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课时精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课时精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共筑生命家园课时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生态兴则文明兴
③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④劳动开创美好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
①团结奋斗,共筑生命家园 ②持续开发,勇于战胜自然
③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④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用心用情,呵护生灵。电网工作人员为保护喜欢在输电铁塔上筑巢的鸟类,搭建人工鸟巢,并进行局部绝缘化处理,由防鸟驱鸟变为护线爱鸟,确保鸟类和电网都安全。这体现了(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C.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为主的方针
D.坚持绿色惠民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湖北省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加速恢复,中华鲟繁育、江豚添丁、长江鲟产卵,这些珍稀濒危物种在湖北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这充分说明( )
A.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能节约自然生态资源
B.恢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C.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5.2025年6月开始实施《快递暂行条例》,要求快递包装“瘦身增绿”(见下图)。这样做有利于( )
A.促进我国人口的均衡发展 B.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C.确保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 D.提高快递人员的收入水平
6.川青铁路穿越多个自然保护区,与珍稀动植物相伴同行,设计者和建设者在选线、建设中最大限度绕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走廊带,设计多个便于野生动物通行的走廊,尽量保留水源通道……川青铁路的建设( )
①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②使因资源粗放利用被破坏的生态得以修复
③最大限度保护了沿线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④说明绿色发展理念已转化为每个人的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兰州榆中县小康营乡启动“龛谷风韵”乡村振兴项目,沿着“生态为底色、产业为筋骨、文化为灵魂”的发展路径,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春日振兴画卷。这体现了该乡( )
A.过度开发土地资源
B.加快城市发展进程
C.坚持绿色兴农道路
D.实现城乡同步富裕
8.某市不定期发布公告,号召市民走出家门清理绿地、抚育林木,或者在网上捐资认养树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履行植树义务。此举有利于( )
①让参与造林绿化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②发挥道德的强制作用,改变自然环境
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市民生态意识
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截至2024年10月,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居环境也不断提“颜”增“质”。这些发展成果的取得,直接得益于我国( )
A.引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D.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
10.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生态兴则文明兴。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一致的是( )
A.教育部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加强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培养
B.某越剧团队创新表演形式,开展沉浸式环境、新编角色等探索
C.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D.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2025年至2034年定为“联合国防治沙尘暴十年”
11.截至2025年2月,陕西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98家,数量位列西部地区第一;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取得这些成绩,是因为( )
A.我省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众多问题
B.我们树立了绿色生活理念,践行低碳行动
C.我省积极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D.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2.《河北省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规定,个人消费者购买1级能效家电、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20%予以补贴;购买2级能效家电,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15%予以补贴。鼓励采取“交旧+换新”消费模式,将回收的废旧家电交由正规拆解企业处置,畅通再生资源回收渠道。这些规定的执行有利于( )
①保护家电企业的知识产权
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③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④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候鸟,堪称“空中旅行家”,它们跨越千山万水,于季节更迭间勾勒出灵动的生命轨迹。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好转,越来越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鄱阳湖等地栖息、繁衍。为守护这份生机与灵动,我国持续完善候鸟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将候鸟迁飞通道纳入保护范畴。与此同时,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捕猎的打击力度。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强候鸟保护,照亮这些“天空精灵”的迁徙路。
(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美丽中国”的知识,说明加大候鸟保护力度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的知识,说明如何做好候鸟保护工作。
14.【绿色发展法治护航】
2025年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继民法典之后,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翻开厚重的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立法目的中,“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引起不少专家的共鸣。
(1)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首次亮相说明什么?
(2)你身边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5.2025年4月10日,“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正式开行。“齐鲁1号”既是旅游列车,也是文化名片。你班组织开展“乘‘齐鲁1号’·看多彩山东”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研“齐鲁1号”之新】
研学开始前、围绕“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带动效应,大家搜集到如下信息。
“齐鲁1号”串联的22个站点中,有16个是县级站点,周围有一些乡村旅游集中片区。把文旅流量引向县域与乡村,让更多游客读懂齐鲁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进一步激发经济潜能。“齐鲁1号”推动铁路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共赢,以交通线串联资源要素的发展。从上游看,旅游列车产业链涵盖车厢改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从下游看,旅行社将推出200多个旅游列车主题线路产品,让出游更便捷。
(1)结合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齐鲁1号”旅游列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
【研齐鲁文化之美】
同学们乘坐“齐鲁1号”在兖州站下车后,根据临近县市文旅资源分布情况,完善了研学的任务清单(如图)。
(2)请你谈谈研学任务清单事项中蕴含的文化魅力。
【研齐鲁儿女之梦】
本次研学结束之际,同学们深深感悟到:百舸争流的新征程,齐鲁大地傲立潮头。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基于绿、蓝、黄三种颜色描绘出山东发展的新篇章,确定了三个研学报告的主题。
主题 1:山东“逐绿而行”,绘就“走在前”最美画卷主题 2:“海洋蓝”激发山东“挑大梁”强劲动力主题 3:山东讲好“黄河故事”,纵深推进黄河战略
(3)请你选择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为山东的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故①符合题意;生态兴则文明兴,强调生态环境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该理念的内涵,故②符合题意;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属于民生思想,与生态保护没有直接关联,故③不符合题意;劳动开创美好生活,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属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生态理念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解析】本题考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分析题文,图片描述了大家一起团结一致保护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团结奋斗,共筑生命家园;保护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故①③符合题意;我们要合理开发,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故②错误;图片没有涉及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但题干更侧重人与自然的直接和谐,故A不符合题意;电网工作人员通过调整措施保护鸟类并保障电网安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B符合题意;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故C错误;绿色惠民强调生态作为民生福祉,题干未直接涉及惠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题干强调的是生态保护措施的直接成效,而非绿色生活方式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与题干中生态恢复的成果无直接关联,且“高速”表述不准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故B说法错误;题干中湖北省通过生态保护促进濒危物种恢复,体现了绿色发展道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促进作用,故C符合题意;“区域协调发展”侧重地区间经济或社会平衡,题干未体现这一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B【解析】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快递暂行条例》要求快递包装 “瘦身增绿”,其措施如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 95%、智能装箱技术让包装耗材减量达到 20%、中转环节循环包装实现全覆盖等,这些举措主要针对的是快递包装与环境的关系,和我国人口的均衡发展没有直接关联。