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捕捉精彩瞬间》教案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湘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捕捉精彩瞬间》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此课能让学生了解摄影基本知识、创作技巧与欣赏方法,对提升鉴赏与审美水平意义重大,有助于学生领悟摄影艺术魅力。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角度与方法,能用多种形式表达感受认知。但摄影文化观念薄弱,学习新知识缺乏耐心。本节课旨在提升他们对摄影的认识,感受摄影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深入了解摄影的人文精神,深化对摄影作品形式语言的认知与理解。2. 丰富并提高审美知觉能力,能敏锐感知摄影作品中的美。艺术表现1. 明确摄影的含义,熟知摄影拍摄过程中不同拍摄角度的特点。2. 了解经典构图代表作,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创意实践1. 通过欣赏与分析不同摄影的拍摄角度和经典构图,体会其独特美感。2. 尝试运用所学拍摄技巧和构图方法进行摄影创作。文化理解1.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增强热爱生活、记录美好生活的意识。2. 理解摄影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提升文化素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正确认识摄影的拍摄角度特点,如低角度、平衡视角、高角度等。2. 掌握摄影的构图艺术特点,包括三分法构图、框架式构图、三角形构图等。3. 理解摄影作品中形式语言的运用,如点、线、面的组合。难点1. 学会应用拍摄技巧,根据不同场景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构图方法。2. 拍摄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准确表达主题和情感。3. 突破常规构图,进行创意摄影创作。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PPT课件,作品图片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程导入 引导语(1)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更新,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转瞬即逝的瞬间,我们想把它保存下来,最直观记录,最便捷是相机或者手机自带相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手机相机已经很便捷啦,如果是想专业一点,还得是专业相机更胜一筹!(2) 展示一张照片,提问学生:“这张照片表达了什么?请你说说看到作品后的感受?”(3) 倾听学生的回答,如“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表达爱、感恩”“感觉两个人可能好久都没有相见,表达喜悦、希望、美好”“将美好的瞬间拍摄下来,定格下来,表达永恒、不朽”等,并给予肯定和补充。(4) 总结:一幅优秀的作品是可以将美好定格下来,可以表达出作者拍摄的感受和主题的!(5) 强调摄影艺术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对生活的“再创作”。记录生活离不开深入观察,放慢脚步,寻找,等待,总有不期而遇的精彩瞬间,值得我们去拍摄。(6)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摄影的相关知识,拍摄出更加优秀的作品!”(7)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记录生活;画面的形式美感;摄影的构图方法;摄影时光线的运用。”(8)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节课的学习,共同探索摄影的奥秘。 1. 认真倾听教师关于科技与摄影的介绍。2. 观察教师展示的照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3. 分享自己看到照片后的感受。4.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感受表达:☆☆☆兴趣激发:☆☆☆设计意图 通过科技发展引入摄影,以照片引发学生思考与感受,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记录生活讲解 作品展示与分析(1) 讲解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多样,我们可以用相机记录时间流逝中的人和事,用摄影图片来分享彼此的感受。(2) 展示现代程周平的摄影《初春》,提问学生:“摄影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 倾听学生回答,如“这样的景物我们也遇到过,但是没有摄影家拍摄的这么有意境”“湛蓝的天空投映在平静的水面,如同一块蓝色的画布,树和屋檐的倒影与明亮的花瓣一起,组成了一个灵动的画面”等,并给予肯定和点评。(4) 展示以幸福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分享类似经历,如“这样的场景我们也拍摄过,我回家会坐在父亲腿上,我也会和妈妈拥抱。感谢爸爸妈妈!”“照片中的老人随儿子进城,在家附近做清洁工。孙女偶尔跑来与爷爷亲热,于是有了这温馨感人的一幕。”(5) 总结:精彩就藏在平时的生活中,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捕捉!