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 天桥区期中)下列有关“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气孔B.将鸡卵的钝端敲出裂痕,除去卵壳和外壳膜后,看到的空腔是气室C.用探针挑破卵黄膜后卵黄流出,说明卵黄膜具有保护作用D.卵黄表面中央的乳白色小圆点是胎盘,里面含有营养物质2.(2024秋 翔安区期中)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诞生的大致过程是:打开种蛋(即用于孵化的鸡卵),将内容物倒入如图的孵化装置中,盖上塑料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受精后的①才能发育成雏鸡B.种蛋是雌鸡和雄鸡交配后产生的C.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③D.多聚膜上的通气孔有助于透气3.(2024秋 翔安区期中)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过程可分别用如图所示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此图为家蚕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4.(2024秋 商河县期中)下列诗句中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现象的描述,对应不正确的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雄蛙鸣叫属于繁殖行为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与蚊子一样,在水中产卵C.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早成雏鸟类的亲鸟进行育雏的行为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少女进入青春期后形态出现显著变化5.(2024秋 龙凤区期中)如图表示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B.由于有外骨骼的限制,②→③要经历蜕皮过程C.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蝗虫的若虫能跳跃,又称跳蝻6.(2024秋 商河县期中)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Ⅱ可表示变态发育B.图甲中Ⅳ可表示卵生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它的发育过程是D→A→C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7.(2024秋 天桥区期中)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而来,毛毛虫处于幼虫期,蝴蝶是成虫B.青蛙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C.雌雄蛙的抱对现象是为了提高蛙卵的受精率D.一般是鸟卵越大,孵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8.(2024秋 天桥区期中)“落日临池见蝌斗,必知清夜有鸣蛙”。关于青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蝌蚪用鳃呼吸B.青蛙鸣叫是求偶行为C.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D.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9.(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代表受精卵,是青蛙发育的起点B.C外形像鱼,主要靠尾部摆动来运动C.由C到F变化中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D.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差异大,为变态发育10.(2024秋 同安区期中)养蚕抽丝是中国传统工艺,要获得较多的蚕丝,应尽量延长的发育时期是( )A. B.C. D.11.(2024秋 绿园区校级期中)无论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鸟必须具有哪几种行为( )A.求偶、产卵、育雏 B.求偶、交配、筑巢C.交配、产卵、孵卵 D.交配、求偶、产卵12.(2024秋 同安区期中)如图,来自同一亲本的雌蜂幼虫能发育成蜂王或工蜂,下列关于蜂王和工蜂说法正确的是( )A.发育过程受环境影响 B.蜂王性别一般是雄性C.发育起点为雌蜂幼虫 D.发育过程不经历蜕皮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3.(2024 德州)班同学在学习物种延续的相关知识后,开展了“饲养家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下是他们的实践记录单,请你给他们补充完整。实践记录单实践目的 通过饲养家蚕观察其发育过程,尝试探究家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饲养家蚕 (1)卵 蚕卵的孵化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将在网上购买的同批350粒蚕卵平均分为7组,下表是在不同温度、光照、湿度条件下,各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组别蚕卵数量温度(℃)光照(h)湿度(%)孵化天数(天)孵化率1501810752490%2502210751296%3502610759100%45026109011100%5502610601298%650262075998%7502607510100%分析表格,可以看出 对家蚕卵的孵化影响最大。(2)幼虫 ①幼虫依靠腹足上的趾钩附着在桑叶上,有利于取食和运动,这体现了 的生物学观点。②本阶段,家蚕会经历4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 。(3) 给家蚕幼虫食用不同颜色的蚕饲料,它们会结出不同颜色的茧,这个事例说明基因、环境、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4)成虫 蚕蛾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口器退化,不能进食;胸部三对足,两对翅,但飞行能力退化。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与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别。(5)根据以上观察,发现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 。探究实验 (6)选取家蚕有斑纹(B)和无斑纹(b)这对相对性状进行探究实验。若要确定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 ;② 。14.(2024春 秦都区校级月考)在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各有其繁衍后代的“高招”。请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蟾蜍在繁殖季节,常见雌雄抱对,也常见缠绕在水草上的卵带。根据有关数据,在雌雄比例没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蟾蜍卵的受精率明显高于鱼类而低于鸟类。资料二:家鸡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配种繁殖,通过人工采精和输精,将公鸡与母鸡进行交配受精后,产下受精卵。孵化20天左右,受精卵中的小鸡会破壳而出。(1)蟾蜍卵的受精率明显高于鱼类,从繁殖期动物行为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蟾蜍卵的受精率低于鸟类的原因可能是 。(2)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有 (填序号)。(3)小秦对小鸡的孵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多枚同一品种、大小和产出时间都基本相同的鸡卵平均分成三组,进行了如下表探究实验。组别 甲 乙 丙步骤1 用消毒过的注射器抽出气室中的空气,然后用胶水涂满卵壳表面。 直接用胶水涂满卵壳表面 不做任何处理步骤2 将以上三组鸡卵同时放入孵化箱中,人工孵化21天左右,统计孵化率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孵化率最高的是 组。