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题2025.07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4个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2.所有题目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中无效。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认真书写。4.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7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非选择题区域。一、积累与运用(36分)班级准备推出一本名为《青春的诗篇》的诗集,收录同学们积累和创作的优秀诗篇,小语和小文准备了以下内容:1. 在“诗歌古韵”板块,小语整理了以下内容,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诗句。诗句 表达情感①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灵感勃发,流畅自如②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 情感丰富,人性本真③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渴望相聚,意蕴深沉④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竹石》 不屈不挠,保持坚韧⑤而不惧之人,_______________。——《小儿不畏虎》 无畏让威胁无法可施⑥不言者移时,_______________。——《歧路亡羊》 亡羊之忧,人生之虑2. 小文负责设计诗集“卷首语”,请根据要求帮助他完成任务。(1)卷首语是刊载于书籍的最前面、以书面形式说的话,一般简要介绍书籍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等,用语或优美流畅、或引人深思。请你为《青春的诗篇》这本诗集写一段卷首语,要求能体现青春的特点和诗歌的魅力,语句流畅,50字~60字之间。(2)小文选取了以下两幅图片作为卷首语的背景。你认为哪幅图片更合适?说明理由。不超过60字。图1 图23. 小语打算将下面语段作为“创意诗作”板块开头部分,请帮他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文段中两个书写有误的字。这里的诗,是春日枝桠的胚芽,裹着鲜嫩思绪;是夏夜浪尖的银沫,载着滚烫向往。它们稚嫩却纯淬,如晨露映见心底宇宙——这是我们的诗意冒险,笔尖划过,便凿开灵魂的窗。愿这些字句燃亮你的灵感:若你曾将思绪揉作云絮、心事酿成萤火,不防让它们落纸,长成繁茂森林。青春的诗篇永待续,下一行,正候你执笔书写。4. 小文在学习诗歌后很有感触,他在诗集的“我与诗歌共成长”板块写下了一段文字,横线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在时光这本书里,每一页都记载着令我们难忘的人,让我们 的事。我们用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 的春天,面对姹紫嫣红的夏日,面对果实累累的秋季,面对银装素裹的寒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些平凡中的不凡,不折不挠、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 。回首昔日,难忘明媚的岁月诗篇;凝视现在,珍惜耀眼的青春荣光;眺望未来, 崭新的人生乐章。A. 刻骨铭心 草长莺飞 真谛 奏响 B. 刻骨铭心 莺歌燕舞 真理 吹响C. 入木三分 草长莺飞 真谛 吹响 D. 入木三分 莺歌燕舞 真理 奏响5. 下列是小文为“文韵典籍”板块准备的内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们目前所见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金文主要是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 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C.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导语、正文、结尾、落款、日期等七部分组成,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D. 《三黑和土地》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沉浸在极度的欢喜中——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他们获得了宝贵的土地。6. 在“主题创作”板块,小语把下面的一段话作为引导语,在输入电脑时,不小心把语句顺序弄乱了。请你帮他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果, 。 , 。 , ,感动于先人们探索宇宙的伟大梦想。①人们在品读唯美的“明月”诗句时发现②通过品读这些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③中国人的“月亮”情结随之被点燃④我们走进先贤伟大的心灵,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家国之思⑤在中国诗词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个文学母题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⑤②①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③①⑤②④7. 针对诗集特设专栏《林海雪原》,小语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题目,请根据要求作答(1)少剑波领导的小分队穿林海,跨雪原,越是艰险越向前。以下土匪头子,按照被剿灭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九彪——马希山——座山雕——许大马棒 B. 许大马棒——座山雕——九彪——马希山C. 马希山——许大马棒——座山雕——九彪 D. 马希山——九彪——许大马棒——座山雕(2)原著中的“先遣图”是( )A. 先遣军地下组织的名单 B. 出入威虎山的向导图C. 敌人向解放区进攻的地图 D. 