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物形象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特征化描述来体现,服饰描写则是这种特征化描述的基本形式之一。服饰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前贤多有述论,我们还可以多一个考量的角度,此节我们从重复、相似、对照这三个要素入手,来探究《红楼梦》服饰描写在形象塑造中的叙事策略。
第一,《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重复策略。曹雪芹善于服饰描绘,而服饰的重复则是他描写的 重要手段之一。曹雪芹笔下的袄、斗篷、披风、裤子、绣花鞋以及簪子、玉、寄名符等都曾重复出现,作者就在这种重复中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比如在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与蒋玉菡初次见面互换“汗巾子”。蒋玉菡将大红汗巾子送与宝玉, 宝玉又将松花汗巾赠与蒋玉菡。这汗巾子的前后渊源我们需要注意。宝玉的松花汗巾原属袭人,后 归蒋玉菡,而蒋玉菡的大红汗巾经宝玉之手给了袭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条大红汗巾实际上是为 袭人与蒋玉菡牵了红线,也应了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汗巾子的重复出现 正如脂砚斋评价的“草蛇灰线”,建立起了蒋玉菡、宝玉、袭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相似策略。《红楼梦》中描写男子的服饰除了宝玉之外并不多, 在第十五回中秦可卿的葬礼中,宝玉与北静王水溶第一次见面,是全书中少有的同时描写两位男性 服饰的场景。宝玉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鞋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水溶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二人的服饰虽有等级区别,却有 极其相似之感。北静王是皇亲贵胄,路祭时,他服饰上的“簪缨”“江牙海水”“坐龙”都代表的是皇室贵族身份,整体造型高贵而简约,体现了他性情谦和的特点。宝玉的素服也没有过多的装饰, “束发银冠”“双龙出海抹额”“白蟒箭袖”“攒珠银带”,这些都是贵族少年的打扮,服饰利落、
干净爽朗。可以说,二人是在第一眼看到对方的服饰时就能大体判断出彼此的气质特点并在心理上互相认可、接受。这就是利用相似服饰风格来展现相似性格特征的表现手法。
第三,《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对照策略。《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有一个难得的群像服饰描写,每个人的服饰都有各自的特色,有效地展现了其个体的形象性格。宝琴在这群人中是很显眼的一位,她出场时间很晚,第四十九回才出现,但是一亮相就惊艳了众人。贾母十分喜欢,赏了她凫靥裘,穿上这件衣服更显出她的灵秀之姿、清丽之容。第五十回,宝琴立雪,红梅映衬,定格成了《红楼梦》中一幅经典画面。林黛玉这次的服饰也非常惹眼,一身红色折服了众人。薛宝钗是典型的淑女,她选择“莲青”作为主色调,体现了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性格特点。 邢岫烟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在众人“不是猩猩裘就是羽缎羽纱”的妆束中,只有她“无避雪之衣”,楚楚可怜。湘云是十二钗中独具“魏晋风度”的女性人物,她娇憨、豪爽,喜作男儿打扮,着男装的她更显玉树临风、分外俏丽。宝玉这身穿戴比较匆忙,虽未精心装扮,但整体效果看来利落也不失华丽,家常便服也能体现“诗礼簪缨之族”的审美格调。探春服饰简单,斗篷与观音兜只是风雪 天出门的必备之物,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探春的精明能干、富有心机不亚于王熙凤,且她并不像凤 姐那么爱显摆、抢风头,从她的低调的服饰可见她的清爽朗力。
(摘编自梁琨《<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叙事意义及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在刻画人物服饰方面却各有特色,金陵十二钗各有不同体态,各有各自喜好的颜色,各有各的审美和着装形式。
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去看宝钗时,如此写道: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鬟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这样以暖色调为主的服饰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体现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
这些服饰通过外在造型、装饰等,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 逼真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 一书中精美绝伦的服饰描写,不仅是对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 垫,也展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清代服饰的特征,还反映了当时的风 俗文化和生产力水平,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摘编自赵媛莉、李晓虹《<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文化的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饰描写是描述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有关论述早已有之。
