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棱角(léng) 漩涡(xuàn) 腐蚀(shí) 接锺而至(zhǒng)
B、浮躁(zào) 驰骋(chěng) 争讼(sòng) 纷至沓来(tà)
C、颠簸(bó) 迂回(yū) 渺远(miǎo) 挑拔离间(bō)
D、霎时(shà) 瞭望(liáo) 翌日(yì) 目炫神迷(xuà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从敦煌壁画到故宫文物,从三星堆青铜器到曾侯乙编钟,从《诗经》到《红楼梦》……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________着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史、________的创造力、________的艺术成就,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结晶,________着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深厚根基,始终是滋养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源泉和不竭动力。
A、见证 卓越 璀璨 铸就 B、记载 卓越 辉煌 成就
C、见证 卓绝 辉煌 铸就 D、记载 卓绝 璀璨 成就
3、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②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眺望世界的平台。③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④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即使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A、句①的主干是:中学阶段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
B、句②中加点词语“除了”“打开”都是动词。
C、语段中画线的“提供知识”和“广阔田野”短语类型相同。
D、句④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即使”改为“无论”。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艺”。
B、《经典长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可以看作是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一位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2)名言“沙漠里养不出牡丹花来”,比喻恶劣的环境让人难以成功,甚至无法生存。对这句名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结合下列作品中相关人物经历,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看法。
《骆驼祥子》 《红星照耀中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听妇前致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右。(《蒹葭》)
(4)是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5)《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6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1,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2。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3,我亦是行人。
【注释】1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2筠:竹。3逆旅:旅店。
6、下面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以“歧路”点出“送”的主题,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因为离别伤心流泪,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B、乙词“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运用对偶句式,通过对友人的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C、两首送别诗(词)都一改以往的低沉、伤感的基调,都以豁达乐观的豪迈之情给友人以安慰和鼓舞,道出了真挚的友谊可超越时空的阻隔的道理。
D、两首诗(词)的结尾都以劝勉友人作结,都显得情深意长。
(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石渠之事既穷①,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②,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③石渠三之一。亘④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⑤。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⑥响若操琴。揭⑦跣⑧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⑨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⑩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 耶?得意之日 ,与石渠同。
(选自《石涧记》)
注释:①穷:完成。②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③倍:多,增加。④亘:接连不断。⑤限阃(kǔn)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阃奥:指内室深处。⑥文:同“纹”,纹彩、花纹。⑦揭(qì):把衣服拎起来。⑧跣(xiǎn):光着脚。⑨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⑩翠:翡翠鸟。 践履:在此指足迹。 得意之日:这一天的得意快乐。
7、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分)
A、蒙络摇缀 交络之流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C、若陈筵席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D、心乐之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
8、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水 平 布 其 上 流 若 织 文 响 若 操 琴
