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华灯梦敦煌》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华灯梦敦煌》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华灯梦敦煌》教案
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华灯梦敦煌》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的课程,主要围绕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及华灯创作展开。教材通过展示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场景,介绍灯谜文化,让学生了解上元燃灯传统。还阐述华灯制作,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传承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好奇心,但对敦煌文化了解不深。他们形象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学习积极性高。不过在将敦煌元素融入华灯设计时,可能在创新和实践操作上有困难。教师可多展示案例,加强示范指导,帮助学生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够感受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场景的热闹,体会其中的艺术美感和文化氛围。
2. 学会欣赏华灯的材质、造型、纹样及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表现
1. 掌握华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敦煌主题华灯的初步设计。
2. 运用所学的敦煌元素,如壁画纹样、色彩等,进行华灯装饰,展现艺术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发挥创意,将敦煌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华灯作品。
2. 思考如何利用华灯装饰生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和上元灯会的历史渊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 体会灯谜文化的趣味性和智慧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掌握华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包括框架结构搭建、纹样绘制和配件安装。
3. 学会运用敦煌元素进行华灯设计,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
1. 如何将敦煌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华灯设计中,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2. 在华灯制作过程中,保证作品的结构稳定性和艺术美感。
3. 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华灯作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华灯制作材料、示范作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创设情境
(1) 教师播放一段现代灯会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出五彩斑斓的花灯、热闹的人群和欢快的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灯会的浪漫。
(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看过灯会吗?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又让你们想起了灯会的美好回忆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灯会经历。
(3)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现代的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4) 教师展示敦煌壁画《舞乐图》的图片,介绍这幅绘制于唐代贞观十六年(642)的壁画,画面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灯轮,还有天女燃灯,描绘的正是盛唐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
(5) 教师提出问题:“敦煌壁画和上元灯会会碰撞出什么惊喜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6) 教师总结:“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这节美术课,梦回敦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7) 再次强调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上元灯会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 引导学生带着对敦煌文化和上元灯会的期待,进入后续的学习。 1. 观看视频,沉浸在灯会的热闹氛围中。
2. 分享自己的灯会经历和现代元宵节的习俗。
3. 观察《舞乐图》,聆听教师介绍。
4.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
评价任务 参与分享:☆☆☆
观察专注:☆☆☆
兴趣激发:☆☆☆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分享经历和思考问题,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敦煌壁画中的上元灯会
(1) 教师详细介绍敦煌壁画中上元燃灯的风俗场景,展示《东方药师经变(局部)》等相关壁画图片,指出其中燃灯万盖的景象。
(2) 讲解据推测这种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也就是上元灯会,说明上元灯会在唐代的重要性和热闹程度。
(3) 引导学生观察壁画中灯楼、灯轮的造型特点,以及天女燃灯的姿态和表情,体会壁画所描绘的热闹氛围。
(4) 对比现代元宵节和唐代上元灯会的异同,让学生了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介绍上元燃灯这一传统习俗的起源和演变,强调其祈求平安吉祥的寓意。
(6) 结合历史背景,讲述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解释为什么上元灯会在当时如此盛行。
(7)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场景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8) 总结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加深学生的印象。
灯谜文化
(1) 教师介绍唐宋时期“文义谜语”的发展和普及情况,说明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上挂满大街小巷的传统。
(2) 强调灯谜不仅富有艺术美感,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是上元灯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教师展示几个经典的灯谜,如“一人牵来一匹马(打一个字)”“什么动物行也是坐,坐也是坐,睡也是坐(打一动物)”等,让学生进行猜测。
(4) 在学生猜测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5) 讲解灯谜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如谜面的设计、谜底的选择等,让学生了解灯谜的创作原理。
(6)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灯谜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制作出有趣的灯谜。
(7)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灯谜,其他小组进行猜测和评价,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8) 总结灯谜文化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认真观看壁画图片,聆听教师讲解。
2. 积极参与灯谜猜测活动,思考答案。
3. 分组进行灯谜创作,并展示作品。
4. 发表自己对敦煌文化和灯谜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
参与互动:☆☆☆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介绍敦煌壁画中的上元灯会和灯谜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组织灯谜猜测和创作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华灯赏析 活动一:华灯共赏 华灯的特点
(1) 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华灯图片,如动物灯、植物灯、人物灯等,让学生观察华灯的材质、造型、纹样及色彩特点。
(2) 讲解华灯的材质,如木质材质具有古朴的纹理和香气,更能体现古色古香的敦煌飞天梦。
(3) 分析华灯的造型,以立体三角形框型的造型结构为例,说明这种结构可以使灯饰更加平稳。
(4) 引导学生观察华灯的纹样,展示敦煌飞天等经典纹样,介绍其寓意和艺术价值。
(5) 讲解华灯的色彩搭配,指出主要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运用大胆、鲜明且浓重,视觉效果强烈,深黑或深褐色常用于表现阴暗、悲壮的题材,形成鲜明对比。
(6) 让学生分组讨论华灯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7)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华灯的特点,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8) 总结华灯的特点,强调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为后续的制作和设计奠定基础。
华灯制作方法
(1) 教师展示华灯的制作材料,如木棒、纸张、木珠、流苏、电子氛围灯等,介绍其用途和特点。
(2) 详细讲解华灯的制作步骤,第一步仔细研究基本框架结构,如使用木棒完成三角形灯饰结构;第二步进行灯饰纹样色彩特点的设计和绘制;第三步准备配件材料。
(3)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边制作边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如框架的搭建要牢固,纹样的绘制要精细等。
(4) 展示制作好的华灯成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制作效果。
(5) 组织学生观看华灯制作的视频,再次熟悉制作过程。
(6)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制作方法。
(7) 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华灯的设计方案,确定制作主题和思路。
(8) 总结华灯制作的方法和要点,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1. 观察华灯图片,分析其特点。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观看教师示范和视频,学习制作方法。
4. 分组讨论华灯设计方案。
评价任务 观察分析:☆☆☆
讨论参与:☆☆☆
