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我国锂资源消费量大,国内盐湖分离锂的难度大,对外依赖度高。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项目建在青岛市,该项目利用当地海水淡化产生的废水——浓盐水生产分离、储存锂,每年可产出碳酸锂约40吨。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当地提锂过程中的电力有一部分来自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A.风能 B.水能 C.地热能 D.天然气2.青岛建设全球首个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海水提锂技术成熟 B.海陆交通十分便利C.锂矿资源分布广泛 D.提锂原料充足易取3.青岛发展海水淡化浓盐水提锂项目,有利于我国( )A.减少对国外锂资源的依赖 B.放弃陆地锂矿的开采C.成为世界锂资源出口大国 D.降低锂资源的消费量潍坊市开发利用海洋历史悠久,主要利用类型有:渔业养殖、海盐晒制、石油开采、海上航运等。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做出了严格限制。如图为海洋利用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海盐晒制主要利用了(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化学资源 D.海洋旅游资源5.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做出严格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容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B.容易引起海洋权益纠纷C.容易引起海洋自然灾害 D.容易破坏海洋旅游资源2024年9月23日上午,海南省发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优化提升海洋渔业与水产品加工、海洋旅游文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化工等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如图为南海海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海南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陆地资源丰富B.交通运输便捷C.海洋面积广大D.台风频繁登陆7.海南发展海洋旅游文化的可行方式是( )A.游轮旅游 B.太空旅行 C.跨境旅游 D.古迹旅游海洋碳汇渔业又称“不投饵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生产活动。下图为海洋碳汇渔业流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我国发展海洋碳汇渔业的主要优势( )A.养殖面积大 B.碳排放量 C.自然灾害少 D.劳动力充足9.我国发展海洋碳汇渔业,能够( )①降低大气中碳浓度②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③完全取代传统渔业④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辽阔的海域内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图为我国及毗邻海域海洋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海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 )①生物资源②化学资源③矿产资源④森林资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晒盐场地宜选址在蒸发旺盛的海边滩涂。我国盐场集中在长江以北沿海地区,原因是这里( )①地形平坦②河流众多③光照充足④降水丰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禁止油气开发 B.禁止海盐开采 C.减少污水排放 D.取缔近海养殖三文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对养殖水域水温要求严格。2025年1月,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大型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2号”迎来首次三文鱼收鱼作业。践行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正稳步推进。读中国局部海域示意图和三文鱼收获场景图,完成下列小题。13.图中数字序号①②分别代表的海域是(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东海、南海 D.南海、渤海14.冬日能实现深远海三文鱼丰收,主要原因在于( )①有大面积适合养殖的冷水团②有成熟的冷藏保鲜技术③“深蓝2号”等先进设备投入④三文鱼深受消费者喜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下列关于“践行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说法正确的是( )A.“大食物观”仅指开发海洋资源B.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能彻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C.人工投放苗种和投喂饲料是实现“海上牧场”的根本办法D.“蓝色粮仓”依托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青岛位于沿海,风能资源丰富,且风能是清洁能源,A正确;当地水能不突出,地热能不具优势,天然气不是清洁能源,BCD错误。故选A。2.答案:D解析:该项目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提锂,青岛海水淡化产生浓盐水多,提锂原料充足易取,D符合题意;是全球首个,技术不成熟,题干未体现交通优势,当地锂矿资源不广泛,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A解析:我国锂资源对外依赖度高,该项目能生产锂,利于减少对国外锂资源依赖,A符合题意;不会放弃陆地锂矿开采,不一定成为出口大国,也不是降低锂资源的消费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解析:海盐晒制主要利用了海水中的盐分,属于海洋化学资源,C正确。故选C。5.答案:A解析: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做出严格限制,主要原因是容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A正确;海洋的开发的限制与海洋权益纠纷、海洋自然灾害、海洋旅游资源无关,BCD错误。故选A。6.答案:C解析:海南省四面环海,海洋面积广大,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资源丰富,是其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利自然条件,C正确;海南陆地资源不丰富,A错误;交通运输不属于自然条件,B错误;台风登陆属于不利条件,D错误。故选C。7.答案:A解析:海南发展海洋旅游文化,可行的方式是发展游轮旅游,依托丰富的海洋和海岛景观,吸引海内外游客,A正确;太空旅行、跨境旅游、古迹旅游均与“海洋旅游文化”关联度较低,BCD错误。故选A。8.答案:A解析:我国拥有广阔的海域,适合发展海洋碳汇渔业,养殖面积大是一个显著优势,A正确;碳排放量高并不是发展海洋碳汇渔业的优势,反而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B错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自然灾害较频繁,C错误;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海洋碳汇渔业更依赖于技术和自然资源,劳动力充足并不是主要优势,D错误。故选A。9.答案:D解析:海洋碳汇渔业通过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碳浓度,①正确;发展海洋碳汇渔业可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经济效益,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②正确;海洋碳汇渔业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渔业,两者可以并存,互为补充,③错误;海洋碳汇渔业有助于减少对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10.答案:A解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等。森林资源不属于海洋资源,A正确。故选A。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晒盐场地的选址条件。由题干可知,晒盐场地的选址有两大重要条件。一是蒸发旺盛,二是地势平坦。我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适宜建设晒盐场地的原因有: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降水较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注入海洋的河流较少,海水盐度高:等等。综上,C正确。故选C。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禁止油气开发、禁止海盐开采、取缔近海养殖的做法不符合现实,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减少污水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C正确。故选C。13.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该局部图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序号①是我国的内海—渤海,序号②是黄海,A正确。故选A。14.答案:B解析:读材料信息可知,三文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因此冬日能实现深远海三文鱼丰收是因为有大面积适合养殖的冷水团,且拥有大型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2号”,①③正确;远深海捕捞三文鱼不需要冷藏保鲜技术,三文鱼深受消费者喜爱不是丰收的原因,②④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1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蓝色粮仓”依托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才能向海洋要食物,D正确;“大食物观”不仅包括开发海洋资源,还包括保护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A错误;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不可能彻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保障耕地和粮食作物的产量,B错误;人工投放苗种和投喂饲料不是实现“海上牧场”的根本办法,C错误。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