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75分钟 100分)考情分析高考对接点 物质的转化、氧化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是高考频考点,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单元疑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中与量有关的计算典型情境题 1、2、6、8、12、16、18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K 39 Cr 52Cu 64 Ba 137 Bi 209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日照香炉生紫烟C.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D.薪柴之灰……今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2.敦煌壁画精美绝伦,有的历经千年却色彩依旧。一些常见颜料的成分见下表:颜料 朱砂 泥银 石青 蛤灰化学式 HgS Ag Cu(OH)2· 2CuCO3 CaO上述颜料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A.氧化物 B.单质 C.碱 D.盐3.实验室制备AgI胶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向10 mL 0.001 mol·L-1 KI溶液中逐滴加入0.001 mol·L-1的AgNO3 溶液,并不断振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AgI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KI+AgNO3AgI↓+KNO3B.KI 完全反应时,可制得AgI胶粒数为6.02×1018C.加热上述胶体能观察到黄色沉淀D.采用过滤操作可以除去AgI 胶体中的少量KI 杂质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ol·L-1的Na2CO3 溶液中:K+ 、Al3+ 、Cl- 、NB.pH=0的溶液中:Na+、I-、N、SC.透明酸性溶液中:Cl-、N、Fe3+、Mg2+D.与Al反应能生成氢气的溶液中:N 、Fe3+ 、N 、S5.用25 mL 0.1 mol·L-1亚硫酸钠溶液还原含2×10-3 mol X 的溶液,过量的亚硫酸钠用0.1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其中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 ),共消耗高锰酸钾2 mL,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2B.+3C.+4D.+56.氮化钛(TiN)是一种新型多功能金属陶瓷材料,以四氯化钛为原料,在氢气氛围中,与氨气在700 ℃时反应制得TiN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NH3TiN+N2+HCl (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iCl4作氧化剂,氯元素被还原B.参加反应的NH3有 被氧化C.TiN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D.反应中每转移1.2 mol电子,会生成2.5 mol气体7.向滴有酚酞的10 mL 0.01 mol·L-1Ba(OH)2 溶液中滴加0.01 mol·L-1的NaHCO3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OH)2是强电解质,NaHCO3是弱电解质B.AB段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变化程度大于BC段C.BC段离子反应为Ba2++2OH-+2HCBaCO3↓+C+H2OD.滴定过程中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产生白色沉淀8.造纸、印刷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主要成分为Na2S),可用如图转化方式除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Ⅰ、Ⅱ和Ⅲ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在废水处理过程中,CoPc为催化剂,O2 为氧化剂C.当反应Ⅰ和Ⅱ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时,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反应Ⅲ中Na2S与Na2SO3按等物质的量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Na2SO3+(CoPc)O+H2O2NaOH+Na2S2O3+CoPc9.实验室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获得精制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质离子除去顺序可确定为Ca2+、Mg2+、SB.除杂过程中涉及反应2H++CCO2↑+H2OC.杂质离子沉淀完后,采取分离操作用到的仪器是a、b、c、dD.沉淀分离完成后,调整溶液pH时用到的全部仪器为a、c、e、f10.已知Pb3O4与HNO3溶液发生反应Ⅰ:Pb3O4+4H+PbO2+2Pb2++2H2O;PbO2与酸化的MnSO4溶液发生反应Ⅱ:5PbO2+2Mn2++4H++5S2Mn+5PbSO4+2H2O。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由反应Ⅰ可知,Pb3O4中Pb(Ⅱ)和Pb(Ⅳ)含量之比为1∶2B.由反应Ⅰ、Ⅱ可知,氧化性:HNO3>PbO2>MnC.Pb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Pb+16HNO33Pb(NO3)4+4NO↑+8H2OD.Pb3O4可与盐酸发生反应:Pb3O4+8HCl3PbCl2+4H2O+Cl2↑11.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海水提溴中用SO2 的水溶液富集溴:SO2+Br2+2H2O2H++S+2HBrB.向Ba(OH)2溶液中滴加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Ba2++OH-+H++SBaSO4↓+H2OC.将NO2 加入水中产生气泡:2NO2+2H2O4Na++418OH-+O2↑D.将1.2 mol Cl2 通入含1 mol FeI2 的溶液中:2Fe2++10I-+6Cl22Fe3++12Cl-+5I212.我国青藏高原的盐湖中蕴藏着丰富的锂资源,碳酸锂制备高纯金属锂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焙烧分解”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由流程可知单质沸点:AlD.“真空热还原”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Al+3Li2O6Li+Al2O313.某稀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S 、S 、Cl- 、HC 、Na+ 、Mg2+ 、Fe3+,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某同学取上述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取①中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体;③取②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沉淀只含BaSO4 、MgCO3B.