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抽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抽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学期期末初中学业水平抽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 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 人类对物质世界两极的探索永不停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宇宙是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B.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C. 丝绸摩擦玻璃棒,产生正电荷
D. 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酱油和醋,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2. 现需将一种药品送至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医用冷藏盒。则保温瓶外包装盒的材料和保温瓶的材料应分别选用的是(  )
A. 棉花 硬纸板 B. 泡沫塑料 硬纸板
C. 硬塑料板 泡沫塑料 D. 泡沫塑料 硬塑料板
3. 下列是使用托盘天平的情境,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纸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若要证明:“这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才能彼此平衡”,则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 使卡片在竖直平面旋转,直到纸两端的线平行不共线,松手
C 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上移动一些,松手
D. 将卡片从中间剪断
5. 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车应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B. 应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
C. 该实验可以不用将木板放在水平面上
D.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远近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 如图所示,小明在对我国现代桥梁构造进行调查时发现,桥梁都设计有合理的排水坡度,以防止桥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下列对这一设计及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雨天时,雨水从排水通道向下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雨水所受重力大于其所受阻力
B. 同一辆汽车先后通过湿滑桥面和干燥桥面,通过干燥桥面时的惯性大
C. 路面上有积水时,高速行驶的车辆从刹车到停止,通过的距离比通过干燥路面时的距离长
D. 汽车缓慢匀速通过平直的湿滑桥面时(不计空气阻力),汽车的牵引力与汽车受到的阻力相互平衡
7.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下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A. B. C. D.
8.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作用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②甲、乙两图的对比,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然后与甲图对比
A. 只有②③④ B. 只有①②④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①②
9. 三峡大坝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为一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船从上游到达下游,船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
B. 三峡船闸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C. 当轮船静止漂浮在水面时,船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D. 当船从上游驶向闸室时,应同时打开上下游阀门
10.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的是(  )
A. 图甲,向前吹气,纸条向上运动
B. 图乙,瓶内灌满水,纸片不掉下来
C. 图丙,在硬币上方吹气,硬币跳进碗里
D. 图丁,向悬挂着的气球左侧吹气,气球向左运动
11. 如图所示,将装有适量水小玻璃瓶瓶□向下,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拧紧大瓶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小,实现小瓶的浮与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力捏大瓶时,小瓶不能实现悬浮
B. 用力捏大瓶时,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大
C. 盖上小瓶瓶盖,捏大瓶时也能使小瓶下沉
D. 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时也能使小瓶下沉
12. 2024 年4月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建造完工,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全新选择、它由如图所示的船体和工作平台两部分组成,总质量约3.9万吨,最大排水量为10万吨,船体直径约为90m。若g取10N/ kg, 海水密度取1×103kg/m3。关于“海葵一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约需要170个成人才能环抱船体一周
B. 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约为1×106N
C. 当它未储存油气空载时,吃水线在最大吃水线上方
D. 它最多能储存约8万吨油气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13. 如图所示,两铅块压紧后粘在了一起,说明两铅块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若在下方铅块的 挂钩上挂上钩码,两铅块未被拉开,与没挂铅块时相比,此时两铅块接触面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4. 静电喷涂利用了静电现象,其喷涂原理如图所示,被喷涂的工件带正电。工作时,静电喷涂 的喷枪接高压电源,雾化后的涂料微粒通过枪口时由于__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 电子而带________电,从而吸附在带正电的工件表面。最后,涂料又因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而散开。
15. 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杯子上放一个硬纸板,在硬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用木棍迅速击打硬纸板,硬纸板水平飞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鸡蛋由于具有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在________的作用下掉入水杯。
