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30分;全卷共50分。2.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作答,第Ⅰ卷须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生命的起源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进行的,当时的情况大体是( )①地球上的温度很高,天空中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②原始大气中有相当数量的氧气存在③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④原始海洋像一盆稀薄的热汤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④2. 考古学家发现始祖鸟、燕鸟的化石与鸽子骨骼的组成和排列方式相似(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推测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比较法C. 研究始祖鸟化石可推测鸟类可能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D. 分析它们骨骼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可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3. 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下列叙述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图甲表示能量流动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B. 图乙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 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D. 乙生态系统可以对甲生态系统产生干扰作用4. 2024年3月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首次报告了微塑料大气中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使心脑血管病风险提高数倍。“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物,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中会大量产生。纳米级微塑料能被植物根部吸收,也易被蚯蚓等土壤动物摄入。因其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从而会影响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图为某地微塑料的迁 移示意图。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 微塑料在土壤和大气间的循环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其最终被植物吸收转化为能量供人类使用B.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大气中微塑料,其含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中逐渐减少C. 蚯蚓等土壤动物通过摄食促进了土壤中微塑料的分解,加速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D. 微塑料难以被生物分解,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发生富集,增加健康风险5. 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B. 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直接证据C.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 从化石可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6. 下列设想,通过现有的生物技术不可能实现的是( )A. 让从国外进口的几株名贵兰花快速繁育B. 培育出吃起来带有浓浓牛肉味的土豆C. 仅依赖三只生育期的雌性藏羚羊就能繁育出雄性藏羚羊D. 让大肠杆菌产生人的胰岛素7. 海草生活在浅海中,一种或多种海草能构成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存储能力。关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强大的碳存储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海草属于生产者,通过①光合作用合成含碳有机物B. 有机物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C. 沉积物缺氧,分解者分解速率下降,抑制碳循环D. 碳存储过程中有能量的流动,沉积物中能量最多8.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后,由于栖息地得到了保护和具有充足的食物来源,雪豹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藏羚羊、鼠兔、斑头雁等作为雪豹的“邻居”,也得到了一定关注,人们对它们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大。为了保护雪豹,下列措施恰当的是( )①把保护雪豹写进生态保护法②将所有野生雪豹迁移到动物园内圈养③加快建设相关国家公园的步伐④专业人员定期巡山,随时救助雪豹A. 仅①② B. 仅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9. 如图所示,家鸡是由原鸡驯化来的,家鸡与原鸡相比,身体肥大、产卵量多,飞翔能力差,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家鸡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 家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由原鸡演变成家鸡是鸡的有利变异 D. 家鸡比原鸡更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10.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在食品制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酵母菌可用于制作馒头、面包,酿酒等。如图为酿制米酒时葡萄糖和酒精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酿酒过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A. 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葡萄糖含量会逐渐减少B. 制作米酒过程中,将糯米淘洗干净煮熟后需立即加入酵母菌等发酵菌种C. 葡萄糖含量在酿酒1~5天时增多的原因是酵母菌不断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D. 食用口味甜、酒味淡的米酒最佳时间为第3天11. 中国首只全流程采用国产设备和试剂培育的克隆橘猫在青岛农业大学诞生,这标志着中国在动物克隆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克隆猫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克隆猫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克隆猫丁”的长相与甲猫相似程度最高B. 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甲猫C. 克隆猫丁与死亡猫甲性别相同D. “克隆猫丁”有部分遗传物质来自“代孕猫丙”12.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和某种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种类增加一定会使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B. 图中食物链表示为:某种植物→某种食草动物C. 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 图中a点过后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缺少食物13. 下列农业谚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B. 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C.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D.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14. 1982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有两个美国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也就是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请把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 B→A→D→C B. D→C→B→AC. D→B→A→C D. A→B→D→C15. 2024年在白浪河国家湿地公园下游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的踪迹,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青头潜鸭的发现体现了白浪河湿地的物种多样性B. 野生动物的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潜在使用价值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目的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6.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475千焦B. 从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 d是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D. b是该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处在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17.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可对细菌抗药性增强原因作如图所示的解释:由此分析可知( )A. 第一代细菌个体间的不同抗药性属于遗传现象B 频繁使用抗生素使第一代细菌抗药性增强C. 细菌抗药性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D. 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发生定向变异18. 