B.重复策略成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服饰的主要手段。
C.第四十九回出现的群像服饰描写在《红楼梦》中比较常见。
D.“蜜合色”“玫瑰紫”等属于暖色调,给人亲切温暖之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汗巾子的重复出现表现了人物形象,也推动了情节发展,蒋玉菡与贾宝玉互换汗巾子为后 文蒋玉菡与袭人的命运交织留下线索。
B.曹雪芹在安排贾宝玉与北静王初见时,除了描写两人的面目和眼睛之外,还特意写到了两人相似的服饰,展示他们的相似性格。
C.曹雪芹通过凫靥裘表现宝琴的灵秀之姿、清丽之容,通过着男装表现史湘云的豪爽、俏丽,通过简单服饰表现探春的低调精干。
D.服饰描写具有多重作用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如体现人物形象,铺垫有关情节,反映自然环境,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等。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服饰可以展示人物形象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第五十二回,贾宝玉把贾母刚赏的雀金裘烧了个洞,能干的织布匠人都不认得是什么料子,然后出现了勇晴雯病中补雀金裘的戏码。
B.林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整体偏素,无鲜艳的颜色装点,反映了她追求自然的品性。
C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穿着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乌”“蓝”“白”在中国文化里往往和悲哀、痛苦等联系在一起,代表着她寡妇的身份。
D.别里科夫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并且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这反映了他 封闭的性格,他试图通过衣物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4. 两则材料围绕《红楼梦》中的服饰展开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 上述材料从服饰的颜色、样式、材质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的人物,请根据相关资料,分 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6分)
【相关资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褚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 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打 赌
契诃夫
一个黑沉沉的秋夜。老银行家在他的书房里踱来踱去,回想起十五年前也是在秋天他举行过的 一次晚会。在那次晚会上,来了许多有识之士,谈了不少有趣的话题。他们顺便谈起了死刑。客人 们中间有不少学者和新闻记者,大多数人对死刑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刑罚已经过时,不适用 于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而且不合乎道德。照这些人的看法,死刑应当一律改为无期徒刑。
“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主人银行家说,“我既没有品尝过死刑的滋味,也没有体验过无期 徒刑的磨难,不过如果可以主观评定的话,那么我以为死刑比无期徒刑更合乎道德,更人道。死刑把人一下子处死,而无期徒刑却慢慢地把人处死。究竟哪一个刽子手更人道 是那个几分钟内处死 您的人,还是在许多年间把您慢慢折磨死的人 ”
客人中间有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律师。别人问他的看法时,他说:
“不论死刑还是无期徒刑都是不道德的,不过如果要我在死刑和无期徒刑中作一选择,那么我 当然选择后者。活着总比死了好。”
这下热烈的争论开始了。银行家当时年轻气盛,一时兴起,一拳捶到桌上,对着年轻的律师嚷 道:
“这话不对!我用两百万打赌,您在囚室里坐不了五年!”
“如果这话当真,”律师回答说,“那我也打赌,我不是坐五年,而是十五年。”
“十五年 行!”银行家喊道,“诸位先生,我下两百万赌注。”
“我同意!您下两百万赌注,我用我的自由作赌注!”律师说。
就这样,这个野蛮而荒唐的打赌算成立了!银行家当时到底有几百万家财,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他娇生惯养,轻浮鲁莽,打完赌兴高采烈。
在监禁的第一年,根据律师的简短便条来看,他又孤独又烦闷,痛苦不堪。不论白天,还是夜 晚,从他的小屋里经常传出钢琴的声音!第一年,律师索要的都是内容轻松的读物:情节复杂的爱 情小说、侦探小说、神话故事、喜剧等。
第二年,小屋里不再有乐曲声,律师的纸条上只要求古典作品。第五年又传出乐曲声,囚徒要 求送酒去。那些从小窗口监视他的人说,整整这一年他只顾吃饭,喝酒,躺在床上,哈欠连连,愤 愤不平地自言自语。他不读书。有时夜里爬起来写东西,写得很久,一到清晨又把写好的东西统统 撕碎。他们不止一次听到他在哭泣。
第六年的下半年,囚徒热衷于研究语言、哲学和历史。他如饥似渴地研究这些学问,弄得银行 家都来不及订购到他所要的书。
在监禁的最后两年,囚徒不加选择,读了很多的书。有时他研究自然科学,有时要求读拜伦和 莎士比亚的作品。
老银行家回忆这些事后想到:
明天十二点他就要获得自由。按契约我应当付他两百万。如果我付清款子,我就彻底破产, 一 切都完了……
“该诅咒的打赌!”老人嘟哝着,绝望地抱住头,“这个人怎么不死呢 他还只有四十岁。不 久他会拿走我最后的钱,然后结婚,享受生活的乐趣,搞证券投机。我呢,变成了乞丐, ……摆脱 破产和耻辱的唯一办法就是这个人的死!”
