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丰收的果实》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丰收的果实》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围绕丰收的果实展开,介绍了静物知识、经典作品构图和色彩写生要点。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培养审美和创作能力,让学生感受丰收喜悦与艺术魅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好奇心,但对静物写生和色彩运用技巧掌握不足。他们身心发展迅速,形象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较强。不过,在处理物体明暗、色彩关系和构图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可通过欣赏作品、对比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够感受丰收果实的色彩和形态美,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2. 体会经典美术作品中构图和色彩运用的美感。艺术表现1. 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方法,能用绘画表现喜欢的果实。2. 学会处理物体明暗、疏密和色彩关系,使画面色调统一和谐。创意实践1. 发挥创意,尝试用不同方式描绘果实,表达丰收主题。2. 能在写生中加入个人情感和想法,使作品有独特性。文化理解1. 了解丰收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感。2. 认识剪纸等民间艺术与丰收主题的联系,传承传统文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常见的构图形式及其特点,如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等。2. 掌握色彩写生中考虑光源与环境色的方法,使画面色调和谐。3. 学会用色彩写生方式表现丰收的果实,处理好物体明暗疏密关系。难点1. 准确运用构图形式,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和美感。2. 把握光源与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在写生中合理表现。3. 主观处理物体明暗疏密关系,避免机械描绘固有色。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水果实物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1) 播放一段展现农村丰收景象的视频,视频中要有金黄的稻田、五彩的果实、农民忙碌且喜悦的身影等画面,营造出丰收的氛围。(2) 在播放视频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的场景和色彩,思考丰收给人们带来的感受。(3)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吗?谁能描述一下视频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4)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体验过的农村丰收生活,或者谈谈对视频中丰收景象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5) 展示一些水果的摄影图片,如紫葡萄、红苹果、黄香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丰收果实的色彩和形态。(6) 提出问题:“这些水果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要是把它们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绘丰收的果实。”(7) 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欣赏经典作品、学习构图和色彩知识、进行果实写生等,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8) 鼓励学生带着期待和好奇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1. 观看视频,感受丰收的氛围。2. 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 观察水果摄影图片,思考如何将其画下来。4.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评价任务 参与度:☆☆☆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创设丰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知识讲解 知识点回顾(1) 展示一些常见的静物图片,如花瓶、水果、鲜花等,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美术领域,像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体,通常被称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静物的概念。(2) 明确解释静物的定义:“静物是指没有生命的物体,通常用于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中的静止对象。在美术领域,静物特指那些用作绘画或摄影的静止物体,例如花瓶、水果、鲜花、器物等,这些通常被摆成一定的造型,用于临摹或创作。”(3) 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静物进行绘画创作的物体,加深学生对静物概念的理解。(4) 展示卡拉瓦乔的《水果篮》作品,介绍这是美术史上第一幅静物画。详细讲解画面中水果篮占据中心位置,几乎占据画面一半,背景故意留白的极简构图方式,强调这种构图能让观众视线迅速集中到主题,感受水果的生动与真实。(5) 提出问题:“同学们,从这幅作品中,你们能感受到画家是如何突出水果这个主题的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品的构图特点。(6) 展示塞尚的《苹果和橙子》和王肇民的《紫苹果》作品,让学生对比观察这两幅作品的构图。(7) 介绍静物构图的概念:“根据所绘静物的形体、大小、空间位置等要素,通过安排组织,构成一幅美术作品。常见的构图形式有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等。”(8) 分析《苹果和橙子》采用的斜三角形构图,讲解其具有画面结构稳定、支撑力强、均衡、视觉中心突出、整体感强的特点;分析《紫苹果》采用的圆形构图,说明其给人以饱满、均衡、活泼、完整整体的感觉。 1. 回顾静物的概念,回答教师的问题。2. 观察《水果篮》作品,思考画家突出主题的方式。3. 对比观察《苹果和橙子》和《紫苹果》作品的构图。4. 理解静物构图的概念和常见构图形式的特点。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静物概念和欣赏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发展和构图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写生创作奠定基础。课堂练习 活动一:向大师学习构图 展示练习(1) 展示多幅不同构图形式的美术作品,包括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S形构图、水平构图、九宫格构图、对角线构图、C形构图等作品。(2) 提出任务:“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判断它们分别采用了哪种构图形式,并将作品与相应的构图形式用线连起来。”(3)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连线,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4)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连线结果,并说明判断的理由。(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不同构图形式的特点和作用,如三角形构图展现稳定性和支撑力,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均衡、整体的感觉等。(6) 再次展示一些作品,让学生快速说出其构图形式,进行巩固练习。(7)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果实写生中,如何运用合适的构图形式来表现画面的美感。(8)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构图形式,发挥创意。 1. 观察作品,进行连线练习。2. 上台展示连线结果并说明理由。3. 参与巩固练习,快速说出作品构图形式。4. 思考在写生中运用合适的构图形式。