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处处有设计》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生活处处有设计》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生活处处有设计》教案
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湘教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评述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生活处处有设计”是湘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新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它让学生理解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设计能美化和改善生活。探讨设计起源发展,能让学生认识到其反映时代与文化特征。本单元还引导学生分析产品设计功能性,提高生活质量,激发学生对设计领域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有较强学习动力与探索欲。他们观察力和想象力快速发展,但对设计概念理解较浅,对设计融入生活的认识较表面。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设计元素和功能,通过实践与案例分析,建立设计与生活联系,培养审美与创新思维。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日常生活中设计的美感元素,如色彩搭配、造型特点等。
2. 深入理解设计如何通过不同方式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艺术表现
1. 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清晰表达对创意产品设计的个人感受和审美评价。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评价设计作品的基本方法和角度。
创意实践
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大胆尝试进行简单的设计创作。
2. 在设计过程中,体验创新和实践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文化理解
1. 学生能够了解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2. 深刻认识到设计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引导学生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各类设计元素,如形状、材质、色彩等。
2. 深入理解设计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明白设计是如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
3. 掌握设计在功能性和审美性方面的具体体现和平衡方式。
难点
1. 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
2. 帮助学生将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创新设计。
3. 培养学生从文化和时代背景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设计作品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操作法、互动演示法
教具准备
设计图片视频、创意产品样本、设计工具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意设计引新课 展示与提问
(1) 教师热情欢迎学生来到美术课堂,展示几张非传统椅子的图片,亲切询问学生这些图片设计的是什么。
(2) 当学生回答是椅子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些椅子和生活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3) 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4) 接着提出新问题,询问学生认为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5) 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对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如“对,设计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来表达他们的艺术理念和创新思维”。
(6) 向学生解释在美术领域,这样的作品能激发人们的思考,引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强调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7) 阐述设计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指出设计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
(8)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处处有设计”。 1. 认真观察图片,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倾听教师的讲解,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4. 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
思维活跃度:☆☆☆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讨论非传统椅子的设计,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为新课学习做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欣赏分析探新知 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向学生介绍艺术设计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详细说明新石器时代为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发明了陶器,陶器制作技术不断精进,从手工到打磨。
(2) 指出陶器上的彩绘多数具有表号作用,认识意义大于审美意义,立体装饰如把手、盖纽、耳风等是为了提高物件使用价值,体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统一。
(3) 展示几个陶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陶盆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4) 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如“确实,陶盆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它们往往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 展示西汉长信宫灯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分享感受。
(6) 当学生分享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长信宫灯体现的工艺水平和文化意义,如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装饰精美等,以及它反映的西汉时期人们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7) 介绍长信宫灯采用的“虹吸原理”,强调其环保理念和古人的智慧,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8) 向学生介绍明式家具的分类、设计原理和特点,如以榫卯结构为主、纯手工制造、造型稳重大方、装饰朴实等,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并展示黑漆棋桌的例子。 1. 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2. 仔细观察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 分享自己对长信宫灯的感受和分析。
4. 认识明式家具的特点和设计原理。
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
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探讨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理解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本质。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艺术设计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思考与交流 活动一:产品的功能 讨论与分享
(1) 教师提出问题,询问黑漆棋桌是否符合当时人们的需求,以及学生心中的书桌可以怎么设计。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黑漆棋桌在当时流行但不符合现代人需求。
(3) 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鼓励,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心中书桌应具备的特点。
(4) 倾听学生的想法,如书桌要有足够空间、可调节高度等,并给予肯定和补充。
(5)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设计一款书桌需要综合考虑功能性、美观性、个性化以及环保性,设计要“以人为本”。