人口均衡发展涉及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快递包装 “瘦身增绿” 并不能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快递包装 “瘦身增绿”,减少了包装耗材的使用,实现循环包装等,这是在快递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而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快递包装 “瘦身增绿” 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故B说法正确;虽然快递包装 “瘦身增绿” 对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有积极作用,但 “确保” 一词过于绝对。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包装这一个方面,还涉及到运输环节的节能减排、运营管理的绿色化等多个方面。仅包装 “瘦身增绿” 不能完全确保整个快递行业实现绿色发展,故C说法错误;快递包装 “瘦身增绿” 主要聚焦于环保方面,与快递人员的收入水平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它没有直接的机制或途径能提高快递人员的收入,快递人员收入水平更多与业务量、薪酬制度等因素相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川青铁路设计者和建设者绕避自然保护区、设计动物通道等做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①符合题意;题干未提及生态因资源粗放利用被破坏后的修复,而是强调建设过程中主动保护,故②不符合题意;通过绕避保护区、保留水源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绿色发展理念尚未“转化为每个人的行动”,题干仅体现建设者的行动,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
7.C【解析】本题考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题文中小康营乡以“生态为底色”促进乡村振兴,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体现该乡坚持绿色兴农道路,故C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生态为底色”,说明该乡注重生态保护,而非过度开发,故A说法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且题干未体现城乡协调发展,故D说法错误;故选C。
8.B【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能激发市民参与积极性,逐步形成自觉行动,故①符合题意;道德具有教化作用而非强制作用,且“改变自然环境”表述不准确,故②说法错误;线上捐资认养等方式利用互联网优势,有助于提升市民生态意识,故③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政务公开内容,且公民没有直接“决定权”,故④说法错误;故选B。
9.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引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属于社会发展目标,与题干中森林资源增长等生态成果无直接关联,故A不符合题意;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属于经济制度内容,虽涉及资源管理,但未直接指向生态保护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直接对应我国长期实施的生态保护政策(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是题干所述成果的重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全面依法治国为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但题干强调“直接”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教育部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属于教育领域改革,与生态保护无直接关联,故A不符合题意;越剧团队创新表演形式属于文化领域探索,未涉及生态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网信办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属于网络空间治理,与生态保护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联合国防治沙尘暴十年决议直接针对生态问题,符合“生态兴则文明兴”理念,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措施的理解。题干强调陕西在绿色工厂建设方面取得成就,而A选项描述的是问题,与题干“原因”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绿色生活理念和低碳行动属于个人或社会层面的行为,题干中的“绿色工厂”建设更多体现政府或企业的政策落实,故B不符合题意;绿色工厂的创建直接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符合题干中“成绩”的政策性原因,故C符合题意;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是客观背景,但题干问的是成就背后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C【解析】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河北省通过补贴高能效家电和规范回收拆解,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广节能家电、规范回收方式,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故②③符合题意;题文中政策的内容聚焦节能家电补贴和废旧家电回收,与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无关,故①不符合题意;题文中的政策未直接涉及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1)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候鸟是维护自然平衡的必然要求,符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生态文明理念。
②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加大候鸟保护力度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带动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目标。
③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候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候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①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完善法律对候鸟保护的规定,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非法捕猎的打击力度,通过严格执法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人民法院要要依法审理涉及候鸟保护的各类案件,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法律监督并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以保护候鸟。
④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推动公众参与候鸟保护,形成 “全民守法” 的社会氛围。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我们要继续加强候鸟保护,照亮这些“天空精灵”的迁徙路,可链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厉行法治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我国持续完善候鸟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可链接立法机关要完善法律对候鸟保护的规定,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捕猎的打击力度可链接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我们要继续加强候鸟保护可链接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动公众参与候鸟保护,形成 “全民守法” 的社会氛围。
14.(1)例:说明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
(2)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白色垃圾;过度砍伐森林(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雾霾;沙尘暴;等等。
(3)例: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尽量搭乘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言献策;积极宣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等。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全面依法治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可链接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可链接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本题考查身边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开放性主观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5.(1)“齐鲁1号”把文旅流量引向县域与乡村,提振消费激发经济潜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齐鲁1号”推动铁路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推进产业协同发展,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在“三孔”体验儒家文化,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尼山看烟花秀和无人机表演,感受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在微山湖听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感悟革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选择主题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齐鲁1号”把文旅流量引向县域与乡村,提振消费激发经济潜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齐鲁1号”推动铁路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共赢,以交通线串联资源要素的发展,推进产业协同发展,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在“三孔”体验儒家文化,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尼山看烟花秀和无人机表演,感受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在微山湖听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感悟革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坚持绿色发展的有关知识,从建议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山东“逐绿而行”,绘就“走在前”最美画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