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讲义】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二)-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微专题讲义】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二)-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5讲 氧化还原反应(二)
【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特训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知识特训】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基本原则
2.配平方法
1.检验加“碘”盐含“KIO3”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碘化钾溶液和淀粉来实现。反应原理如下:KIO3+KI+HClI2+KCl+H2O(未配平)。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为    。
2.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的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H3PO2可与溶液中的Ag+发生反应,生成物为Ag和H3PO4,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已知:H3PO2和H3PO4在溶液中均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1)该反应中Ag+体现了    (填“还原”或“氧化”)性。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能力特训】
考向一 一般方程式配平
典例1 配平下列化学(离子)方程式。
(1)    H2S+    HNO3    S↓+    NO↑+    H2O。
(2)   Mn+   H++   Cl-   Mn2++   Cl2↑+    H2O。
(3)   Cr2+   Fe2++   H+   Cr3++   Fe3++   H2O。
【归纳总结】
配平的基本技能
①“全变”从左边配: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②“自变”从右边配: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的,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
对点训练1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S+    KOH    K2S+    K2SO3+    H2O。
(2)    FexS+    HCl    S+    FeCl2+    H2S。
(3)   C2H6O+   KMnO4+   H2SO4   K2SO4+   MnSO4+   CO2↑+   H2O。
考向二 缺项型的配平
典例2 (1)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溶液显紫色(Bi3+无色),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NaBiO3+    Mn2++       Na++    Bi3++    +    。
(2)将Cu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发生反应,其中生成的NO2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u+   HNO3(浓)   Cu(NO3)2+    NO2↑+    NO↑+    。
(3)将高锰酸钾溶液逐滴加入硫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其中K2SO4和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KMnO4+    K2S+       K2MnO4+    K2SO4+    S↓+    。
【方法技巧】
“三步法”突破缺项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对点训练2 配平下列化学(离子)方程式:
(1)    ClO-+    Fe(OH)3+       Cl-+    Fe+    H2O。
(2)    Mn+    H2O2+       Mn2++    O2↑+    H2O。
(3)    Mn2++    Cl+    H2O    MnO2↓+    Cl2↑+    。
(4)在酸性条件下用Fe3O4处理含Cr2的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Cr2+    Fe3O4+       Cr3++    Fe3++    H2O。
特训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得失电子守恒
【知识特训】
1.守恒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守恒法解题的“三步流程”
1.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方法二: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分别用火法炼铜与湿法炼铜生产640 g Cu,则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2.现有24 mL 0.05 mol·L-1 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 0.02 mol·L-1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能力特训】
考向一 确定元素的价态或产物组成
典例1 将7.28 g Fe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在加热的条件下,用2.02 g KNO3氧化溶液中的Fe2+,待反应完全后,剩余的Fe2+还需25 mL 0.4 mol·L-1 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已知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8H+Mn2++5Fe3++4H2O。通过计算,确定KNO3的还原产物是 (  )
