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人口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 松原月考)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我国人口密度西少东多2.(2024秋 东莞市校级月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如图是“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该图说明我国( )A.人口老龄化加重 B.人口素质下降C.青壮年比重减少 D.老年人变少3.(2024秋 广安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②我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③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④漠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秋 东营区校级月考)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C.我国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D.AB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漠河——腾冲线5.(2024秋 朝阳区期中)读我国近十年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十年我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B.自然增长率在2023年已出现负增长C.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劳动力增加D.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养老负担加重6.(2024秋 嵩明县期中)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②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地地区③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7.(2024秋 东台市月考)计划生育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从严格的计划生育到逐步放宽,具体变化如下。读图,我国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促进经济的发展B.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减少社会负担8.(2024秋 广安区校级月考)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021年7月,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B.有效遏制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C.近十年内青壮年劳动力将迅速增加D.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9.(2024秋 隆昌市校级月考)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看图说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年份是( )A.1990年 B.1993年 C.2000年 D.2005年10.(2024秋 船山区校级月考)2021年,我国决定全面放开三孩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 )A.将会促进人口的大规模迁移B.将会减少我国的人口总量C.可以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D.完全否定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政策11.(2024秋 原阳县校级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善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改善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12.(2024秋 偃师区校级月考)我国已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可以(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4秋 大石桥市月考)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部人口比较稠密,西部人口比较稀疏。这说明( )A.东部应向西部大量迁移人口B.西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C.西部向东部迁移人口数量大D.西部计划生育落实得力14.(2024秋 安居区校级月考)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生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5.(2024秋 绥棱县校级月考)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A.漠河—腾冲一线B.黑河—腾冲一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二.解答题(共5小题)16.(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月考)地图绘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习地理。结合表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区数据省区 指标(人/km2) 省区 指标(人/km2) 省区 指标(人/km2)澳门 20704 浙江 612 青海 8上海 3923 江苏 791 西藏 3北京 1333 福建 335 宁夏 108(1)确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图中指标①是 ;若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数据分为五级,图中②的数据范围是 。(2)在人口数据分级后,根据图例在图中绘出“江苏省、青海省”。(3)确定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在图中“A、B、C、D”四点中选择合适的两点,画出人口地理界线 ,并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4)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参考示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示例:所用地图:“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水热条件适宜人类活动,人口稠密。所用地图:“ ”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17.(2024秋 巴南区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我国人口空间分布 (均匀/不均匀),一般来说,沿海、河、湖的平原地区气候湿润、交通便利,人口较 (多/少),干旱荒漠、高原山地等地区的人口较 (多/少)。(2)截至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持续 (增长/减少),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是 万人,达到最高值。(3)1982年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变 (快/慢),这体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18.(2024秋 隆昌市校级月考)家住北京的中学生小明打算十一小长假期间和家人外出旅游,一边欣赏祖国的壮美景色,一边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活动。行前,他整理了一下刚刚学习的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内容。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黑河位于黑龙江省,该省行政中心为 ;腾冲位于 省。从人口分布特点来看,此线东南部人口密集(多),西北部人口 。(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均在300~500人/平方千米的是 (单选)。A.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B.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甘肃省D.湖南省、湖北省(3)请帮他完成下面结构图,认识我国人口分布原因。19.(2024秋 隆昌市校级月考)读“中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先经历了人口的 (填“快速”或“缓慢”)增长阶段,到1970年人口总数达到8.3亿,后期增速逐步变 (填“快”或“慢”)。(2)众多的人口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但同时也会对资源(或环境、就业)造成巨大压力,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3)随着我国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 问题。(4)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结合前面分析原因: ; 。20.(2024秋 龙文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0多年来,我国先后施行“独生子女”“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调控手段。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两孩”政策。2021年,我国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联合国规定,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7%,便是人口老龄化。199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6.9%,2020年为13.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较高,增长 (缓慢/快速)。(2)1949~1979年的30年间,我国人口总量增加约 亿人,人口增长过 (快/慢),产生 , 等问题。(3)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国家开始实施 (基本国策)政策,提倡“独生子女”。