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宏大不朽古建筑》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典型类型、艺术特点,以及中西方古建筑的欣赏与对比。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古建筑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在欣赏和分析古建筑时可能缺乏方法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够感受中西方古建筑的美学价值,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2. 体会古建筑的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元素所传达的美感。艺术表现1. 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临摹古建筑的某一角或结构,提高绘画表现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建筑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创意实践1. 发挥想象力,对古建筑进行创意改造或设计,培养创新思维。2.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古建筑,体验创作的乐趣。文化理解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2. 认识中西方古建筑的差异,尊重不同文化的建筑风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典型类型和艺术特点。2. 欣赏中西方古建筑,体会它们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3. 掌握临摹古建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难点1.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和等级制度。2. 分析中西方古建筑在建筑材料、空间布局、建筑形体和建筑文化等方面的差异。3. 运用所学知识,对古建筑进行有深度的欣赏和评价。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世界地图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1)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古建筑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2)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宏大不朽古建筑。(5) 介绍建筑艺术的重要性,强调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6) 展示一些著名的中西方古建筑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古建筑的魅力。(7) 提问学生对这些古建筑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1. 观看视频,认真观察视频中出现的古建筑。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3. 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4. 对教师展示的古建筑图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观察仔细:☆☆☆表达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1) 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的地位,强调它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2) 讲解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特点,展示一些木结构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大方实用的魅力。(3) 讲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房屋到封建社会的宏伟宫殿,让学生了解建筑文化的演变。(4)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关系,强调建筑是时代的产物。(5)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6) 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光辉灿烂的成就。(7) 提问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背景的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我国典型的古建筑类型(1) 展示不同类型的古建筑图片,如宫殿、坛庙、祠堂、陵墓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外观特点。(2) 按照性质和材料结构对古建筑进行分类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类型古建筑的特点和用途。(3) 结合具体的古建筑实例,详细介绍每种类型的建筑,如北京故宫、天坛等。(4) 引导学生观察古建筑的细节,如门窗、屋顶、雕刻等,体会其艺术价值。(5) 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古建筑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6) 总结我国典型的古建筑类型,强调其丰富多样的特点。(7) 提问学生对古建筑类型的认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1. 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观看图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典型类型。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3. 仔细观察古建筑的细节,发表自己的看法。4. 对教师的讲解和评价进行记录,加深理解。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讨论积极:☆☆☆观察细致:☆☆☆设计意图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典型类型,为后续的欣赏和创作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活动一:欣赏历史悠久的中西方古建筑 展示古建筑图片(1) 展示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应县木塔、布达拉宫、北京天坛等中国古建筑的图片,详细介绍它们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2) 展示科隆大教堂、泰姬陵、杰姆的罗马圆形竞技场等西方古建筑的图片,讲解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3)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建筑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入手,分析它们的美学价值。(4)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让学生明白建筑是文化的载体。(5)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对古建筑的感受和理解。(6)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古建筑。(7) 提问学生对中西方古建筑的价值的认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学生的理解。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古建筑价值的看法。(2) 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3) 倾听各小组代表的汇报,对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4) 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古建筑的价值,找出它们的异同点。(5) 组织学生再次讨论,深入分析中西方古建筑价值差异的原因。(6)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7)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古建筑的价值。(8) 总结小组讨论的成果,强调欣赏古建筑价值的重要性。 1. 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倾听教师的讲解,了解中西方古建筑的特点和价值。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3. 推选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结果。4. 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学习他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任务 欣赏准确:☆☆☆讨论深入:☆☆☆表达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组织讨论,让学生欣赏中西方古建筑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活动二:探索与交流 活动二:在世界地图中寻找并标出古建筑 发放世界地图(1)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位置。(2)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寻找中西方著名的古建筑,如北京故宫、科隆大教堂等,并标出来。(3)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古建筑,分享它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4) 引导学生观察古建筑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5)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6) 对学生的发现和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建筑的分布规律。(7) 提问学生对古建筑分布规律的认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古建筑分布规律的重要性。比较中西方古建筑的异同(1) 引导学生从建筑材料、空间布局、建筑形体和建筑文化等方面,比较中西方古建筑的异同。(2) 展示中西方古建筑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差异。(3) 组织学生讨论中西方古建筑异同的原因,让学生明白文化差异对建筑风格的影响。(4)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5)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清晰的对比结论。(6) 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古建筑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7) 提问学生对中西方古建筑异同的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加深学生的记忆。 1. 拿到世界地图后,认真观察地图上的地理位置。2. 在地图上寻找并标出中西方著名的古建筑。3. 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4. 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评价,加深对中西方古建筑异同的理解。评价任务 寻找准确:☆☆☆讨论积极:☆☆☆分析合理:☆☆☆设计意图 通过在世界地图上寻找古建筑和比较中西方古建筑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分布规律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实践创作 活动三:选择喜欢的古建筑进行临摹 讲解临摹方法(1) 展示一些古建筑的临摹作品,让学生观察临摹的效果和方法。(2) 讲解临摹古建筑的基本步骤,如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技巧。(3) 强调临摹时要注意古建筑的比例、结构和细节,力求准确地表现出其特点。(4) 示范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古建筑的轮廓,让学生直观地学习。(5)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建筑进行临摹,可以是图片中的某一角或结构。(6) 提醒学生在临摹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大胆下笔,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7)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8) 强调临摹的目的是学习和提高绘画技能,培养对古建筑的欣赏能力。学生创作(1) 学生开始进行临摹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2) 关注学生的创作进度和表现,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作品。(3) 对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4) 提醒学生注意绘画的卫生和安全,保持桌面整洁。(5) 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互相学习。(6)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7) 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记录学生的表现和问题,为评价做好准备。(8)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休息和整理。 1. 观看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学习临摹古建筑的方法和技巧。2. 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建筑进行临摹,认真观察并大胆下笔。3.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与同学交流创作经验。4. 努力完成自己的作品,争取取得好的效果。评价任务 临摹准确:☆☆☆线条流畅:☆☆☆创意表现:☆☆☆设计意图 通过临摹古建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建筑的魅力。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1)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展示台上,让大家互相欣赏。(2) 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选择的古建筑、创作思路和遇到的困难等。(3) 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作品和发言。(4) 营造积极的展示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重视。(5) 对学生的作品展示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6) 提醒学生注意展示作品的顺序和纪律,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7) 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8) 对学生的提问和建议进行引导和解答,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教师评价(1)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从构图、线条、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分析。(2) 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具体的表扬和鼓励。(3)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4)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评价学生对古建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5) 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让学生正确对待评价结果。(6)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7)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8)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满意。 1. 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2.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作品介绍和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3. 对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问题和建议,积极参与交流。4.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评价任务 展示自信:☆☆☆评价客观:☆☆☆态度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水平。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一幅完整的古建筑临摹作品,要求构图饱满,线条流畅。2. 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古建筑图片,制作一个手抄报,介绍古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3. 用文字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座古建筑,包括它的外观、历史背景和给你的感受。拓展作业1. 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如寺庙、祠堂等,写一篇参观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2.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一个古建筑的模型,如纸艺、陶艺等。3. 与同学合作,举办一次古建筑文化展览,展示大家的作品和研究成果。板书设计第10课《宏大不朽古建筑》一、中国古代建筑1. 历史背景2. 典型类型3. 艺术特点二、中西方古建筑欣赏1. 美学价值2. 文化价值3. 历史价值三、临摹与创作构图 线条 色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3. 实践创作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足之处1. 在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封建伦理观念和等级制度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深度把握不够准确。2. 由于时间有限,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质量有待提高。3.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