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光阴的色调》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光阴的色调》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光阴的色调》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光阴的色调》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展示革命老物件、常见老物件等,引导学生关注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制作信息卡、摄影记录、分享故事和策划展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对生活的感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对老物件可能比较陌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在挖掘老物件背后故事和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多实践操作,突破学习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感受老物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质感,体会其蕴含的岁月痕迹和审美价值。
2. 敏锐感知摄影作品中通过构图、色调等营造的时代感和艺术氛围。
艺术表现
1. 熟练运用摄影技巧,为老物件营造富有时代感的色调并记录下来。
2. 清晰、生动地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创意实践
1. 结合老物件和教室物品进行创意搭配拍摄,展现独特视角。
2. 小组合作策划老物件展览,设计合理的展览方案。
文化理解
1. 深入理解老物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认识到老物件在传承文化、延续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体会其承载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2. 掌握摄影构图、色调营造等技巧,为老物件拍摄出富有时代感的照片。
3. 学会小组合作策划老物件展览,包括确定主题、选择作品、布置现场等。
难点
1. 挖掘老物件背后深层次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2. 运用摄影技巧准确传达老物件的时代感和情感。
3. 协调小组合作,策划出有创意、可行的展览方案。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机、衬布、灯光等道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1)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老物件的视频,如红军物品、二八大杠自行车、转盘式电话等。
(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视频中的老物件你认识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 接着问学生:“看完过后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直观感受。
(4) 向学生介绍革命老物件承载着对岁月的怀念,也见证着国家的变迁。
(5) 提出问题:“你家中是否也有那么一件老物件?”引发学生对自家老物件的思考。
(6) 强调让我们聆听岁月诉说,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老物件的兴趣。
(7)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老物件的图片,再次强化学生对老物件的视觉印象。
(8)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老物件的外观特点,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1. 观看视频,识别视频中的老物件。
2. 分享看完视频后的感受。
3. 思考家中是否有老物件。
4. 观察教师展示的老物件图片。
评价任务 认识老物件:☆☆☆
表达感受:☆☆☆
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老物件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
感知交流 展示老物件
(1) 展示红军物品、二八大杠自行车、转盘式电话、黑白电视机、电风扇、收音机、石磨等常见老物件的图片。
(2) 逐一介绍这些老物件的名称和大致用途,让学生对老物件有初步了解。
(3) 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些老物件吗?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
(4)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丰富学生对老物件的认识。
(5) 讲述一些老物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6) 引导学生思考老物件与现代物品的差异,体会时代的变迁。
(7)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物件的特点和价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8)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1. 观察教师展示的老物件图片。
2. 分享自己认识的老物件和其背后的故事。
3. 参与小组讨论。
4. 代表小组发言。
评价任务 认识老物件:☆☆☆
分享故事:☆☆☆
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介绍老物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物件的种类和用途,引导学生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活动一:制作信息卡 布置任务 介绍任务
(1) 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你的家中有什么老物件呢?向家里的长辈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并制作一张老物件信息卡。”
(2) 以缝纫机为例,展示“我家的老物件”信息卡的内容,包括名称、来源、功能和用途、背后的故事等。
(3) 详细讲解信息卡各部分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
(4) 强调要真实、详细地记录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突出其情感价值。
(5) 鼓励学生与长辈深入交流,获取更多信息。
(6) 提醒学生可以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信息卡的内容。
(7) 提供一些制作信息卡的示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参考。
(8) 说明信息卡将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 聆听教师布置的任务。
2. 观看缝纫机信息卡示例。
3. 明确信息卡的填写要求。
4. 表示会认真完成任务。
评价任务 理解任务:☆☆☆