“如果我有足够的勇气实现我的意图,”老人想,“那么嫌疑首先会落在看门人身上。”
囚徒室内点着一支昏黄的蜡烛。他本人坐在桌前。从这里只能看到他的背、头发和两条胳膊。在桌子上,在两个圈椅里,在桌子旁的地毯上,到处放着摊开的书。
可怜的人!银行家想,他睡着了,大概正梦见那两百万呢!只要我抱起这个半死不活的人,把 他扔到床上,用枕头闷住他的头,稍稍压一下,那么事后连最仔细的医检也找不出横死的迹象。不过,让我先来看看他写了什么 ……
银行家拿起桌上的纸,读到下面的文字:
明天十二点我将获得自由,获得跟人交往的权利。不过, ……十五年来,我潜心研究人间的生 活。的确,我看不见天地和人们,但在你们的书里我喝着香醇的美酒,我唱歌,在树林里追逐鹿群 和野猪,聆听智者们的教诲……由你们天才诗人凭借神来之笔创造出的无数有趣的灵魂,向我讲述 着神奇的故事,令我不由叹服,听得我神迷心醉。
我也蔑视你们的书,蔑视人间的各种幸福和智慧。 一切都微不足道,转瞬即逝,虚幻莫测,不 足为信,有如海市蜃楼。
为了用行动向你们表明我蔑视你们赖以生活的一切,我放弃那两百万。为了放弃这一权利,我 决定在规定期限之前五个小时离开这里,从而违反契约 ……
第二天早晨,吓白了脸的看守人跑来告诉他,说他们看到住在小屋里的人爬出窗子,进了花园, 往大门走去,后来就不知去向了。银行家带领仆人立即赶到小屋,证实囚徒确实跑掉了。为了杜绝 无谓的流言,他取走桌上那份放弃权利的声明,回到房间,把它锁进保险柜里。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银行家认为无期徒刑比死刑更残酷,律师则认为活着总比死了好。由此看出两人的价值观不同 。
B.银行家因对破产的恐惧,内心陷入困境、充满矛盾和挣扎,甚至起了杀念,暴露了其灵魂的
丑陋 。
C.律师在囚禁期阅读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实现了自我 超越 。
D.律师最后放弃两百万提前逃走,只留下一封亲笔信,说明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得到那
笔钱 。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银行家和律师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体现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后者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B.故事围绕打赌展开,没有复杂的线索交织,情节简单直白,却在有限的篇幅展现了深刻的主题。
C.契诃夫的小说语言简洁明了,去除冗长的描写和复杂的句式,却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D.小说在描写银行家的贪婪和律师的变化过程中,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8.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具有象征意义,请找出两处进行分析。(4分)
9. 在小说结尾,银行家取走律师放弃权利的声明并锁入保险柜这一情节构思巧妙。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人物、情节、主题三个角度,分析这一行为的艺术效果。(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 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 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 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乐与今同, 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匈奴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 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礼》:祖有功 而宗有德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 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有愚幼不肖 之嗣,犹得蒙业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达,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致此非难也。其具可素 陈于前,愿幸无忽。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虽使禹、舜复生, 为陛下计,亡以易此。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 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 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 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 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 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
(节选自贾谊《治安策》)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分)
祖有功A 而 B 宗有德C 使顾成之D 庙称为太宗E 上配F 太祖G 与汉亡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孰,通“熟”,文中指仔细,与韩愈《师说》中“孰能无惑”的“孰”意思不同。
B.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现在成为一种泛称,指的是关系紧密的亲人们。
C. 见,表示被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百姓之不见保”的“见”意思不相同。
D. 冠,行冠礼。古时男子二十加冠,表示已成年。《论语》中“冠者”即指成年人。
12.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在痛斥小人的同时,极言当前的危险,指出眼前的安宁,犹如睡在干柴之上,至于柴下的火种,却视而不见,然而一旦酿成大火则悔之晚矣。
B.在涉及射箭打猎之类的娱乐与国家安危的关键时,贾谊注意设身处地为皇帝的切身利益着想,声明他所提供的策略好处颇多,使论说易于入耳。
C.诸侯建立之国过于强大,必然会造成天子与诸侯之间互相对立的形势,文章说明了王侯的危险性,以眼前的事实为例,是力求令皇帝惊心猛醒。
D.现在天下缺少安宁,是因为诸侯王开始作乱了,等他们羽翼丰满,条件成熟了必定形成更大的危险。因此文章也强调了解决王侯问题的紧迫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5分)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5分)
14. 贾谊向皇帝陈述了治国之策,并说明了其必将带来的好处。请根据文本概括有哪些好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①
