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复习与检测试卷解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复习与检测试卷解答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复习与检测试卷
全卷共三大题,25小题,满分为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a和2025互为相反数,那么a表示的数是( )
A. B. C.2025 D.
如图,检测4个足球,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
从质量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是( )
A. B. C. D.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出游人次,
将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
A.. B.. C.. D..
已知a,b是不为0的有理数,且,,,
那么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a,b时,正确的是( )
A. B.
C. D.
5 .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6.若,则的值是( )
A.1 B. C. D.无法计算
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阶行列式,其运算法则用公式表示为 =xn﹣ym,
依此法则计算 的结果为( )
A.17 B.﹣17 C.1 D.﹣1
8. 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的值是
A. B. C.0 D.1
9. 如图,一条数轴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B,C,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8,现以点C为折点,
将数轴向右对折,若对折后的点A到点B的距离为4,求点C表示的数.
甲答:点C表示的数为;乙答:点C表示的数为;丙答:点C表示的数为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答的对 B.甲、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C.乙、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三人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正方形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A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
若正方形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所对应的数为2;
则翻转2024次后,数轴上数2025所对应的点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比较大小: .
12. 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与A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按此规律得出 a+b+c = .
14. 若,则 .
15. 对于一个自然数n,如果能找到正整数x、y,使得,则称n为“好数”,
例如:,则3是一个“好数”,
在8,9,10,11,12这五个数中,“好数”有 个.
观察下列等式:,,,,,,…
根据其中的规律可得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把下列序号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只填序号,多填或少填不给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0
整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有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起来:,,,,.
19.计算.
(1);
(2);
(3).
定义一种新运算:观察下列式子:
1*3=1×3﹣3=0; 3*(﹣1)=3×3+1=10;
4*6=4×3﹣6=6; 5*(﹣2)=5×3+2=17.
(1)请你想一想:a*b=______
(2)(﹣7)*5=______
(3)若a*(﹣8)=6*a请求出a的值
“十·一”黄金周期间,麦积山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
(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日 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人数变化单位:万人
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记为1万人,请解答下列问题
10月2日的游客人数是 _____万人 .
这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_____日,游客数为_____万人.
请计算这七天总共有多少游客去麦积山风景区?
22.数学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计算题:,
小颖、小庆和小蓉分别给出了如下三种解法:
小颖:
原式.
小庆:
原式.
小蓉:
原式的倒数为,
所以原式.
(1)请你判断,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__的做法是错误的,出错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请你用正确的方法计算:.
2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下面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请仔细阅读,并解答问题.
【提出问题】
三个有理数,,满足,求的值.
【解决问题】
解:由题意,得,,三个有理数都为正数或其中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
①,,都是正数,即,,时,
则;
②当,,中有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时,不妨设,,,
则.
综上所述,值为3或-1.
【探究】
请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三个有理数,,满足,求的值;
(2)若,,为三个不为0的有理数,且,求的值.
.已知a,b分别是数轴上两个不同点A,B所表示的有理数,且,,
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试确定a,b的值;
A ,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___ 个单位长度;
若点C与点B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点C表示的数是 ___ ;
点P从点A出发,先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依次操作2025次后,求点P表示的数.
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类比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学习,
对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学习.
【特例感知】
(1)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 2 4 4 …
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 0 0 1 5 …
,两点之间的距离 ① ② …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
(2)观察上表: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则,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________;
【拓展应用】
(3)利用你发现的结论,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① 式子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_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② 根据等式的几何意义,求的值;
③ 式子表示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的点距离之和为7,
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的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复习与检测试卷解答
全卷共三大题,25小题,满分为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a和2025互为相反数,那么a表示的数是( )
A. B. C.2025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掌握相反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和2025互为相反数,

故选:A.
如图,检测4个足球,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
从质量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正负数以及绝对值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求正负数的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求出四个选项中足球上面的数的绝对值,比较大小,超过或不足标准质量克数的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质量,可得答案.
【详解】解:A、
B、
C、
D、.
∵,
∴与标准质量偏差最小的是C.
故选:C.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出游人次,
将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为整数.确定的值时,要看把原来的数,变成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时,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时,是负数,确定与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
故选:C.
已知a,b是不为0的有理数,且,,,
那么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a,b时,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绝对值表示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详解】解:∵,
∴,
∵,
∴a到原点的距离大于b到原点的距离,
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a,b如图所示:
故选:C.
5 .下列各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根据相关结论逐项计算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A.,不相等,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相等,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相等,本选项符合题意;
D.,不相等,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6.若,则的值是( )
A.1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方.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平方的非负性解得a、b的值,再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解:∵,
∴,,
∴,,
∴,
故选:B.
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阶行列式,其运算法则用公式表示为 =xn﹣ym,
依此法则计算 的结果为( )
A.17 B.﹣17 C.1 D.﹣1
【答案】D
【分析】根据二阶行列式的运算法则,列出算式,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 =4×2-1× =8-9=-1
故选D
8. 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的值是
A. B. C.0 D.1
【答案】C
【分析】根据图形得到,,原式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化简即可得到结果.
