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华灯梦敦煌》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华灯梦敦煌》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的课程,主要围绕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及华灯创作展开。教材通过展示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场景,介绍灯谜文化,让学生了解上元燃灯传统。还阐述华灯制作,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好奇心,但对敦煌文化了解不深。他们形象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学习积极性高。不过在将敦煌元素融入华灯设计时,可能在创新和实践操作上有困难。教师可多展示案例,加强示范指导,帮助学生突破。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学生能够感受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场景的热闹,体会其中的艺术美感和文化氛围。2. 学会欣赏华灯的材质、造型、纹样及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艺术表现1. 掌握华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敦煌主题华灯的初步设计。2. 运用所学的敦煌元素,如壁画纹样、色彩等,进行华灯装饰,展现艺术表现力。创意实践1. 发挥创意,将敦煌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华灯作品。2. 思考如何利用华灯装饰生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文化理解1. 了解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和上元灯会的历史渊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2. 体会灯谜文化的趣味性和智慧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 掌握华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包括框架结构搭建、纹样绘制和配件安装。3. 学会运用敦煌元素进行华灯设计,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难点1. 如何将敦煌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华灯设计中,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2. 在华灯制作过程中,保证作品的结构稳定性和艺术美感。3. 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华灯作品。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华灯制作材料、示范作品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 创设情境(1) 教师播放一段现代灯会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出五彩斑斓的花灯、热闹的人群和欢快的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灯会的浪漫。(2)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看过灯会吗?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又让你们想起了灯会的美好回忆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灯会经历。(3)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现代的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4) 教师展示敦煌壁画《舞乐图》的图片,介绍这幅绘制于唐代贞观十六年(642)的壁画,画面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灯轮,还有天女燃灯,描绘的正是盛唐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5) 教师提出问题:“敦煌壁画和上元灯会会碰撞出什么惊喜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6) 教师总结:“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这节美术课,梦回敦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7) 再次强调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上元灯会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 引导学生带着对敦煌文化和上元灯会的期待,进入后续的学习。 1. 观看视频,沉浸在灯会的热闹氛围中。2. 分享自己的灯会经历和现代元宵节的习俗。3. 观察《舞乐图》,聆听教师介绍。4.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评价任务 参与分享:☆☆☆观察专注:☆☆☆兴趣激发:☆☆☆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分享经历和思考问题,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知识讲解 敦煌壁画中的上元灯会(1) 教师详细介绍敦煌壁画中上元燃灯的风俗场景,展示《东方药师经变(局部)》等相关壁画图片,指出其中燃灯万盖的景象。(2) 讲解据推测这种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也就是上元灯会,说明上元灯会在唐代的重要性和热闹程度。(3) 引导学生观察壁画中灯楼、灯轮的造型特点,以及天女燃灯的姿态和表情,体会壁画所描绘的热闹氛围。(4) 对比现代元宵节和唐代上元灯会的异同,让学生了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5) 介绍上元燃灯这一传统习俗的起源和演变,强调其祈求平安吉祥的寓意。(6) 结合历史背景,讲述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解释为什么上元灯会在当时如此盛行。(7)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场景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8) 总结敦煌壁画中上元灯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加深学生的印象。灯谜文化(1) 教师介绍唐宋时期“文义谜语”的发展和普及情况,说明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上挂满大街小巷的传统。(2) 强调灯谜不仅富有艺术美感,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是上元灯会的重要组成部分。(3) 教师展示几个经典的灯谜,如“一人牵来一匹马(打一个字)”“什么动物行也是坐,坐也是坐,睡也是坐(打一动物)”等,让学生进行猜测。(4) 在学生猜测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答案。(5) 讲解灯谜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如谜面的设计、谜底的选择等,让学生了解灯谜的创作原理。(6)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灯谜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制作出有趣的灯谜。(7)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灯谜,其他小组进行猜测和评价,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8) 总结灯谜文化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认真观看壁画图片,聆听教师讲解。2. 积极参与灯谜猜测活动,思考答案。3. 分组进行灯谜创作,并展示作品。4. 发表自己对敦煌文化和灯谜文化的感受和理解。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参与互动:☆☆☆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介绍敦煌壁画中的上元灯会和灯谜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组织灯谜猜测和创作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华灯赏析 活动一:华灯共赏 华灯的特点(1) 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华灯图片,如动物灯、植物灯、人物灯等,让学生观察华灯的材质、造型、纹样及色彩特点。(2) 讲解华灯的材质,如木质材质具有古朴的纹理和香气,更能体现古色古香的敦煌飞天梦。(3) 分析华灯的造型,以立体三角形框型的造型结构为例,说明这种结构可以使灯饰更加平稳。(4) 引导学生观察华灯的纹样,展示敦煌飞天等经典纹样,介绍其寓意和艺术价值。(5) 讲解华灯的色彩搭配,指出主要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运用大胆、鲜明且浓重,视觉效果强烈,深黑或深褐色常用于表现阴暗、悲壮的题材,形成鲜明对比。(6) 让学生分组讨论华灯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7)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总结华灯的特点,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8) 总结华灯的特点,强调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为后续的制作和设计奠定基础。华灯制作方法(1) 教师展示华灯的制作材料,如木棒、纸张、木珠、流苏、电子氛围灯等,介绍其用途和特点。(2) 详细讲解华灯的制作步骤,第一步仔细研究基本框架结构,如使用木棒完成三角形灯饰结构;第二步进行灯饰纹样色彩特点的设计和绘制;第三步准备配件材料。(3)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边制作边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如框架的搭建要牢固,纹样的绘制要精细等。(4) 展示制作好的华灯成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制作效果。(5) 组织学生观看华灯制作的视频,再次熟悉制作过程。(6)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制作方法。(7) 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华灯的设计方案,确定制作主题和思路。(8) 总结华灯制作的方法和要点,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1. 观察华灯图片,分析其特点。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 观看教师示范和视频,学习制作方法。4. 分组讨论华灯设计方案。评价任务 观察分析:☆☆☆讨论参与:☆☆☆方法掌握:☆☆☆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华灯图片和成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华灯的特点和艺术魅力。详细讲解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华灯的制作技巧。