A.NO  B.N2O  C.NO2  D.N2O4
对点训练1 多硫化钠Na2Sx(x≥2)在结构上与Na2O2、FeS2、CaC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是 (  )
A.2 B.3 C.4 D.5
考向二 多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
典例2 将质量为x的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0.4 mol NO2气体和0.03 mol N2O4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 g。则x为 (  )
A.8.64 g B.9.20 g
C.9.00 g D.9.44 g
审题指导
[审题] 本题解题关键:厘清物质转化关系,建立反应中物质变化与电子转移之间量的关系。由题意可知,质量为x的铜镁合金最终转化为17.02 g Cu(OH)2和Mg(OH)2的混合物,增加的质量为OH-的质量。而混合物中OH-的物质的量恰好与合金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可计算得出答案。
【方法技巧】
抓住“始态”与“终态”突破多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在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电子没有损耗,就可以利用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相等,找出“始态物质”与“终态物质”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再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和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建立两者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进行快速求解。
对点训练2 将1.92 g铜投入一定量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 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为(气体体积均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
A.672 mL B.168 mL
C.504 mL D.336 mL
考向三 多种粒子先后反应的得失电子守恒
典例3 已知酸性条件下离子的氧化性:>V>VO2+>V3+>V2+>Mn2+。现向1 L a mol·L-1含V2+的溶液中不断滴加一定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混合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段对应的离子为V2+
B.原溶液中c(V2+)=1 mol·L-1
C.BC段对应的反应为5V3++Mn+H2OMn2++5VO2++2H+
D.甲点对应溶液中,n(VO2+)∶n(V)∶n(Mn2+)=1∶1∶3
【归纳总结】
一种物质同时氧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子时,强还原剂先被氧化;一种物质同时还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子时,强氧化剂先被还原。被氧化和被还原到何种程度,要由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具体计算时运用电子守恒规律,但是对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对应的每个阶段要分析清楚,电子守恒在对应的阶段同样适用。
对点训练3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线段BC代表Fe3+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
C.当通入 2 mol Cl2时,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考向四 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的应用
典例4 某废水中含有Cr2,为了处理有毒的Cr2,需要先测定其浓度:取20 mL废水,加入适量稀硫酸,再加入过量的V1 mL c1 mol·L-1 (NH4)2Fe(SO4)2溶液,充分反应(还原产物为Cr3+)。用c2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Fe2+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2 mL。则原废水中c(Cr2)为        。
对点训练4 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测得: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 g,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16.0 mL 0.100 mol·L-1 K2Cr2O7溶液。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为      。
(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真题探究】
真题示范
典例 (2024·安徽卷,节选)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传统方法是SnCl2-HgCl2-K2Cr2O7滴定法。研究小组用该方法测定质量为a g的某赤铁矿试样中的铁含量。
【配制溶液】
①c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
②SnCl2溶液:称取6 g SnCl2·2H2O溶于20 mL浓盐酸,加水至100 mL,加入少量锡粒。
【测定含量】
按下图所示(加热装置略去)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已知:氯化铁受热易升华;室温时,HgCl2可将Sn2+氧化为Sn4+,难以氧化Fe2+;Cr2可被Fe2+还原为Cr3+。
回答下列问题:
