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阴的色调》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光阴的色调》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展示革命老物件、常见老物件等,引导学生关注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制作信息卡、摄影记录、分享故事和策划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对生活的感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对老物件可能比较陌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在挖掘老物件背后故事和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多实践操作,突破学习障碍。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感受老物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质感,体会其蕴含的岁月痕迹和审美价值。2. 敏锐感知摄影作品中通过构图、色调等营造的时代感和艺术氛围。艺术表现1. 熟练运用摄影技巧,为老物件营造富有时代感的色调并记录下来。2. 清晰、生动地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创意实践1. 结合老物件和教室物品进行创意搭配拍摄,展现独特视角。2. 小组合作策划老物件展览,设计合理的展览方案。文化理解1. 深入理解老物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2. 认识到老物件在传承文化、延续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体会其承载的情感和文化价值。2. 掌握摄影构图、色调营造等技巧,为老物件拍摄出富有时代感的照片。3. 学会小组合作策划老物件展览,包括确定主题、选择作品、布置现场等。难点1. 挖掘老物件背后深层次的故事和文化内涵。2. 运用摄影技巧准确传达老物件的时代感和情感。3. 协调小组合作,策划出有创意、可行的展览方案。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机、衬布、灯光等道具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1)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老物件的视频,如红军物品、二八大杠自行车、转盘式电话等。(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视频中的老物件你认识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3) 接着问学生:“看完过后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直观感受。(4) 向学生介绍革命老物件承载着对岁月的怀念,也见证着国家的变迁。(5) 提出问题:“你家中是否也有那么一件老物件?”引发学生对自家老物件的思考。(6) 强调让我们聆听岁月诉说,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老物件的兴趣。(7)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老物件的图片,再次强化学生对老物件的视觉印象。(8)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老物件的外观特点,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1. 观看视频,识别视频中的老物件。2. 分享看完视频后的感受。3. 思考家中是否有老物件。4. 观察教师展示的老物件图片。评价任务 认识老物件:☆☆☆表达感受:☆☆☆积极思考:☆☆☆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老物件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感知交流 展示老物件(1) 展示红军物品、二八大杠自行车、转盘式电话、黑白电视机、电风扇、收音机、石磨等常见老物件的图片。(2) 逐一介绍这些老物件的名称和大致用途,让学生对老物件有初步了解。(3) 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些老物件吗?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4)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丰富学生对老物件的认识。(5) 讲述一些老物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6) 引导学生思考老物件与现代物品的差异,体会时代的变迁。(7)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物件的特点和价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8)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1. 观察教师展示的老物件图片。2. 分享自己认识的老物件和其背后的故事。3. 参与小组讨论。4. 代表小组发言。评价任务 认识老物件:☆☆☆分享故事:☆☆☆参与讨论:☆☆☆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介绍老物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物件的种类和用途,引导学生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活动一:制作信息卡 布置任务 介绍任务(1) 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你的家中有什么老物件呢?向家里的长辈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并制作一张老物件信息卡。”(2) 以缝纫机为例,展示“我家的老物件”信息卡的内容,包括名称、来源、功能和用途、背后的故事等。(3) 详细讲解信息卡各部分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4) 强调要真实、详细地记录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突出其情感价值。(5) 鼓励学生与长辈深入交流,获取更多信息。(6) 提醒学生可以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信息卡的内容。(7) 提供一些制作信息卡的示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参考。(8) 说明信息卡将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 聆听教师布置的任务。2. 观看缝纫机信息卡示例。3. 明确信息卡的填写要求。4. 表示会认真完成任务。评价任务 理解任务:☆☆☆明确要求:☆☆☆态度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制作信息卡的任务,让学生向长辈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对家庭文化的认知,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准备。