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设计日常之美》教案学科 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教材 湘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日常之美》属于“设计 应用”类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引导学生关注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其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它在教材中起到了衔接理论与实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愿意尝试和探索新领域。但在设计方面缺乏系统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设计时可能难以兼顾创新性与实用性。教师可利用其好奇心,引导发现美、激发创作欲,鼓励发挥想象创作个性作品。课时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 欣赏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感受设计日常之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2. 能够从功能、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欣赏设计产品。艺术表现1. 了解设计产品相关知识,利用所学方法初步完成3 - 4个不同形式的设计草图作品。2. 能用绘画语言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创意实践1. 发挥创意思维,对台灯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2. 在设计中尝试运用置换、添加、简化、变形等方法。文化理解1. 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对设计艺术的关注度,感受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精神。2.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产品设计的功能、形态、色彩、质感等要素。2. 学会运用置换、添加、简化、变形等方法进行产品形态设计。3. 理解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精神。难点1. 设计的台灯在保持创新性的同时,确保其实用性。2. 能将创意与设计要素完美结合,设计出有特色的作品。3. 从生活中发现设计灵感,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图片导入 展示图片并引导思考(1) 通过ppt展示一组日用品设计图片,如书灯、椅子等,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2) 热情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美术课堂,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互动。(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提到物品好看的观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很有审美眼光”。(4) 当学生指出物品既好看又实用时,进一步追问:“那能具体说说它们是如何体现实用性的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设计产品在美观和实用方面的重要性。(6) 适时引出课题:“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倍感欣慰!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设计日常之美》。”并用醒目的方式出示课题。(7) 再次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物品的细节,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8)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美观又实用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 主动发言,分享自己对图片中物品特点的看法。3. 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学习不同的观点。4. 回忆生活中遇到的美观又实用的物品。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发言积极:☆☆☆思维活跃:☆☆☆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日用品设计图片,引发学生对设计产品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欣赏与讨论 引导欣赏与讨论(1) 出示《提篮》图片,向学生详细介绍:“同学们请看这《提篮》,作者在设计它的时候外面以描金彩绘工艺装饰,外形简洁,色彩富丽,极具装饰美感。在当时的生活场景中,既便于家中物品的收纳,又装点了人们的生活。”让学生感受设计产品的魅力。(2) 提出问题:“试想如果你是设计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构思呢?提示:结合书本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4)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当学生回答出形态、色彩、材料等方面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XX同学说的这几点非常重要”。(5) 进一步引导:“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吗?”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6) 当学生补充出产品的功能时,再次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两位同学的概括能力都比较强,掌声鼓励!是的,产品设计包括功能、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多数设计是艺术和科技的混合体,并不完全属于其中的任何一方面。”(7) 再次展示《提篮》图片,让学生从功能、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进行再次欣赏,加深对设计要素的理解。(8) 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学生回家观察一件生活用品,从设计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 1. 认真欣赏《提篮》图片,感受其美观和实用性。2. 积极参与同桌之间的讨论,思考设计构思的方面。3. 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 倾听教师的总结,加深对产品设计要素的理解。评价任务 讨论积极:☆☆☆回答准确:☆☆☆合作良好:☆☆☆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提篮》,引导学生思考产品设计的构思方面,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产品设计的要素。思考探究 活动一:分析产品形态 引导分析产品形态(1) 向学生讲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以上几点展开说明,首先是产品的形态,产品形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外形进行设计。请同学们分析书中图例生活用品是如何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明确学习任务。(2) 展示《月光花园扶手椅》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3) 当学生回答出椅子根据花瓣的原型设计,是一件艺术作品时,给予高度评价:“这位同学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是的,这不仅仅是一件家具,更是一件值得我们去欣赏的艺术作品,其主体为6片‘花瓣’,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形态运用到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上,可以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形态。”(4) 展示《黄花梨木圈椅》的图片,引导学生从造型、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问:“这把椅子在造型和材料上有什么特点?”(5)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观察到的造型简洁大方、椅圈弧线优美、扶手设计方便等特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详细介绍黄花梨圈椅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如“黄花梨圈椅作为明式家具的代表之一,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选用上等珍稀海南黄花梨老料,精选大树主干料,零白皮,不拼接,不挖补,整木取料,其造型稳重大方,装饰朴实,制作精美,给人以典雅质朴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追求。”(6) 展示《扶手椅》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其材料和色彩的搭配,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搭配的效果和作用。(7) 当学生分析到位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我们XX同学分析得很到位!是的,《扶手椅》方形网格状椅垫简洁、理性,有秩序。这样的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能提升家居环境的整体美感。”(8) 继续展示《沙发》、《“蝴蝶”桌椅 》等作品,引导同学们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设计作品的魅力。 1. 认真阅读教材,思考生活用品实用又美观的原因。2. 仔细观察图片,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3. 倾听教师的讲解,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特点。4. 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设计作品。评价任务 分析准确:☆☆☆表达清晰:☆☆☆理解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态、材料、色彩等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产品设计如何达到既实用又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思考探究 活动二:学习设计秘诀 讲解设计方法(1) 对前面的内容进行小结:“结合以上我们不难发现,好的设计是美的,这些外观看起来经久不衰,‘少, 却更好’的物品,让生活处处是美。那如何使产品形态符合产品的功能,并具有独特的美?我们来看看设计师给你的些秘诀!”自然地引出新的学习内容。(2) 详细讲解设计师常常使用的置换、添加、简化、变形等方法,通过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效果。(3) 展示用水果和圆形碟子置换普通时钟的图片,问学生:“请看到这两件物品,和普通的时钟相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4) 当学生回答出用其他材料置换时,给予肯定和鼓励:“xx同学充满自信的回答,很棒!产品设计置换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手段,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以达到提升产品性能、外观、功能等。”(5) 继续展示添加、简化、变形等方法的案例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方法的特点。