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与湖泊(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河流与湖泊(预习衔接.夯实基础.含解析)-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河流与湖泊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4秋 和平区月考)读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外流河都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
B.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
C.内流河水量大,含沙量也大
D.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河水补给都为大气降水
2.(2024秋 桂平市校级月考)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下游加固河堤
B.中游地区大力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
C.上游治理凌汛和荒漠化
D.大力加强水力设施维护
3.(2024秋 石家庄期末)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南北方地区的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的河流会结冰、含沙量大
B.南方地区的河流汛期长、流量大
C.北方地区的河流不会结冰、含沙量大
D.北方地区的河流汛期长、流量大
4.(2024秋 西和县期末)“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中的“天”、“海”指的是(  )
A.唐古拉山、东海 B.巴颜喀拉山、渤海
C.太行山、黄海 D.黄土高原、黄海
5.(2024秋 道县期末)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都在夏季进入丰水期(汛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B.受纬度位置影响,全国各地夏季普遍高温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内流河受夏季高温影响
二.解答题(共5小题)
6.(2024秋 长春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在三江源奔涌,经九曲处激荡,于入海口高歌。一条母亲河,滋润沿岸土地、养育华夏儿女、浇灌黄河文化。
材料二:黄河壶口位于黄河中游峡谷段,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2024年4月,多位网友拍到了壶口瀑布“清流飞瀑”的景观,令不少网友感叹“黄河水不再黄了”。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受我国地势特点的影响,黄河曲折东流注入   海。
(2)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别很大,图中①②③④四段中,易发生凌汛的有   两段。黄河中游流经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本区受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   严重。
(3)在探究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时,同学们在课堂中分组做了如下的四个实验。四个实验示意的是某自然要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请选择其中一个实验并结合本区的实际自然条件说明水土流失的原因。如:我选择的是   实验,由于   ,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甲实验 乙实验 丙实验 丁实验
在相同条件下,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黄河自古多忧患,下游河段形成了“地上河”,严重威胁着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地上河”的成因结构图中,A、B、C三处应填入的数字序号依次为   。
①河床抬高
②进入华北平原
③流速减慢
(5)据统计,近20年来,黄河中游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超过4亿吨。黄河中游多处出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景象。下列有利于“清流飞瀑”与“一河清水向东流”等景象形成的措施有   。(写出两条)
7.(2024 广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图1为黄河流域图,图2为黄土高原治理后的“绿水青山”景观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的一系列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地区(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2)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是指    。
(3)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①或②)    。
(4)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5)“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体现了黄河    的水文特征;黄河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   ”。
(6)你认为黄土地在变成“绿水青山”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2条)
8.(2024秋 朝阳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我国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长江和黄河水系示意图。
(1)黄河、长江共同发源的的省级行政区域简称是    。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曲折东流,注入    海。“九曲黄河万里沙”反映了黄河流域    严重,使黄河    游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治理该河段的主要措施是    。
(3)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长江是我国巨大的“   ”。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
(4)下列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是    。(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①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②中游退田还湖,增加流域内湖泊面积,提高调蓄洪水能力
③中下游地形平坦,河湖众多,可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
④借助沿江地带便利的水陆交通,加快重工业、化工工业的发展
9.(2024秋 张店区校级月考)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地形区。共同流经青海、   两个省级单位。
(2)图中长江沿岸A~D四个城市中,位于上游的城市是    (填城市名称)。
(3)图中甲地    为黄河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其下游因河床高出地面,因此该河段被称    。
(4)黄河上、中、下游河段中,治理措施以加固大堤为主的是    ;以水土保持为主的是    。
(5)长江航运价值较大的河段是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解释原因    。
10.(2024秋 兰山区校级月考)读“中国主要的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填序号);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A是    。
(2)长江是我国“水能宝库”,水能主要集中在    河段,   (城市)以下的中下游河段,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
(3)针对长江的治理和保护,习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中下游退田还湖
B.建立长江休渔制度
C.上游地区大力植树种草
D.沿江地带大力发展化工、造纸工业
(4)图中表示⑤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的是    。
