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如图OBCD为半圆柱体玻璃的横截面,OD为直径,一束由单色光a和单色光b组成的复色光沿AO方向从真空射入玻璃,单色光a从B点射出、单色光b从C点射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光为紫光,b光可能为绿光B. 在真空中,单色光a比单色光b传播速度更小C. 单色光a相较单色光b频率更小D. 单色光a从真空射入玻璃,波长变长2. 分析下列物理现象:①“闻其声而不见其人”;②雷声轰鸣不绝;③耳机主动降噪功能能够起到消除噪声的作用;④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A. 折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B. 衍射、多普勒效应、反射、干涉C. 折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D 衍射、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作茶叶蛋时,酱油的色素分子进入到蛋清内是由于外力作用B. 布朗运动反映了固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D. 密闭容器内50℃的水蒸发变成了50℃的水蒸气,它的内能不变4. 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单摆装置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应该选用质量小体积小的塑料球B. 应在小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C. 在小偏角下,不同高度释放,小球的摆动周期不同D. 若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n 1次,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将偏小5. 如图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B、C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B点速度最大B. 小球在O点动能最大C. 小球在O点回复力最大D. 小球在C点弹性势能最小6. 如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质点2,3,4,……各个质点依次振动。已知相邻编号质点间距离为1cm,t=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0.2s时,质点1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为4cmB. 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为0.25m/sC t=0.4s时,质点9开始振动D. t=0.8s时,质点17向下运动7. 某公园灯光喷泉的水池下有一点光源,能同时发出红色、绿色两种可见光,人在水面上方向下看,水面Ⅰ区域和Ⅱ区域被照亮,如图所示。下列情况中可能正确的是( )A. Ⅰ区域是包含红光和绿光的复色光,Ⅱ区域是红光B. Ⅰ区域是包含红光和绿光的复色光,Ⅱ区域是绿光C. Ⅰ区域是绿光,Ⅱ区域是红光D. Ⅰ区域红光,Ⅱ区域是绿光8. 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酱油与左边材料浸润,与右边材料不浸润,因此可选用左边材料作为酱油瓶的瓶口制作材料B. 图乙中水黾可以静止在水面上,是浮力和重力平衡的结果C. 图丙中石蜡在云母片上熔化成椭圆形,说明石蜡具有各向异性特点,是单晶体D. 图丁中天然石英本身是晶体,将其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即石英玻璃)变为非晶体9. 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小明画好玻璃砖边界aa'、bb'后,将玻璃砖放回,在纸上画出的界面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其中①中用的是矩形玻璃砖,②中用的是梯形玻璃砖。其它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测得的玻璃砖折射率n为B. ①所测得玻璃砖折射率相较准确值偏小C. ①实验时入射角不能太大,否则光线会在玻璃砖下表面发生全反射D. 该实验只能测量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因此②无法准确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10.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中,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最大B. 从状态a到状态b,压强先增大后减小C. 状态d时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比b状态少D. 气体从状态c到状态d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11. 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B. 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汽缸壁的压强不变C. 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保持不变D. 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12. “西电东送”是实现经济跨地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将西部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力供应紧张的东部地区。为了减少远距离输电线路中电阻损耗的能量,需要采用高压输电。某发电厂原来用11kV的交变电压输电,后来改用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到330kV输电,输送的电功率都是P。若输电线路的电阻为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提高电压后用户端获得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30倍B. 根据公式,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30倍C. 根据公式,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增大为原来的900倍D. 根据公式,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减少为原来的13. 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下降高度h后物体速度大小为v。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 下落过程中阻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khC. 下落时间为D. 下落过程中阻力对物体做功14. 光纤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光纤由纤芯和包层两部分组成,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光在光纤中传导依据全反射原理。光学上把具有一定特性的光波叫做光的一种模式,根据可以传输的光波模式数量的不同把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工程上用V参数来标定光纤模式,其中,a为纤芯半径,λ为入射光波长。当V≤2.405时,光纤仅支持单模传输,反之则支持多模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包层是光密介质B. 只能通过调整纤芯和包层材料实现传输模式的调整C. 可以通过增大光纤粗细实现多模传输D. 当入射光波长减小,多模光纤有可能实现单模传输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题,共58分15.