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 的方差为 1,则 (2 1) =( )
A. 1 B. 2 C. 3 D. 4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 2,6,10,…,190 及 2,8,14,…,200,将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
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 },则 5 =( )
A. 45 B. 50 C. 54 D. 60
3.下列函数求导正确的是( )
A. = 2, ′ = 2 B. = 12 , ′ =
C. = 2 , ′ = 2 2 D. = cos 3 , ′ = sin 3
4.( )( + )5的展开式中 3 3的系数为( )
A. 0 B. 10 C. 20 D. 20
5.用数字 0,1,2,3,4 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偶数共有( )
A. 36 个 B. 48 个 C. 60 个 D. 72 个
6.为了解性别(变量 )与体育锻炼(变量 )是否有关,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50 名学生,得到成对样
本观测数据的分类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单位:人),根据数据计算,并依据小概率值 = 0.005 的独立性检
2 = ( )
2
验,附: 2( + )( + )( + )( + ), ( ≥ 7.879) = 0.005,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锻炼
合计
不经常经常
女生 15 5 20
男生 10
合计 25 25 50
A. = 20
B. 1若从这 50 人中随机抽取 1 人,则经常锻炼的概率为2
C.变量 与变量 独立,此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05
D.变量 与变量 不独立,此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0.005
7.如图,一个质点在随机外力的作用下,从原点 处出发,每隔 1 秒等可能地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共
移动 5 次,则质点位于 1 的位置的概率为( )
第 1页,共 10页
A. 5 532 B. 16
C. 58 D.
1
4
8 .已知函数 ( ) = +1 ,若 0 < < 1,0 < < 1 且满足 = ,则(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李明上学有时坐公交车,有时骑自行车,他各记录了 50 次坐公交车和骑
自行车所花的时间,经数据分析得到,假设坐公交车用时 和骑自行车用时
都服从正态分布, ~ ( 2 21, 6 ), ~ ( 2, 2 ). 和 的分布密度曲线如图所
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
(参考数据: ( ≤ ≤ + ) ≈ 0.6827, ( 2 ≤ ≤ + 2 ) ≈
0.9545, ( 3 ≤ ≤ + 3 ) ≈ 0.9973)
A. 1 > 2
B. ( ≤ 38) < ( ≤ 38)
C. (12 ≤ ≤ 42) > (28 ≤ ≤ 38)
D.为了保证 84.135%的概率不迟到,李明不管选择哪种交通工具都需至少预留 36 分钟时间
10.已知函数 ( ) = 2 + ( + 1),下列正确的是( )
A.当 = 0 时, ( )的图象关于点(0,0)对称
B.当 = 1 时, ∈ (0, + ∞), ( ) > 0 恒成立
C.若函数 ( )在( 1, + ∞) 1上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则 ∈ (0, 2 )
D.若函数 ( )在( 1, + ∞)上有两个零点,则 ∈ ( ∞,0)
11.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 1261 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就给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由此可见我国古代
数学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以下关于杨辉三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 6 行从左到右第 4 个数是 20
B.第 2022 行的第 1011 个数最大
C. 210 在杨辉三角中共出现了 6 次
D.记第 行的第 个数为 +1 1 ,则 =1 2 = 3
第 2页,共 10页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计算: 35 24 = ______.
13 1 3.记 为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若 3 = 4 , 3 = 4,则公比 = ______.
14.甲、乙、丙三人相互做传球训练,传球规则如下:若球由甲手中传出,则甲传给乙;否则,传球者等可
能地将球传给另外的两个人.第一次传球由甲手中传出,第 次传球后,球在甲手中的概率记为 ( ),请写出
( + 1)与 ( )关系式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一批笔记本电脑共有 10 台,其中 品牌 3 台, 品牌 7 台.
(1)若每次从中随机抽取 1 台,抽取后不再放回,则在第一次抽到 品牌的条件下,第二次抽到 品牌的概率;
(2)若从中随机抽取 2 台,求这 2 台电脑中 品牌台数的分布列和期望.
16.(本小题 15 分)
已知数列{ }的首项为 1 = 1,且满足 = + 1, ∈ +1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 1 + 1 + 1 + … + 1 < 9若 5,求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 .1 2 3
17.(本小题 15 分)
已知函数 ( ) = 2 + ( 2) .
(1)讨论 ( )的单调性;
(2) > 0 2当 时,证明: ( ) ≥ 2 .
18.(本小题 17 分)
为了研究广告支出与销售额的关系,现随机抽取 5 家超市作为样本,得到其广告支出 (单位:万元)与销售
额 (单位:万元)数据如下:
第 3页,共 10页
超市
广告支出 1 2 3 4 5
销售额 4 9 14 18 ( > 0)
(1)当 = 20 时,根据表中样本数据,计算相关系数 ,并推断它们的相关程度(保留两位小数);

(2)根据表中样本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得到销售额 关于广告支出 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1.3,销售额

的方差为 52.4,求 的值,并计算广告支出为 5(万元)时销售额的残差;
= + + ,
(3)收集更多变量 和 的成对样本数据,由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 = 0, ( ) = 2得到经验回归模型 =