(4)我国从1979~2010年的近30年间,相对于前3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变 (快/慢),出生率降低,而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5)据图2推测,我国未来30年人口 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等,因此国家逐步施行“多孩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改善人口年龄结构。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人口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 松原月考)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D.我国人口密度西少东多【考点】人口政策.【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A【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解答】解: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了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解答即可。2.(2024秋 东莞市校级月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如图是“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该图说明我国( )A.人口老龄化加重 B.人口素质下降C.青壮年比重减少 D.老年人变少【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A【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解答】解:图中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大于10%且比例越来越大,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该图不能说明我国人口素质下降,不能反映青壮年人口比重以及老年人数量的变化。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读图分析解答此题。3.(2024秋 广安区校级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②我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③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④漠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A【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解答】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实施初期,人口增长仍然迅速;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政策等,理解解答。4.(2024秋 东营区校级月考)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C.我国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D.AB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漠河——腾冲线【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B【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此线以西自然条件差,不适合居住,人口稀疏。【解答】解: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福建省人口密度300﹣500人/平方千米,该省不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我国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AB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即黑河—腾冲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作答。5.(2024秋 朝阳区期中)读我国近十年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十年我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B.自然增长率在2023年已出现负增长C.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劳动力增加D.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养老负担加重【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B【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2020年国家人口普查结果出炉:中国总人口达14.2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的自然增长率在 2023年已出现负增长,意味着新生儿数量少,老年人口多,会让养老负担加重;总量不是持续增长,也不是持续减少,自然增长率在2017以后逐年下降,年龄结构没有优化。故选:B。【点评】考查近十年我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牢记作答即可。6.(2024秋 嵩明县期中)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②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地地区③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D【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解答】解:我国人口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具体来说,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我国人口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状况等影响,分布不均匀;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7.(2024秋 东台市月考)计划生育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从严格的计划生育到逐步放宽,具体变化如下。读图,我国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促进经济的发展B.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减少社会负担【考点】人口政策.【专题】示意图;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B【分析】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解答】解:读图可知,从“只生一个”到“双全面二孩”到“三孩”政策,我国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主要目的是鼓励生育,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得人口的增长跟社会、环境相协调,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解答即可。8.(2024秋 广安区校级月考)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021年7月,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B.有效遏制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C.近十年内青壮年劳动力将迅速增加D.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人口政策.【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D【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倡导适龄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将缓解老龄化,扩大社会消费能力、增加劳动力储备,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解答】解:2021年7月,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D正确。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A错误。目的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而不是遏制我国人口增长,B错误。近十年内青壮年劳动力不会迅速增加,三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还属于未成年人,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9.(2024秋 隆昌市校级月考)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看图说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年份是( )A.1990年 B.1993年 C.2000年 D.2005年【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示意图;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D【分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说明进入老龄化社会。故选:D。【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10.(2024秋 船山区校级月考)2021年,我国决定全面放开三孩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 )A.将会促进人口的大规模迁移B.将会减少我国的人口总量C.可以延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D.完全否定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政策【考点】人口政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C【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答】解:2021年,我国决定全面放开三孩政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理解记忆。11.(2024秋 原阳县校级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善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C.