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练习
一、单选题
1.秦律《工人程》中有关于“隶臣”“隶妾”“小隶臣妾”等从事手工业劳动的规定。《史记·陈涉世家》称,修骊山墓的有“人奴产子”。《睡虎地秦墓竹简》也有“隶臣妾恒及为它事”“为人仆养”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朝时期( )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B.政治统治井然有序
C.社会劳动形式多样 D.劳动人民苦不堪言
2.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遣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为筑城郭,徙民充之,名曰新秦”。秦始皇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中原地区人口压力 B.传播先进的农耕技术
C.拓展秦王朝的统治疆域 D.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
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灭六国后,以原来秦国通行的字体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以小篆为规范化字体,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变化( )
A.表明中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B.消除了各地商品流通语言障碍
C.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D.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4.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曾展示了一件“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法律条文达到六百条。如此详细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巩固中央集权 B.开拓国家疆域
C.加强君主专制 D.传播法家学说
5.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中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据此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郡县制是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的政治工具
B.我国历代政治家对郡县制都持肯定态度
C.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是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封建皇权的需要
6.秦始皇曾公开宣称“上农除末”。里耶秦简记载,一个名叫“枯”的士伍(身份称谓)因娶了商人的女儿为妻,竟受到戍边四年的严厉处罚。这些举措旨在( )
A.保护农业发展 B.彰显皇帝权威 C.打击商人利益 D.整顿商业环境
7.如图为秦于公元前214年开凿的灵渠示意图。它在当时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这一工程在当时( )
A.助力了秦灭六国之战 B.便利了南粮北运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 D.巩固了秦的统一
8.秦朝在征服并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并修建潇贺古道以及南雄、连州、贺州和全州4条岭南山路。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B.解决了岭南交通问题
C.减少了中央集权的障碍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9.秦朝设“三公九卿”为中央政府组织,“九卿”中的太常掌管皇家祭祀,太仆掌管宫廷舆马,卫尉则是皇宫的卫兵司令。这反映出秦朝( )
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政治凸显家国同治色彩
C.九卿为皇帝私人职官 D.中央机构注重儒家理念
10.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方言,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这得益于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
11.公元前211年,天降陨石于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随后百姓互相传播,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农民起义爆发的偶然性 B.君主专制体制的崩溃
C.民间组织成为反秦主力 D.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12.从嬴政建立统一政权开始,到实施焚书的八年间,秦始皇从六国的宫廷和民间搜集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同时又征聘七十多位老学者,授以博士之官,并对其礼遇有加。这说明秦始皇( )
A.积极发扬礼乐文化 B.未真正实行坑儒政策
C.重视思想文化建设 D.铲除了六国人才基础
13.历史上各个时期均有一些反映时代风貌的关键词,下列各组词汇能体现秦朝风貌的一组为是( )
A.诸侯 井田制 甲骨文 青铜 B.皇帝 郡县制 车同轨 长城
C.刺史 察举制 五铢钱 丝绸 D.内阁 军机处 青花瓷 商帮
14.《史记》中有"焚书坑儒"的记载:两个术士秘密地批评秦始皇,最后皇帝将几百人残酷处死。但学者经过研究认为该记载不可信:术士称皇帝为"始皇",但在秦始皇的统治时期,当时的公告和文献中只称他为皇帝,从不称始皇帝或始皇。这一现象说明( )
A.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解释 B.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
C.现代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D.史学研究应当注重史料互证
15.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御史大夫 B.设尚书令 C.明升暗降丞相 D.重用侍从
16.秦阳陵虎符是秦始皇颁给阳陵守将的铜制兵符。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12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依据所学推测兵符右在(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二、材料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含利好战)……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1)结合材料和所学,列举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柳宗元论周、秦灭亡的原因有何不同?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末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赵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对边疆地区高度重视。在北方,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同时,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
——摘编自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 秦朝在南方地区积极开拓。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
材料三 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边疆治理的历史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
①纵向收权(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层层控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②横向分权(分割地方权力,相互制约);
③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对地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
④采用犬牙交错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
这些方法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既有利于国家政治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从材料中任选一种或多种中央集权方式,结合中国古代史某一时期的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解释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A A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D A D
17.(1)措施: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思想:焚书坑儒;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2)不同:柳宗元认为周朝灭亡的原因是分封制下,诸侯势力过大,最后导致周朝灭亡,而不是政治管理;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暴政,而不是郡县制本身。
18.(1)原因:①秦地理位置优越,内部相对稳定;②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③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④秦国远交近攻,采取了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初步奠定了以后疆域的基础;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长期沿用;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发展。
19.(1)措施:设郡管理;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开通五尺道。(答出两点即可)
条件:国家统一的实现;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历史影响: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秦朝采用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纵向收权”与“大一统”政策,奠定了中国中央集权国家的基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建立者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纵向收权”政策,巩固中央权力。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郡县,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秦朝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范例。
通过上述措施,秦朝确保了国家的高度统一与稳定,尽管秦朝在嬴政死后不久即告灭亡,但其中央集权的政策对后续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