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穹顶漫藻井》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穹顶漫藻井》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穹顶漫藻井》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穹顶漫藻井》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材围绕藻井展开,介绍了其基本概念、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藻井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了解较少。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在理解藻井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应结合生动的实例和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准确感知藻井的造型、色彩和图案特点,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敏感度。
2. 体会藻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
艺术表现
1. 掌握藻井纹样的构成方式和色彩搭配方法,能够运用剪贴的方式创作一幅藻井装饰画。
2. 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藻井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创意实践
1. 能够将藻井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一款既实用又有创意的文创产品。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创作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文化理解
1. 了解藻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博大精深。
2. 理解藻井所体现的多元文化融合,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藻井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藻井纹样的构成方式和色彩搭配方法。
3. 能够运用剪贴的方式创作一幅藻井装饰画。
难点
1. 理解藻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2. 在创作中能够准确运用藻井元素,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3. 将藻井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有创意的文创产品。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胶水、背景板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展示图片,引发思考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藻井图片,如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莲花藻井、三兔藻井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藻井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描述藻井的外观特征,如形状、色彩、图案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介绍藻井的基本概念,说明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内呈穹隆状的天花,以花纹彩画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装饰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5) 展示中国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的图片,讲解古人在天花上绘制藻纹的寓意,即压火、防火,引出藻井的文化背景。
(6) 讲述《风俗通》中关于藻井的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让学生了解藻井的起源与古人的信仰有关。
(7) 引导学生思考藻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如天文、五行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8) 总结导入内容,强调藻井不仅是一种建筑装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藻井的欲望。 1.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积极描述藻井的外观特征,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类似装饰,参与课堂讨论。
4. 聆听教师讲解,了解藻井的基本概念和文化背景。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
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精美的藻井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对藻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介绍藻井的文化背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讲授 活动一:了解藻井的结构和特点 介绍藻井的结构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藻井的结构示意图,详细讲解藻井的各个部分,如中心方井、边饰、垂幔等。
(2) 以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华盖式藻井为例,介绍其呈覆斗顶形,四角悬挂兽头的特点,让学生感受藻井的独特造型。
(3) 分析第285窟藻井的色彩运用,强调其以绿色为主色调,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体现了佛国净土的意境。
(4) 讲解藻井中一些图案和表现手法吸收了西域文化的元素,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的运用等,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多元文化汇聚的魅力。
(5) 让学生观察第285窟藻井的细节,如绿色的水波纹、莲花的绿色叶片等,体会其细腻的艺术处理。
(6)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藻井结构和特点,加深对藻井艺术的理解。
(7) 总结藻井的结构和特点,强调其在建筑装饰中的重要作用和艺术价值。
(8)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对藻井的结构和特点有清晰的认识。
欣赏藻井作品,分析图案结合方式
(1) 展示飞天莲花藻井(唐 莫高窟 第329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藻纹与其他图案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2) 引导学生观察藻井井心以淡蓝色作地,象征天空或水池,水池中心绘一朵莲花,围绕着莲花的是四身飞天,分析其图案的布局和寓意。
(3) 讲解外圈四个角落分别有莲花的造型,水生植物的频繁出现呼应了藻井的寓意,让学生理解图案之间的内在联系。
(4) 展示三兔藻井的图片,介绍三兔共耳的图案特点,说明其寓意吉祥圆满、生生不息。
(5) 分析三兔藻井纹样在视觉上呈现出的旋转效果,以及每只兔子展现出两只耳朵的设计,增强画面动感的同时节省空间。
(6)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说一说藻纹与其他图案是如何有机结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7) 总结藻纹与其他图案有机结合的方法和技巧,如对称、重复、呼应等,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8) 引导学生思考藻井图案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和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1. 认真聆听教师讲解,观察藻井的结构示意图和图片。
2. 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藻井的色彩运用和文化元素。
3. 仔细观察飞天莲花藻井和三兔藻井的图案,思考图案结合方式。
4.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受。
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
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藻井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对藻井有更深入的了解。欣赏不同的藻井作品,分析图案结合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文化理解能力。
活动二:分析藻井纹样的组织结构 展示藻井纹样,引导分析
(1) 教师展示三兔藻井、莲花藻井等著名的敦煌藻井纹样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尝试分析其组织结构。