(1)若消耗c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V mL,则a g试样中Fe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c、V的代数式表示)。
(2)SnCl2-TiCl3-KMnO4滴定法也可测定铁的含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SnCl2和TiCl3将铁矿石试样中Fe3+还原为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方法相比于SnCl2-HgCl2-K2Cr2O7滴定法的优点是       。
[真题分析] 通过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传统方法探究过程,融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化学计算等知识,突出了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考查。
[思路分析] 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删去中间产物,建立二者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命题预测] 2026年高考预计继续在大题中设置对氧化还原滴定及相关计算的考查。
真题再练
1.(2023·湖南卷)油画创作通常需要用到多种无机颜料。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空气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颜料雌黄(As2S3)褪色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以下两种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S2和S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
B.反应Ⅰ和Ⅱ中,元素As和S都被氧化
C.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Ⅰ<Ⅱ
D.反应Ⅰ和Ⅱ中,氧化1 mol As2S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7
2.(1)(2023·湖北卷,改编)Co(OH)2在空气中850 ℃煅烧成Co3O4的化学方程式:          。
(2)(2023·山东卷,改编)一定条件下,CuCl2、K与F2反应生成KCl和化合物K2CuF4的化学方程式:          。
3.(2022·江苏卷,节选)实验室以二氧化铈(CeO2)废渣为原料制备Cl-含量少的Ce2(CO3)3,其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酸浸”时,CeO2与H2O2反应生成Ce3+并放出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真题预测
【原创题】废水中铬元素总浓度的测定方法如下:向一定量含Cr2和C的酸性废水样中加入足量(NH4)2S2O8溶液将C氧化成Cr2,煮沸除去过量的(NH4)2S2O8;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Cr2与I-完全反应生成C和I2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定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Cr3+Cr2I2S4。
(1)上述操作过程中,若无煮沸操作,则测定的铬元素总浓度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准确移取含Cr2和C的酸性废水样100.00 mL,按上述方法测定废水样中铬元素总浓度,消耗0.010 00 mol· L-1的Na2S2O3标准溶液13.50 mL。该废水中铬元素总浓度为    mg·L-1。
参考答案
特训点一
知识特训
自学微练
1.1,5,6,3,6,3
2.(1)氧化
(2)2H2O+4Ag++H3PO2H3PO4+4Ag↓+4H+
能力特训
典例1 (1)3 2 3 2 4 (2)2 16 10 2 5 8 (3)1 6 14 2 6 7
解析:以(1)为例,配平步骤如下:
第一步:标变价,H2+HO3↓+O↑+H2O
第三步:求总数,从而确定氧化剂(或还原产物)和还原剂(或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故H2S的化学计量数为3,HNO3的化学计量数为2。
第四步:配系数,先配平变价元素,再利用原子守恒配平其他元素。
3H2S+2HNO33S↓+2NO↑+4H2O
第五步:查守恒,最后利用O原子守恒来进行验证。
对点训练1 (1)3 6 2 1 3
(2) 2 (-1) 1 1
(3)5 12 18 6 12 10 33
典例2 (1)5 2 14H+ 5 5 2Mn 7H2O
(2)5 16 5 4 2 8H2O
(3)28 5 24KOH 28 3 2 12H2O
解析:以(1)为例,配平步骤如下:
第一步,写出“两剂两产物”: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NaBiO3 Mn2+ Mn Bi3+
第二步,标化合价,配电子:5NaiO3+2Mn2+2n+5Bi3+。
第三步,看介质,配电荷,补原子:5NaBiO3+2Mn2++14H+5Na++5Bi3++2Mn+7H2O。
对点训练2 (1)3 2 4OH- 3 2 5
(2)2 5 6H+ 2 5 8
(3)5 2 4 5 1 8H+
(4)1 6 62H+ 2 18 31
特训点二
知识特训
自学微练
1.3∶2
2.+3
能力特训
典例1 B 解析: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2+,亚铁离子被硝酸钾、高锰酸钾氧化成铁离子,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4 mol·L-1×0.025 L=0.01 mol,硝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铁的物质的量为=0.13 mol,设硝酸钾的还原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电子守恒得0.13 mol×(3-2)=0.02 mol×(5-x)+0.01 mol×(7-2),解得x=1,所以KNO3的还原产物为N2O,B正确。