活动二:摄影记录 讲解摄影知识 介绍摄影(1) 讲解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2) 说明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3) 介绍摄影的暗房制作工艺程序,让学生了解照片制作的过程。(4) 展示一些优秀的老物件摄影作品,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构图、色调等技巧。(5) 讲解常见的构图方法,如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三分法构图等,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强调构图的作用是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7) 介绍拍摄中常见的景别,如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空镜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8) 提醒学生在拍摄老物件时要注意捕捉最能体现岁月痕迹的角度。 1. 聆听教师讲解摄影知识。2. 观看优秀摄影作品。3. 学习常见的构图方法和景别。4. 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拍摄老物件。评价任务 理解知识:☆☆☆观察作品:☆☆☆思考运用:☆☆☆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摄影知识和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为学生用摄影方式记录老物件奠定基础。活动二:摄影记录(续) 实践操作 布置拍摄任务(1) 布置拍摄任务:“请你结合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运用衬布、灯光等道具为它营造富有时代感的色调,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2) 准备好衬布、灯光等道具,向学生展示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道具。(3) 指导学生根据老物件的特点,布置合适的拍摄场景,突出老物件的时代特点。(4) 强调注意取景构图、对焦,捕捉老物件最能体现岁月痕迹的角度。(5) 让学生分组进行拍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6)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7) 提醒学生注意拍摄安全,合理使用灯光等设备。(8) 拍摄结束后,组织学生整理照片,为后续分享做准备。 1. 明确拍摄任务。2. 学习使用道具布置拍摄场景。3. 分组进行拍摄实践。4. 整理拍摄的照片。评价任务 明确任务:☆☆☆实践操作:☆☆☆整理照片:☆☆☆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摄影知识和技巧,为老物件拍摄富有时代感的照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三:故事分享会 组织分享会(1) 介绍分享会的流程,包括开场介绍、故事分享、互动交流、总结反思。(2) 安排小主持人介绍分享会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氛围。(3) 让每小组同学代表轮流分享自己的老物件故事,展示照片或实物。(4) 要求分享者讲述老物件的名称、来源、功能和背后的故事,表达清晰、生动。(5) 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鼓励他们在分享结束后提问和讨论。(6) 设置问答环节,让同学们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提问和交流。(7) 引导学生总结分享会的收获,如对老物件的新认识、对家庭文化的感悟等。(8) 对分享会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1. 了解分享会流程。2. 小组代表分享老物件故事。3. 倾听他人分享并提问。4. 总结分享会收获。评价任务 了解流程:☆☆☆分享故事:☆☆☆总结收获:☆☆☆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加深学生对老物件背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活动四:策划老物件展览 引导策划(1) 提出任务:“小组合作,一起策划‘寻觅家乡美·诉说光阴故事’的主题展览,留存记忆,珍视时光!”(2) 引导学生思考策划展览要考虑的因素,如展览主题、作品选择、展示方式、宣传推广、展览地址、时间安排等。(3) 讲解展览策划的“六步骤”,即确定展览主题、撰写展览策划书、制作活动宣传资料、征集参展作品、布置展览现场、展览宣传推广。(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小组的分工和初步的策划方案。(5)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小组完善方案。(6) 提醒学生在策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物件的特点和展览的主题。(7)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展览方案。(8) 要求各小组在课后继续完善策划书,并准备后续的展览工作。 1. 明确策划展览的任务。2. 思考策划展览的因素。3. 分组讨论并确定分工。4. 表示会课后完善策划书。评价任务 明确任务:☆☆☆思考因素:☆☆☆分组讨论:☆☆☆设计意图 通过策划老物件展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老物件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传承意识。作业设计必做作业1. 完成“我家的老物件”信息卡的制作。2. 按照要求拍摄老物件的照片,并整理好。3. 参与小组策划老物件展览,完善策划书。选做作业1. 根据老师提供的老物件和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搭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拍摄。2. 为策划的展览设计一张宣传海报。板书设计《光阴的色调》老物件:红军物品、自行车、电话等摄影知识:构图(三角形、对角线、三分法)、景别活动:制作信息卡、摄影记录、故事分享、展览策划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2.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如制作信息卡、摄影记录、策划展览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3. 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不足之处1. 在摄影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构图和色调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学指导还需加强。2. 小组策划展览时,个别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导致进度较慢。3.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故事分享会的时间有些紧张,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