(2) 介绍中心纹样是藻井图案的核心部分,通常位于方井的中心位置,常见的中心纹样包括莲花、团花、飞天、龙凤等图案。
(3) 以三兔藻井为例,讲解莲心的位置为三只兔子的造型,呈旋转状排列,强化了藻井中心莲花纹的旋动感。
(4) 分析边饰是围绕中心纹样的一层或多层装饰,通常由各种图案组成,如忍冬纹、莲花纹、云纹等,说明边饰的设计使得整个藻井图案层次分明。
(5) 展示隋代藻井边饰的图片,介绍其可能包括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等,讲解这些纹样的象征意义。
(6) 讲解垂幔是藻井图案的最外层,通常悬挂在藻井的四周,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展示不同样式的垂幔设计。
(7) 让学生分组讨论藻井纹样的组织结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8)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加深学生对藻井纹样组织结构的理解。
介绍二方连续图案
(1) 展示敦煌藻井中重复排列的带状图案,如团花纹、菱格纹、忍冬纹等,介绍这些图案被称为二方连续图案。
(2) 讲解二方连续图案的定义,即采用一个或两个单独纹样,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向上下或左右做有规律的排列。
(3) 让学生观察二方连续图案的排列方式,分析其规律和特点。
(4) 展示不同形式的二方连续图案,如散点式、波线式、折线式等,让学生感受其多样性。
(5) 引导学生思考二方连续图案在藻井中的作用和意义,如增加图案的连续性和节奏感。
(6) 让学生尝试在纸上绘制简单的二方连续图案,巩固所学知识。
(7)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二方连续图案。
(8) 总结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和应用,强调其在藻井艺术中的重要性。 1. 观察藻井纹样图片,分析其组织结构。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观察二方连续图案,分析其排列规律和特点。
4. 尝试绘制简单的二方连续图案,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实践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藻井纹样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组织结构,让学生了解藻井图案的构成规律。介绍二方连续图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三:色彩探究 展示藻井作品,引导观察
(1) 教师展示狮子莲花藻井(晚唐 莫高窟 第85窟)和桃形瓣莲花纹藻井(莫高窟 第314窟)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两个藻井分别采用哪几种主要色?”
(2) 引导学生从明度、冷暖等方面分析藻井的色彩搭配,如低明度与高明度的对比、暖色与冷色的对比。
(3) 讲解敦煌壁画的配色特点,即色彩鲜艳、富有生命力,色彩结构具有装饰性,反映出热烈而淳厚的民族特性。
(4) 让学生观察藻井中色彩的分布和组合方式,体会其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5) 展示更多美丽的藻井色彩搭配图片,让学生感受敦煌壁画色彩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6) 引导学生总结藻井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方法,如对比、调和、呼应等。
(7)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这些色彩搭配方法来创作自己的藻井作品?”
(8)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色彩方面的参考。
提取色彩,分析规律
(1) 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藻井图案,提取其中的色彩,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分析所提取色彩的搭配规律,如色彩的比例、主次关系等。
(3) 展示学生提取的色彩搭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建议和意见。
(4) 讲解在创作中如何根据主题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如表现欢快的氛围可以选择明亮的色彩,表现宁静的氛围可以选择淡雅的色彩。
(5) 让学生尝试运用提取的色彩搭配来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检验自己对色彩搭配规律的掌握程度。
(6) 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7) 总结色彩探究的内容,强调色彩搭配在藻井艺术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运用色彩。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不同风格的藻井色彩搭配图片,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 1. 观察藻井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
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提取藻井图案的色彩,分析其搭配规律。
4. 尝试运用提取的色彩搭配设计简单图案,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创作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藻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色彩搭配,让学生了解敦煌壁画的配色特点和规律。让学生提取色彩并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探索 布置任务,讲解要求
(1)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以小组形式用剪贴的方式完成一幅藻井装饰画。
(2) 强调作业的要求,如注意藻井纹样的构成方式和色彩搭配方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藻井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3) 展示一些优秀的藻井装饰画作品,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
(4) 讲解创作步骤:在彩纸上绘制藻井纹样,将其逐一裁剪,可适当手绘花纹;将裁剪好的纹样粘贴在合适的背景板上;逐一加工莲心部位以及外围纹样,可适当增减纹样复杂程度。
(5) 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6)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
(7)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8) 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纸、剪刀、胶水、背景板等。 1. 聆听教师布置任务和讲解要求,明确作业目标。
2. 观察优秀作品,获取创作灵感。
3. 与小组成员讨论分工,确定创作方案。
4. 开始进行藻井装饰画的创作。
评价任务 任务理解:☆☆☆
合作能力:☆☆☆
创作积极性:☆☆☆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展示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幅藻井装饰画的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藻井纹样构成方式和色彩搭配方法。
2. 选择一幅藻井作品,写一篇简短的欣赏短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3. 收集不同风格的藻井图片,制作一个手抄报,展示藻井的魅力。
拓展作业
1. 尝试将藻井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一款既实用又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如手机壳、书签、钥匙链等。
2. 与同学合作,举办一个藻井艺术展览,展示大家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板书设计
穹顶漫藻井
一、藻井概述
1. 定义与结构
2. 文化寓意
二、藻井艺术特色
1. 图案结合方式
2. 纹样组织结构
3. 色彩搭配规律
三、创作实践
1. 步骤与方法
2. 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展示精美的藻井图片和详细的讲解,学生对藻井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不足之处
1. 在讲解藻井的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解释。
2.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个别小组的指导不够及时和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质量有待提高。
3.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实践探索环节时间略显紧张,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创作和完善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