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 衡阳模拟)《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 三元区二模)据《史记 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3.(2024秋 鹤城区期末)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4.(2024秋 长乐区期末)如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
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
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
5.(2024春 江宁区校级月考)“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
6.(2024秋 延庆区期末)《后汉书 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善治伤寒杂病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擅长外科手术 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7.(2024秋 江城区期末)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8.(2024秋 南岸区期末)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9.(2024秋 岳阳县期末)李梅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10.(2024秋 迁安市期末)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11.(2024 监利市二模)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主要讨论了粟米(易物交换)、衰分(按等级分配资源)、商功(土木和水利工程)、均输(官方摊派赋役)等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  )
A.为君主专制体制服务 B.强调逻辑思维重要性
C.体现中外文明的交流 D.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12.(2024秋 蒙城县期末)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13.(2024 盐城三模)“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成为我们日常防范新冠肺炎的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东汉张仲景的(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4.(2024秋 莲池区校级期末)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  )
A.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
B.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
C.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15.(2024秋 即墨区期末)“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16.(2024秋 合江县校级期末)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全国文字的统一 B.纸的发明与改进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雕版印刷的成熟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 衡阳模拟)《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考古发现、汉文帝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可知,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①说法正确;题干“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表明,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③说法正确,B项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题干没有涉及④,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考古发现、汉文帝的相关史实。
2.(2024 三元区二模)据《史记 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3.(2024秋 鹤城区期末)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原始史料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题干四个选项中,选项A属于原始史料,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原始史料、什么是二手史料的相关史实。
4.(2024秋 长乐区期末)如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
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
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造型精美,神态逼真,生动传神,体现了秦汉时期制陶艺术的高超水平,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兵马俑属于陶,故选项C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也无法体现出秦王统一和秦朝北疆防御体系,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史实。
5.(2024春 江宁区校级月考)“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
【分析】本题以“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解答】“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结合所学,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2024秋 延庆区期末)《后汉书 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善治伤寒杂病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擅长外科手术 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分析】本题以《后汉书 华佗传》的一段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华佗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知,这里强调的是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即华佗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华佗的重要贡献。
7.(2024秋 江城区期末)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分析】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影响,知道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
【解答】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2024秋 南岸区期末)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由材料“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可知,这说明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ABC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司马迁与《史记》的相关知识。
9.(2024秋 岳阳县期末)李梅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分析】本题考查《史记》、《论语》、《资治通鉴》、《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注意题干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B符合题意;《论语》是儒家经典,《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史记》、《论语》、《资治通鉴》、《农政全书》的相关知识。
10.(2024秋 迁安市期末)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分析】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
【解答】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改进造纸术。
11.(2024 监利市二模)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主要讨论了粟米(易物交换)、衰分(按等级分配资源)、商功(土木和水利工程)、均输(官方摊派赋役)等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数学(  )
A.为君主专制体制服务 B.强调逻辑思维重要性
C.体现中外文明的交流 D.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汉代的《九章算术》是对战国、秦汉时期所取得的数学知识的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步形成。
【解答】“《九章算术》主要讨论了粟米(易物交换)、衰分(按等级分配资源)、商功(土木和水利工程)、均输(官方摊派赋役)等主要内容”表明该书的编写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12.(2024秋 蒙城县期末)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公元前3世纪末。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的相关史实。
13.(2024 盐城三模)“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成为我们日常防范新冠肺炎的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东汉张仲景的(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史实。“东汉张仲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伤寒杂病论》的相关史实。
14.(2024秋 莲池区校级期末)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  )
A.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
B.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
C.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佛教的传入的知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佛教的传入的知识。
15.(2024秋 即墨区期末)“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被网友们评为“深圳最有趣的打疫苗标语”。早在东汉末年,一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的相关史实,关键信息是: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排除;C项是唐朝医药学家,排除;D项是明朝医药学家,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张仲景的相关史实。
16.(2024秋 合江县校级期末)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全国文字的统一 B.纸的发明与改进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雕版印刷的成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的相关史实。“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就有了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两汉时期,纸的发明和改进有利于文明的保存和传播,体现了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B项正确;全国文字的统一是在秦朝,排除A项;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排除C项;雕版印刷的成熟是在唐朝,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纸的发明与改进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