10、“小石潭”和“石涧”的底部各有特色。小石潭的底是①___________,石涧的底是②___________。甲文“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写游鱼侧面表现水③___________;乙文“若床若堂”以比喻写水④___________。(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
寒食节的缘由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寒食节在农历冬至后105日,推算下来通常在清明前一二日,家家户户禁火、冷食。寒食节因而又被称为“禁火节”“冷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材料二】
寒食节的起源
其一、源自远古改火习俗。唐志强介绍,古时火种来之不易,为保证老百姓日常用火之便,往往将火种保存,使其昼夜不熄,但人们相信火是有生命的,火是会新陈代谢的,因而每年寒食之期,需将去年保存的旧火种熄灭,待到清明之日,再换新火,此谓“改火”,寓意万象更新。
其二、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相传介子推追随晋献公之子重耳流亡他国十九年,在其继位后不求功名利禄,与老母归隐山西绵山。晋文公重耳为迫其出山而下令放火烧山,怎奈介子推坚执不回,抱树而亡,留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悲痛万分,为缅怀介子推,他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民间禁火、只吃寒食,祭扫坟墓。
【材料三】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祭祀扫墓是寒食节的主要内容。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到了唐代,寒食扫墓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寒食节,正值春天,天朗气清,春和景明,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蹴鞠、荡秋千、踏青、咏诗,在这一天,古人尽享春日风光。此时的热烈欢快不输清明和上巳。王维曾作诗咏叹: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逐渐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到宋代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寒食节后第三日,即是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生长,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两大习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二者兼行,后者更盛。
【材料四】
寒食节的美食
美食 简介
枣糕 崔塞《四民月令》:“齐人呼寒食为冷节。以麯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枣糕是齐地寒食节专属食物,用红枣粉制作而成,枣香扑鼻,口感绵软,营养丰富,特别适合早餐食用。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
欢喜团 在巴蜀一带,清明节有吃“欢喜团”的食俗。其是由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而成,炸熟后外脆内软,外焦里嫩,色泽鲜艳,吃起来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满嘴芝麻香。
乌稔饭 乌稔饭又名乌米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拓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1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食节通常在清明前一二日,又被称为“禁火节”“冷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B.寒食节起源普遍认为有两种:源自远古改火习俗和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
C.由于寒食节中的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到唐代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D.祭祖扫墓是寒食节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人们还蹴鞠、荡秋千、踏青、咏诗。
12、寒食节的美食种类繁多,请结合下面三位好友的要求,根据材料四为他们其中一个人推荐符合其口味的美食,并阐述理由。(3分)
小青:甜上加甜,心里更甜。
小米:我吃的不是美食,而是情怀。
小兰:营养丰富的美食,永远是我的首选。
我给_________推荐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寒食节是为缅怀晋国名臣介子推,他衷心耿耿,追随公子重耳流亡他国数载,又在重耳继位后功成身退,不求名利,隐居绵山。介子推的高尚人格值得后人学习。同学们,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记录着一段名人事迹、历史佳话、请你再列举一个传统节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并回顾他的事迹。(3分)
节日:_________人物:_________事迹: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4—18题。(17分)
“8号点”的坚守
张典标
①衰老和疾病困住了尼玛的双腿。
②这位78岁的老人,佝偻着身子,拖着两条病变的罗圈腿,在拐杖的支撑下,步履蹒跚。再加上心脏上的疾病,她不得不缺席2024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③但一有机会,她还是会拄着拐杖,像年轻时一样拿着望远镜,巡护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最北边这段荒无人烟的边境。
④卡车在戈壁滩上一路颠簸向北,卷起阵阵沙尘。车窗外杳无人烟,越走植被越稀疏。车开了整整两天,尼马一家人才到达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恩格日乌苏,在距离边境线不到10公里的“8号民兵点”安了家。这里距离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足足有600公里。
⑤“8号民兵点”负责巡护一段42公里长的边境线,巡护一圈需要10小时。天一亮,尼玛就背着干粮和水壶,赶着羊群放牧巡边。夏天的戈壁滩,温度能升高至50摄氏度,但只有口渴难耐时她才抿一小口水,一天下来,嘴唇裂出一道道血口子:冬天,水壶里的水和口粮都冻成了硬块,她只能艰难地啃几下硬邦邦的干粮,“哄哄”自己的胃。没过多久,胃病就找上了她。
⑥有一次,心疼姐姐的达西委婉地劝尼玛搬离“8号点”,去阿拉善左旗生活。至于守边,政府迟早会安排新的人来。没想到,一向和气的尼玛跟弟弟生了气:“你推给我,我推给你,都想着叫别人来干,哪能这样?守边是山一样重的事,政府交给我了,我哪能说不干就不干?”
