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体验民间艺术表演》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赣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 美术 授课类型 实践探究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教材围绕民间艺术表演展开,介绍了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阐述民间美术在表演中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培养审美和实践能力,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美术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对民间艺术表演了解不深。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不过,在理解民间艺术内涵和进行实践创作时可能有困难,需教师引导和示范。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感受民间艺术表演中皮影、木偶等造型的独特神采和地域文化特色。2. 体会民间艺人通过表演和造型艺术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艺术表现1. 能够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并尝试用皮影戏的方式进行表演。2. 掌握皮影制作的基本方法和皮影表演的技巧。创意实践1. 发挥想象力,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进行皮影戏创作。2. 探索民间艺术表演的创新形式和方法。文化理解1. 了解民间美术对戏曲、戏剧等表演艺术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2. 认识民间艺术表演在传播地域文化方面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民间艺术表演中民间美术的作用和地域文化特色。2. 掌握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皮影制作方法。3. 能够设计故事并用皮影戏进行表演。难点1. 领会民间艺人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2. 实现美术与其他学科在皮影戏创作中的融合。3. 用皮影戏生动地表现设计的故事。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皮影道具、制作皮影的材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1) 展示一些民间艺术表演的精彩图片,如舞龙舞狮、皮影戏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精彩的表演,大家能说出这是哪些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吗?”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2) 进一步提问:“民间美术作品在这些民艺表演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呢?”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讨论。(3) 讲述自己观看或参与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分享其中的感受和体会,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看或参与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评价。(5) 展示一些民间艺术表演中使用的道具,如皮影、木偶、面具等,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6) 提问学生对这些道具的看法,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评价。(7) 介绍民间美术对戏曲、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形式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民间艺术表演有更深入的了解。(8) 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体验民间艺术表演。 1. 观看图片,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 分享自己观看或参与民间艺术表演的经历。3. 近距离观察民间艺术表演道具,表达自己的看法。4. 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了解民间美术对表演艺术的作用。评价任务 回答问题积极:☆☆☆分享经历真实:☆☆☆观察描述准确:☆☆☆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分享经历和观察道具,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表演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美术在表演中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感知交流 组织讨论与体验(1) 提出问题:“你接触过哪些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谈一谈你对它们的看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2)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3) 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总结和点评。(4) 引导学生从民间艺术的形式、内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5) 安排学生体验并了解一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如皮影戏。向学生介绍皮影戏的历史、特点和表演形式。(6) 播放一段精彩的皮影戏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皮影戏的独特魅力。(7) 组织学生讨论皮影戏中民间美术起到的作用,如皮影的造型、色彩、图案等对表演的影响。(8) 引导学生领会民间艺人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1. 分组讨论并发言,分享自己接触过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看法。2. 观看皮影戏视频,感受其独特魅力。3. 参与讨论,分析皮影戏中民间美术的作用。4. 领会民间艺人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评价任务 讨论参与积极:☆☆☆观点表达清晰:☆☆☆分析理解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和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表演的形式和内涵,感受民间美术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探究理解 活动一:深入了解皮影戏 介绍皮影戏知识(1) 详细介绍皮影戏的定义,即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等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2) 讲解皮影戏的表演方式,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着影人,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3) 举例说明皮影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不同地区的皮影戏在造型、曲调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4) 介绍皮影戏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和演变过程。(5) 展示一些不同地区的皮影作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造型、色彩和图案的差异。(6) 分析皮影作品的艺术特点,如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等。(7) 强调皮影戏不仅是一种造型艺术,还起到了传播地域民间文化的作用。(8) 介绍2011年中国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重要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了解皮影戏的相关知识。2. 观察不同地区的皮影作品,比较它们的差异。3. 分析皮影作品的艺术特点,感受其独特魅力。4. 认识皮影戏在传播地域文化方面的价值。评价任务 知识掌握准确:☆☆☆观察比较细致:☆☆☆价值认识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介绍皮影戏的知识和展示不同地区的皮影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为后续的创作和表演打下基础。表现分享 活动二:设计并表演皮影戏 引导故事设计与表演(1) 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小故事,用皮影戏的方式进行表演。(2) 提供一些故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如故事的主题、情节、角色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3) 指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选择合适的皮影造型和道具,提醒学生注意皮影的动作和表情要与故事情节相配合。(4) 组织学生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5)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皮影戏的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如加入音乐、舞蹈等元素。(6) 安排各小组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7) 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表演技巧、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8) 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1. 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小故事。2. 选择合适的皮影造型和道具,进行排练。3. 发挥想象力,对表演形式进行创新。4. 进行表演,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评价任务 故事设计新颖:☆☆☆表演技巧熟练:☆☆☆创意表现突出:☆☆☆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和表演皮影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总结拓展 总结与拓展延伸(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民间艺术表演中民间美术的作用、皮影戏的知识和学生的表演成果。(2) 强调民间艺术表演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表演自己设计的皮影戏,并记录下他们的反应。(4) 推荐一些有关民间艺术表演的书籍、电影和网站,让学生拓展知识面,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5)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制作其他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如木偶、面具等,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6) 组织学生成立民间艺术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共同探索民间艺术的奥秘。(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8)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同时提出期望和建议。 1. 认真倾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2. 接受课后作业,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表演皮影戏。3. 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籍、观看电影和浏览网站,拓展知识面。4. 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评价任务 知识总结准确:☆☆☆作业完成认真:☆☆☆思考拓展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将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表演自己设计的皮影戏,并记录下他们的反应。2. 用文字描述自己在设计和表演皮影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3. 收集一些其他民间艺术表演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拓展作业1.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木偶或面具,并进行表演。2. 与同学合作,创作一个新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进行展示。3. 研究民间艺术表演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写一篇小论文。板书设计体验民间艺术表演一、民间美术的作用- 对表演艺术的影响- 传播地域文化二、皮影戏- 定义、特点、历史- 制作与表演三、创作与表演- 故事设计- 表演展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2. 让学生亲身体验皮影戏的设计和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足之处1. 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的表演水平有待提高。2.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最后学生表演的时间有些紧张,评价不够充分。3. 对民间艺术表演的创新形式探索不够,学生的创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