(6) 展示一体式收纳盒和旋转式收纳书架的例子,说明设计如何通过不同形态结构实现收纳便捷的效果。
(7) 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一件自己的学习用品,分析其结构和功能,并进行分享。
(8) 认真倾听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和指导,如分析学生对荧光笔、铅笔等学习用品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 1.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黑漆棋桌和书桌设计的看法。
2. 思考心中书桌的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观察并分析自己学习用品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享。
4. 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学习不同的观点。
评价任务 思维拓展:☆☆☆
表达能力:☆☆☆
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产品的功能,让学生理解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学习用品入手,分析设计的功能性,加深对设计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思考与交流 活动二:古今设计对比 对比与分析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随着时代发展,产品设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指出同一类产品的外观、功能变迁印刻了岁月的痕迹。
(2) 展示古时的木质书箱、编织书篮和现在的布艺书包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产品设计的变化。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分析清黑漆描金妆奁盒和现代化妆收纳盒。
(4) 倾听学生的回答,如学生提到外形、材质、使用功能和携带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给予肯定和引导。
(5) 进一步提问,这些变化反映了哪些社会和文化上的变迁。
(6) 倾听学生的分析,如社会对美的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进行总结和补充。
(7) 总结古今设计的特点,强调设计在不断优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8) 鼓励学生思考其他产品的古今设计变化,加深对设计发展的理解。 1. 观察图片,思考产品设计的变化。
2. 认真比较清黑漆描金妆奁盒和现代化妆收纳盒,积极发言。
3. 分析设计变化反映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4. 思考其他产品的古今设计变化。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文化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古今设计对比,让学生了解设计随社会文化发展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思考与交流 活动三:产品的优化 案例分析与讨论
(1) 教师向学生说明任何产品进入市场后都会有缺点或问题,改正缺陷、放大优点是产品创新的出发点之一。
(2) 展示普通书包优化为智能书包的例子,说明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
(3) 介绍卷笔帽的设计,详细说明它是如何解决传统卷笔刀的问题,如找不到卷笔刀、笔尖容易损坏等。
(4) 强调卷笔帽的优点,如轻便小巧、功能叠加等,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5) 展示一些椅子的设计案例,说明设计师如何运用功能叠加、简化或改变产品原有功能和用法的方式设计新产品。
(6)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产品可以如何优化,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7) 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指导,如对学生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8) 总结产品优化的要点,强调设计要不断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1. 倾听教师的讲解,了解产品优化的概念和方法。
2. 观察案例,分析产品优化的好处。
3. 思考其他产品的优化方案,积极发言。
4. 学习产品优化的要点。
评价任务 创新思维:☆☆☆
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产品优化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产品的不足,思考如何进行创新设计,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总结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探讨
(1) 教师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如果是设计师,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怎样。
(2) 倾听学生的回答,如学生提到实用、美观、考虑用户使用习惯、有创新性等,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好的设计需要实用、经济、美观、时尚。
(4) 进一步解释实用、经济、美观、时尚的具体含义,如实用要满足功能需求,经济要考虑成本等。
(5) 展示一些优秀设计作品的案例,说明这些作品是如何体现设计要点的。
(6)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加深对设计要点的理解。
(7)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设计创作中遵循这些设计要点。
(8)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设计与生活的紧密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设计之美。 1.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对好设计的看法。
2. 倾听教师的总结,理解设计要点。
3. 观察案例,分析设计作品如何体现设计要点。
4. 明确在今后设计创作中要遵循的要点。
评价任务 思维深度:☆☆☆
理解能力:☆☆☆
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 通过探讨设计要点,让学生明确好的设计应具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审美标准。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设计要点的理解,为学生的设计创作提供指导。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收集生活中至少5个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图片,并分析其设计元素和功能。
2. 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设计作品,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阐述其优点和特色。
3. 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画出自己心中理想书桌的设计草图,并标注其功能特点。
拓展作业
1. 尝试对一款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优化设计,画出设计方案并说明优化思路。
2. 了解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设计风格,制作一份手抄报介绍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3. 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一个小型的社区活动场所,包括场地布局、设施设计等,并制作一份简单的模型。
板书设计
生活处处有设计
一、设计与生活
紧密相连,衣食住行皆有设计
二、艺术设计起源与发展
1. 新石器时代陶器:实用与装饰结合
2. 西汉长信宫灯:工艺与文化体现
3. 明式家具:科学与艺术统一
三、设计要点
实用、经济、美观、时尚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非传统椅子、长信宫灯、明式家具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较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设计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讨论产品功能和古今设计对比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布置的作业具有层次性和拓展性,既考虑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1. 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部分教学环节如产品优化的讨论不够深入,学生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在理解一些设计概念和分析设计作品时存在一定困难,没有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在创意实践环节,虽然学生有尝试进行设计创作的热情,但由于时间有限和指导不够细致,学生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