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下册 共1课时教材 粤教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粤教版七年级下册重要教学内容。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自诞生便以激昂旋律和鼓舞人心歌词,激励着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1949年成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成为国歌,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热情高,但处于变声期。他们对音乐感知力有所提升,能掌握基本音符、节拍,部分学生有演唱基础,但音准和节奏把控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喜爱流行音乐,音乐理论知识薄弱,对复杂音乐作品理解不足。其接受能力较强,不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参与度也需提升。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通过学唱《国歌》及了解国歌历史,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使其深刻认识唱好国歌的重大意义。2. 引导学生感受《国歌》激昂旋律与鼓舞人心歌词所营造的氛围,提升对音乐情绪和意境的感知能力。艺术表现1. 让学生能够运用自然、自信的声音和庄严神圣的情绪,准确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 帮助学生认识三连音的节奏型,熟练唱准作品中的三连音,感受其在歌曲中的独特音响表现力。创意实践1. 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和简单乐器等多种形式,富有创意地表现《国歌》的音乐内涵。2. 培养学生在音乐表现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能独立或合作完成音乐创意表达。文化理解1. 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歌形成的历史背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 引导学生理解国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力度来表现歌曲情绪,如激昂处增强力度,庄严处保持沉稳力度。2. 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别是附点音符、空拍、重音等特殊节奏。3. 使学生理解歌曲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并用歌声准确传达这种情感。难点1. 帮助学生体会三连音、附点、顿音等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独特作用,并准确歌唱。2. 让学生在演唱中把握好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避免出现情感表达不到位或过度的情况。3. 解决学生在音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高音和复杂音程的演唱。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简单打击乐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问题导入 引发思考(1) 教师微笑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运动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们会唱起哪首歌曲呀?”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熟悉场景的回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2)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进一步追问:“还有哪些场合会唱起这首歌曲呢?”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思考国歌在不同场合的重要性。(3)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提到的正确场合,如升旗仪式、大型庆典等,给予详细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了解国歌在这些场合出现的意义。(4) 教师适时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国歌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充满激情地说:“今天我们就走进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时,在黑板上工整地书写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5)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运动健儿在领奖台上唱响国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国歌响起时的庄严和自豪氛围。(6) 引导学生讨论在这些场合听到国歌时的内心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7)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将话题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对国歌的学习上。(8) 再次强调学习国歌的重要性,让学生带着崇敬和认真的态度进入后续的学习。 1.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运动健儿领奖台和其他场合唱国歌的问题。2. 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感受国歌响起时的氛围。3. 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在听到国歌时的内心感受。4. 以认真的态度准备进入国歌的学习。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性:☆☆☆参与积极性:☆☆☆感受分享度:☆☆☆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对国歌在不同场合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同时,通过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聆听音乐,感受情绪(1) 教师充满热情地向学生介绍歌曲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剧作家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首歌自诞生以来,就以其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成为了激励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力量。1949年,它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在1982年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学生对国歌的创作背景有清晰的了解。(2) 教师提问:“你们了解音乐家聂耳吗?”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聂耳的信息,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详细介绍:“聂耳,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等。”(3) 接着教师又问:“你们了解剧作家田汉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田汉,词作家、剧作家,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创作的歌词和新旧体诗歌有近2000首。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4) 教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并提出问题:“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速度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音乐。(5) 听完音频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6)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G大调,2/4拍,进行曲速度。情绪是坚定饱满、高亢、激昂地。表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基本特征。(7) 教师进一步提问:“通过聆听分析,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歌曲结构。(8)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为后续的学唱做好铺垫。 1. 认真聆听教师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聂耳和田汉的相关信息。2.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聂耳、田汉以及歌曲情绪、旋律、速度等问题。3.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4. 尝试分析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评价任务 知识了解度:☆☆☆感受表达力:☆☆☆分析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让学生对国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国歌的敬意。通过聆听和分析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特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学唱奠定基础。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活动一: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学唱第一乐句(1) 教师告诉学生:“歌曲是一段体,歌曲由七个乐句组成。下面我们学唱第一乐句简谱。”然后在黑板上写出第一乐句的简谱,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2) 教师示范演唱第一乐句简谱,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歌声轻轻哼唱,感受简谱的音高和节奏。(3)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唱准每个音符,对于学生唱错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4)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并再次示范附点音符的正确唱法,让学生体会附点音符的特点。(5) 让学生再次演唱第一乐句简谱,教师仔细倾听,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于仍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6) 当学生基本唱准简谱后,教师引导学生填词演唱,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将歌词填入简谱中唱一唱。