16.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密度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 大”,下同);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因为水结冰后,密度________,体积________。
17. 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分别采用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
(1)手压铅笔时,手也感到疼痛,这是因为________。
(2)图________的方法不能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理由是该方法________。
(3)图甲笔尖面积为0.5mm2,两手指用2N的力压铅笔两端时,笔尖对手的压强为________ Pa。
18. 如图所示,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面的朝向不同。
(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来显示压强大小。
(2)要使金属盒面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相等,必须控制金属盒面的中心在液体中的________相等。由上述实验可知:液体内部某一点,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________的。
(3)不增加器材,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的关系。
19. 如图所示,无风的天气,汽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车后面的树叶总会向________(选填“A”“B”或“C”)方向飘动。静止的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为F1,F1是由________(选填“轮胎”或“地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为F2,则F1________F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 如图所示是为了探究大气压的大小所做的“托里拆利实验”
(1)开始时,必须在管中灌满水银,目的是________。
(2)如图在某地测量大气压的值时,管上方真空,该地的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_ 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如果在M处开一小孔,管内水银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向上涌出形成“喷泉”。
21. 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实验。
(1)该实验每次都需将橡皮筋EE'拉长至相同长度,是为了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应用了力能使物体 ________的作用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大小F合=_____(用F1、F2表示),方向和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3)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22. 如图所示,质量为240kg的“祝融号”火星车有6个轮子,火星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质量之比约为3.7N/kg,那么在火星上的“祝融号”所受重力为________ N。若希望火星车对火星表面的压强不超过1.48×103Pa ,则火星车的轮子与火星的总接触面积至少是________ m2。
23. 如图甲所示,将小车悬挂起来。用遥控器启动它时,轮子转动但不前进:从下方托起一块木板接触到轮子时,小车会前进,使小车前进的动力是________施加的。如图乙所示,桌面上排放几支圆柱形铅笔,铅笔上放木板,小车放在木板上。用遥控器启动小车,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4. 如图所示,在吸管下方安装一个小瓶,将铁屑装入瓶中,制成一支简易密度计,其总质量为33g,放入液体后都能竖直_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下沉”),小瓶完全浸没。现在将密度计放入水中,在密度计上标记出水面位置M,密度计排开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从水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待测盐水中,M比液面高3cm;取出密度计擦干,倒出部分铁屑,使其总质量为31g,再放入水中,液面距离M为2cm,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0分。解答26(1)、(2)、(3)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5. 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悬挂在绳上的球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球所受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请画出木块所受拉力F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
(3)如图丙所示,是一个在水中上浮的乒乓球,请画出球所受的浮力F和重力G的示意图。
26. 如图甲是“奋斗者”号模型,图乙是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奋斗者”号底部装配有质量为2t的可抛弃压载铁、“奋斗者”号总质量为20t(包含压载铁),中部安装有固体浮力材料,载入舱为空心球体。[,g=10N/kg]
(1)若在海水深处,海水产生的压强为1.1×108Pa,此处海水在载人舱外壳2×10-4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为多少?
(2)若固体浮力材料质量为2400kg, 体积为4m3。 求:
① 固体浮力材料的密度为多少?
② 固体浮力材料完全浸没在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3)“奋斗者”号完全浸没在海水中后匀速下潜;接近海沟底部时,抛掉质量为m的压载铁后悬浮在海水中;待海底科研任务结束后,抛掉剩余的全部压载铁后匀速上浮至海面。若 “奋斗者”号下潜和上浮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压载铁的密度为,且压载铁的体积不可忽略。则“奋斗者”号在悬浮前抛掉的压载铁的质量m为________ kg。
27. 小明发现购买的防滑地垫的A面与B面粗糙程度不同,为了比较A、B两个面的防滑性,小明利用地垫的小块样品进行探究:
(1)如图甲、乙所示,将小块地垫的B、A面分别与同一水平地面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拉动小块地垫,依据________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发现完成甲、乙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很小,比较不出A、B两个面的防滑性,于是又找来一个铁块,在原水平地面上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通过甲、乙、丙 三次实验,虽不能完成探究任务,但也能推得滑动摩擦力与________是有关的。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另一个因素是否有关,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只需________,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2N。通过实验可知,选择地垫的_______(选填“A”或“B”)面铺在地面上,能更有效防滑。
