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亳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随着身体的发育,我们逐渐走向性成熟,会对性产生好奇,也会产生困惑。面对困惑,我们可以( )
①阅读科普书籍获取性知识
②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③隐瞒与性有关的各种问题
④接受正确的性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走上考场,安安感觉很紧张。他不断深呼吸,努力使紧张的心情平复下来。这种调控情绪的方法是( )
A.认知调节 B.注意转移
C.放松训练 D.合理宣泄
3.兵兵在数学考试时作弊被老师发现,受到学校通报批评。通过考试作弊等错误方式获得高分,体现的是( )
A.自卑心理 B.自尊心理
C.自负心理 D.虚荣心理
4.“我想挑战一下,正好可以提升自己。”“我想试试,我应该可以!”这样的话语体现( )
①对自身能力予以肯定
②自以为是,好高骛远
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④自负自大,自吹自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你要准确评估自己成绩在班级的位次,看到优势,弥补不足,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展现自身实力!”老师告诫琦琦的话语启示我们,做自信的人需要( )
A.找准定位,扬长避短
B.专注当下,积极行动
C.勇于探索,增强底气
D.憧憬未来,努力奋斗
6.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创造中的中华人文精神影响深远,其对于今天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体现在( )
①熏陶教化②凝聚示范
③促进和谐④行为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听到鸡鸣,披衣起床,拔剑练武。“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要( )
①勇担重任,报效祖国
②自强不息,志向远大
③胸怀理想,苦练本领
④由义为荣,背义为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华民族有着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下列古诗句体现这一情怀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
②一家餐馆因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规定,被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
③某中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
④一名学生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诈,法院判决学生不担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以上情境都属于民法典调整的社会生活范畴。这表明民法典( )
①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②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③涉及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④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百科全书,规范着人们的一切行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下面漫画中经营者“最终解释权归经营者所有”违背了( )
①绿色原则②诚信原则
③自愿原则④平等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学生小闽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小闽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
A.自己遭遇侵害时学会依法求助
B.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C.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二、辨析题
13.【培养自强焕发活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以“怎样培养自强”为主题展开讨论。
请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三、分析说明题
14.【传承文化赓续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生生不息,流淌至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1)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相关知识,请你说说政府实施上述工作的出发点。
材料二 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毅然捐肝救母,用孝心照亮母亲余生的“00后”小伙儿王宇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阅读材料二,这些好人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传统美德 我们应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5.【法治在线知法守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新闻
材料一 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共安排继续审议的法律案14件、初次审议的法律案23件。包括安排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规划法、金融法、金融稳定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社会救助法、托育服务法等,也将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民用航空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海商法、对外贸易法、仲裁法等。
(1)我国加强上述立法工作有何意义
★案例分析
材料二
案例在线原告刘某与被告龙某是朋友,被告因资金周转提出向原告借款5万元并承诺2个月后归还。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条,载明该笔借款于两个月内还清,如到期未还,按月利息1.5%计算逾期利息。借款到期后,被告仍剩余借款1.55万元未归还,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归还借款,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推脱。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无奈诉至法院。法院受理此案,并依法作出判决。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2)法院应该怎样判决
(3)结合“案例在线”,谈谈法律发挥的作用。
16.【成长日记见证美好】
阅读七年级学生欢欢的“成长日记”,完成下列要求。
成长日记一(节选)进入初中,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喜欢爸爸妈妈干涉我的事情。可是,当我生病和遇到麻烦时,还是渴望他们“出现”,希望他们陪在我的身边。唉!我的青春总会有那么多的矛盾!
(1)日记一描述了何种类型的心理矛盾 说说你打算怎样调节心理矛盾
成长日记二(节选)丽丽是学校舞蹈队的队员,不仅跳舞很不错,人也长得很漂亮。班长安安对丽丽“很有好感”,面对安安提出“交往”的请求,丽丽和我倾诉她很苦恼。
成长日记三(节选)五一期间,读了一些名著,看了几部电影,感受到作品中传递出的美好情感,很温暖,充满力量。学会品味美好情感,是一种积极心态,有益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2)请你给丽丽出出主意。
(3)怎样品味美好情感
17.【法治教育护我成长】
某校七年级在校团委的带领下,开展议题为“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的法治教育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议题一:辨侵权
行为描述 侵犯权利
①何某通过银行向他人转账时,误将两万元转给了宋某。何某发现转错人后,请求宋某退还两万元,遭到宋某拒绝。 宋某侵犯何某____权。
②王某利用营业便利条件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提起诉讼。 王某侵犯公民____权。
③某网红主播王某未经甲公司允许,在其经营的抖音账号中发布了甲公司享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短视频,甲公司将王某诉至法院。 王某侵犯甲公司____权。
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非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他人相片进行广告宣传。 此举侵犯公民____权。
(1)请你将上表补充完整。
议题二:析案例
案例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余某英拐卖儿童案做出重审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对被告人余某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阅读案例一,完成以下内容。
①余某英的行为属于 违法行为。
②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 ,属于附加刑的有 。
议题三:发倡议
校团委组织同学们观看法治教育专题片。
内容梗概:陈某原本品学兼优,后来结识了几个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受其影响,经常旷课。后来更加放纵自己,并因在学校偷东西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去网吧玩游戏的钱,竟盗窃财物,还与两个“朋友”拦路抢劫,被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和抢劫罪判刑。
某校七年级准备以“预防违法犯罪,从我做起”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3)请你结合专题片内容,写出几点倡议。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C
7.A
8.C
9.D
10.B
11.C
12.C
13.①甲同学的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观点也正确。②培养自强,需要树立远大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③培养自强,也需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积累经验。
14.(1)①以民为本的思想。②重视民生,关注人民的生活需求。
(2)传统美德:①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精神。②勤劳勇敢、坚持不懈的品质。③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美德。
践行:①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帮助父母做家务。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
15.(1)①完善法律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判决龙某归还刘某剩余借款1.55万元及相应逾期利息。
(3)①规范作用: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如案例中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义务。②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维护了刘某的合法权益。
16.(1)反抗与依赖的心理矛盾。调节方法: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放松自己。②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矛盾的方法。③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2)①明确自己的态度,委婉拒绝安安。②告诉安安现在应以学习为主。③保持适当的距离,正常交往。
(3)①通过阅读、欣赏艺术作品等方式获得美好情感。②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传递美好情感。③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体验美好情感。
17.(1)①财产②隐私③知识产权④肖像
(2) ①刑事 ②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②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④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⑤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