(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这些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7) 巡视小组讨论情况,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8)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对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这些方法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1. 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理解设计方法。2. 观察图片,思考物品与普通物品的不同之处。3.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4. 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学习不同的观点。评价任务 理解方法:☆☆☆讨论积极:☆☆☆发言有条理:☆☆☆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设计师的设计秘诀,让学生学习置换、添加、简化、变形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思考与交流 活动三:探讨形态改变 引导思考与交流(1) 对学生说:“我们初步了解了产品形态,那如何改变常见生活用品(如椅子等)的形态,使之在实现其功能的基础上更加符合你的审美需求,说说你的想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2) 展示《球形椅》、《巴塞罗那椅》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参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3) 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当学生提出在椅子内部或表面安装LED灯带,营造温馨或神秘氛围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这样的设计能为椅子增添独特的氛围。”(4) 当学生提出为《巴塞罗那椅》加入加热、按摩等功能模块,或设计可调节的椅背倾斜角度和扶手高度等建议时,进一步追问:“那你觉得实现这些功能在技术上有哪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5) 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改变常见生活用品形态的创意和挑战,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创新。(6) 展示不同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的产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产品色彩和材料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问:“产品的色彩和材料会对我们的使用体验产生哪些影响?”(7) 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产品色彩和材料的看法,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8)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强调产品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形态,还要注重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以提升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1.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如何改变生活用品的形态。2. 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3. 参与自由讨论,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习不同的思考方式。4. 总结讨论结果,加深对产品设计要素的理解。评价任务 创意丰富:☆☆☆交流积极:☆☆☆思考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探讨改变常见生活用品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产品色彩和材料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课堂实践 布置实践任务并指导(1) 对同学们说:“好的,同学们经过学习,你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设计师的眼光。接下来,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一盏台灯的设计铅笔草图。(从形态、材料、色彩、图案等角度完成3 - 4个不同形式的设计草图)”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2) 展示优秀的台灯设计草图范例,让学生了解设计草图的规范和要点,为学生提供参考。(3) 提醒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台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4) 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如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形态、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等。(5) 对于学生的创意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动力。(6) 鼓励学生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互相学习和启发。(7) 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时间完成不同形式的设计草图。(8)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草图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查和互查,让学生检查草图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1. 明确实践任务,认真构思台灯的设计方案。2. 参考范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草图的创作。3. 积极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4. 认真自查和互查,完善设计草图。评价任务 设计合理:☆☆☆创意独特:☆☆☆进度合适:☆☆☆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作品展评 展示作品并组织评价(1) 利用平板将优秀学生作品投影在大屏幕上,营造隆重的展示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得到重视。(2) 邀请作品展示的学生上台展讲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意来源,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3) 认真倾听学生的展讲,对于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设计思路很清晰,创意也很独特,非常棒”。(4) 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功能、形态、色彩、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问:“你觉得这件作品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5)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引导,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如“这件作品在形态上很有创意,但在实用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6) 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优秀奖等奖项,经过师生共同评选,确定获奖学生名单。(7) 为获奖学生颁发小奖品,如精美画册、绘画工具等,激励学生继续努力。(8) 对本次作品展评进行总结,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设计、参与设计。 1. 认真观看作品展示,学习其他同学的设计思路。2. 积极参与评价,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3. 倾听教师的总结和评价,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4. 为获奖同学鼓掌祝贺,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评价任务 展讲清晰:☆☆☆评价客观:☆☆☆参与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师生共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善课堂上设计的台灯草图,用马克笔等工具进行上色,使作品更加完整。2. 收集生活中你认为设计优秀的产品图片,分析其在功能、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的特点,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3. 尝试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台灯模型。拓展作业1. 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一套整体的家具方案,包括床、书桌、椅子等,画出设计草图并标注尺寸。2.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风格,选择一种风格进行研究,写一篇研究报告。3.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设计比赛,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件作品参赛。板书设计设计日常之美一、设计要素功能、形态、色彩、质感二、设计方法置换、添加、简化、变形三、设计实践台灯设计草图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较高。在图片导入环节,学生积极发言,对设计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在探讨改变生活用品形态和设计台灯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3. 作品展评环节效果良好,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同时也从中学到了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交流能力。不足之处1. 在课堂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设计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导致设计草图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设计方法的实践训练。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环节花费时间较多,导致最后作业布置环节有些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3.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在课堂上未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足够的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