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翩翩起舞之鸟》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翩翩起舞之鸟》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翩翩起舞之鸟》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
教材 岭南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翩翩起舞之鸟》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通过展示各种鸟的姿态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鸟的外形、姿态等特征。让学生了解捕捉鸟姿态的方式,如摄影和速写,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方法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对于鸟的姿态和特征观察不够细致。在生活中,他们对鸟有一定的接触,但缺乏深入了解。在学习策略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身心发展上,他们好奇心强,但在创作时可能会出现创意不足、表现手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可多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小组合作来突破这些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够感受自然界中鸟的各种姿态美,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2. 体会摄影和速写作品中鸟的姿态所传达的美感和情感。
艺术表现
1. 掌握速写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速写方式创作以“翩翩起舞”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学会用综合材料制作会动的鸟,提高动手实践和艺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
1. 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为鸟的姿态和作品赋予独特的创意。
2. 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文化理解
1. 了解鸟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拓宽文化视野。
2. 体会艺术与文化的联系,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观察自然界中鸟的姿态,感受其姿态美。
2. 掌握摄影和速写捕捉鸟姿态的方法。
3. 运用速写和综合材料进行以“翩翩起舞”为主题的创作。
难点
1. 用速写准确表现鸟的动态和特征。
2. 制作会动的鸟时,解决结构和平衡点问题。
3. 在创作中融入独特的创意和文化元素。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综合材料、铁线、尖嘴钳、笔杆、铝丝、超轻黏土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1)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关于鸟的视频,视频中展示天鹅用黑色的脚掌划着湖水前行,黄鹂欢快地在树上跳跃,漫步的白鹭从容不迫,灵巧的燕子在细雨中斜飞等画面。
(2) 播放视频前,教师提出问题:“视频中的鸟有哪些姿态?这些姿态给你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3) 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鸟的姿态变化,感受鸟的动作和神情。
(4)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停顿片刻,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5)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看到的鸟的姿态和感受。
(6)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给予表扬。
(7)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鸟的姿态所展现的自然之美。
(8) 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翩翩起舞之鸟》。 1. 认真观看视频,观察鸟的姿态。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
表达清晰:☆☆☆
感受深刻:☆☆☆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观察和感受中初步体会鸟的姿态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 观察鸟的姿态
(1) 教师展示多幅自然界中鸟的姿态图片,有飞翔的、站立的、觅食的等不同姿态的鸟。
(2)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问:“自然界中鸟的哪些姿态吸引了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鸟的姿态。
(3)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被吸引的鸟的姿态,并说明原因。
(4) 当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可以进行补充和交流。
(5)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不同姿态的鸟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6)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结构,展示鸟身体呈流线型、正羽、绒羽等图片,讲解其对飞行的作用。
(7) 教师提问:“鸟的身体结构和姿态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8)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鸟的身体结构对其姿态的影响。 1. 观察图片,思考鸟的姿态。
2.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交流。
4. 思考鸟的身体结构和姿态的关系。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表达准确:☆☆☆
思考深入:☆☆☆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鸟的姿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鸟的身体结构和姿态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鸟的了解,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新课讲授 活动一:捕捉鸟的姿态 摄影方法讲解
(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鸟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鸟的姿态和画面效果。
(2) 教师讲解摄影通过光影传达能够捕捉到瞬间的独特性,记录生活瞬间,展现不可复制的瞬间美。
(3) 教师强调构图是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构图安排,可以突出主题、平衡画面、引导视线。
(4) 教师结合摄影作品,具体分析不同的构图方式,如中心构图、对称构图等。
(5) 教师提问学生在摄影中如何运用构图来突出鸟的姿态,引导学生思考。
(6)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给予正确的建议。
(7)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摄影的方式捕捉鸟的姿态。
(8) 教师总结摄影捕捉鸟姿态的要点和优势。
速写方法讲解
(1) 教师介绍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属于素描的一种。
(2) 教师讲解速写的特点,如快速记录,强调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笔法捕捉对象的主要特点或动态;概括与简练,要求对事物的表现概括、简练、肯定,形神兼备而不拘小节。
(3) 教师现场进行简单的鸟的速写示范,边画边讲解勾勒轮廓和丰富细节的方法。
(4)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鸟的速写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如何体现速写的特点。
(5)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鸟的姿态,尝试用速写的方式捕捉鸟的姿态。
(6) 教师巡视学生的速写练习,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
