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手拉手 心连心》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手拉手 心连心》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手拉手 心连心》教案
学科 初中美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湘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通过跨学科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交流、社会责任感与民族团结意识。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当下,人与人交往有时较淡漠,中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及民族团结方面存在不足。学习本课能促进学生相互理解、尊重与团结,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关键,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爱动手实践。教学应注重实践,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但学生在美术兴趣、基础和学习能力上有差异,部分学生因兴趣积极参与,部分学生则缺乏动力。教师需引导鼓励,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观察与“手拉手 心连心”相关资料,感受画面中人物的亲密关系和情感联系,激发对美好情感的共鸣。
2. 提升对不同艺术作品中情感表达和审美元素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1. 掌握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美术元素在主题画中的应用技巧。
2. 能用纸板拼贴画形式创作作品,展现所学美术元素。
创意实践
1.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纸板拼贴画表达对“我们爱奥运”主题的理解。
2. 在创作实践中尝试新的组合和表现方式。
文化理解
1.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
2. 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在主题画中的应用技巧。
2. 理解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3. 学会运用纸板拼贴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难点
1. 深入理解“我们爱奥运”主题的情感内涵,并转化为具体艺术作品。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现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
3. 解决部分学生在美术基础和创作能力上的差异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实录导入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艺术作品、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频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1) 老师热情地欢迎同学们来到美术课堂,向同学们说明今天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播放《锅庄舞》部分片段,提醒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仔细观察视频中的画面和人物动作。
(3) 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留意学生的反应,观察他们是否被视频内容所吸引。
(4) 视频播放结束后,稍作停顿,给学生一些时间整理思路,准备表达自己的发现。
(5) 亲切地邀请一位同学分享他在视频中看到的内容,鼓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6) 当同学回答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比如“我们XX同学观察得可真仔细,掌声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7) 接着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说“今天老师也可开心啦!因为我将带大家一起走进《手拉手 心连心》的世界。”并出示课题。
(8)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本节课将围绕“手拉手 心连心”展开一系列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认真观看《锅庄舞》视频。
2.思考视频中的内容并准备发言。
3.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发现。
4.对本节课的主题产生好奇和期待。
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
表达清晰:☆☆☆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锅庄舞》视频,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视频中人物手拉手跳舞的场景,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欣赏分析,探索新知 出示舞蹈彩陶盆图片
(1) 展示舞蹈彩陶盆图片,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大屏幕上,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2) 亲切地询问学生“孩子们在这幅作品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有5个火柴人手拉手在一起跳舞,旁边还有些线条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4)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手拉手这个动作的意义,向学生解释当人们开心或和大家在一起时,会不自觉地手拉手围起圈来跳舞。
(5) 介绍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价值,说明早在几千年以前,彩陶盆上就表现了先人们携手并进的场面,记录着人们紧紧相连的命运。
(6) 强调“手拉手,心连心,你我不分彼此”的情感内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团结和友爱。
(7)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彩陶盆图片,看看还能发现哪些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舞蹈彩陶盆的认识。
出示相关知识拓展
(1) 展示关于舞蹈彩陶盆表现形式的PPT,向学生说明接下来要详细了解先民们是如何把场面表现在彩陶盆上的。
(2) 从陶盆的各个部分进行讲解,如每人头上的发辫状饰物,内侧丰富而奔放的弧线、斜线叶纹相隔等。
(3)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些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民们的创作手法。
(4) 引导学生观察PPT上的细节,提问学生是否能看出这些元素的独特之处。
(5) 解释这些元素所代表的意义,如弦纹可能象征着某种秩序或规律。
(6) 强调先民们跨越时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对先民的创造力表示敬佩。
(7)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元素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8) 总结先民们在彩陶盆上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出示陶盆内侧舞蹈纹俯视图
(1) 展示陶盆内侧舞蹈纹俯视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舞蹈纹的特点。
(2) 详细分析画面的构图,指出人物组合看似静止,但环形的构图让画面充满了律动感。
(3) 讲解盆沿和内侧运用的弧线,说明这些弧线极具节奏感,内侧三个柳叶形像漩涡般引导视线指向盆底中心。
(4)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舞蹈图案的内容,发现它们描绘的内容几乎相同,人物的舞蹈动作统一而协调。
(5) 强调相连的手臂组成的波浪线,富有动感之美,让学生感受舞蹈纹的艺术魅力。
(6) 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想象舞蹈纹的动态画面,增强对画面的理解。
(7) 提问学生从舞蹈纹俯视图中还能感受到什么,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
(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舞蹈纹俯视图的认识。
小结
(1) 对前面关于舞蹈彩陶盆的讲解进行小结,强调彩陶盆上的舞蹈内容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场面。
(2) 详细说明彩陶盆形象地传达出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的场景。
(3) 再次强调小小陶盆承载着先民们跨越时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以及先民团结一致、携手并进的场面。
(4)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团结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指出先民的团结精神也是当代人类追求和平、友谊、团结与进步的美好愿景。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舞蹈彩陶盆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记忆。
(7) 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将这种团结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8)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出示奥运视频
(1) 播放奥运视频,向学生提问“当代人类追求和平、友谊、团结与进步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呢?请欣赏动感之美——奥运。”