(3)为更精确地测量地垫的滑动摩擦力,小华将拉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拉动木板 时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获得数据如图戊所示,出现示数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8. 小明利用20mL的注射器、小桶、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1)实验中研究的是大气对________(选题“活塞”或“注射器筒”)的压力。
(2)操作步骤如下:
①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前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为检验是否漏气,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② 用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并在下面挂小桶,如图甲所示,慢慢向桶内加水,直到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停止加水,测量水和桶总重力为19.8N;
③ 如图乙所示,注射器刻度线的长度可测得为________ 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________cm2, 则本地大气压的测量值为________ Pa。
(3)小明对实验进行评估,发现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9. 小明和小华利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分别测量消毒液、木块和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测量消毒液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消毒液,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为78g;
②将烧杯中部分消毒液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消毒液的质量如图丙所示,读数为______g;消毒液的密度为______。
(3)小明测量一个木块()的密度,由于木块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于是利用电子秤、钢针、烧杯和水设计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如图丁(A)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电子秤的示数为;
②如图丁(B)所示,将木块放在水中,木块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
③如图丁(C)所示,用细针把木块压入水中,使木块浸没在水中,电子秤的示数为;
木块密度______(用、、、表示)。
(4)如图戊所示,小华完成小石块密度()的测量方案如下,先将第③步中缺少的实验操作填写完整:
①在圆柱形水槽内加入适量水,将烧杯漂浮在水面上,记录水槽内水面高度;
②将小石块放入烧杯中,烧杯漂浮在水面上,记录水槽内水面高度;
③______,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槽内水面高度,记为;
小石块密度______(用、、、表示)。若将第②步和第③步对调,测得的石块密度为,则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0.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合金块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1)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合金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步骤与测力计示数如图甲、乙、丙、丁、戊所示,图甲中合金块受到的重力力为________ N。
(2)分析图乙、丙、丁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液体的深度________;
分析图丁与图________可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利用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 m3,盐水的密度为 ________kg/m3。
(4)如图戌所示,小明用电子秤继续探究浮力大小与另一因素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先将盛有水的容器放在电子秤上,然后用手提着系有细线的规则圆柱体将其缓缓地浸入水中,同时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电子秤显示的相应的质量m,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圆柱体的高度为8cm,当时,用弹簧秤测得细线对圆柱体的拉力为1.6N。
h/cm 0 2 4 6 8 10 12 14
m/kg 2.00 2.04 2.08 2.12 2.16 2.16 2.16 2.19
① 实验过程中,电子秤示数逐渐增大时,细线对圆柱体的拉力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 当时,可推得: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③当时,手通过绳子对圆柱体竖直向上的拉力是________ N。
2025年春学期期末初中学业水平抽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 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13题答案】
【答案】 ①. 引力 ②. 变大
【14题答案】
【答案】 ①. 得到 ②. 负 ③. 排斥
【15题答案】
【答案】 ①. 运动状态 ②. 惯性 ③. 重力
【16题答案】
【答案】 ①. 不变 ②. 变小 ③. 变大
【17题答案】
【答案】(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①. 乙 ②. 图乙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3)
【18题答案】
【答案】(1)高度差 (2) ①. 深度 ②. 相等
(3)深度
【19题答案】
【答案】 ①. 增大 ②. A ③. 轮胎 ④. 大于
【20题答案】
【答案】(1)排净管中的空气 (2)750
(3)不会
【21题答案】
【答案】(1)发生形变
(2)
(3)乙、丙
【22题答案】
【答案】 ①. 888 ②. 0.6
【23题答案】
【答案】 ①. 木板 ②. 小车向前运动,薄木板向后运动
【24题答案】
【答案】 ①. 漂浮 ②. 33 ③. 1.1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0分。解答26(1)、(2)、(3)题时应有解题过程)
【25题答案】
【答案】(1) (2)
(3)
【26题答案】
【答案】(1)2.2×104N
(2)600kg/m3;4×104N (3)1000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匀速直线 ②. 二力平衡
(2) ①. 压力 ②. 把丙图中的地垫翻面,使A面和水平地面接触 ③. A
(3)木板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28题答案】
【答案】(1)活塞 (2) ①. 见解析 ②. 10.00 ③. 2 ④.
(3)活塞和筒壁之间存在摩擦,活塞自身的重力
【29题答案】
【答案】(1)左 (2) ①. 44 ②. 0.85
(3)
(4) ①. 将小石块沉入水中 ②. ③. 等于
【30题答案】
【答案】(1)4.8 (2) ①. 无关 ②. 戊
(3) ①. ②.
(4) ①. 减小 ②. ③.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