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脊椎动物(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脊椎动物(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脊椎动物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4秋 深圳期中)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都有各自的呼吸器官(结构)。下列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对应错误的是(  )
A.鲢鱼——鳃 B.蝗虫——气门
C.蚯蚓——湿润的体壁 D.青蛙——肺和皮肤
2.(2024秋 翔安区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甲鱼 B.带鱼 C.鲍鱼 D.娃娃鱼
3.(2024秋 龙华区期中)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家鸽的肺部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C.家鸽的呼吸系统特点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D.吸气时,吸进的空气全部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4.(2024秋 东丽区期中)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他们的气体交换场所分别是(  )
A.肺、鳃 B.肺+气囊、肺
C.肺+气囊、鳃 D.肺、肺
5.(2024秋 东丽区期中)下列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的是(  )
A.有喙无齿 B.体表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
6.(2024秋 东川区期中)鸟具有能够产生尿液的肾脏,但多数鸟类却没有储存尿液的膀胱,这有利于减轻飞行时身体的负荷。下列选项中,具有同样意义的是(  )
A.体表覆羽
B.直肠很短,及时排出粪便
C.心脏四腔,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D.视觉发达,能在疾飞中捕食
7.(2024秋 东川区期中)“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体内有脊柱,有利于支撑身体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D.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
8.(2024秋 包河区期中)“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脊椎动物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B.鸟类的骨骼薄且中空,减少了自身重量,有利于在空中飞行
C.青蛙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有利于辅助呼吸来适应陆地环境
D.哺乳动物一般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9.(2024秋 东丽区期中)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  )
A.腿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肌 D.胸肌
10.(2024秋 包河区期中)大鲵,俗称娃娃鱼或孩儿鱼,历史可谓久远。从战国宋玉的“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到唐代李白的“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再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鳞目、四部、大鲵……以痴疾”。下列有关大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鲵终身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
B.大鲵皮肤裸露且湿润,辅助呼吸
C.大鲵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D.大鲵与鳄鱼同属于爬行动物
11.(2024秋 平山县校级期中)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
A.蝙蝠 B.鸵鸟 C.企鹅 D.家鸽
12.(2024秋 莱西市期中)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的下列特征中,与其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
A.体表覆盖有鳞片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各种鳍对游泳起协调作用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3.(2024秋 舒城县校级月考)在学习了鱼鳃的作用后,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于是进行了如下表实验:
步骤 鱼缸① 鱼缸②
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
2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BTB溶液缓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鱼缸的水中以同样的速度滴入等量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3 重复以上实验3次
4 实验现象:①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②中的水呈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
(1)锦鲤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掀起鳃盖,发现鱼鳃呈鲜红色,原因是    。游泳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离不开身体上各种    的协调作用。
(2)步骤3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
(3)实验前,该小组同学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口的一张一合和鳃盖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    (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4)根据实验结果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4.(2024秋 翔安区期中)鸟类有多种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鸟类相关内容时,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鸟类的呼吸模型。图一、图二分别是家鸽的肌肉以及呼吸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鸟的胸骨上附着有发达的[①]   ,可牵动双翼上下扇动,利于飞行。
(2)图二模拟鸟类呼吸的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    ,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向吸管中吹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
15.(2024秋 巴音郭楞州校级期中)如图为兔和狼牙齿的分化图:
(1)这两种动物牙齿的共同点是都有[①]   和[②]   ,不同点是动物乙有[③]   ,用于    ,这与其    (填“食肉”或“食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这说明乙图为    的牙齿。
(2)探险队员还发现这两种动物体内有脊柱,因此它们属于    动物。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脊椎动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4秋 深圳期中)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都有各自的呼吸器官(结构)。下列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对应错误的是(  )
A.鲢鱼——鳃 B.蝗虫——气门
C.蚯蚓——湿润的体壁 D.青蛙——肺和皮肤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蚯蚓的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类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解答】解:A.鲢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A正确。
B.蝗虫的胸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B错误。
C.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C正确。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或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
故选:B。
【点评】明确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
2.(2024秋 翔安区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甲鱼 B.带鱼 C.鲍鱼 D.娃娃鱼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解:A.甲鱼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A不符合题意。
B.带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B符合题意。