(2) 提醒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观察奥运会中的各种场景和运动员的表现。
(3) 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留意学生的反应,观察他们是否被奥运会的精彩所吸引。
(4) 视频播放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奥运会的认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向学生介绍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如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届会期不超过16日,发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
(6) 展示一些奥运会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发展历程。
(7) 引导学生思考奥运会所体现的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与前面学习的舞蹈彩陶盆中的团结精神进行联系。
(8) 对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奥运会的兴趣。
奥运会的标志
(1) 展示奥运标志的图片,向学生提问“这奥运的标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里面的五环代表着什么呢?”
(2) 倾听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高度的赞扬,如“xx同学精彩而完美的回答,让老师喜出望外!很棒!”
(3) 详细解释奥运五环的颜色和代表的意义,即蓝色代表欧洲、黑色代表非洲、红色代表美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大洋洲,五环环环相扣,象征着五大洲人民的团结,共振奥运精神。
(4) 引导学生观察奥运标志的设计特点,如五环的大小、颜色搭配等。
(5) 让学生思考奥运标志的设计理念,以及它如何体现奥运精神。
(6)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奥运标志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7) 总结奥运标志的重要意义,强调它是奥运会的重要象征。
(8) 提出新的问题,如“什么是奥运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什么是奥运精神?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奥运精神?”
(2)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提醒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交流。
(4) 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5) 当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6) 对小组代表的回答进行认真倾听和记录,给予肯定和鼓励,如“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你们是老师的骄傲!把掌声送给自己!”
(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向学生说明奥运精神是张丹的坚持、勇敢,顽强;是各国的和平、友谊、梦想,也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并依次播放相应课件进行展示。
(8) 引导学生思考奥运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奥运精神。
艺术之美离不开运动之美
(1) 展示几幅运动员比赛的图片,向学生说明奥运精神与艺术之美通过运动之美这一桥梁紧密相连。
(2) 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和姿态,感受其中的力量与美感。
(3)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运动员的动作,如“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4) 让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运动之美,以及运动之美对艺术创作的启发。
(5) 鼓励学生将运动之美和奥运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6) 展示一些将奥运元素和艺术表现相结合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7)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奥运元素和表现运动之美的。
(8) 对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进行肯定和鼓励,为学生的创作实践做好铺垫。 1. 观察舞蹈彩陶盆图片,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2. 认真听取老师关于彩陶盆的知识讲解。
3. 观看奥运视频,参与关于奥运会和奥运精神的讨论。
4. 欣赏运动员比赛图片,思考运动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关系。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知识理解:☆☆☆
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舞蹈彩陶盆和奥运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团结精神和奥运精神,掌握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的美术元素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为后续的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活动一:课堂实践1 布置任务
(1) 向学生说明接下来要进行纸板拼贴画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详细讲解创作的要求,让学生参照奥运五环的颜色,以舞蹈纹元素制作一幅纸板拼贴画。
(3) 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舞蹈纹元素的运用,要体现出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
(4) 展示一些优秀的纸板拼贴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创作的形式和效果。
(5) 给学生发放所需的材料,如马克笔、各色瓦楞纸、卡纸、铅笔、剪刀、胶水等。
(6) 强调在使用工具和材料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7)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8) 说明创作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巡回指导
(1)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不断巡视各小组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2) 观察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于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地进行指导,如如何裁剪瓦楞纸、如何粘贴等。
(4) 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和构图,避免出现元素过于拥挤或松散的情况。
(5)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创作经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6)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创作态度。
(7)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8) 记录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亮点,为后续的评价做准备。
活动二:课堂实践2 提出新挑战
(1) 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创作后,向学生宣布新的挑战即将来临。
(2) 明确要求学生以彩陶盆的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为元素,小组合作创作以“我们爱奥运”为主题的纸板拼贴画。
(3) 强调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
(4) 展示一些以“我们爱奥运”为主题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
(5)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要突出主题,体现出对奥运的热爱和团结精神。
(6) 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创作方案。
(7) 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8) 强调创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表现手法。
继续指导
(1) 在学生小组合作创作过程中,持续巡视各小组的进展情况。
(2) 观察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和协作情况,对于分工合理、协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3) 当小组遇到问题时,引导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细节和质量,如色彩的搭配、元素的组合等。
(5)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6) 关注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7) 对于创作进度较慢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督促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按时完成作品。
(8) 及时发现学生在创作中的亮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1. 领取材料,开始参照奥运五环颜色和舞蹈纹元素进行创作。
