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类型:闭卷 时间:60分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48分)
1.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政府的这些举措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B.惠民富民、安民富民
C.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D.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2.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 )
A.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
B.只学习课本知识,不参与课外的文化活动
C.对传统文化进行随意改编,以适应现代社会
D.认为传承传统文化是大人的事,与自己无关
3.下面《朱子家训》中的内容体现的人文精神是(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朱子家训》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4.2025年4月,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传承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这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 )
①评判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③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智慧 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启示我们要践行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是( )
A.乐于助人 B.见义勇为 C.勤俭节约 D.孝亲敬老
6.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学前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我国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D.法律赋予了未成年人特权
7.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列有关民法典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法典与我们密不可分 ②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③民法典能解决一切矛盾 ④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下是对王某违法行为的分析图示。由此推断,王某( )
A.与邻居因琐事发生争吵,为发泄不满将邻居打成重伤
B.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并向场馆内投掷矿泉水瓶
C.未经他人同意便将他人照片发到自己的网店宣传页面
D.因在家无聊,多次拨打119谎称小区出现了火灾险情
9.中学生小聪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应学习他( )
A.勇敢斗争,敢于举报左邻右舍 B.见义智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C.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预防犯罪,杜绝个人不良行为
10.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告诉我们( )
A.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11.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启动“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启动了智能语音留言功能,这项新技术也吸引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拓宽了民意表达新渠道。这说明( )
A.网络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12.“网络水军”是受雇在网络上发布特定信息的群体。他们通过收集网上负面信息建立“资料库”,编造不实内容,实施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水军”的危害警示我们( )
A.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B.完善社会规则,确保网络秩序
C.遵守社会规则,限制网络自由 D.树立诚信意识,避免社会矛盾
13.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常设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提示语,提醒人们保持安静。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限制人们行为 B.改变社会规则 C.体现国家形象 D.维护社会秩序
14.15岁少年张某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他经常把公共道路当“竞技场”,肆意竞速。作为朋友,你会劝告他( )
①珍爱生命,做到严于律己 ②保持爱好,不断满足自己的征服欲
③遵守交通法规,坚定维护规则 ④树立规则意识,做到文明骑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情持续升温。让文明与美景一路相携相伴,是每名游客应该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拍照打卡,自觉排队 B.不分场合,穿着随意
C.与人交谈,用语准确 D.排队购票,文明乘车
16.当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伪造技术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呈现范围扩大化、套路多样化、形式隐蔽化等特点,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危害社会安全。遭遇“AI换脸”诈骗时,我们可以( )
①积极维权,不择手段追回损失 ②进行咨询,适时寻求法律帮助
③委托朋友,向检察院提起诉讼 ④保存证据,及时寻求法律救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10分)
17.下面表格是君君在学习“认识民法典”这一知识之后归纳的。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人生阶段 相关法律 保障权利
出生 民法典等 自然人从出生起就享有民事权利
上学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就业 民法典、劳动法等 保障公民的劳动权
养老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民法典保护公民的人身权,人身权包括哪些内容?(4分)
(2)民法典保护公民的遗产,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2分)
(3)法律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应该怎样做?(4分)
三、辨析题(12分)
18.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道德与法治课上,我校某班同学们分享了去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实验基地除杂草、间苗和种菜经历,分享收获:参与农事活动,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学习了相关的农业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对此,有人却认为:“参加这种亲近社会的活动没意义,我年纪还小也做不了什么。”
你赞同上述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17分)
19.观察下侧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漫画体现了我们应该传承什么美德?(2分)
(2)与这个美德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请说出两个。(4分)
(3)请你分享与上述美德有关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一个即可,不少于40字,5分)
(4)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这一美德?(6分)
五、实践探究题(13分)
20.最近,某班同学将举行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收集到如下案例。请你参与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案例]已满15周岁的大伟和小楠是好朋友,两个人平时都爱玩游戏,经常旷课到“黑”网吧玩游戏。父母和老师多次教育劝诫两人,两人表面答应,实际上却依然我行我素。一日两人在放学路上与人发生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两人被公安机关拘留。由于家里给的零花钱无法负担起玩游戏的花销,久而久之,他们就入不敷出了。于是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两人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
活动一 庭前准备
(1)为了举办好此次活动,针对以上案例,你准备查阅哪几部法律?(至少两部)(4分)
活动二 法庭审判
(2)请你指出大伟和小楠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3分)
活动三 法庭教育
(3)针对材料一中的案件,请你谈谈如何远离违法犯罪。(两点即可)(6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类型:闭卷 时间:60分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48分)
1.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政府的这些举措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B.惠民富民、安民富民
C.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D.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2.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 )
A.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
B.只学习课本知识,不参与课外的文化活动