②中气体可能是SO2C.由实验③中的现象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D.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 、S 、HC 、Mg2+14.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加入含a mol NaIO3的溶液,充分反应(不考虑I2+I- )后,所得溶液中的I-与加入NaI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还原性:HS>I-,氧化性:I >S>I2B.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5I-+6H+3I2+3H2OC.当a=1.1时, 溶液中n(I2)∶n(I-)=3∶5D.0→A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越来越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4分)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价-类二维图缺失的类别:① 。自然界中有斜方硫和单斜硫,它们的关系是 ,二者转化属于 (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2)图中七种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化学式),写出④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将足量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的现象是 ,将⑤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4)二氯化二硫(S2Cl2,无色液体)常用作贵稀金属的萃取剂,遇水会反应,生成S、SO2和刺鼻的酸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干燥的NH3通入S2Cl2的CCl4溶液中,可发生反应:6S2Cl2+16NH3S4N4+S8+12NH4Cl,该反应中,NH3体现的性质有还原性和 。(5)含SO2的工业尾气需要检验,合格后才能排放。已知有2a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尾气,通入足量H2O2溶液吸收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不考虑尾气中其他成分的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b g沉淀。H2O2溶液的作用是 ,尾气中SO2含量(体积分数)的计算式是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6.(14分)Ⅰ.高氯酸铵(NH4ClO4)受热生成三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两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A.氧化还原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2)在此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每生成44.8 L(标准状况)气体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用NA表示)。Ⅱ.工业上制备NH4ClO4的工艺流程如下图:(3)电解NaClO3溶液时,NaClO4在 (填“阳极”或“阴极”)生成。(4)“除杂”有两种方案。①方案1:加入盐酸和H2O2溶液,NaClO3把H2O2氧化,本身转化为Cl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方案2:加入氨水和FeCl2·4H2O,NaClO3转化为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如果FeCl2·4H2O过量会出现黑色磁性沉淀。②本工艺流程得出相同条件下氧化性:Cl (填“>”或“<”)Cl 。③两种方案相比,方案1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5)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17.(15分)数形结合思想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模式,回答下列问题:(1)向100 mL 0.1 mol·L-1 硫酸铝铵[NH4Al(SO4)2] 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的Ba(OH)2 溶液,随着Ba(OH)2 溶液体积的变化,沉淀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①曲线Ⅰ代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沉淀质量最大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x= 。(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Na+、Mg2+、Cu2+、Al3+、Ag+、Ca2+、C 、S 、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100 mL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先滴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1 mol·L-1的硝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注明:0b段表示滴加硝酸钡溶液,bd段表示滴加稀硝酸。图2①仅凭观察可知该水样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 。②水样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③写出BC段所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由B点到C点变化过程中消耗硝酸的体积为 。⑤试根据实验结果推断Na+是否存在: (填“存在”或“不存在”),若存在,Na+的物质的量浓度c(Na+ )的范围是(若Na+不存在,则不必回答该问) 。18.(15分)某实验小组在碱性条件下用Cl2氧化Bi(OH)3制备NaBiO3,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加热等装置略)。已知:①NaBiO3固体不溶于冷水,加沸水分解,在酸性条件下能将 Mn2+氧化为Mn ;②Bi(OH)3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1)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装置B中的试剂为 。(3)装置C中Cl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结束后,装置C中的浊液经过滤、 、干燥得到NaBiO3粗产品。(5)取上述NaBiO3粗产品w g,加入足量稀硫酸和 MnSO4稀溶液使其完全反应,再用c mol·L-1的 H2C2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Mn,消耗V mL标准溶液。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该产品的纯度为 (用含w、c、V的代数式表示)。