杜牧
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注]①张郎中,即张文规,出为安州刺史。公元841年,诗人途经安州,曾与张文规同游。本 诗写于公元842年诗人再一次途经安州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诗人回忆当年见面场景,稀疏的细雨还在下着,诗人和友人一起倚靠红色的栏杆谈心。
B. 去年看到的流水,现在不知道流到哪里,如今楼还在,同游之人已不在,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C. 前四句娓娓道来,语言自然亲切,却将思念之情深切表达出来,也暗含壮志未酬的迷茫之情。
D. 全诗先记叙后抒情,从去夏的相逢,到今年的别离,抒发人生的感慨,诗歌行文脉络分明。
16. 杜牧善以精巧笔法传情达意,请结合这首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 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 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明改革的决心之前,先以让步的方式说,若司马光指责自 己在位时间很久,“ , ”,那么自己知罪。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 唐太宗说明“ , ”
(5)《念奴娇 ·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 间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据报道,上海有一些市民在夜晚不顾禁令,进入一条明令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的隧道,只 为追求出片“氛围感”,拍出所谓的“王家卫风”照片。
报道中,行人违反禁令,进入仅供机动车通行的隧道拍照“打卡”, ① ,更是对隧道内 其他交通参与者生命及安全的漠视。首先,上述新闻中相关人员在隧道内拍照所坐的路边道并非供 行人行走的辅路.而是发生紧急情况时司乘人员的避险逃生通道。其次.隧道内本身能见度较差. 行人在车道边甚至踏入车道内活动,极易引发交通事故,隧道内同时逃逸空间小,扩散条件差,只 有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人员救援还是消防灭火,难度都非常太。这也意味着,进隧道拍照的行为 其实非常危险,严重威胁公共安全。
对于善闯隧道拍照的行为,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隧道交通安全监控和日常训查,对那些为流量 任性停车摆拍、彪车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要柄持零容忍态度。与此同时,网络社交平台要切实 担负起内容审核责任,应该意识到,以违法为前提带来的流量和人气,本质上是一种“毒流量”, 这种“毒流量”对平台自身来说也是一种形象毁损。
生活中的风景很多,但不是所有风景都能被“到此一游”式拍照打卡记录下来。 ② , 还 是城市秩序,都需要人们的共同守护。
18. 下列句子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内容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
B. 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 年少的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D. 你这个把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19. 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3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2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做人应知足常乐;也有人认为,不知足者常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河池市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D
2.D
3.A
4.①材料一主要从重复、相似、对照三个要素入手,探究《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的叙事策略;②材料二主要论 述的是《红楼梦》中服饰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
5.①颜色:“赤金”“大红”“五彩”等,浓郁的颜色渲染出浮夸的气氛,体现了王熙凤张扬的特点。②样式:头饰有凤凰,服饰花纹有“百蝶穿花”等,高贵大气,展现了她霸气外向的性格。③材质:“缕金”“洋缎” “刻丝”等,都不是寻常人家会使用的材质,表现了她富贵人家的身份。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D
7.B
8.①两百万的赌注,象征着物质财富对人性的诱惑;②律师阅读的书籍,象征着智慧、精神成长和对生命的探 索。
(每点2分,答到2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银行家锁声明,暴露其复杂心理,既因律师放弃而暗松一 口气(避免财富损失),又因自身曾动杀念而心 虚,借“锁起”逃避道德审视,展现他世俗、矛盾的一面,让人物形象更立体真实。②呼应前文赌约“两百 万卢布交割”的核心矛盾,情节收束自然又留有余味。③保险柜这一行为也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自私和虚伪, 与律师的精神境界形成对比,深化了小说对人性的讽刺和批判。
(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CEG,
11.C
12.D
13. (1)天子现在年岁正当壮年,品行道义上没有过错,对他们施加功德恩泽,而他们尚且如此。(春秋,译为 “年岁”,1分;过,译为“过错”,1分;加,译为“施加”,1分;是,译为“此,这”,1分;句意1分。)
(2)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往刘邦的军营,私下去见了张良,把计划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上张良和(自 己)一起离开。(乃,译为“于是”,1分;之,译为“往”,1分;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1分;去, 译为“离开”,1分;句意1分。)
14.①无需皇帝劳心伤神;②能确保朝廷长治久安;③能使皇帝的美德昭于世人,传之后代。 (每点1分,答到3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 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 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 此有什么不同!本末颠倒,首尾冲突,国制混乱,不合理的现象严重,怎么能够说是大治!陛下为什么不让我对 您仔细地说明这一切,因而提出使国家真正大治大安的方策,以供陛下详细斟酌选用呢!