C.对传统文化进行随意改编,以适应现代社会
D.认为传承传统文化是大人的事,与自己无关
3.下面《朱子家训》中的内容体现的人文精神是(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朱子家训》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4.2025年4月,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传承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这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 )
①评判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③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智慧 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启示我们要践行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是( )
A.乐于助人 B.见义勇为 C.勤俭节约 D.孝亲敬老
6.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学前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我国法律的特征之一是(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D.法律赋予了未成年人特权
7.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列有关民法典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法典与我们密不可分 ②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③民法典能解决一切矛盾 ④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下是对王某违法行为的分析图示。由此推断,王某( )
A.与邻居因琐事发生争吵,为发泄不满将邻居打成重伤
B.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并向场馆内投掷矿泉水瓶
C.未经他人同意便将他人照片发到自己的网店宣传页面
D.因在家无聊,多次拨打119谎称小区出现了火灾险情
9.中学生小聪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应学习他( )
A.勇敢斗争,敢于举报左邻右舍 B.见义智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C.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预防犯罪,杜绝个人不良行为
10.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告诉我们( )
A.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11.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启动“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启动了智能语音留言功能,这项新技术也吸引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拓宽了民意表达新渠道。这说明( )
A.网络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12.“网络水军”是受雇在网络上发布特定信息的群体。他们通过收集网上负面信息建立“资料库”,编造不实内容,实施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水军”的危害警示我们( )
A.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B.完善社会规则,确保网络秩序
C.遵守社会规则,限制网络自由 D.树立诚信意识,避免社会矛盾
13.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常设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提示语,提醒人们保持安静。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限制人们行为 B.改变社会规则 C.体现国家形象 D.维护社会秩序
14.15岁少年张某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他经常把公共道路当“竞技场”,肆意竞速。作为朋友,你会劝告他( )
①珍爱生命,做到严于律己 ②保持爱好,不断满足自己的征服欲
③遵守交通法规,坚定维护规则 ④树立规则意识,做到文明骑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情持续升温。让文明与美景一路相携相伴,是每名游客应该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拍照打卡,自觉排队 B.不分场合,穿着随意
C.与人交谈,用语准确 D.排队购票,文明乘车
16.当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伪造技术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呈现范围扩大化、套路多样化、形式隐蔽化等特点,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危害社会安全。遭遇“AI换脸”诈骗时,我们可以( )
①积极维权,不择手段追回损失 ②进行咨询,适时寻求法律帮助
③委托朋友,向检察院提起诉讼 ④保存证据,及时寻求法律救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10分)
17.下面表格是君君在学习“认识民法典”这一知识之后归纳的。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人生阶段 相关法律 保障权利
出生 民法典等 自然人从出生起就享有民事权利
上学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就业 民法典、劳动法等 保障公民的劳动权
养老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民法典保护公民的人身权,人身权包括哪些内容?(4分)
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
(2)民法典保护公民的遗产,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2分)
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3)法律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应该怎样做?(4分)
①要积极参与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②尊重他人的劳动,③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如不购买盗版产品等。
三、辨析题(12分)
18.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道德与法治课上,我校某班同学们分享了去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实验基地除杂草、间苗和种菜经历,分享收获:参与农事活动,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学习了相关的农业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对此,有人却认为:“参加这种亲近社会的活动没意义,我年纪还小也做不了什么。”
你赞同上述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不同意:
原因: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总结
四、材料分析题(17分)
19.观察下侧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漫画体现了我们应该传承什么美德?(2分)
诚信
(2)与这个美德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请说出两个。(4分)
一诺千金、一言为定、驷马难追、言而有信等
(3)请你分享与上述美德有关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一个即可,不少于40字,5分)
说出一个与诚信相关的故事即可,字数不少于40字。
(4)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这一美德?(6分)
①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增强诚信意识,真心实意与他人交往,对自己言行负责;
②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尊重他人隐私与诚信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遵循道德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
③遵纪守法,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五、实践探究题(13分)
20.最近,某班同学将举行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收集到如下案例。请你参与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案例]已满15周岁的大伟和小楠是好朋友,两个人平时都爱玩游戏,经常旷课到“黑”网吧玩游戏。父母和老师多次教育劝诫两人,两人表面答应,实际上却依然我行我素。一日两人在放学路上与人发生争执,气急之下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两人被公安机关拘留。由于家里给的零花钱无法负担起玩游戏的花销,久而久之,他们就入不敷出了。于是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两人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
活动一 庭前准备
(1)为了举办好此次活动,针对以上案例,你准备查阅哪几部法律?(至少两部)(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活动二 法庭审判
(2)请你指出大伟和小楠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3分)
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造成对方轻微伤。
犯罪:拦路抢劫。
活动三 法庭教育
(3)针对材料一中的案件,请你谈谈如何远离违法犯罪。(两点即可)(6分)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②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选择题答案:1-5 BADCD 6-10 BAABC 11-15 DADCB 16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