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河流与湖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4秋 和平区月考)读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外流河都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
B.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
C.内流河水量大,含沙量也大
D.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河水补给都为大气降水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主要河流的分布.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B
【分析】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特点不同。
【解答】解:我国的外流河注入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我国的外流河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内流河水量一般较小;外流河的河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内流河的河水补给为冰雪融水。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特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2024秋 桂平市校级月考)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下游加固河堤
B.中游地区大力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
C.上游治理凌汛和荒漠化
D.大力加强水力设施维护
【考点】黄河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措施.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B
【分析】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
【解答】解: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从根本上防止水土流失。上游治理凌汛和荒漠化,在下游加固河堤,开展引黄淤灌,大力加强水力设施维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要理解分析解答。
3.(2024秋 石家庄期末)以秦岭—淮河线为界,南北方地区的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的河流会结冰、含沙量大
B.南方地区的河流汛期长、流量大
C.北方地区的河流不会结冰、含沙量大
D.北方地区的河流汛期长、流量大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B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冬季河流不结冰,A错误,B正确;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CD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部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4.(2024秋 西和县期末)“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中的“天”、“海”指的是(  )
A.唐古拉山、东海 B.巴颜喀拉山、渤海
C.太行山、黄海 D.黄土高原、黄海
【考点】黄河的发源地与注入的海洋.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B
【分析】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最终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它是我国第二长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水量大增,含沙量大增,泥沙进入下游后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解答】解: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最终在山东省注入渤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中的“天”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指的是渤海。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记忆解答即可.
5.(2024秋 道县期末)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都在夏季进入丰水期(汛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
B.受纬度位置影响,全国各地夏季普遍高温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内流河受夏季高温影响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D
【分析】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到了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丰水期;外流河大多分布在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到了夏季我国降水丰富,形成丰水期,由此可见外流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内流区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解答】解: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河流的主要水源,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与外流河相比,中国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形成汛期;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所以,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记忆即可。
二.解答题(共5小题)
6.(2024秋 长春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在三江源奔涌,经九曲处激荡,于入海口高歌。一条母亲河,滋润沿岸土地、养育华夏儿女、浇灌黄河文化。
材料二:黄河壶口位于黄河中游峡谷段,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2024年4月,多位网友拍到了壶口瀑布“清流飞瀑”的景观,令不少网友感叹“黄河水不再黄了”。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受我国地势特点的影响,黄河曲折东流注入 渤 海。
(2)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别很大,图中①②③④四段中,易发生凌汛的有 ②④ 两段。黄河中游流经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本区受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 水土流失 严重。
(3)在探究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时,同学们在课堂中分组做了如下的四个实验。四个实验示意的是某自然要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请选择其中一个实验并结合本区的实际自然条件说明水土流失的原因。如:我选择的是 甲 实验,由于 夏季降水集中 ,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甲实验 乙实验 丙实验 丁实验
在相同条件下,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黄河自古多忧患,下游河段形成了“地上河”,严重威胁着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地上河”的成因结构图中,A、B、C三处应填入的数字序号依次为 ②③① 。
①河床抬高
②进入华北平原
③流速减慢
(5)据统计,近20年来,黄河中游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超过4亿吨。黄河中游多处出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景象。下列有利于“清流飞瀑”与“一河清水向东流”等景象形成的措施有 建设护坡林草带和打坝淤地 。(写出两条)
【考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黄河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措施.