评价任务 判断准确性:☆☆☆表达能力:☆☆☆创意思考:☆☆☆设计意图 通过连线练习,让学生巩固对不同构图形式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上台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构图在写生中的运用,为创作实践做好准备。色彩知识讲解 活动二:色彩写生要点 对比分析(1) 展示一组水果的照片和对应的静物绘画作品,让学生对比观察。(2) 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照片和绘画作品,看看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投影、固有色、物体大小、环境色等方面进行思考。(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4)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5)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6) 总结学生的发言,明确指出共同点:都有投影,固有色一样;不同点:绘画写生需要主观处理,投影深浅明暗关系不一样,物体大小、环境色也存在差异。(7) 详细讲解环境色的概念:“在美术色彩中,环境色是指物体表面受到周围物体或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色彩变化。”结合展示的作品,举例说明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8) 强调静物写生时,不能仅看到物体的固有色,还要考虑光源与环境色的因素,让色调统一和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写生中处理好这些关系。 1. 对比观察照片和绘画作品,思考共同点和区别。2.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3.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4. 理解环境色的概念,思考写生中如何处理色彩关系。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讨论参与度:☆☆☆知识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分析照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写生与现实的差异,理解环境色的概念和作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创作实践 活动三:果实写生创作 实践指导(1) 展示色彩写生的视频示范,在播放视频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写生的步骤和方法。(2) 详细讲解写生步骤:第一,观察思考物体造型特点,如果实的形状、大小、比例等;第二,构图确定主体,选择合适的构图形式,将果实安排在画面中;第三,起稿勾线找位置,用铅笔轻轻勾勒出果实的轮廓;第四,上色运用色彩冷暖对比丰富画面,考虑光源与环境色的影响;第五,初步刻画,表现出物体的明暗和基本色彩;第六,深入刻画,细化果实的细节和质感;第七,调整完成,检查画面色调是否统一和谐,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整。(3) 提供一些水果实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果实进行写生。提醒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光源与环境色的因素,让色调统一和谐。(4) 巡视学生的创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5)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在写生中加入个人情感和想法,使作品有独特性。(6) 提醒学生注意绘画工具的使用安全和卫生,保持桌面整洁。(7)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初稿时,再次强调调整画面的重要性,如处理好物体明暗疏密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8)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作品,营造安静、专注的创作氛围。 1. 观看视频示范,学习写生步骤和方法。2. 选择喜欢的果实进行写生创作。3.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4. 发挥创意,完成写生作品。评价任务 步骤掌握:☆☆☆创意表现:☆☆☆画面效果:☆☆☆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示范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色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实物让学生写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保证创作顺利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评价(1)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2)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思路、运用的构图和色彩方法等。(3) 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4)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5)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6) 颁发一些小奖品,如绘画小贴纸、小画册等,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7)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绘画水平。(8) 引导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美术创作中。 1. 将作品展示在展示区,欣赏他人作品。2. 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3. 参与对其他同学作品的评价。4. 听取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思考改进方向。评价任务 表达能力:☆☆☆评价能力:☆☆☆接受建议:☆☆☆设计意图 作品展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一幅色彩写生作品,描绘丰收的果实,注意构图和色彩的运用。2. 选择一种常见的构图形式,用文字描述其特点和适用场景。3. 收集一些关于丰收主题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色彩运用的特点。拓展作业1. 尝试用剪纸或其他民间艺术形式表现丰收的果实。2. 设计一份“家乡的果实”宣传片拍摄清单,为录制宣传片做准备。3. 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写生作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板书设计丰收的果实一、静物概念二、经典作品构图1. 《水果篮》:极简构图2. 《苹果和橙子》:三角形构图3. 《紫苹果》:圆形构图三、色彩写生要点1. 考虑光源与环境色2. 主观处理明暗疏密关系四、写生步骤观察 - 构图 - 起稿 - 上色 - 刻画 - 调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成功创设了丰收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学生参与度较高。2. 在知识讲解部分,结合经典作品分析构图和色彩知识,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照片和绘画作品,学生对环境色的理解更加直观。3. 创作实践环节,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学生能够积极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果实写生创作,发挥了一定的创意。不足之处1.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不够深入,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导致讨论效果不够理想。2. 创作实践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作品,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3.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还不够,他们在写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未能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