商业贸易活动日益改善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B【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解答】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迅速,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回答即可。12.(2024秋 偃师区校级月考)我国已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可以( )①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②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③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④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人口数量概况;人口政策.【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B【分析】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进行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详细的人口基础数据。【解答】解:人口普查可以掌握人口规模的变化、查清人口结构的状况、提供人口政策制定的依据,①②④正确;人口普查不会改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③错。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人口普查的意义,结合课本知识解答即可。13.(2024秋 大石桥市月考)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部人口比较稠密,西部人口比较稀疏。这说明( )A.东部应向西部大量迁移人口B.西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C.西部向东部迁移人口数量大D.西部计划生育落实得力【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B【分析】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解答】解:我国人口分布东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西部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环境承载量小,不适合大量人口的居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14.(2024秋 安居区校级月考)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生二孩政策,主要目的是(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考点】人口政策.【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D【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答】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要理解记忆。15.(2024秋 绥棱县校级月考)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A.漠河—腾冲一线B.黑河—腾冲一线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B【分析】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答】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此线以东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因此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因此人口稀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二.解答题(共5小题)16.(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月考)地图绘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图、学习地理。结合表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区数据省区 指标(人/km2) 省区 指标(人/km2) 省区 指标(人/km2)澳门 20704 浙江 612 青海 8上海 3923 江苏 791 西藏 3北京 1333 福建 335 宁夏 108(1)确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图中指标①是 人口密度 ;若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数据分为五级,图中②的数据范围是 300—550 。(2)在人口数据分级后,根据图例在图中绘出“江苏省、青海省”。(3)确定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在图中“A、B、C、D”四点中选择合适的两点,画出人口地理界线 ,并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该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 。(4)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参考示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示例:所用地图:“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东部地区处于季风区,水热条件适宜人类活动,人口稠密。所用地图:“ 中国地形分布 ”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专题】示意图;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1)人口密度;300—550;(2);(3);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4)中国地形分布;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分析】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平原地区人口多,西部高原地区人口少,这说明地形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解答】解:(1)第一步,确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读表可知,上表是我国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在图例上方填写“人口密度”即可;若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数据分为五级,图中②的数据范围是300—550。(2)读表可知,江苏省的人口密度为791人/km2,而青海省为8人/km2,江苏人口密度大于550人/km2,青海小于10人/km2,按照图例,将对应的图例和对应的省区标注出该符号就可以。如图:(3)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B黑河市到C云南省的腾冲县,标注两点,连线即可;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该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作图如下:。该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4)所用地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气候高寒,人口稀疏。如所用地图:“中国地形分布”,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故答案为:(1)人口密度;300—550;(2);(3);该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仅占总人口的6%;(4)中国地形分布;沿海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点评】本大题以我国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区数据为材料,涉及我国的人口密度、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人口分布特征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17.(2024秋 巴南区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我国人口空间分布 不均匀 (均匀/不均匀),一般来说,沿海、河、湖的平原地区气候湿润、交通便利,人口较 多 (多/少),干旱荒漠、高原山地等地区的人口较 少 (多/少)。(2)截至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持续 增长 (增长/减少),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是 141178 万人,达到最高值。(3)1982年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变 慢 (快/慢),这体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人口政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1)不均匀;多;少;(2)增长;141178;(3)慢。【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答】解:(1)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沿海、河、湖的平原地区气候湿润、交通便利,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多干旱荒漠、高原山地等,人口少(稀疏)。(2)由图可知,截至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41178万人。(3)由图可看出,1982年以后,人口增长变慢,年增长率降低,体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故答案为:(1)不均匀;多;少;(2)增长;141178;(3)慢。【点评】本题以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和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人口问题、人口的基本国情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18.(2024秋 隆昌市校级月考)家住北京的中学生小明打算十一小长假期间和家人外出旅游,一边欣赏祖国的壮美景色,一边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活动。行前,他整理了一下刚刚学习的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内容。