⑦那些年,尼玛说不清到底经历了多少次沙尘暴。最危险的一次,尼玛放骆驼时遇到突如其来的沙尘暴,除了骆驼的脑袋,啥也看不清,她平时用来辨认方向的山头也“消失”了。情急之下,迷路的尼玛索性松开缰绳,紧跟着骆驼,才一步步艰难地走回了家。
⑧这些生与死的考验,在尼玛看来都算不上苦,最难熬的是孤独。茫茫戈壁,一眼望不到头,“8号点”就像一座孤岛。这里经常连续数月看不到人影,夜里只有风叽和狼嚎。
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盯着边境线,默默地望着羊群、骆驼和山丘。
⑩望得时间久了,这些深褐色的碎石山、干涸的河床、寂静的山沟和低矮的植物,就成了她的朋友。她给它们一一取名。巡边时,见到这些熟悉的朋友,她就和它们打招呼,相看两不厌。
晚上回到家,信号时断时续的收音机,成了尼玛和儿子打发时间、获取外界消息的唯一工具。砖头大小的收音机里传来远方的新闻、歌曲和笑声,驱散了黑夜的孤独,让尼玛觉得自己是和那些声音一起守在边境线上的。
1983年,儿子哈达布和上小学三年级,尼玛狠心让他辍了学,跟着自己放牧巡边。40多年后,尼玛才吐露埋藏在内心的愧疚:“我这辈子最愧对的人是儿子。”
到了18岁,哈达布和正式成为一名护边员,他不仅能代替母亲巡边,还能教边防连战士驯驼、骑驼。从13岁算起,到银丝爬满鬓角,哈达布和已经巡边40余年。
“尼玛”意为“太阳”,“哈达布和”意为“坚实的岩石”。有人说,母子俩的名字就是他们巡边生涯的写照:太阳和石头都是边境线上最常见的事物,几乎没人会留意,但它们始终守在边境上。
边防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尼玛一家一直在此坚守。边境戈壁滩地广人稀,守边牧民是边防的重要力量,是不穿制服的哨兵,他们长期生活在边境,对戈壁滩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更为熟悉,对边境的实时动态了如指掌、对他们来说,“边境无事”就是最大的心愿。
巡边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几年前,双腿行动不便后,尼玛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她提前嘱咐儿子哈达布和,等她去世后,就把她葬在自己守护了半个多世纪的边境线附近。
(节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14、根据选文第⑤— 段,概括尼玛在坚守“8号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哄哄”的表达效果。(3分)
她只能艰难地啃几下硬邦邦的干粮,“哄哄”自己的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4分)
守边是山一样重的事,政府交给我了,我哪能说不干就不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⑩段中,看到戈壁滩的景物尼玛做了什么?这些行为体现她怎样的情感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选文第 段“不穿制服的哨兵”这一称号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追求有趣的灵魂
①英国作家王尔德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里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外国人且不说,就中国古今人物里,战国学者庄子,汉代智者东方朔,晋人王子猷,宋代词人苏东坡,明代书画家唐伯虎,清代书评家金圣叹,现当代学者胡适、杂文家鲁迅、钱钟书先生、书法家启功、画家黄永玉等等,都是灵魂有趣的人。其文、其画、其书、其言、其行、其迹,无不妙趣横生,意趣盎然。
③我们可以这样来识别有趣的灵魂。
④风趣幽默是它的标配。启功先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拍他马屁说:“这可是部级呀。”他诙谐地说:“不急,不急,我真的不急。”在学校里,每当有人叫他“博导”时,他就笑咪咪地说:“我是一拨就倒,一驳就倒,不驳自倒矣。”灵魂有趣,启功堪称楷模,滑稽幽默,且不伤和气。
⑤特立独行则是它的显著特征。钱钟书先生的文字有趣,做人做事也有趣,情趣高洁雅致,远非常人所及。他最烦那些无聊应酬,偏偏来请的人很多,他就直言不讳地回绝:“不愿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些不明不白的钱。”风趣幽默,绵里藏针,拒了很多无趣无聊饭局。
⑥灵魂有趣将使人生变得愉快轻松而又充实自在。和灵魂有趣的人在一起,如沐春风,心灵被净化,学业能进益。有趣的灵魂意义非凡。
⑦灵魂有趣的人通常达观豁然,乐观幽默,宠辱不惊。功利心太强的人不可能有趣,事事都精心算计,患得患失,自己累别人也累;胜负心太重的人也不可能有趣,杀红了眼,较上了劲儿,哪还有什么趣味可言?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更是注定难与有趣结缘。所以,追求灵魂有趣,首先需要树立良好的心态。
⑧其次,还要做到广学多思。胸无点墨,没有一定的学识与智慧作基础,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甚至自取其辱。毕竟,有趣不是耍贫嘴,扮滑稽,耍酒疯,乃至说段子。有趣是多识、幽默、新奇、博闻广见。无趣、无知、死板、无聊是有趣的敌人,想要战胜敌人,就要广泛学习,勤于思考。如此,才能为有趣打下基础,为聪慧建立后盾。
