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基础巩固练第2课时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1.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结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 )A.5 B.10 C.12 D.132.如图所示是一个外轮廓为长方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mm),计算两圆孔中心A和B之间的距离为 mm.D150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90°,AB=20,BC=24,CD=7,AD=1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 2344.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中,各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马”从图中的位置出发,不走重复路线,按照“马走日”的规则,走两步后的落点与出发点间的最短距离为 . 5.笔直的河流一侧有一旅游地C,河边有两个漂流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为方便游客,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漂流点H(A,H,B在同一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BC=5 km,CH=4 km,BH=3 km.求原路线AC的长.6.某中学有一块空地ABCD,如图所示,为了绿化环境,学校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DC=90°,CD=9米,AD=12米,AB=39米,BC=36米.(1)求出空地ABCD的面积;(2)若每种植1平方米草皮需要100元,则总共需投入多少元 解:(2)216×100=21 600(元).答:总共需投入21 600元.能力提升练7.(2023济宁)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点A,B,C,D,E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线段AB,CD交于点F.若∠CFB=α,则∠ABE等于( )A.180°-α B.180°-2αC.90°+α D.90°+2αC素养培优练9.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上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所示,有一台风中心沿AB由点A向点B移动,已知点C为一海港,且点C与直线AB上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60 km和80 km,AB=100 km,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50 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1)海港C受台风影响吗 为什么 (2)若台风的速度为14 km/h,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谢谢观赏!(共15张PPT)13.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过教材 要点概览1.求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距离问题,先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然后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2.求平面内最短路线问题,可以通过作辅助线或轴对称变换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垂线段最短”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精讲练 新知探究探究点一 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径问题例1 一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0 cm,高AB为4 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1)如图①所示,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①①(2)如图②所示,若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一圈到点B,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精确至0.01 cm)②②重点归纳求立体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的步骤(1)展平:将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注意:①只需展开包含相关点的面;②可能存在多种展开方法.(2)定点:确定相关点的位置.(3)连线:连结相关点,构造直角三角形.(4)计算: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求解.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6 dm,圆柱的高为4 d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长度的最小值为( )A.10 dm B.15 dm C.20 dm D.25 dmA2.如图所示,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 cm和3 cm,高为6 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长度为多少 探究点二 勾股定理的其他实际应用例2 如图所示,铁路MN和公路PQ相交于点O,公路PQ上距离点O 240 m的A处与铁路MN的距离是120 m.如果火车行驶时,周围200 m以内会受到噪声的影响,那么火车在铁路MN上沿ON方向以72 km/h的速度行驶时,A处受噪声影响的时间是多少 解:如图所示,过点A作AC⊥ON,以点A为圆心,200 m为半径画弧与ON相交于点B,D,连结AB,AD,则AB=AD=200 m.∵AB=200 m,AC=120 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160 m.∵AB=AD,AC⊥BD,∴CD=BC=160 m,∴BD=320 m.∵火车在铁路MN上沿ON方向以72 km/h的速度行驶,72 km/h=20 m/s,∴A处受噪声影响的时间是320÷20=16(s).巩固训练3.