【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1)渤;
(2)②④;水土流失;
(3)甲;夏季降水集中;
(4)②③①;
(5)建设护坡林草带和打坝淤地。
【分析】(1)地势的高低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反推着地势的高低。
(2)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别很大,黄河主要流经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季会有较长时间的冰期,由于部分河段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初冬或初春季节封冻和解冻时间不一致,容易出现凌汛现象。黄土高原受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
(3)图中甲实验,由于夏季降水集中,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4)黄河自古多忧患,尤其是下游地区的“地上河“,严重威胁着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黄河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5)有利于“清流飞瀑”与“一河清水向东流”等景象形成的措施有建设护坡林草带和打坝淤地等。
【解答】解:(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黄河曲折东流注入渤海。
(2)黄河在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别很大,黄河主要流经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季会有较长时间的冰期,由于部分河段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初冬或初春季节封冻和解冻时间不一致,容易出现凌汛现象,主要是刘家峡到包头、开封至入海口处;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段中,易发生凌汛的有②④两段。黄河中游流经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本区受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
(3)在探究自然因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时,同学们在课堂中分组做了如下四个实验。四个实验示意某自然要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我选择的是甲实验,由于夏季降水集中,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4)黄河自古多忧患,尤其是下游地区的“地上河”,严重威胁着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黄河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故“地上河”的成因结构图中,A、B、C三处应填入的数字序号依次为②③①。
(5)据统计,近20年来,黄河中游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超过4亿吨。黄河中游多处出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景象。有利于“清流飞瀑”与“一河清水向东流”等景象形成的措施有建设护坡林草带和打坝淤地;缓坡地修建梯田等。
故答案为:
(1)渤;
(2)②④;水土流失;
(3)甲;夏季降水集中;
(4)②③①;
(5)建设护坡林草带和打坝淤地。
【点评】本题以黄河为材料,涉及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7.(2024 广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图1为黄河流域图,图2为黄土高原治理后的“绿水青山”景观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的一系列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上游 地区(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2)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是指  渤海 。
(3)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①或②)  ① 。
(4)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大量的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 。
(5)“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体现了黄河  含沙量大 的水文特征;黄河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 地上河 ”。
(6)你认为黄土地在变成“绿水青山”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2条)
【考点】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黄河的综合利用与治理措施.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1)上游;
(2)渤海;
(3)①;
(4)大量的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
(5)含沙量大;地上河;
(6)植树造林、种草;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等。
【分析】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河口以上为黄河上游,河口与桃花峪之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由于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致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解答】解:(1)读图1可知,黄河的一系列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上游地区,因为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2)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中的“海”是指渤海,它与琼州海峡都是我国的内海。
(3)凌汛是指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地区时,因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读图可知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①河段,因为①河段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地区,并且河流有结冰期。
(4)一般来说,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径流量越大,但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区时流量明显减小,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发达,大量的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进而发展灌溉农业。
(5)“河水一石,其泥六斗”体现了黄河含沙量大的水文特征,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含沙量高的原因是因为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黄土高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河,导致黄河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由于流速锐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6)黄土地在变成“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故答案为:
(1)上游;
(2)渤海;
(3)①;
(4)大量的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
(5)含沙量大;地上河;
(6)植树造林、种草;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等。
【点评】本大题以黄河流域图和黄土高原治理后的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8.(2024秋 朝阳区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我国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水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长江和黄河水系示意图。
(1)黄河、长江共同发源的的省级行政区域简称是  青、川或蜀 。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曲折东流,注入  渤 海。“九曲黄河万里沙”反映了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 严重,使黄河  下 游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治理该河段的主要措施是  加固黄河大堤 。
(3)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长江是我国巨大的“ 水能宝库 ”。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河流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 。
(4)下列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是  ①、②、③ 。(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①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②中游退田还湖,增加流域内湖泊面积,提高调蓄洪水能力
③中下游地形平坦,河湖众多,可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
④借助沿江地带便利的水陆交通,加快重工业、化工工业的发展
【考点】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专题】示意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1)青、川或蜀;(2)渤;水土流失;下;加固黄河大堤;(3)水能宝库;河流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4)①、②、③。
