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习语文,不仅在课堂上,也在课外生活中。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题。
【语文·生活印记】
晨光里,我常蹲在阳台观察晨曦中的露珠。当语文老师讲“露似真珠月似弓”时,晶莹的露珠忽然在记忆里折射出诗句的微光。菜市场卖菜阿婆用“这菜水灵得像刚出浴的姑娘”形容新上的青菜,让我惊觉方言里藏着最鲜活的比喻。在每个深夜翻动书页的沙沙声里,我看见祝红蕾笔下黄文秀脱贫攻坚的执niù;宗璞笔下紫藤萝花向上的倔强;______这些文字的纹路正悄悄重塑着我看世界的视角。语文从来不是课本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生活脉搏里的诗意基因,它教会我们以文字的经纬编织思想,用语言的明眸与千年文明深情对望。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标本”一词的语境义。(2分)
3.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基本一致。(2分)
【语文·诗意情志】
4.将下面语段中空缺的古诗文补充完整。(7分)
古诗文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吟咏“此夜曲中闻折柳,①______”,那是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韩愈《晚春》中的“②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则以轻灵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深深留恋;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③______”,抒发出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王安石《登飞来峰》里,“④______,自缘身在最高”,表达作者坚定信念和高远志向;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以凋落的红花自喻,用“落红不是无情物,⑤______”一句,在离愁中升华出甘愿奉献、培育新生的崇高志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直抒胸臆,以“⑥______,⑦______”赞美莲的高洁品性,更借此表明自己不慕流俗、坚守君子之德的人生追求……重温这些经典诗文,可以拂去我们内心的尘埃,点亮我们的生活。
【语文·文化传承】
《说文解字》中,“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包括对父母的奉养、尊敬、服从等方面。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从人的自身修养、德行,演变为被国家推崇的“孝道”,成为妇孺皆知的行为准则,影响着社会秩序。孝有两个含义:首先是其本意,A.其次“子承老”是指子女还要延续家族的血脉,能够承担哺育后代的责任。这一点,在《孟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时的人们认为,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是大逆不道。《二十四孝》的故事中,王祥卧冰求鲤的精神感动天地,终流传成一段佳话。
B.从儒家经典到民间故事,感受到“孝”文化在华夏这片土壤上拥有的深厚基础,C.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所养育的中国人民勤劳、朴实、坚韧。而在时代潮流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中,孝道是人们共同筑起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石,D.这与《乡土中国》认为的孝道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这一观点不谋而合。
5.文段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6.请结合材料内容补写下联。(2分)
上联:善事父母承古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们针对“应该在什么时候尽孝”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请你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谈谈你的看法。(3分)
小文:我们现在年纪还小,力量有限,“尽孝”这个词对我们来说还很遥远。
小刚:我平时学习太忙了,现在父母的身体还很健康,等将来有时间了我再来尽孝。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1分)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扳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⑥,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方术家。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用芥末粒大小的一点蜡(抹在上面),把它粘缀于针腰处的平衡点上。
8.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语。(2分)
提示 解释词语
课内迁移法:但微晗之 (1)但坚滑易坠______
查阅词典法:①饭食、酒肴;②准备,备办;③全、都(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2)则第二板已具______。(填序号)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0.【甲】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至少写三点,3分)
11.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说明沈括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4题。(12分)
青青云南竹
孟丽华
①在云南昆明的十个日日夜夜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七彩云南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云南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古滇遗址、郑和文化的古朴与文明,感受到了石林的鬼斧神工、九乡的神奇造化,感受到了大观楼的气宇轩昂、宏伟壮观,感受到了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浩浩荡荡的磅礴气势。然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还是云南昆明的青青翠竹。