射箭打猎之类的娱乐与国家安危的关键相比,哪一样更急迫 假若所提的治世方法,需要耗费心血,摧残身 体,影响享受钟鼓所奏音乐的乐趣,可以不加采纳。我的治国方策,能保证使陛下所享受的各种乐趣和现在一样, 却可以带来封国诸侯各遵法规,战争不起,平民拥护首领,匈奴归顺,纯朴之风响彻边陲,百姓温良朴素,官司 之类的事情停止不发。大的气数已定,那么,全国便会顺应而治理得好,四海之内,一派升平的气象,万物都符 合事理,陛下在生时被称为明帝,死后成为明神,美名佳誉永垂青史。《礼》书上说:祖上有功并且宗庙有德, 使您的顾成庙被尊称为太宗,往上得以与太祖共享盛名,与大汉天下共存亡。创建长久安定的形势,造成永久太 平的业绩,以此来承奉祖庙和六亲,这是最大的孝顺;以此来使老百姓得到幸福,使芸芸众生得到养育,这是最 大的仁;创设准则、标立纪纲,使大小事物各得其所,对后代可以为万世子孙树立楷模,即使是后世出现了愚鲁、 幼稚、不肖的继承人,由于他继承了您的鸿业和福荫,还可以安享太平,这是最明智的办法。凭陛下的精明练达, 再有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辅佐,要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困难。其内容全都可以原本地向陛下陈述,希望陛下不要 忽视。我谨慎地用它来考察过天地的变化,应验过往古的情况,核对过当今的事情,日夜思考而详细地知道了它 的内容,即使是禹和舜再生,为陛下考虑,也不能加以改变。
诸侯立国稳固,必然形成与中央政权相比拟、相抗衡的形势,臣下多次遭祸害,皇上也多次忧伤,这实在不 是使皇上放心、使臣下保全的办法。如今有的亲兄弟图谋在东方称帝,亲侄子也向西袭击朝廷,近来吴王的谋反 活动又被人告发。天子现在年富力强,品行道义上没有过错,对他们施加功德恩泽,而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最大 的诸侯,权力比他们还要大十倍呢!
虽然如此,但是天下还比较安定,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大诸侯国的国王年纪还小没有成年,汉朝安置在那 里的太傅、丞相还掌握着政事。几年以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血气方刚,而汉朝委派的太傅、丞相都要称病 还乡了,而诸侯王会自下而上地普遍安插亲信,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行为同淮南王、济北王有什么区别呢!到 了那时,而想求得天下安定,即使是唐尧、虞舜在世也办不到了。
15.C【 解析】前四句追忆旧游,表达物是人非之感,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无壮志未酬的感情。
16.①运用比喻。离愁如春草遍布天涯一样繁多,又如柳絮一样纷繁芜乱。②借用意象。孤鸿渲染友人不在身边 时,诗人的孤单寂寞。③以景结情。两岸的柳树没有尽头,恰如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感无边无际。(每点2分, 答到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7. (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5)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每个空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则该空不得分。)
18.B【 解析】和原文一样,都表示特殊含义。A 表示特定称谓;C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D 表示讽刺。
19.“善”改为“擅”;“训”改为“巡”;“彪”改为“飙”;“柄”改为“秉”。(找出三处并改正即可满分。)
20. 同时隧道内逃逸空间小,扩散条件差,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人员救援还是消防灭火,难度都非常大。 【解析】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同时”应放在“隧道内”的前面;②关联词使用不当,根据语境,“发生
交通事故”是一种假设情况,“只有”应改为“一旦”。
(每处2分,改完2处且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符合原意即可得满分。)
21.①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②无论是公共安全
(每处2分,改完2处且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字数符合要求即可得满分。)
22. 审题立意参考:
本题属于二元关系型思辨作文,核心要求考生辨析“知足”与“不知足”的辩证关系。题目呈现了两种看似 对立的观点:一方认为“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学会感恩与满足,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 快乐;另一方觉得“不知足者常进”,鼓励人们保持进取心,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我,推动个人成长 和社会进步。这两者并非绝对对立,而是需要我们在审题时思考如何辩证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在成长 过程中,该如何处理“知足”与“不知足”的关系。这两种态度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人们需要在 满足现状的同时,也要有追求进步的动力。
参考立意:
《在知足中淡然,于不知足时奋进》
《知足常乐,不知足常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