封赏土匪头子的嘉奖令(3)当前国家正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升级。请思考:《林海雪原》中“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以智取胜的经历,对我们突破科技瓶颈、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何精神层面的启示?结合书中一个情节具体谈谈。二、阅读与鉴赏(64分)(一)(3分)8.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对诗歌的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本诗颂扬了蝉的清高风雅及超凡脱俗,隐喻诗人自身的高洁品格。B. 第一句表面上写的是蝉的形状与食性,实则是在暗示显宦的身份。C. 第二句描写蝉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反衬出蝉的声音清脆而远扬。D. “居高”既指蝉栖身高树的地理位置,又表达诗人自身品格与道德境界的高度。(二)(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牛李纲①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注释】①李纲,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太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初围开封,他坚决主战,阻止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击退金兵。后被贬。高宗时任宰相,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在职七十余日即被罢,后任湖广宣抚使等职。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召兴二年(1132)被贬武昌时所作。9.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首句极言牛劳动重、收获多,“千”是实指。 B. 第二句语气强烈,饱含了诗人对病牛的同情。C. 后两句表现诗人心忧黎庶、死而后已的精神。 D.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却蕴含深意。10.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的妙处。(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乙)太宗学书太宗朝①,有王著者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执政时期。②右军:指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________(2)弗若之矣 若:_________(3)太宗益刻意临学 益:_________(4)著之规益也 益:_________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13. 对甲、乙两文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先讲述故事,是记叙;结尾用问答的方式来发表观点,是议论。B. 甲文告诉人们,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专心致志才能成功。C. 乙文中太宗书法最终“超越前古”的根本原因是“由著之规益也”。D. 乙文中的宋太宗是一个“居上不骄,虚怀若谷,持之以恒”的形象。14. 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帝听政A之余B留心书法C数遣内侍D持书示著E著每以为F未善15. 甲文写道:“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如果把这两句改为“专心致志乃学习之本”,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16. 对比甲乙两文中的学习者“其一人”(文中加点)和“太宗”,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们学有所成的原因。这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只有一个地球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千米的星球。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17. 对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的画线句描绘地球的美丽与壮观,并且直抒胸臆发出赞美之情。B. 第②段中的“但是”转折文意,将地球与其他星球相比,让读者顿感地球之渺小。C. 第④段中的“本来”预示着后面“资源不可再生”的结果,同时传达出遗憾之感。D. 第⑧段的画线句是宇航员的感叹,是作者借宇航员之口,抒发对地球的关爱之情。18.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课文沿着“地球美丽—地球渺小—地球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地球只有一个—应该保护地球”的思路展开,环环相扣,衔接自然。B. 文章从自然资源有限和人类无法移居别的星球两个方面,阐述破坏地球将给人类带来威胁,呼吁“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C. 开头以记叙为主,画面感强;中间以说明为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结尾以抒情为主,揭示文章的主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D. 作者层层推进介绍地球这一事物,从而说明“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事理,让人觉得无可辩驳。19. 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列举三种)并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三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五)(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④我就知道母亲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父亲绣拖鞋面了。