②走过荷花塘,越过几座小桥,沿着玩堤的林荫路,我们直奔翠湖公园有名的竹林岛。远远地,就看到了大门上写着“竹林岛”三个大字,透过院墙我看到了竹林岛的一排排青青云南竹从半实体半镂空的院墙内露出了她修长挺直的婀娜身姿,翠绿色的竹冠宛如一团团绿云重雾般地飘浮着、摇动着、偎依着,一杆杆青青翠竹仿佛把柔美修长的手臂伸向湛蓝的天空。翘首望去,云光竹影,熠熠生辉,相映成趣,给人以天地邈远、心旷神怡之感。
③走进翠湖公园,我看到了满园到处都是挺拔潇洒、清丽飘逸的竹子。青青翠竹,绿意扑面,翠色欲流。真叫人目不暇接,心生愉悦。放眼望去,在姹紫嫣红的奇花异草中,青青云南竹可谓独树一帜,别具风采。瞧!那一排排、一簇簇、一杆杆身材颀长、腰杆挺拔的青青云南竹,潇洒飘逸,秀丽多姿,迎风摇曳,宛若一群群娉婷婀娜、妙曼多情的少女,嫣然挺立,仪态万方,百媚多娇。青青云南竹,无论远看,还是近观,都是那么修长挺拔,都是那么秀色可餐。令人望其生慕,顷觉情趣盎然。
④漫步竹林间,用手轻轻抚摩那一杆杆翠竹,那竹竿,修长挺拔,光滑柔顺,犹如一个个玉树临风的青年才俊;那竹节,气质高雅,不屈不挠,节节向止,宛若宁折不弯的贞洁女子;那竹冠,绿云浓雾般地扶摇直上,仿佛要刺破苍穹,直插云天;那竹叶,两两相对,向下生长,一绺绺形貌酷似“个”字,潇潇洒洒、疏疏朗朗,盈盈绿意在充满“个”字的枝叶间款款流淌。看到这,我突然想起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旷世情怀,更是叫我触景生情,顿感竹韵涌来,兴致盎然。一时间诗情画意,笔底波澜;“竹”思无限,浮想联翩。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倾注在了这青青云南竹上。此时,云南竹的竹竿、竹节、竹冠、竹叶,都仿佛化作竹之品格、竹之气节、竹之神韵、竹之性灵,让我感慨之、赞美之、咏叹之、敬仰之。
⑤徜徉昆明竹林岛,眼观青青云南竹,静听清风徐来,心潮涌动,遐思无限。由此,我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吟咏竹的诗词歌赋,有人赞颂竹是一首无字的诗,有人美誉竹是渲染气节的画,有人吟咏竹是一首美妙的歌。在我看来,眼前的青青云南竹正好都应了这些特点。不是吗?青青云南竹如诗、如画、如歌。她用修长的竹身装点着云南昆明这座城市的高雅大气、绚丽多彩,她用崇高的竹节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用高贵的头颅向世人彰显着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她用“个”性的浓墨重彩渲染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与进步、幸福与安宁。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有删改)·
12.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富有艺术感染力。请从修辞角度体会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瞧!那一排排、一簇簇、一杆杆身材颀长、腰杆挺拔的青青云南竹,潇洒飘逸,秀丽多姿,迎风摇曳,宛若一群群娉婷婀娜、妙曼多情的少女,嫣然挺立,仪态万方,百媚多娇。
13.本文作者所写的云南竹和袁鹰在《井冈翠竹》中所写的井冈翠竹都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结合选文和连接材料,分析本文中的云南竹和井冈翠竹各有何象征意义。(4分)
链接材料: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14.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第⑥段横线处的内容?请简述两点理由。(4分)
A.云南的风,轻轻拂过竹林,每一片竹叶都在欢舞,仿佛向世界诉说着云南竹的独特与美好。而这份美好,也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B.离开翠湖公园,回首那片青青竹林,它静静守望,宛如岁月的见证者,承载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17题。(11分)
【材料一】
以DeepSeek(深度求索)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引发热议,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数级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深层次变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让知识获取方式、师生互动模式发生颠覆性变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说。
据刘希娅介绍,新学期伊始,谢家湾学校的小梅花数智平台接入了DeepSeek、豆包、Kimi等人工智能,基于平台的自主发布交互共享,学生可以随时发布学习难题、分享学习心得、向他人发起挑战,同时与人工智能自由问答,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泛在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①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从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全面推广应用了“健康码”。小小的“健康码”看似简单,背后的技术支撑系统却十分庞大。每天百万级广应用数量的“亮码”,均基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的支撑。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我国城市管理得以科学有序地运转起来。
②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R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③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也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15.材料一提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哪些变革?请结合谢家湾学校的案例简要概括。(3分)
16.探究材料二内容,写出你的结论。(2分)
17.结合材料,简述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两大机遇与一项挑战,并说明挑战的应对方法。(6分)
(四)名著阅读(6分)