方法掌握:☆☆☆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华灯图片和成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华灯的特点和艺术魅力。详细讲解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华灯的制作技巧。组织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创作 活动二:华灯创作 设计方案确定
(1)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华灯的设计方案,包括主题、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的构思。
(2) 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3) 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4) 帮助各小组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5) 提醒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敦煌文化元素的运用,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
(6)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7) 总结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强调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8) 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华灯设计案例,供他们参考和借鉴。
制作过程指导
(1) 教师发放华灯制作材料,组织学生开始制作。
(2)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3) 针对学生在框架搭建、纹样绘制、配件安装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4)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进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能够按时完成作品。
(6) 关注学生的创意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7) 对于制作进度较快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提高作品的质量。
(8) 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1. 小组汇报华灯设计方案。
2. 认真听取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意见,完善设计方案。
3. 领取制作材料,开始制作华灯。
4.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
评价任务 方案设计:☆☆☆
制作操作:☆☆☆
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汇报和评价,完善华灯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品展示与评价 活动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
(1) 教师组织学生将制作好的华灯作品进行展示,可以采用摆放、悬挂等方式,营造出热闹的灯会氛围。
(2) 让学生为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富有创意的名字,并准备一段简短的介绍词,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3) 邀请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介绍和讲解。
(4) 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尊重和关注。
(5) 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欣赏,让他们感受不同作品的特色和魅力。
(6)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 提醒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
(8) 总结作品展示的情况,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品评价
(1) 教师制定评价标准,从设计创意、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件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优点和改进方向。
(4) 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6)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参考。
(7) 鼓励学生将优秀作品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8) 总结作品评价的情况,强调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1. 为作品取名并准备介绍词。
2. 上台展示作品,进行自我介绍和讲解。
3. 参观和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
4. 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听取教师的评价意见。
评价任务 展示表达:☆☆☆
评价参与:☆☆☆
反思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组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的综合评价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课堂小结与拓展 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上元灯会、灯谜文化以及华灯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2) 强调将敦煌壁画特征融入华灯设计,实现传统与创新融合的重要意义。
(3)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和优秀作品,肯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应用能力。
(4)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探索敦煌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6) 强调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7)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设想如何利用华灯装饰生活,如布置房间、举办小型灯会等。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敦煌文化,了解更多的敦煌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3) 推荐相关的书籍、电影、纪录片等资料,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敦煌文化的理解。
(4)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展示自己的华灯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5) 建议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华灯,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传承传统文化。
(6) 鼓励学生将敦煌文化元素运用到其他艺术创作中,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发现其中的美和价值,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8) 总结拓展延伸的内容,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1.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和评价。
2.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3. 记录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
4. 表示愿意在今后继续探索敦煌文化。
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
反思能力:☆☆☆
拓展意愿:☆☆☆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拓展延伸的布置,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件完整的敦煌主题华灯作品,要求结构稳定、纹样精美、色彩搭配协调。
2. 为自己的华灯作品写一篇简短的介绍,说明设计思路和文化内涵。
3. 拍摄华灯作品的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或手抄报。
拓展作业
1. 尝试设想如何利用华灯装饰生活,如布置房间、举办小型灯会等,写出具体的方案。
2. 深入研究敦煌文化,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如敦煌壁画的色彩、图案等,写一篇研究报告。
3. 与家人一起制作华灯,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记录下制作过程和感受。
板书设计
第6课 华灯梦敦煌
一、敦煌文化艺术
1. 壁画中的上元灯会
2. 灯谜文化
二、华灯特点
1. 材质:木质
2. 造型:立体三角形框型
3. 纹样:敦煌飞天等
4. 色彩:红、黄、蓝、白、黑
三、华灯制作
1. 框架结构
2. 纹样绘制
3. 配件安装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优点、不足、改进方向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导入环节播放灯会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灯会的热闹氛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灯谜文化讲解中,组织学生分组创作灯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注重文化传承,将敦煌文化艺术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了上元灯会、灯谜文化等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同时,引导学生将敦煌元素运用到华灯设计中,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3. 实践操作环节安排合理,教师在讲解华灯制作方法时,进行了详细的示范操作,并巡回指导学生制作,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华灯制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制作速度较慢,导致后面的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时间有些紧张,学生的交流和评价不够充分。
2.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虽然教师进行了巡回指导,但仍有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作品的质量。
3. 教学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更加充分,例如在拓展延伸环节,推荐的资料可以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