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
原式.
故选:C.
9. 如图,一条数轴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B,C,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8,现以点C为折点,
将数轴向右对折,若对折后的点A到点B的距离为4,求点C表示的数.
甲答:点C表示的数为;乙答:点C表示的数为;丙答:点C表示的数为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答的对 B.甲、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C.乙、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D.三人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了解对折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设对折后点A的对应点为,因为对折后的点到点B的距离为4,分点在点B的左边和点在点B的右边,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对折后点A的对应点为,因为对折后的点到点B的距离为4,分两种情况:
①点在点B的左边,到点B的距离为4,此时点表示的数为4,
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
②点在点B的右边,到点B的距离为4,此时点表示的数为12,
所以C表示的数为0.
所以乙、丙的答案合在一起才完整,
故选C.
正方形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A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
若正方形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所对应的数为2;
则翻转2024次后,数轴上数2025所对应的点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有理数与数轴等知识点,由正方形旋转一周后,A、B、C、D分别对应的点为1、2、3、4,可知四次一循环,由此可以确定所对应的点,发现各个顶点在翻转过程中所对应的数字的规律是解此题的关键.
【详解】当正方形在转动第一周过程中,即正方形连续翻转了4次,
第一次翻转A对应1,
第二次翻转B对应2,
第三次翻转C对应3,
第四次翻转D对应4,
…,
∴四次一个循环,
∵,
∴2025所对应的点是A,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比较大小: .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知负数比较大小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根据负数比较大小的法则(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进行比较.
【详解】解:∵,,,
∴,
故答案为:<.
12. 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与A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答案】或0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上两点间距离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分所求点在已知点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
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的定义,分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解答即可.
【详解】解:①该点在点A右侧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点表示的数是
∴当所求点在点右侧时,该点比大 ,
∴这个数为 .
②该点在已点A左侧
∵在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该点比小 ,
∴这个数为 .
综上所述:或0,
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按此规律得出 a+b+c = .
【答案】110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前三个正方形中的数字规律可知:
C所处的位置上的数字是连续的奇数,所以c=9,
而a所处的位置上的数字是连续的偶数,所以a=10,
而b=ac+1=9×10+1=91,
所以a+b+c=9+10+91=110.
故答案为:或0.
14. 若,则 .
【答案】或0或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简绝对值,有理数的除法计算,讨论a、b的符号,然后化简绝对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当a、b同时为正时,,
当a、b同时为负时,,
当a、b一正一负时,不妨设a为负,,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0或2.
故答案为:或0或2.
15. 对于一个自然数n,如果能找到正整数x、y,使得,则称n为“好数”,
例如:,则3是一个“好数”,
在8,9,10,11,12这五个数中,“好数”有 个.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由,可得,所以,因此如果是合数,则n是“好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
∵,
∴8是好数;
∵,
∴9是好数;
∵,11是一个质数,
∴10不是好数;
∵,
∴11是好数;
∵,13是一个质数,
∴12不是好数.
综上,可得在8,9,10,11,12这四个数中,“好数”有3个:8、9、11.
故答案为:.
观察下列等式:,,,,,,…
根据其中的规律可得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 .
【答案】8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型问题.熟练掌握个位数字的变化规律,确定循环组及组数,是解题关键.
观察发现个位数字是以1、7、9、3为一个循环组,再根据即可得的个位数是7,计算即得个位数字.
【详解】∵,,,,,,…
∴每4个数为一个循环组,
∵,
∴的个位数是7,
∴,
故的个位数字为:8.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9个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把下列序号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只填序号,多填或少填不给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0
整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有理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负数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③⑨;
①⑤⑥⑦⑧;
②③④⑨;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掌握整数、负有理数、非负数的定义与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根据整数、负有理数、非负数的定义与特点,进行作答,即可求解;
【详解】解:整数包括:、、0;
负有理数包括:、、、、;
非负数包括:、、、0;
故答案为:①③⑨;
①⑤⑥⑦⑧;
②③④⑨;
18.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号连接起来:,,,,.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数轴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根据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根据数轴上点特点把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并用“”连接即可.
【详解】解:,,把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用“”连接为:.
19.计算.
(1);
(2);
(3).
【答案】(1)3
(2)
(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根据有理数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即可.
(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然后约分计算即可.
(3)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法,最后再计算加减法即可.
【详解】(1)解:
(2)解:
(3)解:
定义一种新运算:观察下列式子:
1*3=1×3﹣3=0; 3*(﹣1)=3×3+1=10;
4*6=4×3﹣6=6; 5*(﹣2)=5×3+2=17.
(1)请你想一想:a*b=______
(2)(﹣7)*5=______
(3)若a*(﹣8)=6*a请求出a的值
【答案】(1)3a﹣b;(2)-26;(3)2.5;
【分析】照猫画虎即可.
