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终结性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1.通过米勒的实验,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原始的地球环境作用下形成简单的有机物。再以后的变化,科学家的推测是A.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最终流入海洋,在海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原始生命B.这些有机物随雨水降到地面,形成原始生命后流入海洋C.当不同的有机物积累多了以后,就会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生命形成以后,最先进行的是有氧呼吸2.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发现的奇迹秀山鱼是已知最早的有颌鱼类,证明了以盾皮鱼为代表的一批鱼类将自己原本用于呼吸的鳃弓向前移动演化,形成了上、下颌,使得它们可主动出击捕食、撕咬和咀嚼猎物,进一步推动了脊椎动物的进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奇迹秀山鱼的化石属于遗物化石B.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C.奇迹秀山鱼和盾皮鱼比现代鱼类更简单、低等D.鳃弓前移演化成上、下颌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如图是不同动物肺的结构,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他们进化顺序可能是③→①→② B.他们进化顺序可能是①→②→③C.他们进化顺序可能是②→①→③ D.他们进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4.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播出了动物有奇特的拟态现象如尺蠖竹节虫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与产生上述现象无必然联系的是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遗传变异 D.环境影响5.炎热的夏季,睡觉时嗡嗡乱飞的蚊子令人讨厌,很多驱蚊效果良好的蚊香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蚊子接触蚊香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因为燃烧的蚊香数量太少,蚊子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蚊子存在抗药性变异,蚊香对这种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D.蚊子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6.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说法错误的是A.人和类人猿共同起源于古猿B.能人已会制造简单的工具,学会使用天然火C.人类进化的历程大致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D.人类不同种族的差异是在不同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7.如图是一种枯叶蝶,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柳杉吸收有毒气体 B.森林提高空气湿度C.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蚯蚓活动疏松土壤8.某花园中的玫瑰长势不好,研究发现该花园土壤已被线虫严重侵害。植物学家建议将某种野草种在玫瑰中间,理由是该种野草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杀死线虫,这样玫瑰便可以免于虫害。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玫瑰和这种野草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B.这种野草的存在对玫瑰生长是有利的C.土壤中线虫的存在对玫瑰生长是有害的 D.玫瑰和野草在花园生态系统中都是生产者9.《说苑·正谏》中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在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环节是A.树 B.蝉 C.螳螂 D.黄雀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每年春天,在稻田、池塘或溪沟内,常常会见到蝌蚪,而到了夏天,一只只青蛙就会在农田中忙于捕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制造的有机物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B.该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固定太阳能开始的C.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森林强 D.青蛙数量增多时相关虫的数量会减少11.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能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下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12.如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的“箭头”表示A.捕食关系 B.分解作用 C.能量流动的方向 D.物质循环的方向13.我国积极统筹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B.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积极推进植树造林,有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14.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25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在红松之乡——伊春举办。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B.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迁地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15.2025年是乙巳蛇年,蛇在民间被视为智慧和财富的象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适于在干燥的陆地环境生活B.我国的蛇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约150种,体现了基因多样性C.建立武夷山、高黎贡山等保护区对蛇类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D.南美绿水蚺体大力强,黑曼巴蛇爬行极快,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6.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试管婴儿的诞生证实了克隆技术走向成熟B.参与白酒酿造的霉菌没有细胞壁,但有真正的细胞核C.制作酸奶时,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D.转基因食品能够解决我国粮食危机,因此有益无害17.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下列新质生产力不属于生物学方向的是A.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大肠杆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 B.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C.疫苗、癌症等药物的研发 D.航天飞行器搭载太空种子18.“守护中国饭碗,接力父亲梦想”,袁隆平之子袁定阳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和镉低积累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宣布成功克隆出濒危动物长江江豚。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培育“第三代杂交水稻”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B.“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性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克隆长江江豚”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D.“克隆长江江豚”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似19.关于食品的制作和保存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醋酸菌制作老醋 B.用脱水法保存香菇C.用青霉制作泡菜 D.用低温冷冻保存牛肉20.生物技术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常见的生物技术有发酵技术、食品保存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克隆技术等。下列相关阐述正确的是A.冷藏蔬菜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B.酸奶的制作主要与酵母菌的发酵有关C.克隆羊“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孕育母体 D.转基因食品无污染更安全,可以放心食用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21.(7分)图一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图二是脊椎动物“进化树”、图三是人类的起源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米勒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氢、氨、甲烷等气体模拟________,在图一所示的装置B中发现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场所是图中所示装置________。(2)在图二中,甲代表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丙代表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从生物进化水平上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三中的1为________。(4)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发现类人猿也有A、B、O、AB等血型: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8%,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9%。这是人类利用________(选填“化石”、“解剖学”、“分子生物学”)证据来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22.(6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说“生态兴则文明兴”,响亮提出要重视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图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概念图,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A指的是________的多样性;C指的是________的多样性。(2)每到花生播种季节,种子公司都会提供许多优质的花生种子供农民选择。这些种子是技术人员利用________的多样性培育出来的。(3)李老师喜欢各处去旅游,坝上草原去骑马烤全羊、白洋淀看荷花、茅荆坝原始森林看秋叶,这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这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4)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保护野生动植物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措施和主要形式是________。23.(6分)“以终点为起点,我们仰望星空永不止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装置中,志愿者在全密闭的“月宫一号”内生活了105天。如图是此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月宫一号”作为一个人工闭合的生态系统,写出该生态系统部分示意图中的人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图中志愿者和黄粉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2)“月宫一号”内的绿色植物为实验人员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同时消耗实验人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了“月宫一号”内的________。(3)若志愿者的食物1/3来自黄粉虫,2/3直接来自植物,则志愿者的能量每增加9千焦,理论上通过食物链最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千焦。(4)该实验实现了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生活一段时间的目标,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5)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写出一条达成这一目标的建议:____________。24.(5分)光伏发电是一种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塔拉滩原来是风沙肆虐的半荒漠化地区,如今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半荒漠化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影响该地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2)安装光伏后,清洁光伏板的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壤。杂草开始肆意生长,影响光伏发电,于是工作人员让羊群进入发电站,以“吃草”代替人工除草,被称为光伏羊。羊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排出的粪便会被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利用。(3)该荒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4)为防止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________。A.分时段放牧 B.持续投放更多的羊C.分区域放牧 D.调整光伏板高度以适合羊的活动25.(6分)酸奶属于乳类发酵制品之一。相比牛奶来说,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优点,还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人体营养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如,,,等,同时还对改善肠胃环境,增强抵抗力非常有益。生物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柱形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__,它需要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步骤。(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他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终结性质量检测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 AACBC 6—10 BCADC 11—15 BDBDB 16—20 CBAC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21.(7分,每空1分)(1)原始大气 A(2)爬行类 两栖类 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顺序可颠倒)(3)古猿(森林古猿) (4)分子生物学22.(6分,每空1分)(1)物种 生态系统 (2)遗传(基因) (3)直接使用 间接使用(4)建立自然保护区23.(6分,每空1分)(1)植物→志愿者 捕食、竞争 (2)碳-氧平衡 (3)105(4)自我调节能力 (5)多植树造林,低碳出行,随手关灯等(合理即可)24.(5分,每空1分)(1)水 (2)消费者 分解者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B25.(6分,每空1分)(1)乳酸菌 无氧 (2)灭菌(杀死杂菌或避免杂菌干扰实验结果)(3)接种 (4)控制单一变量 (5)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是40(回答在40左右也可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