⑨有趣,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有趣的人是生活的“开心果”,有趣的事是人生的“快乐源”,有趣之境是公众的“伊甸园”,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有趣的灵魂。豁达一点,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博学一点,多与有趣的人交往。勤做有趣的事。久而久之,日积月累,或许很多人都能跻身有趣灵魂的行列。
19、简要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理清文章④—⑧段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的空格。(3分)
(1)④⑤段论述了灵魂有趣的特征。
(2)⑥段论述了①________________。
(3)⑦⑧段从追求灵魂有趣要做到②________________和广学多思两个方面,论述了③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这段文字可作为木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生活困顿,当时的惠州偏远贫穷,食材匮乏。据说惠州街市上一天才杀一只羊,苏轼作为贬官,只能买到当时没人要的羊脊骨,苏轼却用它做成了一道美味,他终日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自称吃出了海鲜螃蟹的味道。他在家信中把做法告诉了弟弟苏辙,还不忘诙谐调侃一番:“我这个吃法,那些等着啃骨头的狗都不高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分)
23、在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请以“我原谅了他(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有人说:“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最可怕的是不做。”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字迹工整,卷面整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1、B 2、A 3、D 4、(1)C
(2)示例:示例一:反对。保尔·柯察金经历了退学、战争、病痛、双目失明,却凭借顽强的意志战胜苦难,创作出《暴风雨所诞生的》,让生命重新焕发生机,可见,沙漠中也能养出牡丹花。
示例二:赞同,祥子在经历了车被抢、钱被骗、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上吊自杀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彻底堕落。可见,沙漠里养不出牡丹花来。(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5、(1)布衾多年冷似铁 (2)三男邺城戍 (3)溯洄从之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5)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一)6、C (二)7、B
8、(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的样子。
(2)如同翠鸟羽毛一样苍翠的树木,像鱼龙麟片一样的石块,都遮蔽在泉上。
9、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10、①整块石头 ②接连不断的石头 ③清澈 ④开阔
三、(一)11、C
12、示例:小兰 枣糕 枣糕用红枣粉制作而成,红枣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
13、端午节 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屈原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二)14、自然环境恶劣,夏季高温达50摄氏度,冬季干粮和水冻成硬块;身体的病痛,巡边没多久,就得了胃病;死亡危险,无数次经历沙尘暴;心理上的孤独,连续数月看不到人影。
15、“哄哄”原指用言语或行动安抚他人,此处指尼玛勉强用冻硬的干粮应付饥饿的胃;这一口语化的词语既表现了食物匮乏的辛酸,又凸显了尼玛在艰苦环境中的隐忍与乐观。
16、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表现出尼玛对职责的敬畏/强调她坚守边境的决心。
17、行为:①为碎石山、河床等自然景物取名;②巡边时在心里与它们打招呼。情感态度:体现她对边境环境的热爱与依赖。
18、尼玛母子并非军人,不穿军装,但他们对边境地形、气候熟悉,是边防的重要补充力量,这一称号赞扬了普通牧民巡守边疆的忠诚与担当。
(三)19、我们要追求有趣的灵魂。
21、举例论证,列举了钱钟书先生风趣幽默,绵里藏针地拒绝了很多无聊饭局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特立独行是有趣的灵魂的显著特征。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21、①灵魂有趣的意义 ②达观豁然,乐观幽默,宠辱不惊 ③追求灵魂有趣的方法(如何追求灵魂有趣)。
22、第⑦段。这段文字写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吃羊蝎子的趣事,写出苏轼面对困境达观豁然、乐观幽默、宠辱不惊的态度,与第⑦段论述的的观点灵魂有趣的人达观豁然、乐观幽默、宠辱不惊一致。
四、23、作文(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