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形式:全开卷 满分:8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3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填在题前相应的空格内。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
小朱:我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要守好身体的“警戒线”。
小周: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和抵制性骚扰、性侵害等行为。
小高:我们如果在性问题上不把握好分寸,可能会伤害自己。
小张:如果有人讲黄色笑话,要直接告诉对方你觉得不舒服。
)1. 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四位同学在课堂上发言的场景:
上述场景讨论的话题最有可能的是
学会管理情绪 B.学会自我保护
C.自信给人力量 D.品味美好情感
2.下列同学的行为与调节情绪的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A.小鑫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她认真分析了失利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认知调节法
B.小段同学心情郁闷时,她约朋友去看了场电影——放松训练法
C.小海同学在演讲比赛发挥失误心情低落,他向好朋友倾诉了一番,还哭了一场——转移注意法
D.小飞同学在考场上非常紧张,他开始调整呼吸频率让自己放松下来——合理宣泄法
3.春节期间,小李观看了山西传统戏曲晋剧、民俗艺术等文艺活动并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馆,更深刻地体会到当地的春节风俗习惯,进一步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启示我们
A要学会恰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
B消极情感未必是坏事,要学会转化
C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周围环境
D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4.面对问题和困难,有人这样说:“我能行。虽然我有不足之处,但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它。”也有人说:“我太差了,我肯定不行。”还有人说:“我必须做到,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有所不知、有所不懂,就算不行,我也要装作很行。”这三种说法依次表现出的心态是
A自负、自卑、自信 B自卑、自负、自信
C自信、自卑、自负 D自信、自负、自卑
5.庞众望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面对父母残疾、家境贫困的重重困境,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通过捡废品等方式帮助家庭维持生计。高考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面对社会资助,他婉言谢绝。升入大学后,他不仅在学业上追求卓越,还积极参与科研,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对于庞众望的事迹,以下评价恰当的有
①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诚信的优良品质
②面对困难和挑战,他自立自强,开辟了人生新天地
③他历经磨难而不倒,积极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
④他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展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习俗在传承中也有了一些变化:网购年货、云拜年、云聚会、电子红包、观影过年等“新年俗”逐渐深入大家的生活,带着父母旅游过年、年轻人云聚会、云跨年等各种“新年俗”正成为新常态……这体现了
A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B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C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
7.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以下情境与匹配的中华传统美德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情境 中华传统美德
A 小强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努力拼搏 扶危济困
B 小丽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孝老爱亲
C 屠呦呦带领团队团结协作,并尽心尽力、“以身试药”,成功研制出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敬业乐群
D 小文帮助同桌解答练习册中的难题 见义勇为
8.从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到严惩“侵犯知识产权”;从整顿“虚假广告”到打击“电信诈骗”……近年来,人民法院充分行使审判权,坚持违法必究,维护公平正义,严惩违法乱纪,构建和谐社会。由此可见
①法律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②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④人民法院坚持以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某中学法律兴趣小组以“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议题开展探究学习,下列搜集的案例符合这一议题的是
①张某因在球场内投掷矿泉水瓶等杂物被驱逐出场,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②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肇事逃逸,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③某影楼未经赵某同意用其艺术照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赵某损失3000元
④一美院的老师剽窃陈某的作品被责令通过报纸、朋友圈等向陈某道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订立合同。关于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同就是两人之间签订的协议
B合同是为当事人之间确立的合法权利义务关系,受法律保护
C合同签订是两方的事情,不需要遵守法律
D合同的签订必须一方提出,另一方承诺
11.以下是某校宣传栏中展示的一例案例:
中学生陈某经常逃学、无故夜不归宿,后来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陈某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洗钱,以此赚取佣金,最终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
对此案例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陈某的行为违反的是行政法律法规 ②帮助犯罪团伙洗钱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③逃学、无故夜不归宿属于不良行为 ④陈某是未成年人,应免去对其的处罚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7分)
二、简答题(12题8分,13题8分,14题6分,共22分)
12.某校七年级(1)班决定举办一次野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相约坐车到达目的地之后,班主任做出了以下安排:先自行结伴,每六个人为一个小组,三名男生三名女生;小组内男生负责搬运行李、清理障碍,开辟道路;女生负责布置露营地、准备食物和饮料、整理装备和物品,拍照记录。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班主任做出上述安排的依据。(4分)
一切安置妥当后,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趣味活动。在活动中,小霞主动和男生互动并共同参与游戏,而小雨则略显羞涩,不好意思与男生互动。
(2)请你谈谈与异性交往时应注意什么?(4分)
13. 以下是七年级同学中选取的两个镜头:
(
镜头