(6) 展示动物题材的摄影作品,如白鹭从大鱼嘴里飞夺小鱼的瞬间,引导学生观察水面泡沫形成的流动感,反衬出鱼和鸟的竞争关系。(7) 展示重要时刻题材的摄影作品,如2016年11月18日18点30分许,“神十一”返回舱回收任务圆满完成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作品对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礼赞。(8) 强调摄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1. 思考教师提出的关于摄影记录生活的问题。2. 观察摄影作品,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 回忆自己生活中的摄影场景,与同学交流。4. 体会摄影记录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感受分享:☆☆☆意义理解:☆☆☆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不同题材的摄影作品,让学生体会摄影记录生活的功能,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美的能力。拍摄角度讲解 活动一:认识拍摄角度 角度介绍(1) 提出问题:“那如何拍摄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呢?首先拍摄时要注意拍摄的场景和角度。”(2) 解释拍摄的角度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相机所处的方位,包括拍摄方向、距离和高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相机在三维空间中的具体位置。(3) 介绍低角度(蚂蚁视角):将镜头倒转朝下贴近地面,就能拍摄出平常所不能窥见的景色。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如“这个是独特的拍摄角度,我们可以多尝试”。(4) 介绍平衡视角:利用镜面反射来拍摄照片,让水面看上去更加平静,水面倒影还能把天空的细节反射出来。(5) 介绍高角度(“上帝视角”自上而下拍摄)和仰拍角度,说明仰拍角度可以拍摄出气势与壮观感,画面呈现出高大、胜利和庄重的感觉等,表达情感。举例说明在拍摄大场景时常用高角度和仰拍角度。(6) 展示两幅不同拍摄角度的作品,提问学生:“这两幅作品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感受?”(7) 倾听学生回答,如“第一幅作品表现大家一起游玩的欢乐的场景,拍摄角度平视角”“第二幅作品表达大自然的美景,拍摄角度低视角”等,并给予肯定和点评。(8) 总结不同拍摄角度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强调根据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1. 认真倾听教师关于拍摄角度的讲解。2. 观察不同拍摄角度的示例,发表自己的看法。3. 分析作品,感受不同拍摄角度带来的不同效果。4. 理解不同拍摄角度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评价任务 角度理解:☆☆☆效果感受:☆☆☆场景判断:☆☆☆设计意图 详细介绍不同拍摄角度,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其效果,帮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拍摄角度的方法。画面形式美感讲解 活动二:感受画面形式美感 作品赏析(1) 强调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能抓住生活中一瞬间的“感动”,而且讲究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等要素的运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2) 展示匈牙利罗伯特·卡帕的摄影作品: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正在表演,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如“抓住舞蹈的精彩瞬间,舞台的灯光下芭蕾舞演员的精彩表演”“姿势的起伏错落有致,聚焦的灯光让芭蕾舞演员优美的舞姿和定格的代表性动作尤为醒目”。(3) 引导学生将人物的头部连成线,观察曲线的构图。(4) 展示现代任国恩的摄影《海潮》,提问学生:“如果用刚才的构图形式,我们会发现什么?”(5) 倾听学生回答,如“海浪组成的线的律动”“海鸥组成的点的节奏”“整幅摄影很好的将点线结合,构成画面律动”等,并给予肯定和点评。(6) 总结散射光线下,画面色调柔和,湛蓝的海面上点(海鸟)和线(海浪)瞬间的交集,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精彩。(7) 布置任务:请从动态和形式美感的表达方面入手,用绘制草图的方式分析两到三幅摄影作品。(8) 巡视学生的分析过程,给予指导和建议。 1. 理解画面形式美感的重要性。2. 观察摄影作品,描述画面特点和构图形式。3. 分析作品中点、线等元素的组合,体会形式美感。4. 用绘制草图的方式分析摄影作品。评价任务 美感理解:☆☆☆元素分析:☆☆☆草图绘制:☆☆☆设计意图 通过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形式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分析能力。摄影构图方法讲解 活动三:学习摄影构图方法 构图方法介绍与分析(1) 讲解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是指摄影画面的布局、结构,包括对景物的取舍、位置及画面构成因素等的处理。和谐的构图能将画面中景物之间的内部“冲突”和外部视觉效果协调起来,给欣赏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和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2) 介绍常用的摄影构图方法共有9种,如居中构图、三分法构图、框架式构图、三角形构图等。