗文触目皆是。七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了“经典诗文我传承”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诵读经典,可以欣赏优美风景。
小宇:“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这里江面开阔,波平浪静。
小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这里秋月高悬,月映清江。
小美:“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这里孤城辽远,秋风猎猎。
主持人:阅读经典,可以领略古人情思。
小德:“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陆游虽已年迈体弱仍志愿为国戍边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感动。
小智:“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征人绵绵不绝的乡愁令我们动容。
小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风吹散马蹄声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重点字:戍)
不知何处吹芦管 (重点字:芦)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解答】答案: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风吹散马蹄声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重点字:戍)
不知何处吹芦管 (重点字:芦)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5.(2024秋 垦利区期末)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拓展人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人们从中探索交朋择友的奥秘。班上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交友观,请你补全对话中的古诗文。
【甲】:如果时光倒流,我想与睿智的孔子交朋友,“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乙】:我想与乐观自信的刘禹锡交朋友,“晴空一鹤排云上,②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爱秋不悲秋,气势不凡。
【丙】:我想与意气风发的谭嗣同交朋友,“③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④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冲决罗网,勇往直前;我想与以家国为己任的陆游交朋友,“⑤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⑥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雨梦境,忧国忧民。
【丁】:我想与情深义重的李白交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⑦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⑧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寄情于月,遥致思念。
【戊】:我想与乐观、积极、向上的王湾交友,“⑨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己】:大家发自肺腑而又精辟的交友观,令我深受启发。等到我们初中毕业的那一天,我将借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⑩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今日毕业,奔赴前程;他日相聚,剪烛西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③河流大野犹嫌束
④山入潼关不解平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
⑥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随君直到夜郎西
⑧影入平羌江水流
⑨海日生残夜
⑩何当共剪西窗烛
16.(2024秋 桓台县期末)默写填空。
(1)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2)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
(3)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4)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6)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答案】(1)秋风吹散马蹄声
(2)不义而富且贵
(3)非志无以成学
(4)尚思为国戍轮台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何当共剪西窗烛
(7)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秋风吹散马蹄声
(2)不义而富且贵
(3)非志无以成学
(4)尚思为国戍轮台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何当共剪西窗烛
(7)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17.(2024秋 新宁县期末)古诗文默写填空。
(1)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既表现节日思乡,又表示对百姓疾苦关切的诗句是: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 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
(5)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述了对“静”与“俭”的观点是: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
(2)风正一帆悬
(3)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书写)
(4)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5)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
(2)风正一帆悬
(3)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书写)
(4)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5)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18.(2024秋 明水县期末)古诗默写。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4)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独创视角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7)《<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8)《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答案】(1)山岛竦峙(易错字:竦)
(2)随君直到夜郎西(易错字:郎)
(3)非宁静无以致远(易错字:致)
(4)影入平羌江水流
(5)不知何处吹芦管(易错字:芦)
(6)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易错字:寂、寥)
(7)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易错字:罔、殆)
(8)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山岛竦峙(易错字:竦)
(2)随君直到夜郎西(易错字:郎)
(3)非宁静无以致远(易错字:致)
(4)影入平羌江水流
(5)不知何处吹芦管(易错字:芦)
(6)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易错字:寂、寥)
(7)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易错字:罔、殆)
(8)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9.(2024秋 伊金霍洛旗期末)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品读诗文,就是品读人生际遇。李白托月传情,以“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送不幸贬谪的友人;陆游僵卧孤村,借“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发为国戍边之志;马致远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一句“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说尽了异乡漂泊之苦。
(2)品读诗文,就是品读生命体验。独宿江上,王湾为“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的时光流逝而感叹;夜上受降城,李益因“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唤醒了思乡愁绪;登临碣石,曹操被眼前“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观沧海》)的壮阔之景而震撼,心生荡平宇内的宏伟抱负。
(3)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
【答案】(1)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阑卧听风吹雨 断肠人在天涯
(2)海日生残夜 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风萧瑟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4)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注意“酿”的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答案:
(1)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阑卧听风吹雨 断肠人在天涯
(2)海日生残夜 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风萧瑟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4)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注意“酿”的书写)
20.(2024秋 扶沟县期末)古诗文默写。
诗歌是文学的精灵。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①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 ”给予后人友情的滋养;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以“③ 晴空一鹤排云上 ,④ 便引诗情到碧霄 ”激发我们拼搏进取的豪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在“⑤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 却话巴山夜雨时 ”的想象中抚慰孤寂愁苦的心灵;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⑦ 海日生残夜 ⑧ 江春入旧年 ”一联,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妙绝千古。
【答案】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④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海日生残夜
⑧江春入旧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
④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海日生残夜
⑧江春入旧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