18.阅读名著的关键是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同学们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请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1)贝多芬曾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请结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要人物和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你是如何进行摘抄的?请将你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三、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转眼间初一时光已画上句点。回首这一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细细品味。品味生活,汲取勇气;品味友情,获得至纯珍宝;品味一束目光、一抹微笑、一处美景……皆能触动心灵。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评分说明及作答示例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示例:拗 jué
2.示例:这里指僵化、脱离实际、没有生命力的例子或样本。(强调语文在课本中可能呈现的死板状态,与后文“生活脉搏里的诗意基因”形成对比。)
3.示例:老舍笔下骆驼祥子拉车身影中匍匐前行的尊严
4.示例: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 ③一览众山小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⑦濯清涟而不妖
5.示例:B
6.示例:绵延血脉继世风
7.示例:我认为尽孝不在年龄大小,也不应等待“将来有空”,孝心贵在当下,贯穿日常。我们现在完全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比如关心父母健康、分担家务、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尽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当下,及时行孝,才是最重要的。
二、阅读(40分)
8.示例:(1)只是 (2)②
9.示例:每个字皆单独制为一印,用火烧之,使其质地坚硬。
10.示例:①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②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③印刷“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④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同一个字时使用;⑤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⑥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⑦拆版“活”——“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11.示例:①热爱传统技艺。对刻字、制版、排版、印刷等流程如数家珍。②具有严谨、科学的探究精神。为了能让指南针确定准确方向,多次试验。
12.示例:将竹子拟人化,赋予其“娉婷婀娜”“妙曼多情”的女性特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迎风摇曳时轻盈柔美、秀丽多姿、充满生命活力的形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云南竹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13.示例:本文中的云南竹象征着高雅大气、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井冈翠竹》中的井冈翠竹则象征着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14.示例:①B段提到“离开翠湖公园”与上下文衔接更紧密,使文章结构连贯;②B段不仅描绘了竹林的形象,还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并引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情感表达更深刻。
15.示例:①知识获取方式颠覆,学生可随时发布难题、分享心得、发起挑战。②师生互动模式变革,学生与人工智能自由问答。③形成广泛学习共同体,促进自主探究。
16.示例:①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2020年起呈逐年递增趋势,而且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②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17.示例:机遇1:人工智能改变教育模式(如小梅花平台支持学生随时与人工智能互动)促进泛在学习。
机遇2:提升社会效率(如健康码实现精准防控,车联网优化出行选择)。
挑战: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健康码使用困难),建议在公共场所提供人工代办服务。
18.(1)示例:卓越的人都能战胜重重苦难,百折不挠。保尔一生所遇困难无数,但从未屈服。修铁路时他遭遇了泥泞、寒冷、饥饿、病痛……各种困境,但他始终不放弃,直至完工;双腿瘫痪、双眼失明后,他也没被打倒,而是去著书!因其百折不挠,所以才有了卓越的人生。
(2)示例: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摘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摘抄时,可以选择书中的经典句子或对情节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部分,例如保尔在面对病魔时的坚强意志,或者他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表现。摘抄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记录下当时的感悟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还能在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作为参考。
三、作文(40分)
19.作文
【命题解读】
围绕“生活给予力量”“友情带来温暖”“细微之处见真情”展开,需从生活中选取具体可感的事物立意即可,通过细腻描写体现内心的触动与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能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记录真实感受,抒发真实情感,表达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