三.解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 翔安区期中)生物圈中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各种生物在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实现了物种的延续。请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的个体发育方式属于 发育,图一所示昆虫个体发育比图二多了一个 期。(2)图二中,从②到③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3)雄蛙用鸣叫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为 。图三所示青蛙的发育过程为 (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4)图四为受精的鸟卵结构图,鸟卵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 ;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 (填序号)。(5)鸟卵的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从而适应陆地环境是由于 (写出一点即可)。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 天桥区期中)下列有关“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气孔B.将鸡卵的钝端敲出裂痕,除去卵壳和外壳膜后,看到的空腔是气室C.用探针挑破卵黄膜后卵黄流出,说明卵黄膜具有保护作用D.卵黄表面中央的乳白色小圆点是胎盘,里面含有营养物质【考点】鸟卵的结构.【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D【分析】鸟卵的结构包括卵壳、卵壳膜、气室、胚盘、卵黄膜、卵黄系带、卵黄、卵白。【解答】解:A.卵壳上有气孔,故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A正确。B.将鸡卵的钝端敲出裂痕,除去卵壳和外壳膜后,看到的空腔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正确。C.卵黄膜是卵细胞最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相当于细胞膜。用探针挑破卵黄膜后卵黄流出,说明卵黄膜具有保护作用,C正确。D.卵黄表面中央的乳白色小圆点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鸡,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鸟卵的结构。2.(2024秋 翔安区期中)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诞生的大致过程是:打开种蛋(即用于孵化的鸡卵),将内容物倒入如图的孵化装置中,盖上塑料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受精后的①才能发育成雏鸡B.种蛋是雌鸡和雄鸡交配后产生的C.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③D.多聚膜上的通气孔有助于透气【考点】鸟卵的结构;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C【分析】题图中:①是胚盘,②是卵黄,③是卵白。【解答】解:A.鸟的①胚盘,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受精后发育成雏鸡,A正确。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发育通常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种蛋含有受精卵,是在雌鸡和雄鸡交配后产生的,B正确。C.②卵黄富含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C错误。D.胚胎发育需要氧气,图中的通气孔的作用助于透气,D正确。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鸟卵的结构和功能。3.(2024秋 翔安区期中)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过程可分别用如图所示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此图为家蚕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C【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3)图中,a幼虫、b蛹、c成虫、d卵。【解答】解:A、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d卵、a幼虫和c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可以表示为d→a→c,A错误。B、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卵、a幼虫、b蛹和c成虫四个时期,因此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c为成虫,B错误。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成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正确。D、家蚕只有在a幼虫末期才能吐丝,因此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a幼虫时期,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4.(2024秋 商河县期中)下列诗句中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现象的描述,对应不正确的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雄蛙鸣叫属于繁殖行为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与蚊子一样,在水中产卵C.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早成雏鸟类的亲鸟进行育雏的行为D.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少女进入青春期后形态出现显著变化【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青春期专题.【答案】C【分析】1、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因此,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2、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3、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4、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解答】解:A、雄蛙高声鸣叫是在吸引雌蛙,属于繁殖行为,A正确。B、蜻蜓与蚊子都在水中产卵,B正确。C、晚成雏鸟类的亲鸟进行育雏行为,早成雏鸟类的亲鸟不进行育雏行为,C错误。D、进入青春期后,女孩身高突增,乳房增大,脂肪积累增多,身体丰满,臀部变圆等,D正确。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物和青春期发育的特点。5.(2024秋 龙凤区期中)如图表示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B.由于有外骨骼的限制,②→③要经历蜕皮过程C.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蝗虫的若虫能跳跃,又称跳蝻【考点】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C【分析】(1)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2)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的生物防治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3)图中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解答】解:A、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所以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若虫),③是成虫,A正确。