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课时精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课时精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 促进民族团结课时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各族人民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促进民族团结就要( )
①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④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是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中央通过实施对口援藏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自治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奥秘是( )
①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②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③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精通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学校教学楼要悬挂条幅。下列内容适合的是( )
A.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以德治国,以文化人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2025年5月17日至18日,贵州民族大联欢、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贵阳举行。大联欢中各民族唱响团结歌、舞动民族魂,大巡游时各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大联欢,全民共欢腾”的生动图景。此次盛会展现了( )
A.各民族之间毫无差异的文化
B.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其乐融融
C.各民族追求同步富裕的期盼
D.各民族形成的统一风俗习惯
6.近年来,山东某地在对口援疆工作中积极落实“文化润疆”战略,把陶器镂空技术传授给新疆土陶艺人。改造后的土陶制品不仅外观精美,而且附加值更高,有效助力当地发展。该做法( )
①有利于推动各民族同步富裕
②推动了鲁疆两地的文化交融
③实现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的
④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小温同学参加各族青少年交流座谈会,以下是座谈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发言:
甲:我的邻居塔娜奶奶,每年约各地朋友去海南过冬,得益于养老金年年涨。
乙:每年全国各民族游客来我的家乡参加傣族泼水节活动,大家越泼越亲密。
丙:包银高铁年内将全线开通,这既促进沿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方便大家往来。
回到学校后,她准备和同学们分享座谈会内容。下列适合作为分享主旨的是( )
A.民生是幸福之基 B.文化保护与传承
C.经济发展是中心 D.共同发展促团结
8.2025年1月,在西藏定日地震救灾一线,有“四双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救灾一线的“四双手”启示我们要( )
四双手一双手,是消防救援人员满是泥土的手一双手,是解放军战士冻得通红的手一双手,是援藏医生治病救人的手一双手,是受灾群众表达感谢的手
①坚持生命至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②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 ④常怀感恩之心,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肇兴侗寨,享有中国最美乡村古镇之美誉。2025年春天,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脚步,一幅民族特色村寨的幸福画卷正在展开。在新征程上,各族人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前进,唱响民族复兴的幸福歌。这( )
①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②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③有利于促进平等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④强调了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三十年前,西藏贡嘎县迎来了长沙的首批援藏干部。从此,两地密切交往、深入合作,结下了山海情谊,取得了丰硕成果。三十年间,贡嘎县生产总值增长60多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倍……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海峡两岸的深度融合发展
③长贡两地人民的守望相助 ④国家对民族地区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经济大省挑大梁,江苏不断提升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江苏的举措体现了( )
①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②加强国际合作的中心工作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今年“五一”假期,珲春口岸迎来俄罗斯游客入境高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热度持续攀升。这有利于( )
①增进中俄两国友好交流,展现中国风貌
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兴边富民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高度自治
④发挥民族地区优势,提升发展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绘就中国梦】
2025年4月25日,甘肃省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标识正式亮相。
标识铸魂·团结聚心凝共识
★视觉上:甘肃首字母“G”“S”、敦煌飞天和石榴彰显甘肃自然禀赋。★美学上:中国古代建筑“藻井”纹样和敦煌“飞天”灵动曲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丝路美学。★时代表达上:标识向上腾飞的造型,象征陇原儿女牢记嘱托、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内容上:____。
(1)结合材料,运用“促进民族团结”知识,请你从内容上解读标识的设计理念。
电商拓路·产业富民启新程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期间,举办了“同心共富·石榴红”甘味出陇电商直播活动,以“铸牢”宣传、民族文化展示、直播销售民族特产等多种形式,在“数字经济”中架起民族团结的“云端桥梁”。
(2)结合材料,分析电商直播活动如何架起“云端桥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生命线、幸福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法治育出团结花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宪法所赋予自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自治地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民众所盼开展涉民族工作地方立法工作。截至2025年3月,广西现行有效或者批准的涉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共132件,全区12个自治县制定单行条例实现全覆盖。
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各族群众的优势,使立法充分反映各族群众意愿;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把依法监督与支持促进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解决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西是如何以法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以行动共筑同心圆
初中生小阳生活的社区居住着汉、壮、瑶、苗、仫佬等7个民族的群众,他班上的同学也基本来自这几个民族。最近,来自鄂尔多斯大草原的蒙古族姑娘小艾转学到小阳班上,同学们对内蒙古的风土人情非常好奇,但小艾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显得有些拘谨……
(2)请你从民族团结的角度对以上情境进行续写,并说明理由。
15.行走于赣鄱大地,无论是百姓生活,还是文旅新韵,都呈现出醉人心魄的万千气象。
【绘幸福·共享美好生活】走进江西大街小巷,处处皆是幸福图景。
图景一某村委会搭建“邻里小院”“民情议事亭”等协商议事平台,经常就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持续建设幸福家园建言献策。 图景二暮色街巷中,维吾尔族小伙的新疆烤馕飘出缕缕焦香:校园长廊间,各民族孩童追逐嬉闹的身影与书声交融成画…在这里,各民族同胞共同编织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图景。
(1)运用所学,解读上述图景中的幸福密码。
【兴文旅·推动融合发展】江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升级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完善古村落、古街区、书院等活化利用机制,打造文旅“新赣线”……2024年,江西接待旅游人次近6亿人次,旅游收入近6000亿元。
