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水墨诗心—诗意画创作以浓重的泼彩渲染了浓浓的春意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表现了杨柳江岸的和煦春风,绿水行舟的安详生活场景。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五:学生作品展示借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五:学生作品展示借鉴五:学生作品展示借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是语言艺术,画是造型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相得益彰,把诗情画意揉和在一起。休秋下行風字秋风吹下红雨来思考1.大家仔细观察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2秋色中的牧童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李可染用什么来表现“风”和“雨”4.画家用什么笔法来表现这茂盛的树林、如雨般的落叶?5.在墨色上你又有什么发现?年之量提问?蛙声十里出山泉1.“娃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如果是你来画你会如何来表现画面?2提问:画面没有蛙,何来蛙声?出世云强私園思考:梅花月影图轴思考:梅花月影图轴1、其实对于这幅画我有一个小疑问,梅花都看到了、月影,可是我并没找到月,大家能帮我找找吗?2、为什么在哪儿?任吴昌硕60岁时作。题诗日:“梅溪水平桥,乌山睡初醒。月明乱峰西,有客泛孤艇。除却数卷书尽载梅花影。”诗与画的意境相吻合。月色轻柔,梅枝横斜,画面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营造出丰富的空间之美。可以看出梅枝始终环绕着明月,疏影横斜,相互呼应。梅枝在月色的衬托下更显婀娜多姿。月色在梅枝的掩映下,也更具一种婉约朦胧之美。梅花处理主次有序,主体处于显要位置,其他部分作为陪衬起呼应作用。潮梅吴昌硕60岁时作。题诗日:“梅溪水平桥,乌山睡初醒。月明乱峰西,有客泛孤艇。除却数卷书尽载梅花影。"诗与画的意境相吻合。月色轻柔,梅枝横斜,画面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营造出丰富的空间之美。可以看出梅枝始终环绕着明月,疏影横斜,相互呼应。梅枝在月色的衬托下更显婀娜多姿。月色在梅枝的掩映下,也更具一种婉约朦胧之美。梅花处理主次有序,主体处于显要位置,其他部分作为陪衬起呼应作用。这幅画凸显传统文人画“以物喻情”用诗意的形象表现的特点。在“月”与“影”,“梅”与“人”之间展开丰富的联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