B、蝗虫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会限制蝗虫的生长,因此蝗虫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蜕皮的现象,所以②幼虫(若虫)→③成虫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正确。C、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D、蝗虫的若虫能跳跃,因此又称跳蝻,D正确。故选:C。【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蝗虫的发育过程的相关知识点。6.(2024秋 商河县期中)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Ⅱ可表示变态发育B.图甲中Ⅳ可表示卵生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它的发育过程是D→A→C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C【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解答】解:AB、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因此图甲中Ⅱ可表示卵生、变态发育;图甲中Ⅳ可表示卵生,AB正确。C、图乙中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果蝇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C错误。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则青蛙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蝌蚪→B幼蛙→C成蛙,C成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正确。故选:C。【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昆虫、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知识。7.(2024秋 天桥区期中)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而来,毛毛虫处于幼虫期,蝴蝶是成虫B.青蛙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C.雌雄蛙的抱对现象是为了提高蛙卵的受精率D.一般是鸟卵越大,孵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B【分析】1、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2、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过程。【解答】解:A、蝴蝶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而来,毛毛虫处于幼虫期,蝴蝶是成虫,A正确。B、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B错误。C、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雌雄蛙的抱对现象是为了提高蛙卵的受精率,C正确。D、鸟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就暂停发育.以后在鸟的体温或人工孵化箱的恒温条件下,胚胎继续发育,最后雏鸟破壳而出。一般是鸟卵越大,孵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青蛙、昆虫及鸟的生殖和发育是解题的关键。8.(2024秋 天桥区期中)“落日临池见蝌斗,必知清夜有鸣蛙”。关于青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蝌蚪用鳃呼吸B.青蛙鸣叫是求偶行为C.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D.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D【分析】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解答】解:A、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正确。B、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B正确。C、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进一步发育成幼体(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蝌蚪进一步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所以,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C正确。D、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9.(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代表受精卵,是青蛙发育的起点B.C外形像鱼,主要靠尾部摆动来运动C.由C到F变化中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D.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差异大,为变态发育【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C【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图中AB是受精卵、C是蝌蚪、DE是幼蛙、F是成蛙。【解答】解:青蛙的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慢慢地,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尾、鳃都逐渐萎缩消失,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A受精卵,是青蛙发育的起点;C蝌蚪外形像鱼,主要靠尾部摆动来运动;由C蝌蚪到F成蛙变化中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差异大,为变态发育,ABD正确;C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特点。10.(2024秋 同安区期中)养蚕抽丝是中国传统工艺,要获得较多的蚕丝,应尽量延长的发育时期是( )A. B.C. D.【考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B【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解答】解:图中家蚕的发育经过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幼虫时期进食大量的桑叶,作茧时吐丝较多,若想获得更多蚕丝,应尽量延长图中B幼虫期。故选:B。【点评】明确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1.(2024秋 绿园区校级期中)无论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鸟必须具有哪几种行为( )A.求偶、产卵、育雏 B.求偶、交配、筑巢C.交配、产卵、孵卵 D.交配、求偶、产卵【考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D【分析】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解答】解: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的是求偶、交配、产卵行为。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鸟的生殖特点和发育过程。12.(2024秋 同安区期中)如图,来自同一亲本的雌蜂幼虫能发育成蜂王或工蜂,下列关于蜂王和工蜂说法正确的是( )A.