◎井冈山黄洋界“挑粮小道”上跃动着一群群中学生的身影,红色沉浸剧《风起安源》唱响萍乡安源胜利广场,各地红色主题乐园内游人如织……江西各大旅游景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分析江西是如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
【亮名片·风景这边独好】“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哟,山清水秀好风光……”
(3)请以赣鄱推介人身份,写一份推介词,向游客介绍你心目中的“江西名片”。
提示:推介词可从推介对象的特点、地位、价值、影响力等方面拟写。
要求:紧扣主题,价值观正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不少于6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团结。依据教材知识,要促进民族团结,就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②④说法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①说法错误;该观点强调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说法正确。但题文要求说明怎样促进民族团结,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团结相关知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是西藏发展的关键,故①符合题意;各民族共同奋斗推动发展,故②符合题意;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而非居住地,表述不准确,故③说法错误;我国坚持的民族方针是西藏发展的政策保障,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
3.A【解析】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民族工作的核心主线,故①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故②符合题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推进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故③符合题意;“精通”各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要求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政策导向,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
4.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直接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旨,故A符合题意;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属于宪法基本原则,与民族团结主题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以德治国侧重道德教化功能,与民族团结无直接联系,故C不符合题意;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与民族团结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相关知识。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可能“毫无差异”,故A说法错误;各民族共同欢庆、团结互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故B符合题意;我国倡导“共同富裕”而非“同步富裕”,故C说法错误;各民族保留自身风俗习惯,并未“统一”,故D说法错误;故选B。
6.D【解析】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故①说法错误;山东把陶器镂空技术传授给新疆土陶艺人,这使得山东的文化技艺与新疆当地的土陶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文化交融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鲁疆两地这种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动,推动了鲁疆两地的文化交融,故②符合题意;③选项夸大了“文化润疆”战略的作用,故③错误;山东与新疆之间开展文化交流与帮扶,通过 “文化润疆” 战略,促进了两地人民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文化上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
7.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相关知识。甲的发言体现养老金等民生保障,但乙、丙的发言涉及文化、经济,民生是幸福之基无法全面概括主旨,故A不符合题意;乙的发言提到泼水节体现民族文化,但甲、丙的发言与“文化保护与传承”无关,无法全面概括主旨,故B不符合题意;丙的发言强调经济发展,但甲、乙的发言涉及民生和文化,C仅侧重经济,无法全面概括主旨,故C不符合题意;甲的民生保障、乙的文化交流、丙的经济与交通发展,均体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对团结的促进作用,共同发展促团结能全面涵盖三个发言的核心,故D符合题意;故选D。
8.C【解析】题考查生命至上、民族团结、传统美德等知识。消防救援人员、解放军战士、援藏医生均以抢救生命为核心,体现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视,故①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救灾行动与“文化发展”无直接关联,故②不符合题意;不同群体共同参与救灾,体现各民族互助团结,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故③符合题意;受灾群众表达感谢,体现感恩之心,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C。
9.A【解析】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民族复兴的幸福歌”,这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前进,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故①②说法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型民族关系不是平等互助和谐,故③说法错误;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且题文中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
10.C【解析】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基础,材料中两地合作体现了民族团结,故①符合题意;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针对的是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与西藏和长沙的援藏合作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长沙与贡嘎两地密切合作、守望相助,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故③符合题意;国家对民族地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发展的关键保障,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
11.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协调发展、民族政策、民族精神等知识。题干中“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体现区域间合作,符合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故①说法正确;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仍是经济建设,国际合作是重要内容而非“中心工作”,故②说法错误;“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体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符合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故③说法正确;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故④说法错误;故选A。
12.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相关知识。俄罗斯游客入境旅游能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增进友好关系,展现中国风貌,故①符合题意;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符合“兴边富民”政策,故②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但“高度自治”是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故③说法错误;延边利用民族特色和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提升地区发展能力,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3.(1)标识紧扣“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理念,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展现陇原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