提问学生:“我们同学们常用的有哪些呢?”(3) 倾听学生回答,如“三角形构图”“引导线构图”“前景构图”等,并给予肯定和补充。(4) 重点介绍三分法构图(九宫格构图):拍摄时将画面横、竖平均三等分,将主体物置于四个交叉点的任一个点上,都符合视觉习惯,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式。提问学生:“重点在于主体物哪里?”引导学生回答主体物应置于四个交叉点的任一个点上。(5) 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属于哪种构图方法,尝试分析画面中的主题及主体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突出主体画面的。如分析“左上作品,变现主题是日出景象,船出海,太阳和船都在左上和右下对角线上”“左下作品,画家和作品位于左下交叉点上。表现画家将美好定格在画布上”“右边小女孩和小狗位于交叉点上,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6) 详细分析一幅运用九宫格构图的作品,指出左上的交叉点是秃鹰的眼睛,右下的交叉点是贫困孩子的头颅,加上地平线处在五分线上,因此构图相当完美,很有视觉冲击力。强调那四个交叉点是重点,是主体最适合待的地方。(7) 展示表达爱与感恩的作品,说明将两个主角合成一个整体,放在画面的中心点上。(8) 布置任务:用三分法构图为一张图进行裁剪。巡视学生操作过程,给予指导。 1. 了解摄影构图的概念和作用。2. 参与讨论常用的构图方法。3. 分析作品的构图方法、主题和主体。4. 用三分法构图进行裁剪操作。评价任务 构图理解:☆☆☆作品分析:☆☆☆裁剪操作:☆☆☆设计意图 系统介绍摄影构图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构图技巧。光线运用讲解 光线知识讲解(1) 提出问题:“大家想想:什么是摄影的生命?”引导学生回答光线是摄影的生命。(2) 强调光线是摄影成像、造型、构图的重要手段。(3) 说明不同的光线下拍摄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如“同一个景物随着一天中太阳的照射不同,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不同的”。(4) 结合摄影作品,详细讲解光线塑造形体的一般规律:顺光(被拍物正面受光)时,对象的体积感减弱,画面色彩还原较好;侧光(被拍物左右侧受光)时,体积感强,画面明暗对比强烈;逆光(被拍物背面受光)时,对象轮廓边缘得到强调,画面暗部色彩较暗。(5) 展示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摄影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光线对画面效果的影响。(6) 总结不同光线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强调根据拍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光线。(7)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不同光线的效果,为摄影创作积累经验。(8)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尝试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同一景物,对比效果。 1. 思考摄影的生命是什么。2. 观察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作品,感受光线的影响。3. 理解不同光线的特点和适用场景。4. 接受课后实践作业。评价任务 光线认知:☆☆☆效果感受:☆☆☆作业接受:☆☆☆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光线对摄影的重要性,掌握不同光线的特点和运用方法。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尝试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同一景物,对比效果并记录感受。2. 用三分法构图为一张照片进行裁剪,并说明裁剪思路。3. 分析一幅摄影作品的拍摄角度、构图方法和光线运用。拓展作业1. 运用所学的拍摄技巧和构图方法,拍摄一组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的摄影作品。2. 制作一份摄影作品集,附上作品说明和创作感受。3. 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和创作经验。板书设计捕捉精彩瞬间一、记录生活- 日常场景、重要时刻二、画面的形式美感- 点线组合、曲线构图三、摄影的构图方法- 三分法构图、框架式构图、三角形构图四、摄影时光线的运用- 顺光、侧光、逆光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课程导入环节通过科技发展和照片展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2. 在讲解拍摄角度、构图方法和光线运用时,结合大量实例,学生理解较好,能积极分析作品。3. 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意识。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运用拍摄技巧和构图方法进行创作时,仍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2.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不够充分,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