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色彩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已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地,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的图案和颜色,仿佛都是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⑥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才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的抽屉里、厨房碗橱的抽屉里,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太重要了。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我们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⑧《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⑨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20. 对文章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B. 本文通过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现母亲形象,从而表达她对母亲的赞美。C. 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通过“我”的神态来描写母亲,表现外婆的爱触发了母亲绣花的灵感。D. 作者将母亲的书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平淡中有深沉,温馨中有爱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浅浅的愁绪。21. 本文回忆了与“母亲的书”相关的一些往事,请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母亲喜欢的书 喜欢的原因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橡皮纸书 ①________ ④_______黄历 ②_______③______ 书里有外公传授给她的医学常识22. 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提示:从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赏析。(2)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提示:从加点字角度赏析。23. 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为什么?三、写作(50分)请从下列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24. 作文写字应从楷书练起,要横平竖直,端端正正。做人就像写字,不可随便,不得马虎。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字,却写不好一个“人”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围绕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④不少于500字。25. 作文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鲁迅,感叹他的斗志与温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请以“细品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表达真情实感;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题2025.07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4个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2.所有题目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中无效。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认真书写。4.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7小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非选择题区域。一、积累与运用(36分)班级准备推出一本名为《青春的诗篇》的诗集,收录同学们积累和创作的优秀诗篇,小语和小文准备了以下内容:【1题答案】【答案】 ①. 向来枉费推移力 ②. 无情未必真豪杰 ③. 盈盈一水间 ④.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 威无所从施欤 ⑥. 不笑者竞日【2题答案】【答案】(1)示例:青春,是一首永不褪色的诗篇。每一首诗,都是青春的印记。让我们走进这本诗集,感受青春的脉动,让诗歌成为我们最美好的陪伴。(2)示例一:我选择图1,这张图片包括学生、书本、星空等要素,氛围活跃浪漫,传递出青春的活力、温暖与共鸣,更精准的呼应班级诗集的主题。示例二:我选择图2,画面以书本、彩墨等元素,展现诗歌创作的灵动与青春朝气,暖色调营造诗意氛围,贴合诗集文艺气质。【3题答案】【答案】pēi niàng 淬——粹 防——妨【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1)B (2)A(3)示例一:精准研判的智慧启示我们科技攻坚需聚焦核心瓶颈。杨子荣凭一张“先遣图”打入威虎山,精准锁定破局关键。当代科研需像侦察敌情般识别“卡脖子”环节(如芯片光刻机),集中资源靶向突破,避免分散攻坚力量。示例二:极限挑战的勇气启示我们敢于挺进创新“无人区”。小分队在零下30℃林海行军,杨子荣因枪栓冻结牺牲,仍无畏作战。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勇闯前沿领域(如量子计算),建立容错机制支持高风险攻关,以担当精神突破理论极限。