如图所示,王大伯家屋后有一块长12 m,宽8 m的长方形空地,他在以BC为直径的半圆内种菜,他家养的一只羊平时拴在A处的一棵树上,为了不让羊吃到菜,拴羊的绳长需小于( )A.9 m B.7 mC.5 m D.4 mD4.如图所示,在离水面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几分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米,则船向岸边移动了 米. 95.如图所示,在笔直的公路AB旁有一个图书馆C,图书馆C到公路AB的距离CD为80米,AC为100米,BC为300米.一辆公交车以3米/秒的速度从A处向B处缓慢行驶,如果公交车鸣笛声会使以公交车为中心170米范围内受到噪声影响,那么公交车至少 秒不鸣笛才能使在图书馆C看书的读者不受鸣笛声影响. 70谢谢观赏!(共14张PPT)基础巩固练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1.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朵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移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这里的水深为( )A.1.5米 B.2米C.2.5米 D.1米A2.放学后,小红从学校出发向西走150米,接着向北走了360米回到家中,小红的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 米.3.如图所示,为修通铁路需凿通隧道AC,量出∠A=38°,∠B=52°,AB=10 km,BC=6 km.若每天凿隧道0.5 km,则多少天能把隧道AC凿通 390解:∵∠A=38°,∠B=52°,∴∠C=90°,∴AC2=AB2-BC2=64,∴AC=8 km.∵8÷0.5=16(天),∴16天能把隧道AC凿通.4.如图所示,某人欲乘船横渡(垂直于河岸)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A偏离欲到达地点B50米,结果他在水中实际的路程比河的宽度多10米,求该河的宽度BC.解:由题知AB=50米,设该河的宽度BC为x米,则AC为(x+10)米.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即(x+10)2=502+x2,解得x=120.答:该河的宽度BC为120米.知识点2 勾股定理与图形问题5.(2024成都期末)如图所示,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最上方的网格线于点D,则CD的长为( )B6.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2,则它的高AD为( )C7.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CDA=90°,分别以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为边长向外作四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S1,S2,S3,S4,若S1=8,S2=11,S3=15,则S4的值是 . 188.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分别以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已知S1+S2-S3=32,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89.如图所示,△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BD⊥AC 于点D,求线段BD的长及△ABC的周长.能力提升练10.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7 m和10 m,第三条边上的高为8 m,则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为 m2.84或3611.如图所示,某学校(点A)与公路(直线l)的距离AB为 300 m,与公交车站(点D)的距离AD为500 m.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小商店(点C),使CA=CD,求商店与车站之间的距离CD.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即x2=3002+(400-x)2,解得x=312.5.答:商店与车站之间的距离CD为312.5 m.素养培优练12.某镇决定在相距25 km的A,B两站之间的点E处修建一个土特产加工基地.如图所示,DA⊥AB于点A,CB⊥AB于点B,已知DA=15 km,CB=10 km,现在要使C,D两村到点E的距离相等,那么基地E应建在离A站多远的地方 解:设AE=x km.∵AB=25 km,∴BE=(25-x)km.∵DA⊥AB于点A,CB⊥AB于点B,∴在Rt△DAE中,DA2+AE2=DE2,在Rt△EBC中,BE2+BC2=CE2.∵CE=DE,∴DA2+AE2=BE2+BC2,∴152+x2=(25-x)2+102,解得x=10.答:基地E应建在离A站10 km的地方.谢谢观赏!(共17张PPT)基础巩固练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4 B.0.5,1.2,1.3C.8,16,17 D.12,18,22B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BC∶AC=6∶8∶10B.∠A∶∠B∶∠C=3∶4∶5C.∠A=∠B-∠CD.AB2=BC2-AC2B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B.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c2,则∠A=90°C.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c2-a2=b2,则∠B=90°D.在三角形中,若两个角互余,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4.如图所示,在边长都为1的正方形网格图中,△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D5.(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a2+b2-c2|+a2=2ab-b2,则△ABC是 . (2)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 (b-c)(a2+b2)=bc2-c3,则△ABC是 . 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6.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若是,请说出哪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1)a=7,b=24,c=25;解:(1)∵a2+b2=72+242=625,c2=252=625,∴a2+b2=c2.∴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线段c所对角是直角.7.