发育过程受环境影响 B.蜂王性别一般是雄性C.发育起点为雌蜂幼虫 D.发育过程不经历蜕皮【考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生物的分类.【答案】A【分析】昆虫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正确。B、蜂王是由雌蜂幼虫能发育成的,性别是雌性,B错误。C、蜜蜂属于昆虫,发育起点是受精卵,C错误。D、蜜蜂体表具有外骨骼,由于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幼虫的发育要经历蜕皮过程,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昆虫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3.(2024 德州)班同学在学习物种延续的相关知识后,开展了“饲养家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下是他们的实践记录单,请你给他们补充完整。实践记录单实践目的 通过饲养家蚕观察其发育过程,尝试探究家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饲养家蚕 (1)卵 蚕卵的孵化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将在网上购买的同批350粒蚕卵平均分为7组,下表是在不同温度、光照、湿度条件下,各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组别蚕卵数量温度(℃)光照(h)湿度(%)孵化天数(天)孵化率1501810752490%2502210751296%3502610759100%45026109011100%5502610601298%650262075998%7502607510100%分析表格,可以看出 温度 对家蚕卵的孵化影响最大。(2)幼虫 ①幼虫依靠腹足上的趾钩附着在桑叶上,有利于取食和运动,这体现了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生物学观点。②本阶段,家蚕会经历4次蜕皮,蜕皮的原因是 外骨骼会限制蚕的生长和发育 。(3) 蛹 给家蚕幼虫食用不同颜色的蚕饲料,它们会结出不同颜色的茧,这个事例说明基因、环境、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成虫 蚕蛾全身被白色鳞片和毛;口器退化,不能进食;胸部三对足,两对翅,但飞行能力退化。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与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别。(5)根据以上观察,发现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 完全变态发育 。探究实验 (6)选取家蚕有斑纹(B)和无斑纹(b)这对相对性状进行探究实验。若要确定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 将有斑纹蚕和无斑纹蚕进行杂交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 若子代蚕既有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说明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 ;② 若子代蚕既都是有斑纹的,说明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 。【考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生物的分类.【答案】(1)温度(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外骨骼会限制蚕的生长和发育(3)蛹;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完全变态发育(6)将有斑纹蚕和无斑纹蚕进行杂交;若子代蚕既有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则亲代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若子代蚕都是有斑纹的,则亲代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解答】解:(1)通过题干中数据可看出3和7组相比,光照时间不同,但是两组孵化率为100%,说明光照对家蚕卵的孵化无影响。3和4组相比,湿度不同,但是两组孵化率为100%,说明湿度对家蚕卵的孵化无影响。1组的孵化率最低,3组的孵化率为100%,1组和3组只有温度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可见,温度对家蚕卵的孵化影响最大。(2)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可见,幼虫依靠腹足上趾钩附在桑叶上,利于取食和运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外骨骼会限制蚕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家蚕会定期蜕皮。(3)蛹期,若给蚕食用彩色蚕饲料,使白色蚕宝宝从内而外变为彩色,说明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说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家蚕的生长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了四个阶段,成虫蚕蛾与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6)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家蚕有斑纹是显性B和无斑纹是隐性b,则有斑纹的基因组成有BB和Bb,无斑纹是隐性基因bb。选取家蚕有斑纹(B)和无斑纹(b)这对相对性状进行探究实验。若要确定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将有斑纹蚕和无斑纹蚕进行杂交,①若子代蚕既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说明亲代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性b,则有斑纹的基因组成Bb;若子代蚕都是有斑纹的,则亲代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故答案为:(1)温度(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外骨骼会限制蚕的生长和发育(3)蛹;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完全变态发育(6)将有斑纹蚕和无斑纹蚕进行杂交;若子代蚕既有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则亲代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若子代蚕都是有斑纹的,则亲代有斑纹蚕的基因组成是BB。【点评】掌握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性状的表达是解题的关键。14.(2024春 秦都区校级月考)在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各有其繁衍后代的“高招”。请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蟾蜍在繁殖季节,常见雌雄抱对,也常见缠绕在水草上的卵带。根据有关数据,在雌雄比例没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蟾蜍卵的受精率明显高于鱼类而低于鸟类。资料二:家鸡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配种繁殖,通过人工采精和输精,将公鸡与母鸡进行交配受精后,产下受精卵。孵化20天左右,受精卵中的小鸡会破壳而出。(1)蟾蜍卵的受精率明显高于鱼类,从繁殖期动物行为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雌雄个体抱对增加了精子和卵细胞接触的机会 ;蟾蜍卵的受精率低于鸟类的原因可能是 蟾蜍是体外受精,鸟类是体内受精 。(2)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 ③ ] 胚盘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有 ②④ (填序号)。