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光合作用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 浦北县期中)同学们直接选取甜椒植株上的叶片,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后,叶片变成蓝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酒精的目的是给水加热B.碘液的作用是给叶片细胞染色C.证明甜椒叶片内含有淀粉D.证明光是甜椒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2024秋 江津区期中)如图所示,置于光下,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当试管内的气体积聚到,取出试管,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 )A.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2024秋 江津区期中)大棚种植甜瓜时,为提高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合理施肥②放置干冰释放二氧化碳③增大种植密度④补充人工光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2024秋 长寿区期中)某同学参加实验技能测试中,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叶片横切面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陆生植物的⑤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④上B.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C.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D.叶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5.(2024秋 石景山区校级期中)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6.(2024秋 无锡期末)研究光合作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时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常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施用化肥 B.大棚种植 C.合理密植 D.培育新种7.(2024秋 丹徒区期末)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D.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8.(2024春 铜山区期中)将两盆矮牵牛花分别放在密闭装置A、B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都放在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照射6小时,摘下A、B叶片进行图1、图2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变量是光照B.图1脱色时小烧杯中的水变绿色C.图2操作后只有A叶片变蓝D.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9.(2024 宿迁)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甲→乙→丙②步骤甲中小烧杯内是酒精③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④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变蓝,未遮光部位不变蓝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秋 永寿县校级月考)秋高气爽,宜登高望远。小秦在爬山过程中,边拾级而上,边感受沿途美景。如图是小秦捡到的一片树叶,其形状酷似心形,顶部略尖,边缘有小锯齿,它可能是( )A.垂柳的叶 B.杨树的叶C.松树的叶 D.三角梅的叶11.(2024 市北区一模)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获得科学结论的前提。现有如图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需要在光下产生氧气,所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A.b和c B.a和b C.a和d D.b和d12.(2024 夹江县模拟)下列操作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做法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C.增强光照 D.合理密植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3.(2024秋 公主岭市期末)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步骤①中,天竺葵需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昼夜,目的是为了 。(2)步骤②设置对照实验时,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步骤④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能使叶片中含有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4)步骤⑥中,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推测叶片的遮光部分 (填“会”或“不会”)呈现蓝色,这说明: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5)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在农业生产上可采取这一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4秋 长寿区期中)如图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各实验步骤示意图,图二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实验操作的第一步是 (填图中数字),目的是 。(2)在步骤1中,遮光部分的颜色是 ,未遮光部分颜色是 。(3)图二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 ] 进入叶内。(4)图二中,②③是叶肉细胞,细胞内含有大量的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5)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15.(2024 黔南州)如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片横切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是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 和[③]具有避免叶片受到病菌侵害等功能,属于 组织。(2)该叶片的光合作用主要在[②]叶肉细胞和 细胞中进行,其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④] 中的 向下运输,为茎和根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能量。(3)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由[⑤] 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光合作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 浦北县期中)同学们直接选取甜椒植株上的叶片,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后,叶片变成蓝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酒精的目的是给水加热B.碘液的作用是给叶片细胞染色C.证明甜椒叶片内含有淀粉D.证明光是甜椒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C【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叶片→滴加碘液→漂洗并观察颜色。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A、叶绿素易溶于酒精,故加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内的叶绿素,A错误。B、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故碘液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B错误。C、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选取甜椒植株上的叶片,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后,叶片变成蓝色,说明甜椒叶片内含有淀粉,C正确。D、此实验没有对甜椒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未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不能证明光是甜椒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4秋 江津区期中)如图所示,置于光下,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试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当试管内的气体积聚到,取出试管,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 )A.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竹签火星熄灭,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竹签火星复燃,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探究结论;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解答】解:绿色植物(如金鱼藻)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有助燃作用。因此,实验中,迅速将带火星的竹签伸进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竹签火星复燃,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氧气。