(6)探究 NaBiO3的氧化性:取少量装置C中反应后的悬浊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 )证明一定是 NaBiO3氧化了Cl-,理由是 。参考答案1.B【解题分析】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滴石穿”是指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该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涉及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的是瀑布在光照下产生的水雾,不涉及化学变化,B项符合题意;酿酒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6H10O5)n+nH2O 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涉及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涉及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2.C【解题分析】朱砂(HgS)属于盐,泥银(Ag)属于单质,石青[Cu(OH)2· 2CuCO3]属于碱式盐,蛤灰(CaO)属于氧化物,C项符合题意。3.C【解题分析】制备AgI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KIAgI(胶体)+KNO3,A项错误;AgI胶粒是由许许多多个AgI组成的,所以生成的AgI胶粒数小于6.02×1018,B项错误;胶体受热会凝聚,能观察到有黄色沉淀生成,C项正确;胶体和溶液中的粒子均能通过滤纸,过滤操作不能除去AgI胶体中的少量KI杂质,可用渗析方法分离,D项错误。4.C【解题分析】C 与Al3+ 因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pH=0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酸性条件下N能将I-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酸性溶液中,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加铝生成氢气的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酸性条件下氢离子、硝酸根离子与Al反应不生成氢气,碱性条件下N 、Fe3+ 不能大量存在,D项错误。5.C【解题分析】亚硫酸钠与高锰酸钾反应的关系式为5S~2Mn,则过量的亚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mol=5×10-4 mol。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0.1×25×10-3-5×10-4) mol×2=2×10-3 mol×(6-x),解得x=4,C项正确。6.B【解题分析】TiCl4+NH3TiN+N2+HCl 过程中,Ti的化合价由+4降至+3,N的化合价部分由-3升至0,部分不变,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6TiCl4+8NH36TiN+N2+24HCl。Cl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l元素未被还原,A项错误;由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H3中有 被氧化,B项正确;TiN是还原产物,C项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有6 mol TiCl4 参与反应,转移6 mol电子,同时生成1 mol N2和24 mol HCl气体,故当反应中转移1.2 mol电子时,会生成0.2 mol N2和4.8 mol HCl,共5.0 mol气体,D项错误。7.B【解题分析】Ba(OH)2和NaHCO3都是强电解质,A项错误;AB段溶液中离子产生沉淀,BC段离子的量慢慢增大,所以AB段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变化程度大于BC段,B项正确;AB段离子反应为HC+OH-+Ba2+BaCO3↓+H2O,BC段离子反应为HC+OH-C+H2O,C项错误;滴定过程中,溶液碱性减弱,完全反应时生成Na2CO3,最终是Na2CO3与NaHCO3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故溶液不会褪为无色,D项错误。8.C【解题分析】反应Ⅰ、Ⅱ和Ⅲ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在废水处理过程中,CoPc参与反应且反应前后不变,为催化剂,O2 参与反应且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B项正确;反应Ⅰ中还原剂Na2S被氧化成Na2SO3,化合价升高6,而反应Ⅱ中还原剂Na2SO3被氧化成Na2SO4,化合价升高2,当反应Ⅰ和Ⅱ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时,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C项错误;反应Ⅲ中Na2S与Na2SO3按等物质的量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Na2SO3+ (CoPc)O+H2O2NaOH+Na2S2O3+CoPc,D项正确。9.A【解题分析】加入试剂顺序要确保碳酸钠在氯化钡之后,多余的C用盐酸除去,A项错误,B项正确;沉淀后进行过滤,所涉及的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C项正确;沉淀分离完成后,调整溶液pH时用到的全部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pH试纸,D项正确。10.D【解题分析】反应Ⅰ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产物Pb2+与Pb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说明Pb3O4中Pb(Ⅱ)和Pb(Ⅳ)含量之比为2∶1,A项错误;反应Ⅰ中HNO3未能将Pb(Ⅱ)氧化成Pb(Ⅳ),说明氧化性:HNO3Mn,B项错误;根据反应Ⅰ可知,硝酸不能将Pb氧化成+4价,不能生成Pb(NO3)4,C项错误;根据反应Ⅱ可知,氧化性:PbO2>Mn,而酸性条件下Mn能将HCl氧化成Cl2,则Pb(Ⅳ)也能将HCl氧化成Cl2,所以反应Pb3O4+8HCl3PbCl2+4H2O+Cl2↑能发生,D项正确。11.D【解题分析】氢溴酸为强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拆开写,A项错误;向Ba(OH)2溶液中滴加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N+H++SBaSO4↓+NH3·H2O+H2O,B项错误;NO2 与H2O反应时,NO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应生成18O2,C项错误;将1.2 mol Cl2 通入含1 mol FeI2 的溶液中,Cl2先与I-反应,消耗1 mol Cl2,剩余0.2 mol Cl2再与Fe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10I-+6Cl22Fe3++12Cl-+5I2,D项正确。12.D【解题分析】Al2O3为两性氧化物,A项错误;碳酸锂高温焙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复合助剂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促进碳酸锂分解,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由“蒸馏纯化”过程可知单质沸点:Al>Li,C项错误;分析流程可知“真空热还原”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Al+3Li2O6Li+Al2O3,D项正确。