对点训练1 D 解析: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S元素的化合价由-升高到+6,而NaClO被还原为NaCl,Cl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到-1,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根据电子守恒,列方程,x×[6-(-)]=16×[1-(-1)],解得x=5,D正确。
典例2 B 解析:反应流程为
根据上述反应可知x=17.02 g-m(OH-),而OH-的物质的量等于镁、铜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也等于浓硝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即n(OH-)=0.4 mol×1+0.03 mol×2×1=0.46 mol,所以x=17.02 g-0.46 mol×17 g·mol-1=9.20 g。
对点训练2 D 解析:反应过程中铜失去电子变为铜离子,而硝酸先被还原为二氧化氮,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稀,硝酸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再通入氧气将氮的氧化物氧化为硝酸;整个过程中硝酸没有发生变化,实质反应是铜和氧气的反应;根据电子守恒法得n(Cu)×2=n(O2)×4,解得n(O2)=0.015 mol,V=0.015 mol×22.4 L·mol-1=0.336 L=336 mL,D正确。
典例3 D 解析:酸性条件下氧化性Mn>V>VO2+>V3+>V2+>Mn2+,随着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增加,V2+依次被氧化为V3+、VO2+、V。开始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V2+被氧化,V2+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AB段对应的离子为V2+,A正确;AB段V2+被氧化为V3+,发生的反应为5V2++Mn+8H+Mn2++5V3++4H2O,反应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V2+的物质的量为1 mol,原溶液中c(V2+)=1 mol·L-1,B正确;BC段V3+被氧化为VO2+,发生的反应为5V3++Mn+H2OMn2++5VO2++2H+,C正确;根据V元素守恒,甲点对应溶液中n(VO2+)=n(V)=0.5 mol,反应消耗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根据Mn元素守恒可知,n(Mn2+)=0.5 mol,所以n(VO2+)∶n(V)∶n(Mn2+)=1∶1∶1,D错误。
对点训练3 B 解析:根据还原性Br-典例4  mol·L-1
解析:Cr2+6Fe2++14H+2Cr3++6Fe3++7H2O,5Fe2++Mn+8H+5Fe3++Mn2++4H2O。根据电子守恒列等式,c1 mol·L-1×V1 mL×10-3 L·mL-1=20 mL×10-3 L·mL-1×6c(Cr2)+5c2 mol·L-1×V2 mL×10-3 L·mL-1,解得c(Cr2)= mol·L-1。
对点训练4 93.2%
解析:Sn与K2Cr2O7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
3Sn~3SnCl2~6FeCl2~K2Cr2O7
3×119 g 1 mol
x 0.100×0.016 mol
x==0.571 2 g
w(Sn)=×100%≈93.2%。
真题探究
真题示范
典例 (1)%
(2)更安全,对环境更友好
解析:(1)浓盐酸与试样反应,使得试样中Fe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滴加稍过量的SnCl2将Fe3+还原为Fe2+,冷却后滴加HgCl2,将多余的Sn2+氧化为Sn4+,加入硫酸和磷酸混合液后,滴加指示剂,用K2Cr2O7进行滴定,将Fe2+氧化为Fe3+,离子方程式为6Fe2++Cr2+14H+6Fe3++2Cr3++7H2O。
n(Fe2+)=6×n(Cr2)=6×10-3cV mol,a g试样中Fe元素的质量为6×10-3cV mol×56 g·mol-1=0.336cV g,质量分数为×100%=%。
(2)SnCl2-HgCl2-K2Cr2O7滴定法中,HgCl2氧化Sn2+的离子方程式为Sn2++Hg2+Sn4++Hg,生成的Hg有剧毒,因此SnCl2-TiCl3-KMnO4滴定法相比于SnCl2-HgCl2-K2Cr2O7滴定法的优点是更安全,对环境更友好。
真题再练
1.D 解析:S2的中心原子S形成的4个σ键的键长不一样,故其空间结构不是正四面体形,A错误;As2S3中As的化合价为+3,反应Ⅰ的产物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3,故该过程中As没有被氧化,B错误;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As2S3+6O2+3H2O2As2O3+3H2S2O3,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As2S3+7O2+6H2O2H3AsO4+3H2SO4,则反应Ⅰ和Ⅱ中,参加反应的:Ⅰ>Ⅱ,C错误;As2S3中As为+3价,S为-2价,反应Ⅰ后,As的化合价没有变,S变为+2价,则1 mol As2S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4 mol=12 mol,反应Ⅱ后,As变为+5价,S变为+6价,则1 mol As2S3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2 mol+3×8 mol=28 mol,则反应Ⅰ和Ⅱ中,氧化1 mol As2S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3∶7,D正确。
2.(1)6Co(OH)2+O22Co3O4+6H2O
(2)4K+2F2+CuCl2K2CuF4+2KCl
3.2CeO2+H2O2+6H+2Ce3++O2↑+4H2O
真题预测
(1)偏大
(2)23.40
解析:(1)若无煮沸操作,则过量的(NH4)2S2O8会氧化I-,使生成的I2偏多,Na2S2O3用量增大,测定的铬元素总浓度会偏大。
(2)I2+2S22I-+S4,
n(I2)=
=
=6.750×10-5 mol。
根据反应Cr2+6I-+14H+2C+3I2+7H2O,可知n(Cr2)=n(I2)=2.250×10-5 mol,n(Cr)=2n(Cr2)=4.500×10-5 mol,废水样中铬元素总浓度为=23.4×10-3 g·L-1=23.40 mg·L-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