(3)小秦对小鸡的孵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多枚同一品种、大小和产出时间都基本相同的鸡卵平均分成三组,进行了如下表探究实验。组别 甲 乙 丙步骤1 用消毒过的注射器抽出气室中的空气,然后用胶水涂满卵壳表面。 直接用胶水涂满卵壳表面 不做任何处理步骤2 将以上三组鸡卵同时放入孵化箱中,人工孵化21天左右,统计孵化率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孵化率最高的是 丙 组。【考点】鸟卵的结构.【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1)雌雄个体抱对增加了精子和卵细胞接触的机会(意思相近即可);蟾蜍是体外受精,鸟类是体内受精(意思相近即可)。(2)③胚盘;②和④。(3)丙。【分析】(1)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是两种不同的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是指在生物体的内部完成的受精过程,体外受精则是在生物体的外部进行的受精过程。这种方式常见于鱼类、两栖动物。(2)观图可知:①卵壳、②卵黄、③胚盘、④卵白、⑤气室。【解答】解:(1)蟾蜍卵的受精率明显高于鱼类,蟾蜍在繁殖季节会表现出雌雄抱对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助于公蟾蜍将精子直接释放到母蟾蜍产卵的水域中,从而大大增加了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相比之下,鸟类采用体内受精的方式,即雄鸟将精子直接传递到雌鸟的生殖道中,这样可以确保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因此鸟类的受精率通常比体外受精的蟾蜍高。可见,雌雄个体抱对的行为是蟾蜍提高受精率的一种适应性行为,而体内受精则是鸟类提高受精率的生殖策略。(2)鸟卵的结构中,胚盘位于卵黄上,是个含有细胞核的盘状结构。当受精发生后,胚盘发育成为胚胎,最终孵化出雏鸟,因此③胚盘是鸟类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②卵黄位于细胞的中央,呈黄色,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④卵白在卵壳膜与卵黄膜之间,也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因此,为受精卵发育成胚胎提供营养的结构有②卵黄和④卵白。(3)在小秦的实验中,丙组鸡蛋不做任何处理,保留了气室的存在和蛋壳的透气性。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氧气,而蛋壳上的微孔则允许气体交换,甲组抽出了气室的空气并密封了蛋壳表面,乙组虽未抽取空气但也密封了蛋壳表面,这两组均会影响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不利于胚胎正常发育。因此,根据所学的胚胎发育所需条件,丙组的孵化率应该是最高的。故答案为:(1)雌雄个体抱对增加了精子和卵细胞接触的机会(意思相近即可);蟾蜍是体外受精,鸟类是体内受精(意思相近即可)。(2)③胚盘;②和④。(3)丙。【点评】掌握各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小题)15.(2024秋 翔安区期中)生物圈中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各种生物在生生不息的繁衍过程中实现了物种的延续。请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的个体发育方式属于 完全变态 发育,图一所示昆虫个体发育比图二多了一个 蛹 期。(2)图二中,从②到③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3)雄蛙用鸣叫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为 体外受精 。图三所示青蛙的发育过程为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4)图四为受精的鸟卵结构图,鸟卵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 2 ] 胚盘 ;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 1和6 (填序号)。(5)鸟卵的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从而适应陆地环境是由于 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写出一点即可)。【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卵的结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答案】(1)完全变态;蛹。(2)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3)体外受精;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2胚盘;1和6。(5)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分析】图一中:1是受精卵、2是幼虫、3是蛹、4是成虫。图二中:①是受精卵、②是若虫、③是成虫。图三中:A是受精卵、B是蝌蚪、C是幼蛙、D是成蛙。图四中:1是卵白、2是胚盘、3是卵壳膜、4是气室、5是系带、6是卵黄、7是卵黄膜、8是卵壳。【解答】解:(1)图一中昆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方式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与图二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和成虫)相比,图一的昆虫个体发育多了一个蛹期。(2)在图二中,从②若虫到③成虫的过程中,昆虫会出现蜕皮现象。这是因为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当昆虫身体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外骨骼就会限制其生长,此时昆虫就会蜕去一层旧的外骨骼,换上新的更大的外骨骼。(3)雄蛙在繁殖季节会用鸣叫声来吸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体外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即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三所示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4)在图四所示的受精鸟卵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2胚盘,胚盘是位于卵黄表面的中央一盘状小白点。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6卵黄和1卵白,其中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而卵白则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料。(5)鸟卵的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从而适应了陆地环境。这主要是因为鸟卵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首先,鸟卵内贮存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使得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其次,鸟卵具有卵壳和卵壳膜等保护结构,这些结构能够减少水分的丢失,为胚胎发育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湿润的环境。故答案为:(1)完全变态;蛹。(2)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3)体外受精;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2胚盘;1和6。(5)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点评】掌握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及鸟卵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