已知△ABC的周长为12 cm,AC=3 cm,AB-BC=1 cm,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BC的周长为12 cm,AC=3 cm,∴AB+BC=9 cm.又∵AB-BC=1 cm,∴AB=5 cm,BC=4 cm.∵AC2+BC2=32+42=25,AB2=25,∴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知识点2 勾股数8.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B9.(2025西安月考)若9,41,m是一组勾股数,则m的值为 . 10.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例如:3,4,5是一组勾股数.现有如下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可以发现4=3+1,12=2×(5+1),24=3×(7+1),则第6个勾股数组为 . 40(13,84,85)能力提升练11.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5,D是腰AB上一点,且CD=4,BD=3,则AD的长为 . 12.如图所示,△ABC的三边长的比为 AC∶BC∶AB=5∶12∶13,且周长为30,点D在CB上,将△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AB上的点E处,则DC的长为 .13.给出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该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如图所示,已知△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连结DC,AC,DE.若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且BC2+CD2=AC2,求∠DCB的度数.解:∵△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BA=BD,BE=BC=CE,∠ABD=∠EBC=∠ECB=60°.∴∠ABC=∠DBE.∴△ABC≌△DBE(SAS).∴AC=ED.∵BC2+CD2=AC2,∴CE2+DC2=DE2.∴△DCE是直角三角形,且∠DCE=90°.∵∠ECB=60°,∴∠DCB=∠DCE-∠ECB=90°-60°=30°.素养培优练14.已知,点P为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一点.(1)如图①所示,点P在△ABC外,∠BPC=120°,∠ABP=90°,求证:BP=CP;①(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A=60°.∵∠ABP=90°,∴∠PBC=30°.又∵∠BPC=120°,∴∠PCB=180°-120°-30°=30°,∴∠PBC=∠BCP,∴BP=CP.(2)如图②所示,在正方形ABCD内部有一点P,若∠APD=135°,试判断线段PA,PB,P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将△AD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②(2)解:2PA2+PD2=PB2.理由如下:如图所示,把△ADP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P′,连结PP′.则P′B=PD,P′A=PA,∠PAP′=90°,∴△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2=PA2+P′A2=2PA2,∠PP′A=45°.∵∠APD=135°,∴∠AP′B=∠APD=135°,∴∠PP′B=90°.在Rt△PP′B中,由勾股定理,得PP′2+P′B2=PB2,∴2PA2+PD2=PB2.谢谢观赏!(共13张PPT)过教材 要点概览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即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一定有 . 斜边的平方a2+b2=c213.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1课时 勾股定理第13章 勾股定理精讲练 新知探究探究点一 勾股定理及证明例1 观察 (1)如图①所示,将Rt△ABC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以Rt△ABC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①正方形ABED的面积S1为 ; ②正方形ACMN的面积S2为 ; ③正方形BCGF的面积S3为 . 解:(1)①13 ②4 ③9①(2)可以发现S1,S2,S3之间的关系是 .(3)如果用a,b,c分别表示正方形ACMN、正方形BCGF、正方形ABED的边长,可以得出Rt△ABC的三边长存在的关系式是 .解:(2)S1=S2+S3(3)a2+b2=c2(4)如图②所示,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若BC=a,AC=b,AB=c,判断在(2)中发现的S1,S2,S3之间的关系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②巩固训练1.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DA B C D2.勾股定理的证法多样,其中“面积法”是常用的方法.小明发现: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现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适当拼合,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利用这个图形可以验证勾股定理.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请试一试.探究点二 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例2 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1)已知a=6,c=10,求b的长;(2)已知a=40,b=9,求c的长;(3)已知c=25,b=15,求a的长.例3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BC=3,AC=4,CD是边AB上的高,求BD的长.方法点拨在直角三角形中,当已知一边的长度及另外两边的关系时,常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巩固训练3.(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2和3,则斜边长为 .(2)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6和8,则第三边长为 .4.