【详解】(1)由题意可得,
a*b=3a﹣b,
故答案为3a﹣b;
(2)(﹣7)*5=3×(﹣7)﹣5=(﹣21)﹣5=﹣26,
故答案为﹣26;
(3)∵a*(﹣8)=6*a,
∴3a+8=3×6﹣a,
解得,a=2.5,
即a的值是2.5.
“十·一”黄金周期间,麦积山风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旅游的人数变化如下表
(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日 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人数变化单位:万人
若9月30日的游客人数记为1万人,请解答下列问题
10月2日的游客人数是 _____万人 .
这七天内游客人数最多的是_____日,游客数为_____万人.
请计算这七天总共有多少游客去麦积山风景区?
【答案】(1)3.2
(2)3,3.6
(3)19.4万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正负数的应用,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应用,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分别求出这7天的游客人数,然后解答即可;
(3)将这七天游客人数相加即可.
【详解】(1)解:10月2日的游客人数是:(万人).
故答案为:.
(2)解:1日游客数为:(万人),
2日游客数为:(万人),
3日游客数为:(万人),
4日游客数为:(万人),
5日游客数为:(万人),
6日游客数为:(万人),
7日游客数为:(万人),
所以,游客人数最多的是3日,游客数为万人.
故答案为:.
(3)解:七天游客总数:(万人).
答:这七天总共有万人游客去麦积山风景区.
22.数学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计算题:,
小颖、小庆和小蓉分别给出了如下三种解法:
小颖:
原式.
小庆:
原式.
小蓉:
原式的倒数为,
所以原式.
(1)请你判断,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__的做法是错误的,出错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请你用正确的方法计算:.
【答案】(1)小颖;除法没有分配律
(2)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四则运算,有理数除法法则,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由除法没有分配律可知解法一错误;
(2)先利用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1)解:上述三位同学中,小颖的做法是错误的,出错的原因是:除法没有分配律;
(2)解:原式
2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下面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请仔细阅读,并解答问题.
【提出问题】
三个有理数,,满足,求的值.
【解决问题】
解:由题意,得,,三个有理数都为正数或其中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
①,,都是正数,即,,时,
则;
②当,,中有一个为正数,另两个为负数时,不妨设,,,
则.
综上所述,值为3或-1.
【探究】
请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三个有理数,,满足,求的值;
(2)若,,为三个不为0的有理数,且,求的值.
【答案】(1)-3或1
(2)1
【分析】(1)由,可得中有一个为负,两个为正或三个都为负,分类讨论可得的值时1或-3;
(2)由,可得中有两个为负,一个为正,即可得的值是1.
【详解】(1)∵,
∴,,都是负数或其中一个为负数,另两个为正数,
①当,,都是负数,即,,时,
则:;
②,,有一个为负数,另两个为正数时,不妨设,,,
则;
综上所述,值为-3或1.
(2)∵,,为三个不为0的有理数,且,
∴,,中负数有2个,正数有1个,
∴,
∴.
.已知a,b分别是数轴上两个不同点A,B所表示的有理数,且,,
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试确定a,b的值;
A ,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___ 个单位长度;
若点C与点B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点C表示的数是 ___ ;
点P从点A出发,先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依次操作2025次后,求点P表示的数.
【答案】(1)a的值为,b的值为
(2)3
(3)2
(4)点P表示的数为
【分析】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点的运动规律,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数轴得出,结合a和b的绝对值,即可解答;
(2)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3)根据相反数定义即可解答;
(4)先根据题目所给的移动方法,归纳出每移动两次为一组,每组等价于向右移动一个单位长度,结合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表示方法,即可解答.
【详解】(1)解:∵,,
∴,;
由图可知,
∴,;
(2)解:∵,,
∴;
∴两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
(3)解:∵点C与点B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点C表示的数是;
(4)解:将向右平移记为正,向左平移记为负,
∴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可表示为:,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可记为:,
∴每移动两次为一组,每组等价于向右移动一个单位长度,

∴操作2024次后,P点表示的数为,
∴操作2025次后,P点表示的数为.
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类比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学习,
对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学习.
【特例感知】
(1)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 2 4 4 …
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 0 0 1 5 …
,两点之间的距离 ① ② …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
(2)观察上表: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则,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________;
【拓展应用】
(3)利用你发现的结论,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① 式子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________的点之间的距离;
② 根据等式的几何意义,求的值;
③ 式子表示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的点距离之和为7,
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的值.
【答案】(1)①;②;(2);(3)①4;或;③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和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知识和绝对值的定义.
(1)根据数轴知识和绝对值的定义解答;
(2)根据数轴知识和绝对值的定义解答;
(3)利用(1)(2)得出的规律以及数轴知识,绝对值的定义解答.
【详解】解:[特例感知]①;②;
故答案为:①;②;
[总结归纳] 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则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
[拓展应用] ①式子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4;
②的意义是表示数的点到表示数的点的距离是5,
∴或,
∴的值是3或;
③∵表示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的点距离之和为7,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表示数3的点的右边或在表示数的点左边,
∴,解得;
或,
,解得;
∴符合条件的x的值是4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