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即可解答。3.(2024秋 江津区期中)大棚种植甜瓜时,为提高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合理施肥②放置干冰释放二氧化碳③增大种植密度④补充人工光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1)合理施肥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解答】解:①合理施肥能为甜瓜生长提供所需的各种无机盐,有利于甜瓜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①正确。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放置干冰释放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②正确。③增大种植密度会导致植株间相互遮挡阳光,通风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同时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不利于提高产量,③错误。④补充人工光照可以为甜瓜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增强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④,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4.(2024秋 长寿区期中)某同学参加实验技能测试中,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叶片横切面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陆生植物的⑤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④上B.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C.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D.叶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答案】B【分析】图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下表皮、⑤气孔。【解答】解:A、⑤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陆生植物的⑤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④下表皮上,A正确。B、③叶脉由导管和筛管构成,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⑤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B错误。C、由图可知,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②叶肉和③叶脉三部分,C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气孔主要位于叶片的下表皮,故叶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2024秋 石景山区校级期中)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好氧性细菌的呼吸作用的方式是有氧呼吸,氧气越多,好氧性细菌就越多;NaHCO3稀溶液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并调节pH;没有空气是形成一个无氧的环境,以充分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就要提供一个无氧的条件,以排除空气中的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条件,还需要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分。【解答】解:A、有空气不能排除空气中的氧气,A错误。B、光照能够保证光反应的进行,NaHCO3稀溶液能够保证暗反应的进行,这样光合作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得到更多的氧气,B正确。C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黑暗的条件,光反应不能进行,也得不到氧气,C错误,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6.(2024秋 无锡期末)研究光合作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时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常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施用化肥 B.大棚种植 C.合理密植 D.培育新种【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C【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解答】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时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采取合理密植的方法,充分利用光。故选:C。【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点。7.(2024秋 丹徒区期末)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D.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实验记录表格设计;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图中好氧细菌多,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好氧细菌少,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少。【解答】解:A、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图中有好氧细菌,因此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A正确;B、图中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C、绿光处好氧细菌少,表明绿光处氧气少,因此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光照不同处好氧细菌的多少不同,表明光照不同产生的氧气不同,因此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对照试验的特点。8.(2024春 铜山区期中)将两盆矮牵牛花分别放在密闭装置A、B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都放在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照射6小时,摘下A、B叶片进行图1、图2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变量是光照B.图1脱色时小烧杯中的水变绿色C.图2操作后只有A叶片变蓝D.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D【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A和装置B除二氧化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故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A错误。B、图1中小烧杯内装酒精,大烧杯内装清水,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故脱色时小烧杯中的酒精变绿色,B错误。C、装置A中的缺少二氧化碳,则装置A中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故图2操作后只有B叶片变蓝,C错误。D、实验除二氧化碳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实验的结果是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色,故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2024 宿迁)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甲→乙→丙②步骤甲中小烧杯内是酒精③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④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变蓝,未遮光部位不变蓝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C【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①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丁(暗处理)→乙(部分遮光并放到光下照射)→甲(摘取叶片并脱色)→丙(漂洗后滴加碘液),①错误。②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热,故步骤甲中小烧杯内是酒精,大烧杯内是清水,②正确。③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除光照外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故步骤乙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③正确。④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必备条件是光,故滴加碘液后,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④错误,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24秋 永寿县校级月考)秋高气爽,宜登高望远。小秦在爬山过程中,边拾级而上,边感受沿途美景。如图是小秦捡到的一片树叶,其形状酷似心形,顶部略尖,边缘有小锯齿,它可能是( )A.垂柳的叶 B.杨树的叶C.松树的叶 D.三角梅的叶【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答案】B【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不同植物叶片的形状不同。【解答】解:A、垂柳的叶片呈条形,边缘有细锯齿,通常顺着小枝下垂的方向生长,A错误。B、杨树的叶子通常为卵圆形、卵圆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长度在2到4厘米之间,宽度为5到10厘米。叶子的边缘具有锯齿状,顶端较为尖锐,底部呈圆钝形,B正确。