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黑河位于黑龙江省,该省行政中心为 哈尔滨 ;腾冲位于 云南 省。从人口分布特点来看,此线东南部人口密集(多),西北部人口 稀疏 。(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均在300~500人/平方千米的是 D (单选)。A.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B.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甘肃省D.湖南省、湖北省(3)请帮他完成下面结构图,认识我国人口分布原因。【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1)哈尔滨;云南;稀疏;(2)D;(3)【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部分地区的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解答】解:(1)黑河位于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是哈尔滨,腾冲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从人口密度看,我国东南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2)我国人口密度 00~500 人/平方千米的是河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福建省。所以D符合题意。(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自然原因如地形、气候,社会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如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较多,寒冷干燥的地区人口较少;东部地形平坦的地区人口较多,西部山区人口较少。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较多,在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人口较少;在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于交通不便的地区的人口。故答案为:(1)哈尔滨;云南;稀疏;(2)D;(3)【点评】本题以中国人口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行政区划、行政中心、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答。19.(2024秋 隆昌市校级月考)读“中国人口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先经历了人口的 快速 (填“快速”或“缓慢”)增长阶段,到1970年人口总数达到8.3亿,后期增速逐步变 慢 (填“快”或“慢”)。(2)众多的人口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 劳动力 资源,但同时也会对资源(或环境、就业)造成巨大压力,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 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3)随着我国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 人口老龄化 问题。(4)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结合前面分析原因: 增加劳动力 ; 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人口政策.【专题】示意图;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1)快速;慢;(2)劳动力;计划生育;(3)人口老龄化;(4)增加劳动力;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自20世纪70年代以开始,我国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倡导适龄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全面放开三孩政策,将缓解老龄化,扩大社会消费能力、增加劳动力储备,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据题干中信息解答。【解答】解:(1)读图可得,我国的人口总数一直在增长,从1950年到1974年24年时间,增长人数约4亿,而1804年到1950年,近150年时间增长人数约2亿,据此可得出结论,建国以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1974年以后增速减慢。(2)人口众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确定的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为计划生育政策,当时要求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实施后人口增速逐步变慢。(3)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社会的养老负担将逐步加大,老龄人口比例提高,养老负担大,这种人口问题叫人口老龄化。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4)我国之所以放开二孩乃至三孩,是因为当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人口生育意愿降低等问题,这种人口政策的变化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增加兵源、减轻社会负担、减缓社会老龄化等问题。故答案为:(1)快速;慢;(2)劳动力;计划生育;(3)人口老龄化;(4)增加劳动力;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点评】本题以“中国人口增长图”为材料,涉及中国的人口现状、问题及人口政策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的能力。20.(2024秋 龙文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0多年来,我国先后施行“独生子女”“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调控手段。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两孩”政策。2021年,我国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联合国规定,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超过7%,便是人口老龄化。199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6.9%,2020年为13.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较高,增长 缓慢 (缓慢/快速)。(2)1949~1979年的30年间,我国人口总量增加约 4.35 亿人,人口增长过 快 (快/慢),产生 住房紧张 , 就业困难 等问题。(3)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国家开始实施 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政策,提倡“独生子女”。(4)我国从1979~2010年的近30年间,相对于前3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变 慢 (快/慢),出生率降低,而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5)据图2推测,我国未来30年人口 老龄 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劳动力不足 , 养老负担加重 等,因此国家逐步施行“多孩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改善人口年龄结构。【考点】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人口政策.【专题】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与民族.【答案】(1)缓慢; (2)4.35;快;住房紧张;就业困难;(3)计划生育;(4)慢;(5)老龄;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加重。【分析】(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加上战争、疾病的影响,人口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2)我国人口增长快,产生了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教育和医疗压力大等问题。(3)为了应对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独生子女”。(4)我国从1979—2010年的近30年间,出生率降低,而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5)我国未来30年,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解答】解:(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加上战争、疾病的影响,人口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2)1949—1979年的30年间,我国人口总量增加约9.75﹣5.4=4.35亿人,人口增长快,产生了资源、环境破坏严重、就业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教育和医疗压力大等问题。(3)为了应对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独生子女”。(4)我国从1979—2010年的近30年间,相对于前3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变快,出生率降低,而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5)据图2推测,我国未来30年,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因此国家逐步施行“多孩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故答案为:(1)缓慢;(2)4.35;快;住房紧张;就业困难;(3)计划生育;(4)慢;(5)老龄;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加重。【点评】本题以我国人口国情为材料,涉及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特点及带来的影响,生育政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国情的掌握程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