+ ,对应的残差如图所示,则模型误差是否满足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 ( ) = 0 与 ( ) = 2的假设(直接
写出结果).
=1 ( )( ) =1 ( )( )附:相关系数 =
2
,回归系数 = ,参考数据: 1720 ≈ 41.5.
2 ( )
2
=1 ( ) =1 ( ) =1
19.(本小题 17 分)
牛顿法是牛顿在 17 世纪提出的一种用导数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其过程如下:如图,设 = 是函数 = ( )
的零点,即 ( ) = 0.选取 0作为 的初始近似值,过点( 0, ( 0))作曲线 = ( )的切线 , 的方程为 =
( 0) + ′( 0)( 0),若 ′( 0) ≠ 0,则直线 与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记为 1,再过点( 1, ( 1))作曲线
= ( )的切线,并求出切线与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记为 2,重复以上过程,得 的近似值序列{ }: 1,
2,…, ,也称为牛顿数列,根据已有精确度 ,当| 1| < 时,则 为近似解.
(1)设 ( ) = 3 + 2 + 1,当 0 = 1 时,试用牛顿法求方程 ( ) = 0 满足精确度 = 0.5 的近似解(保留两
位小数);
第 4页,共 10页
(2)设 ( ) = 2 + + ( , ∈ )的两个零点分别为 , ( < ),数列{ }为函数 ( )的牛顿数列,若数
列{ }满足 = ln ( ∈ ), 1 = 2, > ,求数列{ }通项公式;
(3)设 ( ) = + ,若 +1 = ( ), ( ) = ( + 1) ( ) + ,函数 ( )的最小值为 ,证明:
< 34.
第 5页,共 10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48
13.1 1或 2
14. ( + 1) = 12
( )
2
15.(1)由题意得,设事件 :第一次抽到 品牌,设事件 :第二次抽到 品牌,
∵ ( ) = 1 13 9 = 27, ( ) = 13 17 = 21,∴ ( | ) =
( ) 21 7
( ) = 27 = 9,
∴ 7每次不放回抽取,则在第一次抽到 品牌的条件下,第二次抽到 品牌的概率9;
(2)设挑选 2 台电脑中 品牌的台数为 ,则 的可能取值为 0,1,2,
( = 0) =
0 2 1 1 2 03 7
2 =
7
15 , ( = 1) =
3 7 7 3 7 1
2
= 15 , ( = 2) = 2 = 15,10 10 10
的分布列:
0 1 2
7 7 1
15 15 15
∴ ( ) = 0 × 715 + 1 ×
7
15 + 2 ×
1 3
15 = 5.
16.(1)因为数列{ }的首项为 1 = 1,且 +1 = + 1, ∈ .
当 ≥ 2 时, 1 = , 2 1 = 2, 3 2 = 3,…, 1 = ,
( +2)( 1)
累加可得 1 = 2 + 3 + … + = 2 ,
第 6页,共 10页
2
∵ 1 = 1,∴ = 1 +
+ 2 = ( +1) 2 2 ,
当 = 1 ∴ = ( +1)时,也符合上式. 2 .
(2) ∵ 1 2 1 1 = ( +1) = 2( +1 ),
∴ 1 + 1 + 1 + … + 1 = 2(1 1 + 1 1+ 1 1 + … + 1 1 ) = 2(1 1 2 2 3 3 4 +1 +1 ),1 2 3
∵ 1 +
1
+
1
+ … +
1 9
1 2 3
< ,
5
∴ 2(1 1 9 1 9 +1 ) < 5 , 1 +1 < 10,
∴ + 1 < 10,∴ < 9,
∵ ∈ ,∴ 的最大值为 8.
17.(1) ′( ) = 2 2 + ( 2) 1 = ( 1)(2 + 1),
因为 2 + 1 > 0 恒成立,
①当 ≤ 0 时, ′( ) < 0 恒成立,则 ( )在 上单调递减;
②当 > 0 时,令 ′( ) = 0,得 = ,
< 时, ′( ) < 0,
> 时, ′( ) > 0,
所以 ( )在( ∞, )单调递减,在( , + ∞)单调递增;
综上所述,当 ≤ 0 时, ( )在 单调递减,
当 > 0 时, ( )在( ∞, )单调递减,在( , + ∞)单调递增;
1 1
(2)由(1)可得,当 > 0 时, ( ) = (ln
1
) =
2 + ( 2) ln ln 1 1 = 1 + ,
即证 1 1 2 1 + ≥ 2 ,即证 + 1 ≥ 0,
( ) = 1 + 1 ( ) = 1 + 1 = 1令 ,则 ′ 2 2 ,
当 0 < < 1 时, ′( ) < 0, ( )在(0,1)上单调递减,
当 > 1 时, ′( ) > 0, ( )在(1, + ∞)上单调递增;
1
所以 ( ) = (1) = 0,即 + 1 ≥ 0,
2
所以 ( ) ≥ 2 .
18. (1) = 1+2+3+4+5