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1)在实验中,下列哪些操作不是必需的________。A. 读取刻度尺上显示的空气柱长度B. 读取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强值C. 测出封闭气体的质量(2)实验装置用铁架台固定,而不是用手握住玻璃管(或注射器),并且在实验中要缓慢推动活塞,这些要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气体在不同温度时发生等温变化是否遵循相同的规律,该同学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的p-V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气体的温度大小关系为T1________(选填“<”“=”或“>”)T2。(4)该同学用传感器进行该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先在注射器内壁上涂一些润滑油,然后把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注射器通过塑料管与气体压强传感器连接;缓慢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以及由计算机显示的对应的气体压强值p。借鉴教科书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实验获取的数据得到V与的线性函数图像,如图4所示,请结合图像说明V0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16. 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2处固定的元件是______。A. 单缝 B. 双缝 C. 滤光片(2)该同学通过测量头的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时,发现里面的亮条纹与分划板竖线未对齐,如图乙所示。若要使两者对齐,该同学应如何调节______。A. 仅旋转遮光筒 B. 仅旋转单缝C. 仅旋转双缝 D. 仅旋转测量头(3)调整好实验器材后,如图丙所示,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图中C、D位置时,手轮读数分别记为、(),双缝间距为,毛玻璃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则人射的单色光的波长的表达式为______。(用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表示)(4)另一同学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A. 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 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 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 屏上无任何光亮(5)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丁所示,为单色光源,为一平面镜。发出的光直接照在光屏上,同时发出的光还通过平面镜反射在光屏上。从平面镜反射的光相当于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发出的,这样就形成了两个一样的相干光源。设光源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和,光的波长为。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的表达式______。17. 如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求(1)该波的波速大小和波的传播方向;(2)经过0.2s,质点A通过的路程;(3)在图3中画出0.2s后的波形图。18. 细线下吊着一个质量为m1的静止沙袋,沙袋到细线上端悬挂点和地面的距离均为l。一颗质量为m的小球在极短的时间内水平射入沙袋并穿出,随后沙袋开始摆动,小球落地。已知沙袋摆动时摆线的最大偏角是θ,此时沙袋在地面的投影恰好就是小球的落地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沙袋大小。求:(1)小球穿出沙袋时的速度大小v;(2)小球射入沙袋前的速度v0。19. 近代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分析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和能量得到粒子属性。某次实验中用初速度大小为的中子与静止的氢原子核正碰,测出碰撞后氢原子核的速度是,已知氢原子核的质量是。(1)上述碰撞是弹性碰撞。求中子的质量;(2)另一次实验中,中子以相同初速度与静止的氢原子核碰撞之后,氢原子核和中子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中子入射速度方向夹角分别为和,如图所示。求碰撞后氢原子核的速度大小。20. 在热学领域的探索中,揭示气体性质与分子微观行为的规律是关键环节。从剖析气体压强的微观起源,到探寻温度与分子动能的本质关联,都离不开对微观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构建简化模型与严谨的理论推导,能有效助力我们理解这些核心知识。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撞击引起的。如图所示正方体密闭容器中有大量运动的气体分子,分子质量为,单位体积内分子数为。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均为,在与器壁碰撞前后瞬间,分子速度方向都与器壁垂直,且速率不变。假设器壁各面碰撞的机会均等。(1)通过计算写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压强表达式;(2)①某同学阅读人教版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章,看到了“物体的温度是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这句话,查阅资料他发现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为常量,为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得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压强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式中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为常数。理想气体的分子可视为质点,分子间除了相互碰撞外,无相互作用力。请根据上述信息证明,并求出;②有人说:“在高速列车的速度由小变大的过程中,列车上所有物体的动能都在增大,组成这些物体的分子的平均动能也在增大。既然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列车上物体的温度是在升高的,只是升高得并不大,我们感觉不到而已。”你觉得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通州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题,共58分【15题答案】【答案】(1)C (2)保持气体温度不变(3)< (4)软管内气体体积【16题答案】【答案】(1)A (2)D(3) (4)C(5)【17题答案】【答案】(1)波速大小1.0m/s,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2)20cm (3)【18题答案】【答案】(1)(2)【19题答案】【答案】(1)(2)【20题答案】【答案】(1)(2)①证明见解析,②这种说法不对,因为高速列车的速度由小变大的过程,物体的动能增大,则机械能增大,但机械能的增加对物体内能没有贡献,所以列车的速度大但列车上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不一定会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