C.鲍鱼身体柔软,具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属于软体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娃娃鱼幼时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鱼类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
3.(2024秋 龙华区期中)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
B.家鸽的肺部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C.家鸽的呼吸系统特点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D.吸气时,吸进的空气全部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图示家鸽呼吸系统:①气管、②气囊、③肺。
【解答】解:A、图中结构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A正确。
B、家鸽的肺部分布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家鸽的呼吸系统特点是具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能够进行双重呼吸,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C正确。
D、家鸽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D错误。
故选:D。
【点评】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4.(2024秋 东丽区期中)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他们的气体交换场所分别是(  )
A.肺、鳃 B.肺+气囊、肺
C.肺+气囊、鳃 D.肺、肺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呼吸器官,注意在学习时总结。例如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类和哺乳类的呼吸器官是肺等。
【解答】解:鹬属于鸟类,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起暂存气体的作用,因此鹬体内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而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鸟类和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解答的关键。
5.(2024秋 东丽区期中)下列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的是(  )
A.有喙无齿 B.体表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鸟类的身体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空气的阻力,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解答】解:A、鸟类有喙无齿与飞行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觅食有关,A符合题意。
B、鸟体表覆羽,有大型的正羽,能扇动空气,与飞行有关,B不符合题意。
C、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与飞行相适应,C不符合题意。
D、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空中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的关键是掌握鸟类的特征。
6.(2024秋 东川区期中)鸟具有能够产生尿液的肾脏,但多数鸟类却没有储存尿液的膀胱,这有利于减轻飞行时身体的负荷。下列选项中,具有同样意义的是(  )
A.体表覆羽
B.直肠很短,及时排出粪便
C.心脏四腔,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D.视觉发达,能在疾飞中捕食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家鸽没有膀胱也适于鸟类的飞行。
【解答】解:鸟类无膀胱(鸵鸟例外),输尿管较短,不容易储存尿液,有利于减轻鸟的体重。
A、鸟类身体覆羽,有大型的正羽,可扇动空气,利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鸟的直肠很短,不容易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鸟的体重;与鸟类无膀胱(鸵鸟例外),输尿管较短,不容易储存尿液,有利于减轻鸟的体重,意义相同,B符合题意。
C、心脏四腔,输送氧气的能力强,C不符合题意。
D、视觉发达,能在疾飞中捕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鸟类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明确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2024秋 东川区期中)“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体内有脊柱,有利于支撑身体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D.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如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等。
【解答】解:A、鱼体内有脊柱,可以支撑身体,A正确。
B、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其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蜥蜴体温不恒定,B错误。
C、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C正确。
D、狼属于哺乳动物,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其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各种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024秋 包河区期中)“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脊椎动物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B.鸟类的骨骼薄且中空,减少了自身重量,有利于在空中飞行
C.青蛙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有利于辅助呼吸来适应陆地环境
D.哺乳动物一般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解答】解:A、鲫鱼的身体头部和尾部较尖,躯干部宽大,身体侧扁呈流线型,可以减少其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A正确。
B、鸟的骨骼坚固,且轻而薄,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可以减轻身体体重,利于飞行,B正确。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辅助肺进行呼吸,C错误。
D、哺乳动物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是最高等的动物,D正确。
故选:C。
【点评】明确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特征就能正确答题。
9.(2024秋 东丽区期中)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  )
A.腿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肌 D.胸肌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解答】解:鸟类的胸肌发达,肌腱长,肌腹集中,更有力。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而背部肌肉退化,这一点和鱼类正相反。鸟的胸肌可分为大胸肌和小胸肌两种。前者起于龙骨突,止于肱骨的腹面,收缩时,使翼下降;后者起于龙骨突,而以长的肌腱穿过由锁骨、乌喙骨和肩胛骨所构成的三骨孔,止于肱骨近端的背面,收缩时使翼上举。后肢的肌肉,集中在大腿的上部,而各以长的肌腱连到趾上。这样,支配前肢和后肢运动的肌肉都集中于身体的中心部分,这对于飞翔时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胸肌,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胸肌,所以胸肌特别发达
10.(2024秋 包河区期中)大鲵,俗称娃娃鱼或孩儿鱼,历史可谓久远。从战国宋玉的“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到唐代李白的“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再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鳞目、四部、大鲵……以痴疾”。下列有关大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鲵终身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
B.大鲵皮肤裸露且湿润,辅助呼吸
C.大鲵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D.大鲵与鳄鱼同属于爬行动物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解:A.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错误。
B.大鲵的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分泌黏液,使皮肤保持湿润,有利于辅助呼吸,B正确。
C.大鲵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C错误。
D.大鲵属于两栖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点。
11.(2024秋 平山县校级期中)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
