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十章 三角形10.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会进行有关计算.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存在怎样的关系呢?2.小学我们是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1)度量法 (2)剪拼法复习导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新知引入知识点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你还有其它方法可以 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吗 从左图拼接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其中哪两条线是平行的?怎么做辅助线?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方法:如图,△ABC中,延长BC到点D,过点C作CM∥AB.所以∠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1+∠2+∠ACB=180°(平角定义).所以∠A+∠B+∠ACB=180°(等量代换).例题示范例1如图,在△ABC 中,∠A=30°,∠B=65°,求∠C 的度数.∵∠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 (∠A+∠B )∵ ∠A=30°,∠B=65°,(已知)∴∠C=180°-(30°+65°)=85°.解:ABC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一个隐含条件,以后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注意.随堂练习1在△ABC 中,∠B=62°24′,∠C=28°52′,求∠A 的度数.因为∠A+∠B+∠C=180°,所以∠A=180°-∠B-∠C=180°-62°24′-28°52′=88°44′.解:在△ABC 中:(1)若∠C=90°,∠A=25°,求∠B 的度数.(2)若∠C=37°26′,∠A=∠B,求∠A 的度数.(3)若∠A= ∠B= ∠C,求∠C 的度数.(1)由已知得∠B=180°-90°-25°=65°.(2)因为∠C=37°26′,∠A=∠B,所以2∠A+37°26′=180°,解得∠A=71°17′.(3)因为∠A= ∠B= ∠C,所以设∠A=x,则∠B=2x,∠C=3x,所以x+2x+3x=180°,解得x=30°,所以∠C=90°.解:23在△ABC 中,∠A-∠C=35°,∠B-∠A=5°,求△ABC 各内角的度数.由已知,可得∠C=∠A-35°,∠B=∠A+5°.又因为∠A+∠B+∠C=180°,所以∠A+∠A+5°+∠A-35°=180°,即3∠A-30°=180°,解得∠A=70°.所以∠B=70°+5°=75°,∠C=70°-35°=35°.解:拓展提升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1的度数为( )A.75°B.65°C.45°D.30°C1如图,在△ABC 中,∠A=46°,CE 是∠ACB 的平分线,点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FD∥EC,∠D=42°,求∠B 的度数.2∵FD∥EC,∠D=42°,∴∠BCE=∠D=42°.∵CE 是∠ACB 的平分线,∴∠ACB=2∠BCE=84°.又∵∠A=46°,∴∠B=180°-∠ACB-∠A=180°-84°-46°=50°.解:如图,AB∥CD,MN 分别交AB,CD 于点E,F,∠BEF 与∠DFE 的平分线交于点G.(1)求∠GEF+∠GFE 的度数.(2)△EFG 是什么三角形?请说明理由.3(1)∵AB∥CD,∴∠BEF+∠DFE=180°.∵∠BEF 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GEF= ∠BEF,∠GFE= ∠DFE,∴∠GEF+∠GFE= (∠BEF+∠DFE )= ×180°=90°.(2)△EFG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EFG 中,∠EGF=180°-(∠GEF+∠GFE)=180°-90°=90°,∴△EFG 是直角三角形.解:归纳小结知识方法要点 关键总结 注意事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定义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注意单位度的符号是“°”方法规律总结 (1)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时要注意多联系生活实际,学用结合. (2)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前后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如借助平行线的性质推导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