小明在期中考试中偷偷作弊,考试结束后他深感羞愧,于是主动找到老师承认错误。
镜头二

小江约好朋友小飞周末去网吧,小飞劝阻道:

未成年人不能进网吧,我们要遵守规则,约束自己。

随后,小江也不去了。
)
(1)结合自尊的相关知识,请你解读以上两个镜头传递的道理。(4分)
(
自尊提升计划书
自尊者,则人尊之;自贵者,则人贵之。为此:
在学习方面,我要:①
_

在自我认识方面,我要:②

)(2)请你帮助小明补充完成以上“自尊提升计划书”。(4分)
14.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分享了一则关于小赵的案例:
小赵在上班途中经过建筑工地时,被从高处掉落的建筑材料砸中头部,当场昏迷。周围群众见状,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随后,小赵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小赵的病历、家庭住址等信息,并在网上进行传播。这让小赵在身体受伤的同时,还要承受隐私被侵犯带来的精神压力。
非法渠道获取小赵的病历、家庭住址等信息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2分)
(2)法律是如何保护该权利的?(4分)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天下一家”(《礼记》)等强调家与国为一个整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以激励人弘毅致远、勤学奋斗为核心思想,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拼搏奋进精神的写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的价值取向,推崇“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化干戈为玉帛”等和谐思想。
说说材料中所体现的人文基因及其意义。(6分)
材料二: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短片重点推介了7名(组)好少年的事迹。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热爱科学、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风采。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对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启发。(6分)
四、实践探究题(13分)
16.道德与法治课上,七年级(1)班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为成长护航”主题活动,同学们围绕下面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案例展示 丁某平时脾气急躁,经常旷课并结交社会人员。有一次在学校操场踢球时,与张某发生口角,争执后相互殴打,丁某用脚踢打张某腹部。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所受损伤属重伤二级。人民法院以被告人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节选)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上述案例应在下面哪个法庭进行审理,并简述理由。(写出序号即可,5分)
① ②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院对丁某的判决给我们敲响了哪些警钟。(4分)
(3)请运用所学知识,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献计献策。(至少两个角度,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D C C A C D D B C
简答题(12题8分,13题8分,14题6分,共22分)
12.(1)①男生女生各具特点,各有优点。男生力气大、耐力好,适合承担搬运等工作,女生心思细腻、做事细致承担布置等工作②这样安排有利于男生女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变得更加优秀。③与异性交往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④有助于我们完善自身,让我们在团结和睦的集体中共同成长。(答出两点即可,4分)
(2)①与异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我们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掌握分寸,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②我们应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③我们要学会恰当地与异性交往,让这份友谊成为美好青春的见证。④与异性交往我们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牢固的法律意识,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答出两点即可,4分)
13.(1)①自尊的人知廉耻,自尊的人是有知耻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②自尊的人明是非,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4分)
(2)①每天坚持阅读,努力充实自己,开阔视野,增长智慧。②每天结束之前,结合一天的经历,写一句能够体现自身优点和长处的话。③做到不爱慕虚荣,不为名利所惑,不过分追求表面上的荣耀,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分析他人的评价。(开放性试题,共4分)
14.(1)隐私权(2分)
(2)①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②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4分)
三、分析说明题(12分)
15.(1)人文基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2分)
意义:①这些丰富的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②历史上的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答出2点即可,4分)
(2)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③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答出2点即可,共6分)
四、实践探究题(13分)
16、(1) ①(1分) 丁某殴打他人致重伤二级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属于犯罪行为,故应去刑事法庭进行审理。理由答出犯罪的本质特征给2分,其他两个特征各给1分,共4分)
(2)①法不可违,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②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尊重他人,友善待人。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④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完整答出两个角度即可,4分)
(3)①国家要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管机制。②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校园欺凌预防监管机制。③青少年要善用社会资源,及时求助,依法维权,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④家长要关心未成年人,及时与孩子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至少两个角度,4分。)
评分建议:主观题部分如学生所答超出参考答案的范围,需慎重对待。所答言之有理,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可酌情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