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C=12,BC=9,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1)求AB的长;(2)求CE的长.谢谢观赏!(共14张PPT)基础巩固练13.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知识点1 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径问题1.如图所示,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2 cm,AB是底面圆的直径,在圆柱的表面上有一点D,已知BC=10 cm,DC=2 cm,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表面爬行到点D,则最短路程为( )A.14 cm B.12 cmC.10 cm D.8 cmC2.(2024成都期中)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2 cm,2 cm,3 cm,一只蚂蚁想从盒底的A点爬到盒顶的B点,则这只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cm. 53.如图所示,直四棱柱的上下底面是正方形,底面边长为5 cm,高AB为9 cm.在其侧面从点A开始,绕侧面两周,嵌入装饰彩条至点B停止,则彩条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知识点2 实际应用中的长度(或高度)问题4.一条河的宽度处处相等,小刚想从河的南岸横渡(垂直于河岸)到北岸去,由于水流影响,小刚上岸地点偏离目标地点200 m,他在水中的实际路程为520 m,那么该河的宽度为( )A.440 m B.460 m C.480 m D.500 m5.爱动脑筋的小明设计了一个方案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到末端刚好接触地面,测得此时绳子末端距旗杆底端2 m,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 m处,测得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高度为1 m,最后根据刚刚学习的勾股定理就能算出旗杆的高度为 . C11 m6.如图所示,某港口P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 n mile,“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 n mile,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分别位于点Q,R处,且相距30 n mile.(1)求PQ,PR的长度;解:(1)PQ的长度为16×1.5=24(n mile),PR的长度为12×1.5=18(n mile).(2)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解:(2)∵PR2+PQ2=182+242=302=RQ2,∴∠RPQ=90°.∵“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海天”号沿西北(或北偏西45°)方向航行.能力提升练7.如图①所示的是一款竹木材质的二宫格托盘,从内部测得每个格子的底面均是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且深为4 cm,两个格子之间的隔断厚1 cm.图②是该托盘的俯视图(即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若一只蚂蚁从该托盘内部底面的顶点A处,经托盘隔断爬行到内部底面的顶点B处,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 cm. ① ②8.为筹备元旦晚会,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灯罩,底色漆成白色,然后缠绕红色油纸.如图所示,已知圆筒高108 cm,其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周长为36 cm.如果在灯罩侧面从底部到顶部缠绕4圈油纸,那么需要油纸的长度最短为 cm.1809.教材题变式 某隧道的截面由半圆和长方形构成,长方形的长BC为8 m,宽AB为1 m,该隧道内设双车道(共有2条车道),正中间有一条0.6 m宽的双黄线,车辆必须在双黄线两侧行驶,不能压双黄线.现有一辆货运卡车高4 m,宽2 m,则这辆货运卡车能否通过该隧道 说明理由.素养培优练10.某班级在探究“将军饮马”问题时抽象出数学模型:直线l同旁有两个定点A,B,在直线l上存在点P,使得PA+PB的长度最小.请利用上述模型解决问题:如图所示,A,B两个小镇在河流CD的同侧,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10千米,BD=30千米,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B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元.请你在河流CD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低,并求出总费用.谢谢观赏!(共13张PPT)基础巩固练13.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1课时 勾股定理知识点1 勾股定理及证明1.数学文化 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绘制了“弦图”.如图所示,△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EF=1,AH=3,那么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 . 第13章 勾股定理252.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照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使点A,E,D在同一条直线上,∠A=∠D=90°,AE=CD=a,AB=ED=b,BE=CE=c.(1)∠BEC=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BEC的面积= ;根据割补法,利用△BEC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减去阴影部分的面积求△BEC的面积. (2)求证:a2+b2=c2.(2)证明:由(1)可知△BEC的面积=c2=(a2+b2),∴a2+b2=c2.知识点2 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3.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 cm2 B.8 cm2C.10 cm2 D.12 cm2CB5.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C=6,BC=8,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对应的△ADE,若点E恰好在AB边上,则BE的长为 . 