A.蝙蝠 B.鸵鸟 C.企鹅 D.家鸽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A
【分析】鸟的主要特征:(1)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2)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3)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4)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5)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解:A、蝙蝠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不属于鸟类,A符合题意;
BCD、鸵鸟、企鹅、家鸽的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体内有气囊,卵生,都属于鸟类,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了解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能飞的不一定是鸟,鸟也不一定能飞。
12.(2024秋 莱西市期中)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的下列特征中,与其适应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
A.体表覆盖有鳞片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各种鳍对游泳起协调作用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结构是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
【解答】解: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用鳃呼吸;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及分泌黏液,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都属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而体内有脊柱不属于中华鲟适应水中生活特征。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3.(2024秋 舒城县校级月考)在学习了鱼鳃的作用后,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盖后缘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呢?于是进行了如下表实验:
步骤 鱼缸① 鱼缸②
1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一条健康的鲫鱼 加入等量清水,但不放鲫鱼
2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BTB溶液缓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流出鳃盖后缘的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在鱼缸的水中以同样的速度滴入等量BTB溶液,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3 重复以上实验3次
4 实验现象:①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而②中的水呈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
(1)锦鲤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掀起鳃盖,发现鱼鳃呈鲜红色,原因是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 。游泳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离不开身体上各种  鳍 的协调作用。
(2)步骤3重复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
(3)实验前,该小组同学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口的一张一合和鳃盖后缘的一张一合总是  交替 (填“同步”或“交替”)进行,这是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4)根据实验结果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水流经鱼体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增多 。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鳃丝密布毛细血管;鳍。
(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交替。
(4)增多。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1)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鱼鳃呈鲜红色。锦鲤属于鱼类,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使身体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身体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步骤3中重复以上实验3次的作用是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可以看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有交替闭合的现象,这是鱼在呼吸。
(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具有鲫鱼的鱼缸一中流出鳃盖后缘的水,呈黄色,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没有鲫鱼的鱼缸二中的水呈蓝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由鱼的口进入,经鱼鳃、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增多。
故答案为:
(1)鳃丝密布毛细血管;鳍。
(2)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3)交替。
(4)增多。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鱼类的特点及对照实验的原则。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4.(2024秋 翔安区期中)鸟类有多种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鸟类相关内容时,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鸟类的呼吸模型。图一、图二分别是家鸽的肌肉以及呼吸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鸟的胸骨上附着有发达的[①] 胸肌 ,可牵动双翼上下扇动,利于飞行。
(2)图二模拟鸟类呼吸的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  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  气囊 ,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向吸管中吹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双重呼吸 。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胸肌。
(2)肺;气囊;双重呼吸。
【分析】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等。图一中①胸肌,图二中吸管模拟气管、大气球模拟肺,大气球上的红蓝细线模拟肺部的血管、小气球模拟气囊。
【解答】解:(1)如图一,附着在胸骨上发达的①胸肌收缩有力,可驱动双翼上下扇动,利于飞行。
(2)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图二模拟鸟类呼吸的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气囊,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向吸管中吹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故答案为:
(1)胸肌。
(2)肺;气囊;双重呼吸。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呼吸的特点。
15.(2024秋 巴音郭楞州校级期中)如图为兔和狼牙齿的分化图:
(1)这两种动物牙齿的共同点是都有[①] 门齿 和[②] 臼齿 ,不同点是动物乙有[③] 犬齿 ,用于  撕裂食物 ,这与其  食肉 (填“食肉”或“食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这说明乙图为  狼 的牙齿。
(2)探险队员还发现这两种动物体内有脊柱,因此它们属于  脊椎 动物。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门齿;臼齿;犬齿;撕裂食物;食肉;狼
(2)脊椎
【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图中A是植食性动物的牙齿、B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①是门齿,②是臼齿,③是犬齿。
【解答】解:(1)哺乳动物的牙齿都有①门齿和②臼齿。狼等肉食性动物还有③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其食肉生活习性相适应。因此,乙图为狼的牙齿。
(2)哺乳动物的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门齿;臼齿;犬齿;撕裂食物;食肉;狼
(2)脊椎
【点评】哺乳动物的牙齿的分化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要用心识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