C、松树叶的末端通常较为尖锐,呈针状,C错误。D、三角梅的叶片呈三角形,边缘平滑,质地较厚,呈绿色,具有光泽,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不同植物叶片的形状是解题的关键。11.(2024 市北区一模)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获得科学结论的前提。现有如图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需要在光下产生氧气,所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A.b和c B.a和b C.a和d D.b和d【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结构示意图;类比推理;单一变量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若要验证绿色植物需要在光下产生氧气,应设置除光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故选用的实验组合是a和b,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及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4 夹江县模拟)下列操作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做法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C.增强光照 D.合理密植【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B【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不符合题意。B、增加氧气的浓度,使植物呼吸作用旺盛,分解的有机物多,积累的有机物少,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农作物产量,B符合题意。C、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C不符合题意。D、合理密植能增大植物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提高农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3.(2024秋 公主岭市期末)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如图是部分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步骤①中,天竺葵需放置在黑暗环境中昼夜,目的是为了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以免残余的淀粉干扰实验结果 。(2)步骤②设置对照实验时,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光照 。(3)步骤④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能使叶片中含有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4)步骤⑥中,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推测叶片的遮光部分 不会 (填“会”或“不会”)呈现蓝色,这说明: 光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淀粉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5)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 合理密植 ,在农业生产上可采取这一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专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以免残余的淀粉干扰实验结果。(合理即给分)(2)光照(3)叶绿素(4)不会;光;淀粉(5)合理密植【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选叶遮光后在进行光照→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漂洗→⑥加碘染色→⑦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1)在①暗处理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3)在“酒精脱色”步骤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把叶片内的叶绿素使溶解到酒精中。(4)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这个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5)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耗尽,以免残余的淀粉干扰实验结果。(合理即给分)(2)光照(3)叶绿素(4)不会;光;淀粉(5)合理密植【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4秋 长寿区期中)如图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各实验步骤示意图,图二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实验操作的第一步是 2 (填图中数字),目的是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在步骤1中,遮光部分的颜色是 不变蓝 ,未遮光部分颜色是 变蓝 。(3)图二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 ⑤ ] 气孔 进入叶内。(4)图二中,②③是叶肉细胞,细胞内含有大量的 叶绿体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5)请你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答案】(1)2;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不变蓝;变蓝。(3)⑤气孔。(4)叶绿体。(5)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2暗处理→选叶遮光→7光照→3摘下叶片→6酒精脱色→4漂洗加碘→1观察颜色。(2)图二中:①上表皮、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④下表皮、⑤气孔、⑥叶脉。【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第一步是:2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2)碘遇到淀粉变蓝色。滴加碘液,再用清水洗去碘液。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遮光部分的颜色不变蓝。叶片不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蓝。(3)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是从⑤气孔吸收进入叶片内的。(4)②③是叶肉细胞,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5)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故答案为:(1)2;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不变蓝;变蓝。(3)⑤气孔。(4)叶绿体。(5)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叶片的结构和功能。15.(2024 黔南州)如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片横切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是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 上表皮 和[③]具有避免叶片受到病菌侵害等功能,属于 保护 组织。(2)该叶片的光合作用主要在[②]叶肉细胞和 保卫 细胞中进行,其合成的有机物通过[④] 叶脉 中的 筛管 向下运输,为茎和根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能量。(3)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由[⑤] 气孔 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答案】(1)上表皮;保护(2)保卫;叶脉;筛管(3)气孔【分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下表皮,④是叶脉,⑤是气孔。【解答】解:(1)在叶片的结构中,①上表皮和③下表皮都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片内部的结构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如避免叶片受到病菌的侵害。同时,它们还能减少叶片内部水分的散失。由于它们主要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都具有保护的作用,因此它们属于保护组织。(2)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在菠菜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中,[②]表示的是叶肉细胞,它们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除了叶肉细胞外,叶片中的保卫细胞也含有叶绿体,并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在叶片中,这些有机物主要通过[④]叶脉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茎和根等器官,为它们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有机物和能量。(3)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在菠菜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中,[⑤]表示的是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当植物体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个过程就称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不仅有助于植物体散热,还能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运输。故答案为:(1)上表皮;保护(2)保卫;叶脉;筛管(3)气孔【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