46.在Rt△ABC中,AB=2,BC=3,求AC的长.7.如图所示,在△ABC中,∠ABC=90°,AC=20,BC=12.(1)求AB的长度.(2)设点P在AB上,若∠PAC=∠PCA,求AP的长.能力提升练8.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若BC=9,CD=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7.59.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若AC=8,AB=10,则EC的长为 .10.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4,E在边BC上,且AE=3,∠BAE=90°,则CE的长为 . 1.4素养培优练11.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ACB=∠AED=∠DAB=90°.求证:a2+b2=c2.谢谢观赏!(共7张PPT)3.反证法过教材 要点概览1.反证法的定义先假设 ;然后通过 ,推出与基本事实、已证的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等 ;从而说明 ,进而得出原结论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演绎推理相矛盾假设不成立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假设结论的 是正确的; (2)通过演绎推理,推出与基本事实、已证的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等 ; (3)由矛盾说明假设 ,进而得出原结论 . 反面相矛盾不成立正确精讲练 新知探究探究点一 反证法例1 如果在△ABC中,AB=AC,那么∠B<90°.下面是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的四个步骤:①∴∠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②因此假设不成立,所以∠B<90°.③假设在△ABC中,∠B≥90°.④由AB=AC,得∠B=∠C≥90°,即∠B+∠C≥180°.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填序号) ③④①②巩固训练1.用反证法证明“若|a|<2,则a2<4”时,应假设( )A.|a|≥2 B.|a|>2C.a2≥4 D.a2>42.(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为锐角,用反证法证明,第一步是假设 . (2)利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时,应假设 .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小于45°”时,首先应假设 .C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都是直角或钝角四边形中所有内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小于45°探究点二 反证法的应用例2 用反证法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已知:如图所示,l1∥l2,l1,l2都被l3所截.求证:∠1+∠2=180°证明:假设∠1+∠2 180°. ∵l1∥l2,∴∠1 ∠3. ∵∠1+∠2 180°, ∴∠3+∠2≠180°,这与 矛盾, ∴假设∠1+∠2 180°不成立, 即∠1+∠2=180°.≠=≠平角为180°≠巩固训练3.已知:△ABC.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证明:假设△ABC中至多有一个锐角,即至少有两个角是直角或钝角.设0°<∠A<90°,90°≤∠B<180°,90°≤∠C<180°,∴∠A+∠B+∠C>0°+90°+90°=180°.∴∠A+∠B+∠C>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相矛盾,∴假设△ABC中至多有一个锐角不成立,∴在∠A,∠B,∠C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谢谢观赏!(共15张PPT)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精讲练 新知探究探究点一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例1 如图所示,小肖同学从滑雪台A处开始向下滑至B处.已知滑雪台的高度AC为14 m,滑雪台整体的水平距离BC比滑雪台的长度AB短2 m,则滑雪台的长度AB为多少米 解:设AB的长为x m,则BC的长为(x-2)m.∵AC=14 m,∠ACB=90°,∴AC2+BC2=AB2,∴142+(x-2)2=x2,解得x=50.答:滑雪台的长度AB为50 m.例2 如图所示,已知一架竹梯AB斜靠在墙上,竹梯AB=13 m,梯子底端离墙脚的距离BO=5 m.(1)求这架梯子顶端A离地面的高度.(2)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4 m到点C,那么梯子的底端B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距离BD是4 m吗 为什么 方法点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挖掘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条件,找到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若没有直角三角形,应结合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有少数同学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长方形的绿化草坪中走出了一条“路”,其实他们仅仅少走了( )A.1米 B.2米C.3米 D.4米2.如图所示,有两棵树,一棵高10 m,另一棵高4 m,两树相距8 m.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 )A.8 m B.10 mC.12 m D.14 mDB3.如图所示,一位女士从O点向北行走1 km,然后向东走2 km,再向北走3 km,最后又向东走5 km到达A点,此时她与出发点O的距离是 km.4.如图所示,公园里一棵高16米的古树被台风吹断,断树的两段与地平线恰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经测量,断树的顶端到底端的距离是8米.古树在距离地面多少米的地方折断 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得在△ABC中,∠ACB=90°,AC+AB=16米.设AC=x米,则AB=(16-x)米.在△ABC中,∵∠ACB=90°,∴AC2+BC2=AB2,∴x2+82=(16-x)2,∴x=6.答:古树在距离地面6米的地方折断.5.