2. 遇到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3. 小组讨论确定“我们爱奥运”主题的创作方案。
4. 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品。
评价任务 创作创意:☆☆☆
合作能力:☆☆☆
作品质量:☆☆☆
设计意图 通过两次创作实践,让学生掌握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美术元素在主题画中的应用技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创作水平。
欣赏评述 组织展示
(1) 当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邀请小组代表自荐作品,让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小组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特点。
(2) 为每个小组提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3) 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小组代表的介绍,尊重他人的作品。
(4) 在展示过程中,注意营造积极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5) 对小组代表的介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6) 记录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包括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7) 鼓励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和交流,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学习。
(8) 展示结束后,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组与组之间互评
(1) 向学生说明接下来要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强调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
(2) 给学生发放评价表格,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3) 解释评价标准,如主题明确、设计新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4)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如美术元素的运用、情感表达、团队合作等。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评价意见。
(6)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
(7) 提醒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出现争吵和冲突。
(8)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师评
(1) 在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首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肯定和赞扬,强调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
(2) 从主题表达、美术元素运用、创意实践、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价。
(3) 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 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5)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应用技巧,以及是否理解了“我们爱奥运”主题的情感内涵。
(6) 强调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在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艺术作品对传达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7)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奥运精神和团结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
(8) 评出“我们爱奥运”金、银、铜牌获得者,对获奖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作热情。 1. 小组代表介绍作品。
2. 对其他小组作品进行评价。
3.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4. 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
评价任务 评价客观:☆☆☆
表达清晰:☆☆☆
理解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评述环节,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评选奖项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作热情。
总结升华 课堂总结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强调“手拉手心连心”这课既是对史前先民团结一致、共同生活的生动再现,也是对当代人类追求和平、友谊、团结与进步的美好愿景的深刻诠释。
(2)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如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应用技巧,奥运精神的内涵等。
(3)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创作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进步。
(4) 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给予肯定和赞扬。
(5) 强调艺术作品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还可以传递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6)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与他人相处中,都要发扬团结精神,携手前行。
(7) 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感受生活。
(8) 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创作表示期待,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1. 认真听取教师的总结。
2.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思考团结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对今后的学习和创作充满信心。
评价任务 总结理解:☆☆☆
态度认真:☆☆☆
思考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强调团结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价值观运用到生活中。同时,激发学生对未来学习和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幅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可以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等美术元素。
2. 用文字描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重点谈谈对团结精神的理解。
3. 收集一些体现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的艺术作品,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拓展作业
1. 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手工制作、摄影等,表达“团结”这一主题。
2. 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以实际行动体现团结精神,并记录活动过程和感受。
3.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团结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写一篇小短文进行介绍。
板书设计
手拉手 心连心
动感之美
奥运精神
舞蹈纹 奥运五环标志
团结 友爱 互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视频导入、知识讲解、创作实践、欣赏评述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讨论和创作。
2. 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舞蹈纹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应用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爱奥运”主题的情感内涵,将团结、友爱、互助等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不足之处
1. 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关注还不够,导致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作品质量有待提高。
2.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欣赏评述环节,由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总结升华环节有些仓促。
3. 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元化,除了组与组之间互评和师评外,可以尝试引入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等方式,让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