= 3, = 4+9+14+18+205 5 = 13,
第 7页,共 10页

2 1 0 1 2

9 4 1 5 7

3 =1 ( )( ) = 41,
5 =1 ( )2 = 4 + 1 + 0 + 1 + 4 = 10,

5 =1 ( )2 = 81 + 16 + 1 + 25 + 49 = 172,

=
5
=1 ( 相关系数
)( ) ≈ 0.99,


=1 ( )2

=1 ( )2
≈ 0.99 接近于 1,可以推断两个变量正线性相关,且相关性很强;
(2)因为销售额 的方差 52.4,
1 5 即 25 =1 ( ) = 52.4,
5
=1 ( )
2 = 262,5 =1 (
2
) 5 = 262,
因此42 + 92 + 142 + 182 + 2 5( 4+9+14+18+ 5 )
2 = 262,
化为 2 2 45 125 = 0,
解得 = 25, = 2.5(舍去),

因此 = 1+2+3+4+55 = 3, =
4+9+14+18+25
5 = 14,

因为回归直线方程为 = 3.1 经过样本中心点( , ),

把(3,14)代入 = 5.1 1.3 得 = 5.1,

销售量 关于广告支出 的回归直线方程为 = 5.1 1.3,

当 = 5 时,代入 = 5.1 1.3 得预测值 = 24.2,
而观测值 = 25,因此广告支出为 5(万元)时销售额度的残差:25 24.2 = 0.8(万元);
(3)由残差图,模型误差满足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 ( ) = 0 的假设,
不满足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 ( ) = 2的假设.
19.(1)因为函数 ( ) = 3 + 2 + 1,
因此 ′( ) = 3 2 + 2 ,
因此函数 ( )在 0 = 1 处切线的斜率为 1 = ′( 1) = 1,
因为 ( 1) = 1,即切点为( 1,1),
因此函数 ( )在 0 = 1 处的切线方程为 1 1 = + 1,即 1 = + 2,
第 8页,共 10页
由 1 = 0 得 1 = 2,且| 1 0| ≥ 0.5,
函数 ( )在 1 = 2 处切线的斜率为 2 = ′( 2) = 8,
因为 ( 2) = 3,即切点为( 1, 3)
因此函数 ( )在 1 = 2 处的切线方程为 2 + 3 = 8( + 2),即 2 = 8 + 13,
13
由 2 = 0 得 2 = 8 ≈ 1.63,且| 2 1| < 0.5,
故用牛顿法求方程 ( ) = 0 满足精度 = 0.5 的近似解为 1.63;
(2)因为 ( ) = 2 + + ( , ∈ ),则 ′( ) = 2 + ,
可得 ( 2 ) = + + , ′( ) = 2 + ,
过点( , ( ))作曲线 = ( )的切线 +1: ( ) = ′( )( ),
= 0 = ( 令 ,得 ) =
2
+1 ′( ) 2 +

= ln +1 = ln
2 2 则 +1 +1 2 2

又因为 , 是函数 ( ) = 2 + + 的两个零点,
+ =
因此 = ,且 < <

因此 > 0,
2
因此 = ln 2 = ln
2 2 + 2
+1 2 2 2 2 + 2
= ln( 2 ) = 2 (
) = 2 ,

因此数列{ }是首项为 1 = 2,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因此 = 2 11 = 2 ;
(3)证明:因为函数 ( ) = + ( > 0),
且 ′( ) = 1 + 1 > 0
因此函数 ( )在(0, + ∞)上单调递增,
由 ( ) = 0, ( 12 ) =
1
2 2 0, (1) = 1 0
1
得2 < < 1, + = 0,
1 1
因此 = = ln ①,且
= ,
= ②,
设 ( ) = + , 1′( ) = 1 + ,
第 9页,共 10页
因此函数 = ( ) 1+ 在( , + )处切线为 ( + ) = ( ),
= 0 (1 当 时, ) +1 = +1 = ( ),
( ) = (1 )因此 +1 , > 0,
因此 ( ) = ( 1) + ,
1
求导得 ′( ) = + +

令 ( ) = ′( ) = 1 + + ( > 0),
1 1则 ′( ) = + 2 +
> 0,
因此函数 ′( )在(0, + ∞)上单调递增,
由①②代入 = ′( )得 ′( ) = 1 + + = 0,
因此当 0 < < 时, ′( ) < 0,当 > 时, ′( ) > 0,
因此函数 ( )在(0, )上单调递减,在( , + ∞)上单调递增,
因此函数 = ( )最小值为 = 2 ( 12 < < 1),
令 ( ) = 2 , > 0,
求导得 ′( ) = 2 1,
令 = 2 1, > 0,求导得 ′ = 2,
当 0 < < 2 时, ′ < 0,当 > 2 时, ′ > 0,
因此函数 ′( )在(0, 2)上单调递减,在( 2, + ∞)上单调递增,
而 ′(0) = 0, ′(1) = 3 < 0,
因此当 0 < < 1 时, ′( ) < 0 恒成立,即函数 ( )在(0,1)上单调递减,
1 < < 1 1 3而2 ,因此 ( ) < ( 2 ) = 4,
故 < 34.
第 10页,共 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