如图所示,甲、乙两船从港口A同时出发,甲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乙船沿南偏东30°方向航行,3小时后,甲船到达C岛,乙船到达B岛.若C,B两岛相距60海里,则乙船的航速是多少 探究点二 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例3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AD=7,DC=24,BC=15.(1)求AB的长;解:(1)如图所示,连结AC.∵∠ABC=∠ADC=90°,AD=7,DC=24,BC=15,∴AD2+CD2=AC2=AB2+BC2,即72+242=AB2+152,∴AB=20.(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巩固训练6.如图所示,图中的四边形均为正方形,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 cm,则图中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 49 cm27.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以斜边AB的长为直径作半圆,当AC=4,BC=6时,半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 谢谢观赏!(共15张PPT)第2课时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精讲练 新知探究探究点一 勾股定理在网格中的应用例1 如图所示,方格纸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求边AC,AB,BC的长.(2)△ABC是直角三角形吗 请说明理由.(3)求△ABC的面积.方法点拨(1)在网格中求斜线段的长度时,先确定斜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再应用勾股定理计算.(2)在网格中求三角形的高时,先用割补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底,最后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结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2 B.3 C.4 D.5B2.如图所示是3×3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边BC上的高是 .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有线段AB,点A,B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一个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BC,使点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再在△ABC内画一个以A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CD,使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结BD,并直接写出线段BD的长.探究点二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例2 如图所示,有一个△ABC,三边长为AC=6,BC=8,AB=10,沿AD折叠,使点C落在边AB上的点E处.(1)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ABC中,AC2+BC2=62+82=100,AB2=102=100,∴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2)求线段CD的长.解:(2)根据翻折的性质,得∠DEB=∠C=90°,CD=DE,AE=AC=6,∴BE=AB-AE=4.设CD=DE=x,则BD=8-x.在Rt△BDE中,DE2+BE2=BD2,∴x2+42=(8-x)2.∴x=3,即线段CD的长为3.重点必记(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计算它的面积.(2)解答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折叠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寻找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解,有时还需要运用方程思想.巩固训练4.如图所示,某小区的两个喷泉A,B位于小路AC的同侧,两个喷泉之间的距离AB=25 m.现要为喷泉铺设供水管道AM,BM,供水点M在小路AC上,供水点M到AB的距离MN=12 m,BM=15 m.(1)求供水点M到喷泉A需要铺设的管道长AM.(1)解:由题意知MN⊥AB,在Rt△MNB中,∵BN2=BM2-MN2=152-122=81,∴BN=9 m,∴AN=AB-BN=25-9=16(m).在Rt△ANM中,AM2=AN2+MN2=162+122=400,∴AM=20 m,∴供水点M到喷泉A需要铺设的管道长AM为20 m.(2)求证:∠BMA=90°.(2)证明:由(1)得AM2+BM2=202+152=252=AB2,∴△AMB是直角三角形,∠BMA=90°.5.如图所示,某运动公园有一块空地(四边形ABCD),公园管理处计划在四边形ABCD区域内种植草坪,并在AC处修一条小路,经测量:∠B=90°,AB=10米,BC=20米,CD=20米,AD=30米.判断△A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A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ABC中,∠B=90°,AB=10米,BC=20米,∴AC2=AB2+BC2=102+202=500.在△ACD中,AC2+CD2=500+400=900,AD2=900.∴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谢谢观赏!(共14张PPT)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过教材 要点概览1.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两个角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边c所对的角为直角. 2.勾股数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 ,称为勾股数. 互余a2+b2=c2正整数精讲练 新知探究探究点一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例1 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长,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20,b=21,c=29;(2)a=0.7,b=1.3,c=1.2;解:(1)202+212=29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2)0.72+1.22≠1.32,故△ABC不是直角三角形.