组织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创作 活动二:华灯创作 设计方案确定(1) 教师要求各小组汇报华灯的设计方案,包括主题、造型、纹样、色彩等方面的构思。(2) 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3) 组织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4) 帮助各小组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5) 提醒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敦煌文化元素的运用,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6)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7) 总结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强调设计的重点和难点。(8) 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华灯设计案例,供他们参考和借鉴。制作过程指导(1) 教师发放华灯制作材料,组织学生开始制作。(2)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3) 针对学生在框架搭建、纹样绘制、配件安装等方面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4)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 提醒学生注意制作进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能够按时完成作品。(6) 关注学生的创意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7) 对于制作进度较快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提高作品的质量。(8) 总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1. 小组汇报华灯设计方案。2. 认真听取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意见,完善设计方案。3. 领取制作材料,开始制作华灯。4. 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评价任务 方案设计:☆☆☆制作操作:☆☆☆合作交流:☆☆☆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汇报和评价,完善华灯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作品展示与评价 活动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作品展示(1) 教师组织学生将制作好的华灯作品进行展示,可以采用摆放、悬挂等方式,营造出热闹的灯会氛围。(2) 让学生为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富有创意的名字,并准备一段简短的介绍词,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3) 邀请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介绍和讲解。(4) 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尊重和关注。(5) 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欣赏,让他们感受不同作品的特色和魅力。(6)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7) 提醒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8) 总结作品展示的情况,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作品评价(1) 教师制定评价标准,从设计创意、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2)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3)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件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优点和改进方向。(4) 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5) 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6)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参考。(7) 鼓励学生将优秀作品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创新和进步。(8) 总结作品评价的情况,强调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1. 为作品取名并准备介绍词。2. 上台展示作品,进行自我介绍和讲解。3. 参观和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4. 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听取教师的评价意见。评价任务 展示表达:☆☆☆评价参与:☆☆☆反思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组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的综合评价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课堂小结与拓展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上元灯会、灯谜文化以及华灯制作等方面的知识。(2) 强调将敦煌壁画特征融入华灯设计,实现传统与创新融合的重要意义。(3) 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和优秀作品,肯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探索敦煌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5) 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6) 强调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7)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拓展延伸(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设想如何利用华灯装饰生活,如布置房间、举办小型灯会等。(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敦煌文化,了解更多的敦煌壁画、雕塑等艺术形式。(3) 推荐相关的书籍、电影、纪录片等资料,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敦煌文化的理解。(4)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展示自己的华灯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5) 建议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华灯,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传承传统文化。(6) 鼓励学生将敦煌文化元素运用到其他艺术创作中,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发现其中的美和价值,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8) 总结拓展延伸的内容,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1.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和评价。2.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3. 记录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4. 表示愿意在今后继续探索敦煌文化。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反思能力:☆☆☆拓展意愿:☆☆☆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拓展延伸的布置,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一件完整的敦煌主题华灯作品,要求结构稳定、纹样精美、色彩搭配协调。2. 为自己的华灯作品写一篇简短的介绍,说明设计思路和文化内涵。3. 拍摄华灯作品的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或手抄报。拓展作业1. 尝试设想如何利用华灯装饰生活,如布置房间、举办小型灯会等,写出具体的方案。2. 深入研究敦煌文化,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如敦煌壁画的色彩、图案等,写一篇研究报告。3. 与家人一起制作华灯,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记录下制作过程和感受。板书设计第6课 华灯梦敦煌一、敦煌文化艺术1. 壁画中的上元灯会2. 灯谜文化二、华灯特点1. 材质:木质2. 造型:立体三角形框型3. 纹样:敦煌飞天等4. 色彩:红、黄、蓝、白、黑三、华灯制作1. 框架结构2. 纹样绘制3. 配件安装四、作品展示与评价优点、不足、改进方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导入环节播放灯会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灯会的热闹氛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灯谜文化讲解中,组织学生分组创作灯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2. 注重文化传承,将敦煌文化艺术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了上元灯会、灯谜文化等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同时,引导学生将敦煌元素运用到华灯设计中,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3. 实践操作环节安排合理,教师在讲解华灯制作方法时,进行了详细的示范操作,并巡回指导学生制作,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品。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华灯制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制作速度较慢,导致后面的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时间有些紧张,学生的交流和评价不够充分。2.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虽然教师进行了巡回指导,但仍有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作品的质量。3. 教学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更加充分,例如在拓展延伸环节,推荐的资料可以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