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华阴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 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隋朝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如何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为此,隋王朝
A. 修建长城 B. 创立科举制 C. 设立三司 D. 开通大运河
2. 唐太宗指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玄宗强调:“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纺织)害则寒之原也。”由此可知,他们都强调要
A. 整顿吏治 B. 以农为本 C. 虚心纳谏 D. 减免刑罚
3. 右图是清代御制《耕织图·耕》。图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4. “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中,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 推行时操之过急 B. 触犯了贵族利益 C. 得到统治者支持 D. 实现了富国强兵
5. 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选项中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B. 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 统治者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 在澎湖设置巡检司管理台湾
6.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出宋代
A. 城市出现商贸活动 B. 市民生活非常富足
C. 白银大量流入市场 D. 都市商业贸易兴盛
7. 明朝时,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其目的是
A. 控制军队 B. 强化皇权 C. 加强监察 D. 钳制思想
8. 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与歌谣中“闯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李自成起义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岳飞抗金
9. 下面是某校《中华英雄谱(明清时期)》校本教材的书稿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写在横线处的是
第一章:
第一节:戚继光抗击倭寇
第二节: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三节: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A. 历经艰辛促统一 B. 波澜壮阔海外行 C. 铁血丹心御外侮 D. 卑躬屈膝求和平
10. 右图是雍正设立的中枢机构,该机构总揽军、政大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机构长官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该“机构”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锦衣卫 C. 南书房 D. 军机处
11. 玉米在传入中国后,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后来也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
A. 提高了粮食产量 B. 解决了人地矛盾 C. 缓解了土地兼并 D. 增加了财政收入
12. 明清时期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长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大放异彩,其中以“四大名著”最为著名。下列作品属于“四大名著”的有
①《西游记》
②《三国志通俗演义》
③《窦娥冤》
④《红楼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图A人物所著的 ,总结了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收集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1分)图B (人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制成泥活字;(1分)我国的火药在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分)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制定了先进的历法“ ”,这一历法有利于农事安排。(1分)
书名 作(译)者 简介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方医药资料。
《几何原本》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 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本草纲目》的历史价值。(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技创新的认识。(2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强盛国力的影响和吸引下,少数民族与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紧密。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获得了北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代疆域较以前更加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1005年,宋辽订立盟约之后,宋改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如改威虏军曰广信军,破虏曰信安等),向辽方表示友好。辽在燕京地区也去掉一些民族歧视政策,争取当地汉人的支持。另外,双方在沿边设立互市贸易的“榷场”……若干年之后,河北一带“牛羊满野”,百姓安乐,宋方每年亦可以赚上百万的收入。
——摘编自李宪章、赵昌平《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材料三 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办事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加强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中宋辽签订的盟约是哪一盟约?(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辽订立盟约后双方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主要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治理边疆地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15.(14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外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发展。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商贸兴盛】
材料一 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宋代的贸易范围又远远超过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南宋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都有了很大增长;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制成品。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2分)并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2分)
【远洋使者】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途中,帮助暹罗人制造海盐,并告诉他们海盐盐水还有消火敷毒之功效;还教东非人民做成原始简陋的织布机,当地妇女终于学会用手穿梭,织成棉布。同时,郑和从东南亚购置大量香料、燕窝,引进珍稀动植物狮子、龙涎香等……郑和使团在海外直接或间接帮助亚非国家建立健全国家制度、礼仪、法律、货币制度,邀请各国使节到中国访问,使其目睹中国的社会文明,接受中华礼仪的熏陶。
——摘编自王介南《郑和下西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开展的具体活动。(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分)
【海禁遗患】
材料三 自顺治时期,清朝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这一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2分)指出材料三图中机构的名称。(1分)
(4)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2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D
6.D 7.B 8.A 9.C 10.D
11.A 12.A
二、非选择题
13.(1)千金方 毕昇 13 十二气历
(2)特点:既有对古代技术的总结,也收录了新药物和西方科技资料,还有中外合译的著作。历史价值: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要重视科技创新,传承和发扬古代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精神等。
14.(1)原因:国力强盛;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历史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澶渊之盟。措施:改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辽去掉民族歧视政策;设立互市贸易的“榷场”。
(3)主要方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平定叛乱;设置管理机构;颁布章程。历史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5. (1)特点:港口分布广泛;贸易范围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出口以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原因: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
(2)活动:帮助当地人民改进生产技术;购置当地特产,引进珍稀动植物;帮助亚非国家建立健全制度,邀请各国使节访问中国。历史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广州十三行。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与变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