(3)a=m2-n2,b=m2+n2,c=2mn(m>n,m,n为正整数).解:(3)∵m>n,∴(m-n)2>0,即m2-2mn+n2>0,可得m2+n2>2mn.又m2+n2>m2-n2,∴m2+n2是最长边.∵(m2-n2)2+(2mn)2=m4+2m2n2+n4=(m2+n2)2,即a2+c2=b2,∴△ABC是直角三角形.例2 对于任意大于或等于4的偶数,存在下列勾股数:组别 a b c第1组 4=2×2 3=22-1 5=22+1第2组 6=2×3 8=32-1 10=32+1第3组 8=2×4 15=42-1 17=42+1(1)根据以上规律,请你直接写出第7组勾股数;解:(1)第7组勾股数是16,63,65.(2)请你猜想出第n(n为正整数)组勾股数,并证明这是一组勾股数.解:(2)猜想:第n(n为正整数)组勾股数为2(n+1),(n+1)2-1,(n+1)2+1.证明如下:[2(n+1)]2+[(n+1)2-1]2=4(n+1)2+(n+1)4-2(n+1)2+1=(n+1)4+2(n+1)2+1=[(n+1)2+1]2,故这是一组勾股数.重点归纳勾股数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1)三个数都是正整数;(2)较小两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数的平方.巩固训练1.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3,4,5 B.5,12,13C.4,6,8 D.7,24,252.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则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为( )A.∠A∶∠B∶∠C=5∶12∶13B.∠A=∠B-∠CC.b2=a2-c2D.a∶b∶c=3∶5∶4CA探究点二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 如图所示,在Rt△ABC中,∠BCA=90°,AC=12,AB=13,点D是Rt△ABC外一点,连结DC,DB,且CD=4,BD=3.(1)求BC的长;(2)求证:△BCD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在△BCD中,CD=4,BD=3,BC=5,∴CD2+BD2=42+32=52=BC2,∴△BCD是直角三角形.例4 如图所示,在△ABC中,CD⊥AB于点D,AC=20,BC=15,DB=9.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巩固训练4.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C=10,点D是边AB上一点,BD=6,CD=8,求AD的长.谢谢观赏!(共8张PPT)基础巩固练3.反证法知识点1 反证法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C,AB=AC,求证:∠B<90°”,第一步应先假设( )A.∠B≥90° B.∠B>90°C.∠B<90° D.AB≠AC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应假设 .A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知识点2 反证法的应用3.已知命题“在△ABC中,若AC2+BC2≠AB2,则∠C≠90°”.要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可用反证法,其步骤为:假设 ,根据 ,一定有 ,但这与已知 矛盾,因此假设是错误的,于是可知原命题是真命题. 4.用反证法证明:一条线段只有一个中点.先假设线段AB有两个中点M,N,不妨设M在N的左边,则AM个中点. ∠C=90°勾股定理AC2+BC2=AB2AC2+BC2≠AB25.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证明:假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是锐角,则其底角大于或等于9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底角的和大于或等于180°.则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矛盾,故假设不成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能力提升练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b是整数,且ab能被5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应假设 . a,b都不能被5整除7.请用反证法证明:如果两个整数的积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整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证明:假设这两个整数都是奇数,其中一个奇数为2n+1,另一个奇数为2p+1(n,p为整数).则(2n+1)(2p+1)=2(2np+n+p)+1.∵n,p为整数,∴无论n,p取何值,2(2np+n+p)+1都是奇数,这与已知中两个整数的积是偶数矛盾,∴假设不成立,∴这两个整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素养培优练8.阅读正文并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ACB>∠ABC.证明:假设∠ACB≤∠ABC,①若∠ACB<∠ABC,则在BC上取点D,连结AD,使∠ADB=∠B.则AD=AB;在AC上取点E,使AE=AD,则AC>AD,∴AC>AB.这与已知AC②若∠ACB=∠ABC……综上,∠ACB>∠ABC.(1)上述证明过程采用的方法是 ; (2)请你补充②中所缺失的部分.解:(1)反证法(2)若∠ACB=∠ABC,则AB=AC,这与已知AC∴假设不成立.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作业课件.pptx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pptx 3.反证法 作业课件.pptx 3.反证法.pptx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作业课件.pptx 第1课时 勾股定理.pptx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作业课件.pptx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pptx 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作业课件.pptx 第1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pptx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作业课件.pptx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