(2)①利用直播的广泛传播性,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为民族地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②通过直播销售民族特产,利用“数字经济”拓宽民族地区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收入。③电商直播作为 一种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为民族地区与外界搭建起合作交流的桥梁,吸引更多资源关注和投入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全方位发展。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标识铸魂·团结聚心凝共识,陇原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可链接紧扣“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理念,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展现陇原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电商直播,需要运用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甘味出陇电商直播活动,宣传展示民族文化,可链接利用直播的广泛传播性,让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为民族地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甘味出陇电商直播活动,直播销售民族特产,可链接通过直播销售民族特产,利用“数字经济”拓宽民族地区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收入;甘味出陇电商直播活动架起“云端桥梁”可链接电商直播作为 一种线上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为民族地区与外界搭建起合作交流的桥梁,吸引更多资源关注和投入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全方位发展;甘味出陇电商直播活动,在“数字经济”中架起“云端桥梁”→可链接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14.(1) ①行使自治权,完善民族立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落实宪法赋予的自治权,为民族团结提供法律保障。截至2025年3月,广西涉民族工作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达132件,实现12个自治县单行条例全覆盖,体现立法系统性。②坚持科学民主立法 。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广泛吸纳各族群众意见,确保立法反映民意。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促进立法与民族地区实际需求相结合。 ③ 强化监督与落实。统筹运用监督方式,依法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将监督与支持结合,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2)续写:小阳主动邀请小艾参加班级的“民族文化分享会”,并组织同学们学习简单的蒙古语问候。周末,小艾带领大家体验蒙古族舞蹈,还分享了草原生活和那达慕大会的故事。同学们也向她介绍广西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等习俗。渐渐地,小艾融入了集体,班级还策划了一场多民族联欢会,共同制作民族团结手抄报。理由:①尊重文化多样性:通过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消除隔阂,体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②促进情感交融:互动中建立信任与友谊,增强小艾的归属感,符合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要求。③践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载体生动具体,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共同体意识,筑牢民族团结的社会根基。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人大和政府, 需要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厉行法治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宪法所赋予自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自治地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可链接行使自治权,完善民族立法;全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各族群众的优势,使立法充分反映各族群众意愿,可链接坚持科学民主立法;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把依法监督与支持促进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解决影响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可链接 强化监督与落实,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2)本题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考查对情境的续写并说明理由,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15.(1)①村委会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
②江西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民族团结的幸福。
③江西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
(2)①挖掘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完善活化利用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旅品质,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②各地景区以文旅融合方式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唱响文旅品牌,坚定文化自信。
③文旅融合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
(3)示例一:婺源油菜花。
推介词:江西省婺源县有一处一种美丽而蔚为壮观的景观:婺源油菜花田。每年三月中下旬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是婺源最美的季节,油菜花成为吸引观光的最佳绿色资源。走进婺源,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与层层金黄的梯田油菜花、白墙黛瓦的民居相辉映,构成一幅幅唯美的天然画卷。婺源篁岭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欢迎您到婺源来!
示例二:赣南脐橙。
推介词:赣南脐橙,是江西省赣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赣南脐橙年产量达百万吨,原产地江西省赣州市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赣南脐橙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可食率达85%,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含果汁55%以上,赣南脐橙已然成为赣南的一张名片。诚邀您品尝!
【解析】(1)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江西省,需要运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基层民主、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从说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某村委会搭建“邻里小院”等协商议事平台,就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建设幸福家园建言献策,可链接村委会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维吾尔族小伙的烤馕飘出焦香、各民族孩童追逐嬉戏,可链接江西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民族团结的幸福;村委会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各民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图景,可链接江西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
(2)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江西省,需要运用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升级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完善古村落等,打造文旅“新赣线”,可链接挖掘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完善活化利用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旅品质,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井冈山黄洋界红色沉浸剧唱响,各地红色主题乐园游人如织,可链接各地景区以文旅融合方式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唱响文旅品牌,坚定文化自信;江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塑文,2024年旅游收入近6000亿元,可链接文旅融合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
(3)本题考查学生对“江西名片”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