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放牧方式对牧草高度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放牧方式 长期禁牧 禁牧后恢复放牧 长期放牧牧草平均高度(cm) 24.3 42.0 30.4A. 放牧对牧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 实行禁牧后恢复放牧有利于草原发展C. 动物啃食牧草能促进草场的物质循环D. 放牧的时间越长,牧草的高度就越高19.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南山荔枝营养价值高,味甜肉脆,历来被誉为“中华之珍品”,是驰名中外的著名岭南佳果。常温下,新鲜荔枝一日色变、二日相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后色香味俱无。广东曹庸团队攻克荔枝液氮(-196°C)冷鲜技术,推出了冻眠荔枝,荔枝最长保鲜期可达18个月。下列有关荔枝的保存方法和防腐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保存方法 防腐原理A 冻眠荔枝 超低温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B 荔枝罐头 大量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C 真空包装 隔绝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氧气D 荔枝干 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A. A B. B C. C D. D20. 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各地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金属等)、不可回收垃圾(果皮、残渣、骨头等)禾和有害垃圾(电池、化工品、化妆品等)三类,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B. 生产者能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分解所产生的物质和能量C. 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需要考虑微生物种类以及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D. 该措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循环经济二、非选择题21. 图1、2分别为某地原有的传统农业和改进后的生态农业模式。图2生态农业模式中,杂食性的雏鸭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作物植株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用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图3是能量流动示意图,展示了从生产者开始,各生物体内能量的摄取、传递、散失等关键环节。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2中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鸭与害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若鸭肉增加1kg,至少消耗杂草___________kg。(2)图3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3)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4)传统农业中,通过多施化肥和农药的措施确保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但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农业模式(如图2)中,有哪些措施可以缓解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写出一条)___________。22. 凡凡和几位同学对生物进化历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凡凡同学仿照课本绘制了的生物进化树(图一)。图二是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示意图。周末同学们参观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被各种各样神奇的化石深深吸引,并将部分化石进行了拍照(图三),请你观察、分析、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果将图三各种动物化石代表动物类群放在图一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猛犸象应该放在___________处;格尼蛙应在应该放在___________处(用图一中序号表示)。(2)图二从形态结构角度看,生物进化遵循___________的进化规律。(3)能证明“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直接证据是图三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4)请观察分析图三化石所代表动物类群,概括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23.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图一为某林地中能量流动情况,虚线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图二为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的角色,属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_。(3)“林”和“草”泛指不同的生态系统。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 力更强一些。(4)森林能净化空气,有“地球之肺”之称,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环境。(5)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二中①~⑤表示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量,用图中序号列 出表示“碳中和”的等式:___________。(6)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图二中___________(填序号)是其重要途径。24.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优良奶牛品种。国内高产奶牛总量不足万分之五,且分布分散、不利于优质种的繁殖。为了加强优质种牛的高效繁殖,科学家采用了方法I、Ⅱ两 种方法。方法Ⅲ是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奶牛——“牛牛”的过程,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方法Ⅱ和方法Ⅲ所表示的现代生物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F牛与E牛的区别在于它不是由___________发育而来,其遗传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_牛(填字母)。(3)方法Ⅲ中“牛牛”产出乳汁中含有___________。“牛牛”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4)我国利用方法Ⅱ培育优良种牛的意义有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a.避免引进国外奶牛带来生物安全风险b.有利于奶牛更新换代c.使优质奶牛资源更加分散d.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奶牛25. “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大蒜的辛辣味能够给清淡的面条增添一丝独特的风味。还有一种说法是大蒜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肠胃中的病菌,预防肠胃炎的发生。为探究大蒜是否有抑菌的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大肠杆菌,用来探究大蒜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步骤如下:①新鲜大蒜压成蒜泥,双层纱布包住挤压过滤,作为100%大蒜提取液;②用无菌水将100%大蒜提取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0%、25%稀释液;③吸取等量不同浓度的大蒜提取液,分别滴在制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皿中;④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⑤照相记录抑菌圈大小(如图1),并测量其直径(如图2)。请分析回答:(1)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2)为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选取等量的___________(填“自来水”或“无菌水”)置于培养皿中作为对照。(3)本实验通过测量___________研究大蒜提取液的抑菌效果。(4)若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蒜提取液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则应对上述实验步骤进行相应修改。一是要把第②步改为:将100%大蒜提取液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中处理相同时间;二是要把第③步改为:吸取___________,分别滴在制备好的大肠杆菌培养皿中;其它操作不变。(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通过煮沸的方式杀菌。如图3是餐具上细菌在100℃沸水中的存活情况。人们在餐馆用餐前,常常会将餐具用开水烫一烫后再使用,认为这样就干净了。据图分析,这种做法有道理吗?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八年级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30分;全卷共50分。2.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作答,第Ⅰ卷须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21题答案】【答案】(1) ①. 2##两 ②. 捕食与竞争 ③. 5(2) ①. X1 ②. 单向流动 (3)重复利用(4)将鸭粪、猪粪利用沼气池生产出生活能源等【22题答案】【答案】(1) ①. ① ②. ④(2)从简单到复杂 (3)⑤(4)④→①→②→⑤→③【23题答案】【答案】(1)A→C→D (2)甲 (3)自动调节(4)影响 (5)②=①+③+④+⑤(6)②【24题答案】【答案】(1) ①. 克隆技术 ②. 转基因技术(2) ①. 受精卵 ②. C(3) ①. 人乳铁蛋白 ②. 基因控制性状(4)acd【25题答案】【答案】(1)大蒜提取液浓度(2)无菌水 (3)抑菌圈直径(4)等量的不同温度下的100%大蒜提取液(5)没有道理,烫一烫时间过短,据图可知,至少20分钟以上可以达到灭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