示例三:跨界融合的创新,以非对称优势换技术代差。小分队化滑雪板为机动武器,借“百鸡宴”民俗掩护突袭。善用本土场景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如将严寒劣势转化为冰雪经济IP,推动AI+生物制药等学科交叉创新。二、阅读与鉴赏(64分)(一)(3分)【8题答案】【答案】C(二)(7分)【9~10题答案】【答案】9. A 10. 示例一:运用拟人,将牛人格化,以牛的口气作答,抒发病牛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示例二:尾句中的“残阳”是一语双关,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借咏牛来言情述志,深化诗歌主题。(三)(25分)【11~16题答案】【答案】11. ①. 牵引、拉开 ②. 如、比得上 ③. 更加 ④. 得益(于)12. (1)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下棋),却不如他(学得好)。(2)皇上本来已经写得很好了,但是如果那么快(马上)就说好,恐怕皇上就不再用心练习了。 13. C14. BCE 15. 原句没有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而是运用设问句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影响学习结果的关键因素在于专心致志的态度,间接点明了主旨;改句直接点明主旨过于直白,不能引发思考。16. 原因:甲文中的“一人”在学习时专心致志,乙文中的“太宗”以勤克惰,持之以恒地专心练习。启示:今后我们要专心致志学习,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四)(12分)【17~19题答案】【答案】17. B 18. C19. 现象:乱砍滥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资源,大肆捕杀稀有动物,乱排乱放污水、气体等。宣传语: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与自然和解,与万物共生。(五)(17分)【20~23题答案】【答案】20. C 21. ①. 书里藏着母亲对自己母亲和丈夫的思念 ②. 做人真诚、热爱生活、勤劳质朴、贤惠等 ③. 书里有母亲做事的依据(书里有许多生活常识) ④. 《本草纲目》22. (1)运用夸张,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的刺绣的水平之高。(或者: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的珍惜。)(2)“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衬托外公对母亲影响深刻。23. 不矛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比如她能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本草纲目》母亲说来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我为母亲骄傲的感情。三、写作(50分)请从下列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24题答案】【答案】例文:墨香里的风骨祖父的书桌上摆着一方紫石砚,砚池里的墨垢像层温润的包浆。每到月初,他取松烟墨在砚台里顺时针画圈,沙沙声像春蚕啃桑叶。我难忘他写“廉”字的模样——悬腕时腕骨凸起硬朗弧线,长横起笔轻顿,墨汁洇出芝麻大的圆点,收笔时手腕一沉,捺脚像块稳稳的秤砣。“这横不能斜,”祖父见我写的横像被风吹歪的芦苇,便用布满老茧的手裹住我的手,掌心温度混着墨香传来,“就像走路,身子正了,脚印才不会乱。”那年我十岁,只当是练字规矩,直到目睹邻居李叔的事。李叔的小超市在巷口,玻璃柜台总擦得锃亮。起初他把临期商品放下层折扣区,后来我常看见他蹲在货架后,用红记号笔涂改牛奶盒,笔尖划塑料的声音格外刺耳。祖父路过时会停下三轮车望一会儿,车斗里空酒瓶轻轻碰撞。他回家后砚台添的清水变多,研墨时间拉长,直到墨汁浓得能挂住笔锋。深秋傍晚,警车灯光把超市门照得忽明忽暗。李叔蹲在卷闸门下,指尖抠着地砖缝青苔,背影像被霜打蔫的向日葵。祖父牵我经过,从布袋取出刚写的“廉”字,宣纸边角有砚台压的浅痕。那字长横略向上拱,像不肯弯折的脊梁,撇捺末端利落,墨色深黑如夜。“爷爷,您早知道他会这样吗?”回家路上,我踩着他的影子问。祖父把墨条放进砚台盖,金属碰撞声清亮:“墨掺了水,字就发飘;人心掺了私念,站着像踩棉花,早晚崴脚。”那晚我铺开带檀香味的宣纸,学写“廉”字,横画刚写一半就歪向左边。祖父用烟袋锅敲桌沿,火星在灯光里跳:“别急,这横要平,得心里有秤,秤星不能错;这竖要直,得脚下有碑,根基不能动。”如今祖父的砚台仍在书桌中央,我写的“廉”字虽不及他苍劲,笔画却像刚抽条的竹子,透着向上的挺括。宣纸翻动时,墨香混着阳光涌来,我懂了练字练心,做人做骨。那方砚台盛着的不只是墨,更是立身道理——字要端正如松,人要坦荡似玉。【25题答案】【答案】例文:细品旧藤椅外婆的阳台角落里,那把旧藤椅总浸在午后的阳光里。藤条的赭红色早已褪成浅褐,椅面中央凹陷出一个温柔的弧度,像被岁月吻出的痕迹。我曾嫌它硌得慌,直到那个梅雨季的午后。那天雨下得绵密,我蜷在藤椅上翻书,忽然发现手臂下的藤条间缠着根银发。顺着藤条摸过去,指腹触到处细微的断裂——是去年外婆晒被子时,被竹竿压折后又小心捆扎的地方,尼龙绳在藤条上勒出浅浅的沟。雨点敲打着玻璃窗,藤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我仰头看椅背上的花纹,那些交错的藤条原是菱形的,如今被撑得有些变形。记得小时候总爱踩着椅面够阳台顶上的风铃,外婆总站在身后扶着椅背,藤条在她掌心压出深深的红痕。那时只听见风铃叮咚,没留意她喘着气说“慢点儿”。暮色漫进阳台时,我闻到藤椅上淡淡的霉味里,混着缕熟悉的皂角香。那是外婆每周用软布擦拭藤椅的味道,她总说“藤子通人性,你待它好,它就给你暖乎乎的依靠”。此刻掌心贴着微凉的藤条,忽然懂了那些被磨平的棱角、被阳光晒得发亮的节点,都是时光留下的温柔印记。外婆端来热茶,藤椅被压得又轻轻哼了一声。她坐下时习惯性地调整了下姿势,避开椅面那个小小的凹陷——那是她常年坐着择菜压出的形状。“这椅子比你妈还大呢,”她指尖划过一根翘起的藤丝,“当年你外公编它时,手被扎出血好几次。”雨停了,月光爬上藤椅的纹路。我轻轻晃动身体,藤条摩擦的沙沙声里,仿佛藏着外公编藤时的咳嗽、外婆择菜时的呢喃,还有我小时候光着脚丫踩在上面的啪嗒声。原来这把旧藤椅,早把一家人的日子,都细细密密织进了交错的藤条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