(7) 教师再次示范填词演唱,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演唱和教师的演唱,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8) 组织学生集体演唱第一乐句,感受大家一起演唱的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 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的第一乐句简谱。2. 跟随教师哼唱第一乐句简谱,努力唱准每个音符。3. 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4. 尝试填词演唱第一乐句。评价任务 简谱演唱准:☆☆☆附点把握好:☆☆☆填词融合佳:☆☆☆设计意图 通过逐句教唱简谱和填词演唱,让学生逐步掌握第一乐句的演唱技巧,尤其是附点音符的演唱,为后续学唱整首歌曲打下基础。同时,集体演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活动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学唱第二乐句(1) 教师说:“下面我们学唱第二乐句简谱。”同样在黑板上写出或通过多媒体展示第二乐句简谱。(2) 教师示范演唱第二乐句简谱,让学生跟随演唱,感受这一乐句的音高和节奏变化。(3)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关注学生的演唱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4)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空拍、附点音符的演唱。”并详细讲解空拍和附点音符的演唱要点,再次示范正确唱法。(5) 让学生再次演唱第二乐句简谱,教师认真倾听,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改进。(6) 当学生唱准简谱后,引导学生填词演唱,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7) 组织学生分组演唱第二乐句,互相倾听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合作能力。(8) 最后让学生集体演唱第二乐句,巩固学习成果。 1. 跟随教师学习第二乐句简谱,努力唱准音高和节奏。2. 注意空拍和附点音符的演唱,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3. 尝试填词演唱第二乐句。4. 参与分组演唱和集体演唱。评价任务 简谱掌握度:☆☆☆节奏准确性:☆☆☆分组配合佳:☆☆☆设计意图 继续深入教唱学生第二乐句,让学生掌握空拍和附点音符的演唱技巧。通过分组演唱和集体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活动三: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学唱后续乐句(1)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教唱学生第三、四、五、六、七乐句简谱,在教唱过程中,针对每个乐句的特点,如重音、三连音、顿音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2) 对于每个乐句中的难点,如第五个乐句三个“起来”力度的变化,教师要重点强调和示范,让学生体会其特点和作用。(3) 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确保学生唱准每个音符和节奏,对于学生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4) 让学生多次练习演唱每个乐句简谱,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5) 当学生基本掌握简谱后,引导学生填词演唱,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教师进行示范和点评。(6) 组织学生分段演唱整首歌曲,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存在问题的段落,进行再次讲解和练习。(7) 最后让学生跟音频整体演唱歌曲,感受与专业演唱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8) 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演唱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1. 跟随教师学习后续乐句简谱,努力克服难点。2. 注意每个乐句的特点,如重音、三连音、顿音等,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演唱。3. 尝试填词演唱后续乐句。4. 参与分段演唱和整体演唱。评价任务 难点攻克度:☆☆☆填词准确性:☆☆☆整体表现力:☆☆☆设计意图 通过逐句教唱和整体演唱,让学生全面掌握整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尤其是重音、三连音、顿音等难点的处理。同时,通过多次练习和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音乐表现力。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鼓励表演(1) 教师充满热情地说:“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边演唱边做声势动作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2) 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与表演,对于主动报名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3) 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等,让学生可以选择使用乐器来丰富表演形式。(4) 对于上台表演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如动作的协调性、表情的自然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5) 组织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表演,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表演。(6)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表演的感受和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7)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8) 鼓励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1. 积极报名参与上台表演。2. 选择使用简单打击乐器,设计表演动作。3. 认真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4. 参与表演评价和交流。评价任务 表演积极性:☆☆☆创意表现度:☆☆☆评价参与度:☆☆☆设计意图 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视频欣赏与讨论(1) 教师说:“下面通过视频感受一下。”播放一段关于国歌在重大场合奏响的视频,如国庆阅兵、奥运会开幕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国歌的庄严和神圣。(2) 播放视频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场景、人们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国歌响起时的氛围。(3)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通过学唱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5)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和鼓励。(6)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引导,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国歌的理解和认识。(7) 引导学生思考国歌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8)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国歌精神,热爱祖国。 1.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国歌奏响时的氛围。2. 积极思考并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4. 思考国歌的重要意义,树立爱国情怀。评价任务 视频关注度:☆☆☆讨论参与度:☆☆☆感受分享深:☆☆☆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和组织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国歌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完整、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家人听。2. 复习国歌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以及歌曲的基本特征。3. 用简单的线条或色彩,描绘出你心中国歌所表达的情感。拓展作业1. 收集一首与国歌相关的爱国歌曲,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2. 了解一个在国歌激励下取得成就的人物故事,准备在课堂上讲述。3. 尝试用一种简单的乐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行简单的伴奏。板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G 2/4 进行曲速度《义勇军进行曲》田汉 作词聂耳 作曲附点音符、三连音、顿音等标记示例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如介绍作者信息、播放相关视频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对国歌的敬意明显增强。2. 采用逐句教唱的方法,针对每个乐句的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尤其是附点音符、三连音等难点的处理,多数学生能够准确演唱。3. 组织学生进行上台表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鉴赏能力,课堂氛围活跃。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音准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这些学生在演唱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后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2. 虽然安排了学生上台表演的环节,但由于时间有限,参与表演的学生数量较少,未能让更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3. 在引导学生理解国歌的文化内涵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国歌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