明确要求:☆☆☆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制作信息卡的任务,让学生向长辈了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对家庭文化的认知,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准备。
活动二:摄影记录 讲解摄影知识 介绍摄影
(1) 讲解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
(2) 说明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
(3) 介绍摄影的暗房制作工艺程序,让学生了解照片制作的过程。
(4) 展示一些优秀的老物件摄影作品,分析作品中运用的构图、色调等技巧。
(5) 讲解常见的构图方法,如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三分法构图等,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 强调构图的作用是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7) 介绍拍摄中常见的景别,如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空镜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8) 提醒学生在拍摄老物件时要注意捕捉最能体现岁月痕迹的角度。 1. 聆听教师讲解摄影知识。
2. 观看优秀摄影作品。
3. 学习常见的构图方法和景别。
4. 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拍摄老物件。
评价任务 理解知识:☆☆☆
观察作品:☆☆☆
思考运用:☆☆☆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摄影知识和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为学生用摄影方式记录老物件奠定基础。
活动二:摄影记录(续) 实践操作 布置拍摄任务
(1) 布置拍摄任务:“请你结合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运用衬布、灯光等道具为它营造富有时代感的色调,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
(2) 准备好衬布、灯光等道具,向学生展示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道具。
(3) 指导学生根据老物件的特点,布置合适的拍摄场景,突出老物件的时代特点。
(4) 强调注意取景构图、对焦,捕捉老物件最能体现岁月痕迹的角度。
(5) 让学生分组进行拍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6)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意。
(7) 提醒学生注意拍摄安全,合理使用灯光等设备。
(8) 拍摄结束后,组织学生整理照片,为后续分享做准备。 1. 明确拍摄任务。
2. 学习使用道具布置拍摄场景。
3. 分组进行拍摄实践。
4. 整理拍摄的照片。
评价任务 明确任务:☆☆☆
实践操作:☆☆☆
整理照片:☆☆☆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摄影知识和技巧,为老物件拍摄富有时代感的照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三:故事分享会 组织分享会
(1) 介绍分享会的流程,包括开场介绍、故事分享、互动交流、总结反思。
(2) 安排小主持人介绍分享会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氛围。
(3) 让每小组同学代表轮流分享自己的老物件故事,展示照片或实物。
(4) 要求分享者讲述老物件的名称、来源、功能和背后的故事,表达清晰、生动。
(5) 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鼓励他们在分享结束后提问和讨论。
(6) 设置问答环节,让同学们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提问和交流。
(7) 引导学生总结分享会的收获,如对老物件的新认识、对家庭文化的感悟等。
(8) 对分享会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的建议。 1. 了解分享会流程。
2. 小组代表分享老物件故事。
3. 倾听他人分享并提问。
4. 总结分享会收获。
评价任务 了解流程:☆☆☆
分享故事:☆☆☆
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加深学生对老物件背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活动四:策划老物件展览 引导策划
(1) 提出任务:“小组合作,一起策划‘寻觅家乡美·诉说光阴故事’的主题展览,留存记忆,珍视时光!”
(2) 引导学生思考策划展览要考虑的因素,如展览主题、作品选择、展示方式、宣传推广、展览地址、时间安排等。
(3) 讲解展览策划的“六步骤”,即确定展览主题、撰写展览策划书、制作活动宣传资料、征集参展作品、布置展览现场、展览宣传推广。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小组的分工和初步的策划方案。
(5)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小组完善方案。
(6) 提醒学生在策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物件的特点和展览的主题。
(7)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展览方案。
(8) 要求各小组在课后继续完善策划书,并准备后续的展览工作。 1. 明确策划展览的任务。
2. 思考策划展览的因素。
3. 分组讨论并确定分工。
4. 表示会课后完善策划书。
评价任务 明确任务:☆☆☆
思考因素:☆☆☆
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策划老物件展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老物件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家乡文化的传承意识。
作业设计
必做作业
1. 完成“我家的老物件”信息卡的制作。
2. 按照要求拍摄老物件的照片,并整理好。
3. 参与小组策划老物件展览,完善策划书。
选做作业
1. 根据老师提供的老物件和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搭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拍摄。
2. 为策划的展览设计一张宣传海报。
板书设计
《光阴的色调》
老物件:红军物品、自行车、电话等
摄影知识:构图(三角形、对角线、三分法)、景别
活动:制作信息卡、摄影记录、故事分享、展览策划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如制作信息卡、摄影记录、策划展览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不足之处
1. 在摄影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构图和色调的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学指导还需加强。
2. 小组策划展览时,个别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导致进度较慢。
3.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故事分享会的时间有些紧张,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