(7) 教师选择部分学生的速写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
(8) 教师总结速写捕捉鸟姿态的方法和技巧。 1. 观察摄影作品,学习摄影构图方法。
2. 倾听速写方法讲解,观察教师示范。
3. 尝试用速写捕捉鸟的姿态。
4. 展示自己的速写作品,听取评价。
评价任务 摄影理解:☆☆☆
速写技巧:☆☆☆
作品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摄影和速写捕捉鸟姿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段。现场示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选择。
实践创作 活动二:速写创作 布置创作任务
(1) 教师明确提出实践创作的任务:运用速写的方式,创作一幅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以“翩翩起舞”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教师强调创作时要注意鸟的姿态和色彩的搭配,突出主题。
(3)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作的思路和参考,如可以想象不同场景下鸟的翩翩起舞,或者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4) 教师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大胆发挥想象力,不要受到束缚。
(5) 教师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期间巡视学生的创作情况。
(6)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7)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度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8)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细节处理。
小组交流与评价
(1) 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 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3) 教师引导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从鸟的姿态、色彩搭配、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4)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和评价,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6) 教师选择部分小组进行展示,让小组代表介绍小组内的优秀作品和评价情况。
(7) 教师对小组交流和评价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8)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1. 根据任务进行速写创作。
2. 在小组内展示作品,介绍创作思路。
3. 参与小组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4. 听取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思考改进方向。
评价任务 创作创意:☆☆☆
表现技巧:☆☆☆
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速写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小组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创作 活动三:制作会动的鸟 小组分工与准备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分工。
(2) 教师介绍制作会动的鸟所需的材料,如画好草图,拷贝到卡纸上,剪出鸟的各个部分,上色,准备铁线、尖嘴钳、笔杆等。
(3) 教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正确使用工具。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分工,如有人负责画草图,有人负责剪零件,有人负责上色等。
(5) 教师对学生的分工进行指导和调整,确保分工合理。
(6) 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制作材料,提醒学生节约使用材料。
(7)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
(8)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制作的进度和质量。
制作过程指导
(1) 教师详细讲解制作会动的鸟的步骤,如先画好草图,拷贝到卡纸上,剪出鸟的各个部分,在鸟的背、腹、翅膀上分别扎上小孔,用铁线、尖嘴钳和笔杆制作零件,用制作好的零件连接鸟的身体与翅膀,在扎好的小孔上穿线,找平衡点,把鸟挂在杆子上。
(2) 教师现场进行简单的示范,边操作边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 教师巡视各个小组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 教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先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鸟的姿态和可动部分的设计,要保证鸟能够灵活运动。
(6)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7)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制作的细节和整体效果,如色彩的搭配、零件的连接等。
(8) 教师在学生制作完成后,帮助学生检查鸟的平衡点和可动性,确保作品的质量。 1. 进行小组分工,明确各自任务。
2. 准备制作材料,开始制作。
3. 按照步骤进行制作,遇到问题及时请教。
4. 完成制作后,检查作品的质量。
评价任务 分工明确:☆☆☆
制作精细:☆☆☆
创意独特:☆☆☆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会动的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课堂总结 作品展示与评价
(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动的鸟和速写作品。
(2) 教师邀请部分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合作表现、材料运用、会动效果、整体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
(4)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5) 教师对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6) 教师强调在创作中要注重创意和个性的表达,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鸟的姿态观察、摄影和速写方法、制作会动的鸟的方法等。
(8)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保持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1. 展示自己的作品。
2. 上台介绍作品和创作感受。
3. 参与作品评价。
4. 倾听教师总结,明确努力方向。
评价任务 展示自信:☆☆☆
评价客观:☆☆☆
总结准确:☆☆☆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总结和鼓励,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用速写的方式再创作一幅不同姿态的鸟的作品。
2. 收集鸟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对本节课制作的会动的鸟进行改进和完善。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只会动的鸟。
2. 创作一幅以鸟为主题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3.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与鸟有关的艺术活动。
板书设计
翩翩起舞之鸟
一、鸟的姿态
飞翔、站立、觅食等
二、捕捉方法
摄影:光影、构图
速写:勾勒轮廓、丰富细节
三、创作实践
速写作品
会动的鸟:步骤与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和实践创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质量有待提高。
2.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小组交流和评价环节,时间略显紧张,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
3. 在教学中,对鸟的文化象征意义的渗透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