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发现校园故事》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赣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美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发现校园故事》是赣美版七年级上册的课程,它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将校园中的人、事、景、物转化为艺术创作题材。通过该课程,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主题和艺术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增强对校园的情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已有一定美术基础,但在观察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深度上还有所欠缺。在将校园故事转化为微电影剧本时,可能会遇到提炼主题、构建框架等困难。教师可通过引导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能敏锐观察校园中的人、事、景、物,感受校园独特的美和氛围。2. 提升对校园故事中情感和意义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眼光。艺术表现1. 学会将观察到的校园故事提炼成主题,并转化为微电影剧本。2. 掌握分镜头脚本的格式,能按照要求规范创作。创意实践1. 发挥想象力,对校园故事进行创新改编和创作。2. 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培养实践能力。文化理解1. 理解校园文化在故事中的体现,增强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2. 通过创作,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学会观察校园,提炼有价值的校园故事主题。2. 理解脚本和分镜头的概念及作用。3. 掌握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并能正确书写。难点1. 如何从平凡的校园生活中挖掘出有深度、有意义的故事主题。2. 合理构建微电影剧本的框架结构。3. 准确运用分镜头脚本展现校园故事。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笔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引导思考(1) 教师展示校园不同场景的图片,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提问:“看到这些熟悉的校园场景,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故事呢?”(2)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这些场景中经历的有趣或难忘的事情。(3)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简单点评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发现校园故事。(4) 介绍校园是一个“小生态系统”,里面的人、事、景、物都可能成为精彩故事的素材。(5) 提出问题:“哪一段校园故事值得被记录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6) 展示一些成功的校园微电影案例片段,让学生感受校园故事通过影像呈现的魅力。(7)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微电影是如何选取故事和进行创作的。(8) 强调本节课的任务是用新视角观察、发现、记录校园故事,并将其改编为微电影剧本。 1. 观看图片,回忆校园故事。2.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校园经历。3. 观看微电影案例,感受其魅力。4.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评价任务 发言积极:☆☆☆故事生动:☆☆☆思考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微电影案例,唤起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记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知识讲解 介绍脚本和分镜头(1) 讲解脚本是微电影的文本基础,它包含微电影的主题思想、人物故事和框架结构等。(2) 举例说明不同主题的微电影脚本的特点和作用,如励志主题、友情主题等。(3) 强调主题思想在脚本中的重要性,它是故事的核心和灵魂。(4) 分析人物故事的构建方法,包括人物的性格、目标和冲突等。(5) 展示一些优秀脚本的框架结构,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故事的起承转合。(6) 解释分镜头是拍摄之本,它是微电影的拍摄计划、行动指南。(7) 介绍分镜头的基本要素,如景别、画面、台词、时长等。(8) 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和填写方法。 1. 认真听讲,理解脚本和分镜头的概念。2. 观看案例,分析脚本和分镜头的特点。3. 记录重点知识和方法。4. 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评价任务 理解概念:☆☆☆分析准确:☆☆☆记录认真:☆☆☆设计意图 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脚本和分镜头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剧本创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究 活动一:观察校园 实地观察(1) 组织学生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引导他们关注校园中的建筑、植物、人物和活动等。(2) 提醒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如高低、远近、动静等。(3) 让学生用手机或笔记本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有特色的场景和细节。(4) 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分享感受。(5)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素材。(6) 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和讨论。(7) 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校园故事和感受。(8) 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故事主题。 1. 到校园中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素材。2. 与同学交流观察发现和感受。3. 参加总结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4. 听取他人分享,学习借鉴。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交流积极:☆☆☆分享精彩:☆☆☆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校园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素材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践探究 活动二:提炼主题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素材,讨论并确定一个校园故事的主题。(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素材中挖掘出有深度、有意义的主题,如友情、成长、梦想等。(3) 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小组确定的主题和理由。(4) 组织其他小组对每个小组的主题进行评价和建议。(5) 教师对各小组的主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主题。(6) 让小组根据反馈意见,再次讨论和调整主题。(7) 确定最终的主题,并让小组开始构思故事的框架。(8) 提醒小组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1. 参与小组讨论,确定故事主题。2. 推选代表介绍主题和理由。3. 听取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建议。4. 根据反馈调整主题,构思故事框架。评价任务 主题明确:☆☆☆讨论积极:☆☆☆调整合理:☆☆☆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素材中提炼有价值的主题,并构建故事框架。实践探究 活动三:编写剧本 分镜头脚本创作(1) 向学生详细讲解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和内容要求。(2) 展示一些优秀的分镜头脚本范例,让学生学习和参考。(3) 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故事主题和框架,开始编写分镜头脚本。(4) 提醒学生注意分镜头的景别、画面、台词、时长等要素的合理安排。(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添加一些细节和创意元素。(6)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互评,互相提出修改建议。(8) 让学生根据小组互评的意见,对自己的分镜头脚本进行修改和完善。 1. 学习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和要求。2. 参考范例,开始编写分镜头脚本。3. 参与小组交流和互评,提出和接受建议。4. 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脚本。评价任务 格式正确:☆☆☆内容丰富:☆☆☆修改认真:☆☆☆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方法,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互评和修改,提升作品质量。课堂总结 总结回顾(1) 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2)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主题提炼和分镜头脚本创作的重要性。(3) 展示一些学生优秀的分镜头脚本作品,进行表扬和鼓励。(4)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分镜头脚本。(6)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和记录校园故事。(7)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8) 宣布本节课结束。 1. 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2. 听取教师总结和评价。3. 观看优秀作品,学习借鉴。4. 明确课后作业和要求。评价任务 收获丰富:☆☆☆表现积极:☆☆☆态度认真:☆☆☆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强化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善自己的校园故事分镜头脚本,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2. 检查脚本中的逻辑和细节,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3. 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拓展作业1. 尝试为自己的分镜头脚本设计一些简单的画面草图。2.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脚本,听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3. 思考如何将脚本拍摄成微电影,初步规划拍摄方案。板书设计发现校园故事一、观察校园人、事、景、物二、提炼主题友情、成长、梦想等三、分镜头脚本格式:景别、画面、台词、时长等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和微电影案例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参与度较高。2. 组织学生实地观察校园,让他们亲身体验观察和发现素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3.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提炼和剧本创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足之处1. 在学生编写分镜头脚本时,部分学生对格式和内容要求理解不够准确,教师的指导还不够细致。2.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在小组互评环节有些仓促,学生交流不够充分。3. 对学生创意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