13.D【解题分析】①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未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一定没有铁离子。②取①中的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体,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在不含铁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且离子浓度均相同的情况下,要保证溶液呈电中性,则一定含有镁离子,镁离子会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故亚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存在。沉淀溶解时生成气体,则说明还有碳酸氢根离子存在,为保证溶液呈电中性,则一定含有钠离子,故氯离子也不存在。最终确定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钠离子。沉淀中含有硫酸钡、氢氧化镁和碳酸钡,A项错误;溶液中不含亚硫酸根离子,②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项错误;实验②中引入了氯离子,且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不含氯离子,C项错误;根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 、S 、HC 、Mg2+,D项正确。14.A【解题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在反应I+3HSI-+3S+3H+ 中,还原性:HS >I-,氧化性:I>S,由碘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氢碘酸和硫酸可知,氧化性:S15.(1)氧化物(1分);互为同素异形体(1分);非氧化还原反应(1分)(2)SO2、SO3(1分);H2SO3H++HS、HSH++S(2分)(3)溶液变红色(1分);2∶1(1分)(4)2S2Cl2+2H2O3S↓+SO2↑+4HCl(2分);碱性(1分)(5)将SO2氧化为H2SO4(1分); ×100%(2分)【解题分析】(5)二氧化硫以还原性为主,过氧化氢表现强氧化性,两者发生反应SO2+H2O2H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发生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b g沉淀为BaSO4,根据硫原子守恒,有n(SO2)=n(BaSO4)== mol,因此SO2含量(体积分数)=×100%= ×100%。16.(1)2NH4ClO4N2↑+2O2↑+Cl2↑+4H2O (2分);AD(1分)(2)N2、O2(1分);7NA(2分)(3)阳极(1分)(4)①(2分);6Fe2++Cl+3H2O+12NH3·H2O6Fe(OH)3↓+Cl-+12N (2分)②>(1分)③操作步骤简单(或过量的H2O2易除去等)(1分)(5)NaCl(1分)【解题分析】Ⅰ.(1)高氯酸铵受热生成三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两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则为氮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2O2↑+Cl2↑+4H2O。(2)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N:-3→0,Cl:+7→0,O:-2→0,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元素和O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氧化产物为N2、O2,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和比例关系,每生成2 mol气体会产生0.5 mol Cl2,则共转移7NA个电子。Ⅱ.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NaClO3,然后电解氯酸钠溶液,阳极附近氯酸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高氯酸根离子,阴极附近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除杂”的目的是除去少量未被电解的NaClO3,“反应”时用NaClO4和NH4Cl制备NH4ClO4,以此解答该题。17.(1)①BaSO4(1分);2Ba2++Al3++N+2S+4OH-2BaSO4↓+Al(OH)3↓+NH3·H2O(2分)②250(1分)(2)①Cu2+ (1分)②S 、C(2分);1∶2(2分)③BaCO3+2H+Ba2++CO2↑+H2O(2分)④40 mL(1分)⑤存在(1分);c(Na+)≥0.6 mol·L-1(2分)【解题分析】(2)该水样为无色溶液,可知水样中一定不含Cu2+,结合图像可知,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水样中一定含有S、C,又因为Al3+与C会发生双水解反应,C与Ag+、Ca2+、Mg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所以Al3+、Ag+、Ca2+、Mg2+不存在,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Na+一定存在,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以此来解答。②n(S )==0.01 mol,m(BaCO3)=6.27 g-2.33 g=3.94 g,n(C )=n(BaCO3)==0.02 mol,所以c(S )∶c(C )=1∶2。④由B点到C点变化过程中依据图像分析溶解的碳酸钡的物质的量n(BaCO3)=0.02 mol;消耗稀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消耗硝酸的体积==0.04 L=40 mL。⑤依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Na+一定存在,根据电荷守恒得到0.01 mol×2+0.02 mol×2+n(Cl-)=n(Na+),推知n(Na+)≥0.06 mol,则c(Na+)≥0.6 mol·L-1。18.(1)5Cl-+Cl+6H+3Cl2↑+3H2O(2分)(2)饱和食盐水(2分)(3)Cl2+Bi(OH)3+3NaOHNaBiO3+2NaCl+3H2O(2分)(4)冷水洗涤(2分)(5)①当滴入最后半滴H2C2O4标准溶液后,溶液由紫(浅红)色变为无色,且30 s内不变色(2分)②×100%(2分)(6)不能(1分);装置C中反应后的悬浊液中可能含有ClO-,酸性条件下,ClO-也能氧化Cl-生成Cl2(2分)【解题分析】(5)②在反应中NaBiO3被还原为Bi3+,Mn2+被氧化为Mn,Mn再将H2C2O4氧化产生CO2气体,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NaBiO3~2e-~H2C2O4,反应消耗标准H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n(H2C2O4)=c mol·L-1×V×10-3 L=cV×10-3 mol,则可知反应产生NaBiO3的物质的量n(NaBiO3)=n(H2C2O4)=cV×10-3 mol,其质量m(NaBiO3)=cV×10-3 mol×280 g·mol-1=280cV×10-3 g,故该产品的纯度为×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