【分析】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理黄河的措施: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长江流经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黄河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甘 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长江与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 (简称青)、四川(简称川或蜀)。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九曲黄河万里沙”反映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地势低平,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理黄河下游河段的工程措施: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清理河道内违法建筑物及杂物,疏通河道。
(3)长江上游地区流经了我国的地势一、二阶梯的交界处,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流量较大,蕴藏了丰富的水能,由此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
(4)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①正确;中游退田还湖,增加流域内湖泊面积,提高调蓄洪水能力,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②正确;中下游地形平坦,河湖众多,可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正确;借助沿江地带便利的水陆交通,加快重工业、化工工业的发展,加快环境污染,不符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④错误。
故答案为:(1)青、川或蜀;(2)渤;水土流失;下;加固黄河大堤;(3)水能宝库;河流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4)①、②、③。
【点评】本题以黄河、长江干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长江黄河的流经省份、流经地形区、水能资源、上中下游突出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区域认知的能力。
9.(2024秋 张店区校级月考)读“长江和黄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青藏高原 地形区。共同流经青海、 四川 两个省级单位。
(2)图中长江沿岸A~D四个城市中,位于上游的城市是  重庆 (填城市名称)。
(3)图中甲地  桃花峪 为黄河中、下游河段的分界点;其下游因河床高出地面,因此该河段被称  “地上河” 。
(4)黄河上、中、下游河段中,治理措施以加固大堤为主的是  下游 ;以水土保持为主的是  中游 。
(5)长江航运价值较大的河段是  中下游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解释原因  究其自然原因:河道宽阔,水流平缓,航道条件好,适合大型船舶通行;人文原因:流经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岸城市众多,经济往来和物流需求旺盛 。
【考点】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1)青藏高原;四川;
(2)重庆;
(3)桃花峪;“地上河”;
(4)下游;中游;
(5)中下游;究其自然原因:河道宽阔,水流平缓,航道条件好,适合大型船舶通行;人文原因:流经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岸城市众多,经济往来和物流需求旺盛。
【分析】(1)自四川省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中游段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从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
【解答】解:(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形区,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共同流经的是青海和四川两个省级单位。
(2)由图可知,图中字母D代表的城市为上海市,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对于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位于长江上游的城市是A重庆市。
(3)由图可知,图中甲地为河南的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黄河在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减缓,泥沙沉积,因此该河段被称地上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水患灾害频繁,治理措施主要为加固大堤;上游问题主要是荒漠化,中游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严重,其治理措施主要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5)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其航运价值高的河段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究其自然原因:河道宽阔,水流平缓,航道条件好,适合大型船舶通行;人文原因:流经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岸城市众多,经济往来和物流需求旺盛。
故答案为:
(1)青藏高原;四川;
(2)重庆;
(3)桃花峪;“地上河”;
(4)下游;中游;
(5)中下游;究其自然原因:河道宽阔,水流平缓,航道条件好,适合大型船舶通行;人文原因:流经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岸城市众多,经济往来和物流需求旺盛。
【点评】本大题以长江和黄河示意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长江和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治理,开发与利用等知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10.(2024秋 兰山区校级月考)读“中国主要的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④ (填序号);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A是  武汉 。
(2)长江是我国“水能宝库”,水能主要集中在  上游 河段, 宜宾 (城市)以下的中下游河段,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
(3)针对长江的治理和保护,习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D 。
A.中下游退田还湖
B.建立长江休渔制度
C.上游地区大力植树种草
D.沿江地带大力发展化工、造纸工业
(4)图中表示⑤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的是  C 。
【考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长江的洪涝治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答案】(1)④;武汉;
(2)上游;宜宾;
(3)D;
(4)C。
【分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有众多的河流,不同河流的位置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据图可知,(1)①是珠江,②是长江,③是黄河,④是黑龙江,其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④黑龙江。城市A是武汉,武汉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所以武汉位于湖北省。
(2)长江是我国“水能宝库”,水能主要集中在地势落差大的上游河段,宜宾以下的中下游河段,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
(3)在长江上游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中下游退田还湖,有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洪涝灾害,AC选项做法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建立长江休渔制度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有利于渔业生态的改善,促进渔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B选项做法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沿江地带大力发展化工、造纸工业,会增加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加大对长江的污染,D选项做法不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本题要求选择做法不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一项,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4)图中⑤河流是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水量小,而且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图示C中11、12、1、2、3月都有断流情况,6、7、8月水量增多,这些反映了塔里木河流年径流量的变化,C正确;ABD的年径流量都很大,而且没有断流,不符合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ABD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
(1)④;武汉;
(2)上游;宜宾;
(3)D;
(4)C。
【点评】本题以“中国主要的河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长江与黄河的概况,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治理和保护等知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