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闭卷考试。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河南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A.发达的城市商业B.丰富的娱乐生活C.先进的农业技术D.繁荣的中外交流2.今天的象棋中有“炮”和“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和“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A.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B.宋代时发明了火药C.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3.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受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元朝设置该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B.管理幅员辽阔的疆域C.促进各地的经济贸易D.加强国家的对外交流急递铺令牌图4.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特点是()A.重文轻武B.休养生息C.发展文教事业D.外重内轻5.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A.保护自然环境B.方便信息传递C.加强中央集权D.开发江南地区6.漫画“君权与相权的历史变化”(如下图)反映了()(汉)坐而论道(宋)恭敬立奏(明)君坐臣跪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地方权力增强C.君臣关系日益紧张D.皇权不断削弱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7.下图人物是明朝著名将领。下列诗句与其关系最为紧密的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D,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8.“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A.明长城B.兵马俑C.北京城D.都江堰9明清时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故事情节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这种现象说明了明清小说()A.完全替代了其他文学形式B.因其真实性受到大众欢迎C.适应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D.艺术水平达到了巅峰10.明朝贿赂之风盛行,“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A政治日益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C.农民起义不断D.自然灾害频发11.《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指的是()A.黄巢率领起义军攻人长安B.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攻入北京D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12.“金门抵至鹿耳门,万戈鏖战逐荷夷,各施工力奠宝岛,郑家军到成功也。”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葡萄牙占领澳门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朝设置台湾府13.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A.设置台湾府B.册封“达赖喇嘛”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签订《尼布楚条约》14.19世纪,山西票号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号,后来还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罗斯设立了办公机构。这反映了清朝时期()A.商帮实力雄厚B.手工工场出现C.人口增长过快D.市民生活丰富15.清朝前期,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以获取更多收入。这一现象表明()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农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C.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D.我国开始引进外来物种16.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某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A.市舶司B.御史台C.锦衣卫D.军机处17.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诗句最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C.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ABAC 6—10 ACACA 11—15 DCDAA 16—20 DBCBD二、非选择题21.(1)变化: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1 分)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1 分)(2)原因:防止丞相专权乱政,加强皇权;使各个部门相互牵制,稳定政权。(2分)(3)目的:加强管理,维护统治。(1 分)22.(1)特点:因地制宜或者多元管理或因俗而治。(1 分)民族:回族。(1 分)(2)中心环节:行政管辖体制的改进完善。(1 分)措施: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乾隆帝完善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等。(任答两点即可,2 分)(3)启示:从实际出发,完善边疆管理制度和政策;强化国家认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任答两点即可,2 分)23.(1)发明:指南针。(1 分)(2)科学家:李时珍和徐光启。(2 分)(3)趋势: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1 分)原因:闭关锁国政策;受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言之有理写出两点即可,2 分)(4)建议:保持国家统一安定,促进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培养科技人才、树立创新意识等。(任答一点即可,1 分)24.(1)实物史料:图 1、图 3。(1 分) 文献史料:图 2。(1 分)(2)作者:司马光。(1 分)史学研究价值:紫禁城是现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对研究中国古建筑类型和施工技术有非常可贵的价值;对研究明清的宫廷生活也有重要的史学价值等。(2 分)(3)途径:参观历史遗址或遗迹;参观博物馆或阅读数字博物馆;查阅史书资料等。(任答一点即可,1 分)25.(5 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历.pdf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